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君临战国-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席间范雎、尚方俊、蒋捷、周玉邦、沈之问、高咏、孟纶等十来人,也在其中,他们是昨日接到辰凌送来的书函,推荐他们今日入城,来到招贤院,目睹一下燕国会士子的场景,见一见各国士子的风采。

如此盛会,这些地位低微的寒士们,自然要来凑热闹,一到早,城门一开,范雎他们就赶过来了。

“燕国新君到——”一名执事高声喊唱,随后燕王在苏秦、郭隗的陪同下,从正门口走进来。

众人只见中间一位青年男子,身穿华绸王袍,头顶高冠,足下登履,气势凛人,一副君临天下的气概与威严,在他身后是贴身随行的大内侍卫,个个铁甲铿锵,势如虎狼,凛凛生威。

三百士子们齐刷刷目光望去,看到燕王迈步,像是龙腾虎步,似乎有滚滚的威严跟随,这些士子们哪里见过真正君王,看到这一幕,还有后面铁血甲士的寒气,都吓得气息一凝,屏息静观,不敢再议论了。

苏秦见燕王与奉常郭隗落座后,他拱手高声道:“诸位士子,大王亲临招贤院,会见各位,就是要向大家昭明任贤用能之国策,众所周知,燕国发出求贤令已有数月,各地士子陆续北上入燕,四处乡野考察民风,想必对燕国已有了解,现在由燕王说与大家一番言论,以定诸位去向。”

众士子们听到这里,都聚精会神起来,想听一听燕国究竟要如何变法,是效仿魏楚韩,还是西秦?

辰凌肃然起身,横扫一眼,朗声道:“诸位士子,背井离乡,来到燕国偏远苦寒之地,更是在燕地各郡各县考察了数个月,忍受着北方的寒冷,燕国的贫穷,这份耐心和毅力,令人敬佩。”说完拱手一揖,向场下士子们敬一礼。

众士子被他气度震慑,此刻见燕王向他们施礼,都感到一阵兴奋,轰然鼓掌叫好。

辰凌直起身子,继续说道:“很多士子此时心中应该在疑问,燕国究竟要走哪一条变法之路?信奉王道治国、周礼治国、霸道治国?效仿秦商鞅、魏李悝、韩申不害、楚吴起?其实不然,各国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政体格局,燕国绝不会步别人后尘,此次变法,檄文律令已经拟好,今日寡人在此会见士子,是想印证一番,根据在场诸人的才学与特长,安排相应的官职,投入这次变法中,如果与本国法令不认同者,会后即可离去,路费盘缠全都由燕国朝廷出资,护送出境!”

第0443章 如此荒谬

辰凌一番话开场,众士子们听的很清楚,想不到燕王开门见山,直接切入今日主题,丝毫不绕弯子,一些想在燕国大干一番的青年,有些暗自激动。

这时一位青衣士子起身拱手问道:“在下鲁国士子孟歌,请问燕王,我等前来燕者,所学各异,可谓诸子百家,都有研习者,燕国又把我等按照不同学术单独区分阁院,在下斗胆问一句,燕国即将推行的变法,究竟要用哪一家?是儒、是道、是法?流派分支众多,另外其它阴阳、纵横、墨家、名家、医家所学者,可有任官机会?”

辰凌听过后,微微一笑道:“问的好,我燕国变法,不同于以往楚魏韩变法,与现在赵国的‘胡服骑射’也不相同,而是完全符合燕国的一种法令,目前简单概括为十论,就是先从这十点为突破口,以点扩面,逐渐推进,方才这位士子提出的疑问,在《官制论》中就可以解答。”

“除了朝廷保留九卿制外,中央新设枢密院、政事堂、三司,各设枢密院指挥使、政事堂丞相、三司使,主职有正副之分,这三种新职能部门分别掌调兵权、政事、财务户籍,另设立了御史台、刑部狱司、学士院、科研院等,根据诸子百家精修的不同,可以分出不同的职能部门。”

