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在楚世透露,后半段的比赛中将会引入其他的评选方法,他们四人也没有坚持,只要在前半段,拥有独断权利即可。
即便如此,他们在组内淘汰赛开始之前,也询问了楚世,究竟是重视音乐性还是娱乐性,并非黑幕,只是节目本身的走向,哪怕偏向人气高的学员也很正常。
可楚世的回答却让他们大吃一惊!
“当时我没有半点犹豫的告诉他们,无需在意选手人气,一切以音乐性为主,唱得好晋级,唱得不好,人气再高也只能淘汰!”
“当时他们四人都很惊讶,理由和老爸你一模一样,当时我并未回答,而是在之后,宋玉、金石他们两人给出了答复。”
提起金石、宋玉二人,楚世脸上满意之色尽显,起初只是看中他们专业方面的能力,可如今看来,将《华夏之声》交给他们真的是正确选择。
“普通的选秀节目,需要考虑选手的人气高低与否,因为他们不敢得罪观众,不肯放过哪怕一个观众,可《华夏之声》不需要有这么多的顾忌!”
“《华夏之声》拥有着数以亿计的观众,无论是创意、质量还是选手素质都相当之高,根本不需要讨好任何一个人,且节目之所以红火,除了一些巧妙地设计之外,重视音乐性也是一大特点,不论长相、风格,皆以唱歌好坏为唯一的评判方式!与其讨好观众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莫不如坚持初衷!”
娱乐性、音乐性究竟哪一个更重要?即便是有着后世千年记忆的楚世也无法说明,可至少就《华夏之声》而言,显然是音乐性更加重要。
节目之所以红火,不正是因为节目本身重视音乐么?
听了这个解释,无论是当时的四位明星导师还是楚浩洋,都沉默下来,良久,才抬起头来,瞬间明悟,“是我有些想当然了!迎合观众、迎合市场固然很好,可想要成为最顶级的综艺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坚持、节目也要有着属于自己的风格,而非是不断的妥协、不断地失去自我!”
楚浩洋未来想要转职做综艺人,近些年也一直在培养、锻炼自己,自从楚世出道,且在综艺方面获得巨大成就之后,连带着楚浩洋在综艺制作方面的学习也愈发努力。
加上楚世时常传授给楚浩洋的一些知识、想法,也让其收获颇丰、进步巨大。
这些知识,是楚世根据未来千年的综艺走向、眼界,对二十一世纪的综艺进行总结从而得出的精髓,即便只是夹杂了并不多的未来知识,也让楚浩洋获益匪浅。
即便前世从未参与制作过任何一部综艺作品,可综艺界的千年发展哪会平凡?即便只懂皮毛,也远超二十一世纪的综艺节目,只是随手指点,怕就能造就一代综艺大师!只可惜这样的传授指点,楚世只会传授人自己信任的人,广泛传播……至少目前,楚世没有这份豁达胸襟。
毕竟这份传授的效果着实恐怖,三五年之内,便能让楚浩洋拥有顶级综艺人的水平,十年之内,便能稳稳达到周树海这样的层次,毫不相干的人,楚世哪会帮助?与其让整个娱乐圈蓬勃发展,莫不如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享受千年富贵。
“不过我很好奇,这样玄妙的事情,宋玉、金石两人能看出来?”
“怎么会看不出来?金石虽说是音乐总监,可除了改编歌曲之外不管任何事情,看似是自己人,实则是圈外人,旁观者清这个道理,老爸你不会不懂吧?至于宋玉,站在总导演这个位置上总揽全局,在金石的提点之下也不难看清这一切!”
楚世嘴上说‘这很正常’,可脸上喜色毫不遮掩。
金石宋玉虽说被楚世委以重任,却没被楚世放在心上,在楚世心中,《华夏之声》如今已经大红大紫,绝对不缺有能力的总导演与优秀音乐人,直接换人也并无不妥,可现在看来,无论是金石还是宋玉,本身的能力、眼界、潜力都非常不错。
倘若有意把持《华夏之声》且归顺自己,楚世也不介意对他们二人培养一番,将其培养成自己麾下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扩充势力。
听了楚世的话,楚浩洋虽然替儿子感到开心,却也倍感压力,“两个曾经在综艺界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如今已经有了这样的能力,看来我以后要加倍努力才行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期,足够了!
