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份国书很有问题,上面写了一句,如日之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

太阳是从东面升起来的,你们宋朝也风光一段时间,渐渐走下坡路了,这次要轮到我们西夏人风光,岂有将太阳再推回去,逆天东行的?

李元昊高兴归高兴,但很有心机。

庞籍一议和,他立即判断出来许多事。与战争无关,自己日子不大好过,宋朝日子也不好过,别看庞籍说我国富有天下,越这样说越是证明宋朝财政同样吃紧。

于是做出这副嘴脸,咱穷咱横咱不要命,大不了再战,咱灭亡了,你们宋朝也差不多要结束了。虚张声势,好在接下来谈判上掌握话语权。

庞籍看了这行文字后,差一点轮起拳头要往桌子上砸,但他如崔娴所言,非是几年前那个热血好青年,这几年在官场上浮浮沉沉,城府已经变得很深。没有显露于色,也不敢回复。

别的不说,范仲淹有一个前例,自己同样害怕言臣罗嗦。上书说了此事,西夏人有些麻烦,国书出语不逊,将这一句话写上去,咱没有欺骗朝廷。但岂止是这句话,整篇国书多充斥了不逊的话语。

这一招美其名曰,偷梁换柱。

但说了西夏人和是肯定想和的,不然也不会将王嵩放回来。

赵祯下了一旨,让他主持和议,允其嵬名环为太尉,进行拉拢。又下诏让王嵩赴京,这个大和尚让赵祯充满了好奇。

庞籍惺惺作态,再次上书,太尉,天子上公,非陪臣得称,使环当之,则元昊不可复臣矣。今其书自宁令谟宁,皆虏官,中国不能知其义,称之无嫌也。

一个盗贼去偷铃,害怕铃声响,让人听到,于是将耳朵捂上。

庞籍的做法便是如此。

也不是庞籍不知道,是害怕言官弹劾,遮一遮,那怕是一缕薄纱,好歹也是穿着衣服的。

庞籍忙得不亦乐乎,郑朗就当不知道。他也在忙,屯田、闭路、建营与练军、抚恤家属,论功行赏。

但接到一条意外的消息。

还是马引起的。

但先是从盐开始。

盐实际成本不高,就是宋朝的煮盐以及物价昂贵,一斤盐煮出来的成本也不过两三文钱。宋朝之所以盐贵,是专营引起的。也不是宋朝敛财,这是中唐后的旧制。赵匡胤说永不加赋,不太现实,但至少做一个样子,国家开支又大,只好寻找一些所谓的开源之道。盐酒茶矾香专营正是这种制度的产物。

西夏与契丹想学也学不来,宋朝专营都出现无数弊端,这两个国家想学,准得出大事,也明智的没有学。于是宋朝盐贵,西夏与契丹的盐向宋朝倒流。

可是夹山地区不产盐。而且道路难走,路途遥远,同样盐很贵。

郑朗在卖马牛骡子,俺对皮毛兴趣不大,只要是这些能耕地的大牲畜,是活的,弄到泾原路,全部给予优惠政策,于是西夏许多牲畜向宋朝倒流。再从渭州流运到关中后方。

价格之便宜,让朝中君臣咋舌。

这也让一些大臣反思,实际韩琦说得不过,许多牧监已让权贵侵占,名存实亡。但步子迈得很小,取消三分之一牧监,其他破坏力度很小的牧监继续保留,也准备逐步减少朝廷购马数量。最终是什么,要看,看西北的马匹数量会不会增加,死亡率是多少,长得是否健壮,才能真正考虑韩琦与郑朗的上奏。

元昊一看有些慌神,下令禁止。

可他新近大败,也不敢过份得罪权贵,无奈之下,加快了向夹山地区买马的步伐。

与盐一样,单论供肉量,马与黄牛相差无几,为什么马价比牛价高上近十倍,也是西夏与契丹联手打压造成的。不让宋朝拥有更多的骑兵。想法有些错误,即便放开马的交易,宋朝也无法弄出几十万精骑,无他,缺少优良牧场,养不出好马,顶多象现在这样,在缘边四地选一些牧场,再挤,数量也有限,十万匹是极限所在。但起到一步部分作用,宋朝九成五以上是步军,于是战争来临,胜不能大胜,败则会全军覆没。

