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日不落大中华-第2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博尔基亚大惊失色,数百名士兵进入王宫那还了得,他再也坐不住了,其他渤泥的大臣也嗡的一下纷纷议论了起来,大殿里一片嘈杂声。“快带本王去看看。”博尔基亚说罢正要起身,刘国轩等人已经进到了大殿,看到二百多名带着兵器的军队进入大殿,王宫的仆役都惊呼出声,一个个缩在一旁,大臣们的脸上也呈现了出惊慌之声。

刘国轩一眼就看到站在正中间位置的一名衣着华丽头戴王冠的胖子,那胖子全身还挂满了各式珠宝,为了迎接天朝来的将军,博尔基亚穿上了将最昂贵的礼服,不用猜,刘国轩也知道他就是渤泥的苏丹。

“你就是渤泥的苏丹,天朝海军中将刘国轩将军到此,还不赶快迎接。”刘国轩身边的亲卫士兵见众人只知道呆立,开口对渤泥君臣喝斥。

博尔基亚茫然的瞧着刘国轩,听不明白那名士兵说得的什么,穆赫塔迪此时才明白刘国轩中将的身份,他对于那士兵的口气大为不满,却不得不为博尔基亚翻译。

博尔基亚听完穆赫塔迪的翻译顿时脸涨得通红,说道:“你只是什么中等的将军,按规定我相当于你们的番王,你应该拜见本王才对。”他根本就弄不清楚中将是什么职位,便是在见那荷兰与葡萄牙军队里的军官也基本上没有见过大的军官,他哪里知道中将是什么军职?

刘国轩也不和博尔基亚罗嗦,他直接挥了挥手,两名战士上前架起了博尔基亚的双臂放在一旁,刘国轩直接走到中间地位子,他大声宣布道:“从今天起,婆罗洲将成为中华帝国的领土,这里将会变成中华帝国海军的基地,若你们合作,将会在中原过上荣华富贵地生活,如果不合作??????”刘国轩停顿了一下,他扫了博尔基亚和穆赫塔迪两人一眼,继续说道:“你们知道会有什么下场。”

博尔基亚被刘国轩地目光瞪了一下顿时打了一个冷颤。他哆哆嗦嗦地向自己最得力的大臣穆赫塔迪询问道:“他说什么?”

穆赫塔迪面如死灰,他结结巴巴的翻译了一遍,听到他的话,博尔基亚和其他渤泥的大臣都呆若木鸡,没想到以为盼来的救星却是如此结果,原以为来的是可欺的天朝军队,自己有利可图,结果现在却弄得国家都被人家吞并了,只是眼前的王宫已完全落入到中华帝国军队的手中,他们此时便是想逃也毫无办法逃跑。

刘国轩只用了数百名士兵就将渤泥全部控制起来,此时渤泥地重要官员都在王宫中,刘国轩将他们关押在一起,接着以苏丹的名义宣布渤泥加入中华帝国,正式成为中华帝国的一个海外行省,渤泥人也全部成为中华帝国的子民。

渤泥一天之内风云变幻,一下子就成了中华帝国的一部分,许多人都转变不过来,不过,渤泥只有数千军队,全部都被大量的海军陆战队战士严密监视了起来,所有重臣又都落到中华帝国海军战士们的手中,加上上岸地中华帝国的军队就有上万名,即使有不满他们也只能埋在心里,也有好多人鉴于进入了强大和富足的中华帝国反而暗自高兴,更有好多因为各种原因而躲避到这里居住的华人因为自己国家的大军来到而高兴,从此以后自己站立的土地便也成为了自己国家的土地,他们为从新回归中原朝廷而兴奋不已,也为国家的强大而感动的落泪。

渤泥以前和大明交往频繁,岛上有因为各种原因而来到这里居住的数百名华人,他们多从事海洋贸易,人数虽少,却掌握了不少财富,算都是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些汉人自然对自己国家来的大军拥护无比,为了让渤泥国不有异心,刘国轩便对这些汉人委以重任,大封官职,并专门抽调两百名水师官兵供其调用,中华帝国的海军在数天之内就将渤泥的局势牢牢掌握。