“比如儒家修学术,讲仁礼,可以入御史台、学士院、政事堂;法家擅闯经法律令,可以入典客卿、刑部狱司等;墨家以及能工巧匠,精通各种巧技,燕国同样大力褒扬,可以入科研院、军械局、船舶局任职;精通财政算术者可入三司;名家、纵横家可入外交方面;医家士子入医药局。”

“如果有人淡泊名利,如道家者、阴阳术者,不愿意做官者,可获得爵位,享受俸禄,在燕京学府任教,这是燕国即将建立的学府,里面会容纳诸子百家,传授学术,为国家培育人才。”

众士子们都听懵了,什么枢密院、政事堂、三司?根本没听过,还有那些御史台、刑部狱司、学士院、科研院等等,也一概不知,这个燕国,还真有些意思。

不过也有几位士子,站起身来,冷笑道:“燕国变法,巧立这么多名堂,实在可笑,亘古未有,变法不会行得通,与其在这浪费时间,不如去赵国、齐国碰碰运气。”

“就是,听说七国会盟之后,各国准备要讨伐小国,需要谋士、策士,正好去建功立业,不必困在这贫弱燕国……”

先前几人起哄,跟着有十多人都起身,嚷嚷着要走。

辰凌平淡一笑,不以为然道:“人各有志,强求不得,感谢诸位这些日子在燕国受苦,每日五十两黄金,作为盘缠费,资往它国。”

其实辰凌也没打算都留下,因为这样的求贤令,涌入这些士子,什么样都有,不乏滥竽充数者,还有一些吃不了苦,留下了也是累赘、窝囊废,还不如早早打发掉。

有侍卫端出几盘黄金站在门口,但凡离席要走的人,都可以拿到黄金。

“走就走,还担心去别国没有高爵位吗?”十多人挎着行囊,走到门口,拿了一份辛苦费,出门扬长而去。

门口那些侍卫冷艳看着这群乌合士子们,满眼鄙视之色。

这时有一位蓝衣士子站起来问道:“请问燕王,古往今来,士农工商,以外皆为贱民,不知燕国新法如何规定百姓的等级,刚才听燕王口中,淫工巧匠似乎都能任官职,均拿俸禄,敢问燕王,将我这些士子与那些低微身份平等视之,是何用意?难道要违背周礼祖训?”

辰凌答道:“各国都在为‘大一统’的目标努力?有谁还真正在乎周礼?燕国会重新建立新礼制,不会再有贱民等级,更不会按照士农工商来排列,但凡在燕国入户籍的百姓,遵守燕国律法,享受平等权利与义务,有耕地权、养老权、教育权、医疗权、住房权等,按人口分发土地,家庭承包,不允许买卖,五年后收回,再重新按家中人口分配,让更多的人自食其力,过上富足生活。”

“取消贱民籍?”这次在很多士子中引发轩然大波,都认为不可理喻,他们身为士子,哪把土地、工商放在眼里?认为那是最卑微的行业,更别提那些旁门左道、奴婢优伶了。

“什么,把我们与那些贱民籍平等视之,简直不可理喻。”

“就是,贱民就是贱民,士子知书懂礼,出入王侯将相府内,怎么能与那些奸商、技匠、佃农平等呢?”

“这燕国,变法匪夷所思,必然失败,咱们不要在这受其害了,去五雄战国!”

“走,去战国五雄,辅佐诸侯争霸。”

这次呼啦啦,站起了几十位士子,面带不忿、嘲笑,觉得燕国思维,不可救药,不知从哪弄出这么些道道儿来,废除奴隶制也就算了,还要平等百姓,那士子们岂不是没有优越性了?

辰凌冷淡看着,一躬身道:“诸位士子,一路走好!”

等这一批数十人走后,场内还有两百四十多位,仍继续留在席位上,有的在犹豫,有的在兴奋,有的在沉思,有的在观望,神色各异。

这时范雎站了起来,拱手问了一句:“请问燕王,燕国变法之后,如何选拔人才,任免官职?”