但这时元昊都快要亡国了,谁顾谁,那怕是一杯毒酒也要喝。为了使国内不缺少马匹,自认为契丹人会容忍自己,大肆向夹山出口积压的青盐,带回战马。

可许多战马又再次涌向宋朝,辽兴宗一听气着了,你这小子是晕了头。亲自下诏,不准西夏人前来夹山购马。

郑朗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对王勇二人以及陆陵传了一道命令。

先是让王勇勾动西夏的商人挑唆呆儿等党项与吐谷浑部族。马在我们这里不值钱,不让我们卖给宋人,为什么不让我们卖给西夏人?

又让陆陵密告罗汉奴,说呆儿等部族又要准备叛逃西夏。

罗汉奴一听大惊失色,上次屈烈叛逃一事,还遮着捂着,省怕皇上知道处罚自己,这个元昊胆子这么大,居然又来勾结呆儿族。相信啊,有过一例,并且元昊重创,损兵折将,更需要人口充实国内。立即派兵前去镇压。

再让王勇挑动西夏愤愤不平的商人,蛊惑呆儿等部族反抗。暴动开始后,王勇二人就要立即回国。剩下来的便交给陆陵了。

就在这时,契丹使者终于奔向西夏,辽兴宗派知析津府事耶律敌烈、枢密院都承旨王惟吉谕夏国与宋和。

元昊气得脸发青。

奶奶的,俺们打得这么苦,你们契丹人倒好,不顾大局,得了小便宜。如今你们说和便和啊,俺是什么人,是你家的奴才?但西夏现在日子不大好过,让郑朗弄了一着后,在匹粗绢生生从一贯五涨到近十贯钱。人心摇动,更不敢得罪契丹使者。

耶律敌烈与王惟吉哪里感受元昊的心情,不用鞭子抽你就算不错,说完后耻高气昂的训斥李元昊:“听说你从夹山购马,又将这些马匹售给宋朝,此举何为!”

“我国从未向宋朝售马,除非私境而售,我国新败,军民沮丧,私售或许有之。就是上国不是同样也有私马售往宋朝吗?”元昊反问了一句。心中说道,我忍,我忍。

耶律敌烈继续训斥。

元昊越听越想扭头便走,气得全身就要冒青烟。这时,常明德与刘轩睿从渭州风尘朴朴的赶到兴庆府。他们是郑朗手下的谋士,如今元昊一心想求和,闻听后不敢不放行,让他们抵达兴庆府。

但二人指名道姓要见契丹使者。

元昊不知道什么事,心中其实很害怕郑朗,真的打怕了,能慢怠庞籍,能打范仲淹的马虎眼,不敢在郑朗身上打什么主意。又不知道郑朗此举是有什么用意,要说当面说,省得背下里使什么阴谋诡计,直接放进来。

刘常二人见到耶律敌烈与王惟吉,施礼后从容说道:“我家相公听闻二位使者来到兴庆府,特地命我邀请二位使者等出使任务完成后,前往渭州一叙。”

耶律敌烈脸上表情十分精彩,噎了噎口水,说道:“二位,不行啊,于礼制不合。”

自己作为调停人身份出使西夏的,如果去了渭州与郑朗把酒言欢,偏心气味很浓,元昊也不会服气啊。

“是吗?”常明德打开折扇,轻轻摇动,折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四个大字,耶律虎古!