刘国轩将渤泥的局事稳定下来后,只在渤泥留下了五条小的战舰,官兵四百名,其余大军则带着从渤泥弄到的补给出发,追寻主力舰队。

渤泥虽好,离马六甲却还有一段的距离,大军并没有在渤泥停留,施琅的帝国总舰队和郝俊杰的帝国第五舰队与一些第六舰队的舰船只在渤泥休整了一夜,补充了少量的新鲜蔬菜和肉食,就继续向婆罗洲南部航行,经过一天后,到达了婆罗洲西南部一条大河的地方才驻扎了下来。

施琅选的地方正是后世的坤甸,这里位于婆罗洲西岸卡普阿斯河汊流与兰达河合流处,河阔水深,通过河流还可以深入婆罗洲的内陆,是个天然的良港,这里的居民不多,整个坤甸加起来也不到万人,他们全是当地的土族,连酋长也没有。

这些土著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男人种稻、打猎,女人在家饲养家畜和料理家务,不愿与外界人多接触,更不允许外界人进入他们的住地,住处是建造的长屋,每个长屋里居住上百人,长屋的头人是他们推选出来的,负责管理整个长屋里的住户。

中华帝国的无数军舰的到来把他们吓坏了,中华帝国的战舰露出水面的地方高达十几二十米,长更是上百数百米,就象一个个巨大的海上保垒,这样的战舰即使是一艘,当地人也从来没有见过,何况来的是数百艘,而且还有更大更长的钢甲旗舰。

这里是古老的港口,以前也有其他国家的人驾船到这里交换当地人的胡椒、揶干、甘蔗等物,不过,规模远比中华帝国联合舰队数量少得多,中华帝国的军舰远离陆地还有一段距离时,许多土著人以为遭到侵略,拿着长矛和木根准备反抗。

只是随着中华帝国的战船群越来越近,所有的土著都被那无数的巨大舰船惊呆了,他们都无比的震憾,他们以为只有神才能建造如此大的船只,土著人只能目瞪口呆,连手上的武器掉在地上都不知道。

中华帝国的战舰靠岸后,将近一半的土著人跪伏了下来,如此强大的实力让他们兴不起抗拒的念头,那些土著奇怪的做法让登陆的士兵们都看得莫名其妙,见此情景却不知如何处理,如果对方反抗,自然可以用大炮轰击,接着派人上岸,清理出地方,只是对方跪在地上,阻挡了中华帝国海军陆战队的登陆,总不能也用大炮,火枪招呼吧。

这里只是婆罗洲一个小的土著,这样的土著在整个婆罗洲没有上百也有数十,他们各自操着不同的语言,中华帝国准备的翻译就是再齐全也找不到精通各族语言的翻译,几名先下来的帝国海军士兵和跪在地上的土著连比带划了近一个时辰,也没有让他们明白海军战士们的意思是让他们空出地方来,大军要在此登陆。

看到那些土著们实在愚笨,着急的施琅想到若不是顾忌要和荷兰人交战,恨不得直接用大炮和火枪将这些挡路的土著杀个干净,只是这些土著看似毫无威胁,如果中华帝国的大军要把这里作为作战的基地,如果得罪了他们,让他们逃入森林,记仇的他们时不时来袭击基地一下,也会让大军头痛的。

能不交恶当然最好,施琅只得耐着性子让众人想办法如何和这些土著交流,最后韦小宝提出不如拿出一些丝绸,瓷器和对方交换,对方或许能明白。

韦小宝算是走后门的将领,施琅知道这个流里流气的家伙是黄宗羲的儿子,而且张华汉竟然也很重视他,而且西伯利亚东面的大片地区也是这个家伙拿下来的,这个人不可小视,他提得主意也许有用,施琅只得一试,瓷器每条船上都有,丝绸也有一些,施琅让韦小宝带着几名士兵捧着几匹丝绸,还有数十套碗碟,和这些土著人沟通。