辰凌看着他提问,心忖难道他感兴趣了?如果他能接受这些想法,固然是好,实在接受不了,即便在历史上鼎鼎有名,也不能留在这了,心中充满了期待和矛盾。

燕王回道:“这是变法中《科考论》涉及的内容,纵观战国,要出任要职,获得爵位,无非军功、宗族世袭、靠贤名推荐,再就毛遂自荐,没有背景的寒士,一直无缘进入参政行列,在燕国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将会实行科考制度,由于变法前期,学府刚刚成立,人才培育需要至少十年时间,才能形成大体系,因此前期只能从各地士子儒生中招揽,举办科考制,分有文学、外交、律法、医科等各方面,统一出卷,由士子们答卷,几轮之后,分出名次,从高到低逐次挑选录用,依靠自己胸中才学入职参政,不再需要氏族背景、贤人推荐……”

范雎微微点头,又问道:“敢问燕王,真的认为士子,与‘农工商’平等吗?”

辰凌平静答道:“不错,士子知书达理,修身齐家治天下,可以为官,治理一方,出入官府朝廷,一旦做官,肯定会根据官位大小,爵位高低,获得的权利和待遇自然不同。”

“农、工、商,各有它的重要性,农为本,国之基也;而工匠依靠发明革新,能让社会技术进步,改变生活模式,功不可没;商者可使市场流通,为国家纳税,当然这三者之间,也有很大区别,虽说平等,是指享受律法保护的权利,法律前平等,并不是指的爵位、待遇、俸禄等相同,具体细节还要等推行之后见分晓。”

范雎微笑着坐下后,心中忽然做出一个决定:那就是留在燕国,施展胸中才学。

第0444章 万事俱备

陆续有士子站起来询问,关于土地改革,关于爵位、军功、律法、度量衡等等问题,辰凌都一一解答,期间也有些士子无法理解,甚至表示怀疑,冷笑着拂袖离席。

数个时辰的士子见面会,直到下午才告终,最后三百席位中,剩下不到一半人了。

辰凌看着席间仅剩的一百多位士子,微微一笑道:“诸位经过了数月磨练,初步交流,寡人对留下的各位,抱有很大期望,能跟寡人一起,振兴燕国,参政议政,接下来,会让大家按照自己想要申请的职位、擅长的学术,填写意愿,朝廷会根据此申请单,安排试卷和相应测试,合格者,即可留下,给予官职,投入这次变法中来。”

“当然,官职没有一撮而就、平步青云的,或许让大家先从县令、县丞做起,三年一次考核政绩,政绩突出者,会往上提拔,数年后,在座各位中,或许有不少人,已经是我燕国朝廷的军机政要大员,一定要脚踏实地,干出一番功绩来。”

“好——”

剩下的士子们,鼓掌叫好,对燕王气度和思维折服,对燕国充满了兴趣和希望,他们愿意留下,接受考核,加入燕国变法中来。

辰凌感叹道:“测试就安排在两日后,成绩优异者,会被选拔出来,与燕国百官一起学习新法,然后派往各地:wrshū。实施,诸位,不要辜负寡人一片厚望啊。”

士子们起身斗志高昂,高声许诺,竭尽全力,为燕国大业贡献力量。

……

辰凌回到王宫,与苏秦、苏代商量一番考核士子们的试题,以答卷的形式,对于士子们的才学、见识、思维逻辑、文笔进行综合考察,这还是战国首次以这样的形式进行选拔人才。

这时有侍卫进殿禀告,边戍有加急军方信函送到宫内。

辰凌开启后,眼前一亮,原来秦开率领五千精骑,马不停蹄,每日行七八百里,穿过草原,神不知鬼不觉,斜插入太子平军营后方,马踏连营,打垮了太子平前军的营盘。

荆燕与姜雄武率军趁机渡河,一阵掩杀过去,重创河岸对峙的叛军,杀敌两万人,俘虏了一万多,混战中,烧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