开始耶律敌烈与王惟吉没有注意,可是常明德摇啊摇的,扇面子都快摇到他们眼皮底下,怎能看不到?然后二人盯着这四个字,常明德摇一次,二人额头上汗珠就冒出一份。摇到最后,二人脸上表情恐怖,眼光呆滞,汗如雨下。

第四百三十六章 和

常明德看到火候差不多,将折扇一收,说:“我家相公说过,是等二位贵使将事务办完之后,让我们请二位贵使前往渭州做客,不耽搁二位贵使的公务。”

这也是违反礼制的。

但二人很傻眼。

无他,耶律虎古也。

澶渊之盟时,曹利用孤身进入契丹大营,并不惧怕,然而让一件事弄得瞠目结舌。他看到韩德让与萧太后共居于一车帐之中。这种车又叫奚车,张有毡幕,内有简单的生活设施,安营扎寨时即为寝帐。曹利用一对绿豆眼就翻啊翻,古今往来有不甘寂寞的太后,很多。可皆是偷偷摸摸的,当然武则天除外,但这是什么地方,大军之中,十几万将士众目睽睽之下,一个是契丹的太后,一个是契丹的大臣,要命的是这个大臣还是一个汉人……很是想不明白。

耶律虎古是六院夷离堇(南院大王)觌烈的孙子,正宗的出身名门子弟。出使宋朝还,说宋朝想取河东。韩德让的父亲韩匡嗣说,你怎么知道的?虎古说,南朝诸僣号之国,宋皆并收,惟河东未下。今宋讲武习战,意必在汉。韩匡嗣不听,第二年宋朝果然收入河东。辽景帝以为其人能料事,很器重。很正常的一次进谏,宋朝类似的事例每天都在发生。

可是事情过去很久,韩匡嗣没有记这个仇,韩德让倒将这个仇恨记住,后来又因为政事不合,略争了一争,韩德让立即抄起身边护卫所执的戎杖,往耶律虎古脑袋上敲,几下就将耶律虎古的脑袋敲成一个烂西瓜,当场毙命。

耶律虎古冤死,但契丹无一人为其喊冤,相反,对韩德让时至今天,还感恩戴德,认为韩德让给契丹带来和平富裕安宁的生活。这不象霍光与后来的张居正,前面一死,后面皇帝将其抄家灭族。

本来耶律虎古与韩德让是契丹国内的事,与郑朗无半点关系。

但……

刘六符提议的,有一些大臣说不可能,太重。刘六符反而叹息一声,不重恐怕此子不能动心。未必前面一投契丹,后面立即授予这些官职,可只要郑朗做到宋朝一半的功绩,足以授之。

一干契丹大臣大眼瞪小眼,全部无语。总体而言,契丹穷啊,看到没有,宋朝加了二十万岁币,一个个乐得喜不自禁。郑朗一年不要多,能使契丹举国增加一千万贯的收入,契丹会有多富哪?只要积累十年,国库里有数千万贯,或者上亿贯财富,再有强大的精兵,就是消灭宋朝,也是垂手可得的事。但问题关健,是那个青年宰相愿不愿意为契丹效力。

可以想的,连那个承诺都冒出来,为了拉拢此子,只要此人来到契丹,嘴巴张一张,自己的陛下为了使此子快乐,也能派人将自己二人当场击杀。

前事不远,后面又来……

两人对视,眼中皆露出仓惶之色。

耶律敌烈嘴张了张,又看着王惟吉,王惟吉无奈,只好说:“二位,能否容我们商议一下,晚上给你们答复?”

两人全部忽视了元昊的感情。

他们前倨后恭,但对象不同,倨的是自己,一个堂堂一国之主,恭的却是宋朝一个大臣的家奴!

……

一把大雪翻飞的下。

不是江南那种销魂的水雪,晶莹剔透,落地即融,带着粉带着浓浓的水气与羞色,就象一个害羞的仙子落入凡间。

干干的寒雪透着无穷寒气,似是一粒粒细小的冰刀,落在人肌肤上,寒冽无情的在肌肤上切割着。转眼间,天地白茫茫一片。新雪会入老雪,渭州城便变成一片白色,只是一两根茅草露在外面,上面也附着冰棱,随着狂风,沉重敲打着屋橼。

这一年的冬天真的很冷。

屋里生着火炉也不行,道道寒气透过窗户的缝隙卷袭进来,郑朗不由地打了一个寒战。

这忽然使他想到了很多事。

为什么史上定川寨之战后,元昊明明大胜,最终议和,不仅是因为契丹的压迫,国内的困窘,还有这场寒冷的严冬。为什么呆儿族会叛乱,还是这场严冬。

游牧民族经济很脆弱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寒,就会冻死许多人与牲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