韦小宝一眼就看出了土著人的等级不同,他带人跑到那些头人的面前,将瓷器和丝绸拿出来。看到光滑柔软的丝绸,加上光洁的瓷器,所有木屋的头人们都双眼圆睁,士兵将这些东西塞到他们手里时,他们高兴的差点要跳起舞蹈,等价交换的原则他们还是懂得,毕竟他们也不是完全隔绝,头人们马上吆喝本屋的壮丁,搬出自己收藏起来的胡椒、揶干,稻米等物,排成一大堆示意给中华帝国的军队搬走。

第一百七十四章汉人内应

土著们的胡椒、揶干,稻米等这些东西和物资对于中华帝国海军的大军来说自然还是有用的,不过,目前对于中华帝国的海军最重要的是要取得一块广阔的土地让舰队靠岸,韦小宝便从旁边一棵树枝上折断一根树枝,用一根树枝又划拉着地皮又比划了半天,那些头人们才恍然大悟,马上退开,划了一块数十平方公里的地方供中华帝国的海军停靠,他们还将自己的一部份木屋也让了出来给中华帝国的军士们用。

有了广阔的地方作为基地,海军船舰上的部队才开始陆续下船,他们开始建立水军基地,在韦小宝的沟通下,他又拿出一部分丝绸和瓷器,雇用当地的土著修建,只用了三四天的时间,就建造了足够数万官兵容纳的军营基地。

坤甸是婆罗洲离马六甲最近的地方,铁甲船只需个十小时就可以到达,最快的包着铁皮的木质战船九个小时便能够到达,现在只要寻找到合适的时机,马上就可以对荷兰人发起进攻。

等坤甸的海军基地基本建好后,刘国轩的舰队也到达了坤甸,中华帝国的海军现在是进可攻,退可守,只要和马六甲内的葡萄牙人联络后,马上就可以对荷兰人发起进攻,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关于狮城的来历有一个传说,大约在四百多年前,苏门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国王子盘那乘船到达此岛,看见一头黑兽,当地人告知为狮子,遂有狮城之称,新加坡便是梵语狮城之谐音。

此时的狮城远没有后世四小龙之一的那新加坡花园城市的繁华,位于马六甲海峡的最东面,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比起位于西面的马六甲地位却远远不如。

狮城的人口分布复杂,有马来人、印度人、泰米尔族人和汉人,后世新加坡有七成华人,多是清兵南下逃难到此的汉人,这个时空由于那些汉人大多逃到了中华革命军的根据地和江南,后来中华革命军又击败了满人,所以汉人没有大规模的外逃到这里,相应的狮城则以马来人为主,汉人大约有两成不到,一些是跟随郑和下西洋时留在当地的汉人后裔,也有一些后来陆续迁移过来的一些汉人,当然也有少量的看到满军势力庞大而对中华革命军信心不足的汉人逃到这里的。

狮城的刘老爷祖上可以追溯到郑和下西洋时期,不过,原先刘家的主家是在马六甲居住的,而狮城有刘家的产业而已,后来自从马六甲被葡萄牙人占领之后,刘家所有人和产业除了土地外就都搬到了狮城,现在刘家在狮城居住也有一百多年,狮城的居民可以不知道城主是谁,但没有人会不知道声名赫赫的刘老爷。

刘老爷名叫刘玉坤,不过,无论是他的家人还是当地的官员,朋友,一律称呼刘玉坤为刘老爷,久而久之,刘玉坤的这个名字除了祭祖时要用到外,基本上用不到了。

在刘老爷祖上没有搬到狮城之前,狮城可以说完全是一片荒芜,这里岛上地居民多数只过着渔猎的生活,开垦的田地除了有他家的数百亩土地外本地人的土地都不足千亩。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里光是属于刘家地良田就达数万亩,刘家还控制着一支近千人的船队,依附于刘家的佃户更是有数千人,刘家光家丁就有数百人,如果遭到敌人地进攻,甚至可以迅速组织一支数千人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