《华夏之声》盲选结束的第七期节目,最终收视份额非常遗憾的并未突破23%,却也是相当高昂的一个数字。
就综艺节目而言,历年的最高收视份额大概都是在23%至24%之间徘徊,即便《生存法则》自第一季之后,也罕有收视份额突破24%的时候,超过25%更是从未有过。
而去年,2008年的收视冠军《爸爸去哪儿》却凭借着‘第一部亲子类室外综艺节目’的头衔,获得了近乎恐怖的26%的收视份额。
是自《生存法则》之后,第一部收视份额突破25%的综艺节目。
也正是因为这一项项的数据,专业人士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
一档综艺节目,哪怕再火爆,其收视份额在23%至25%之间的这段时间,想要提升,都是相当困难的,可以说是一个瓶颈。
收视份额达到23%之前虽然困难,可用心创作加上不俗的创意,并不困难,可就是之后的2个百分点却困难重重。
25%一下的节目,可以称得上是华夏顶级综艺节目,可以做成系列的作品,至少能够保证五年红火。
可若是能够突破这最为困难的两个百分点,正式突破25%的收视份额,将成为史诗级的综艺作品,不出意外,未来十年时间都能够保持红火,为它的制作公司带来无尽的利益、资源、名气。
按照这样的说法,即便《华夏之声》大火特火,许多人认为它的收视份额能够媲美甚至是超越《爸爸去哪儿》。可同样也都觉得,至少在未来五期节目中。没有这个可能。
未来五期甚至是更多期的节目,收视份额的增长也会相当缓慢。
可第八期。也就是《华夏之声》盲选之后的第一场组内淘汰赛的成绩,却让所有人闭上了嘴巴。
时隔两周时间,携带着所有人的期盼、好奇,《华夏之声》重返巅峰且愈发辉煌,收视份额暴涨了超过一个百分点,竟然在这一期,达到了近乎恐怖的24。23%的收视份额!
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除去2008年之外的年度冠军综艺的水平,而这。不过是《华夏之声》播出一半时候的成绩。
《华夏之声》的终点,在哪里?
起初在观看第八期《华夏之声》的时候,许多综艺人们心中偷笑,暗笑楚世还是太过年轻,不懂得迎合观众喜好,竟然将柔情铁汉、自闭少年这两个人气爆高的学员一脚踢开,而选择了另外两名虽然唱功了得,可人气却并不算太高的学员晋级。
在看到网络上一片骂声的时候,更是心中期待。认为《华夏之声》用不了多久,就会彻底废掉,哪怕苟延残喘,也无法更进一步。走向巅峰的辉煌。
可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骂声依旧,无数人为两位被淘汰的人气学员而惋惜。可不知怎的,《华夏之声》的话题热度愈发高涨。不知什么时候,晋级的两位原本人气并不是很高的学员。被人们所关注、喜爱起来。
他们的人气也在短时间内疯狂增长,比之被淘汰的人气选手也丝毫不差,甚至犹有过之。
各大论坛上声音,也从原本一面倒的批判,变成了两伙粉丝的对喷,节目的粉与黑的互斥,中间夹杂着一些略显专业的水军的评论。
五十四名选手,五十四群粉丝,加上各种心怀叵测之辈,但凡与《华夏之声》有关的论坛,均愈发红火!
更加让人没有预料到的是,在这场粉丝互喷的过程当中,许多原本单独一人的脑残粉,也抱着‘了解敌人’的想法,仔仔细细的研究了他们心中厌恶的选手的个人、演唱情况。
本打算了解之后,针对自己厌恶的选手的一些缺点进行抨击,更好的打击对方的粉丝群体,的确有一部分人这么做了,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了解过后,无法控制的又爱上了另外的一名甚至是多名选手。
慢慢的,他们也都发现,五十四名选手中,不仅自己喜爱的人实力强劲,其他人也同样有着自己闪耀的一面!
原本对于《华夏之声》淘汰了自己心中所爱而充满的不满,也渐渐平息了下来,再结合许多著名音乐人进行的评论,对《华夏之声》与愈发认可。
《华夏之声》是一档音乐性极强的节目,与其他选秀节目不同的是,吸引了大批著名音乐人,而这些音乐人也毫不吝啬的站了出来,对节目本身、选手们的音乐进行了一番客观评价。
“对于‘组内淘汰赛’这个环节,起初我心中充满担心,觉得和其他节目一样,会选择人气高的选手晋级、人气低的选手淘汰,这样一来,直接发动观众投票选出冠军就好,比赛还有什么意义?第八期节目播出前,哪怕我有了猜测,可也一直在祈祷,千万不要让我失望,而最终的结果……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华夏之声》依旧是音乐性为主、娱乐性为辅,现在的我敢大声的说:这是一个音乐盛宴,而非选秀节目!”
“第八期的《华夏之声》让我大吃一惊,接连两位人气学员都被淘汰,看似非常不可思议,在看评论的时候,我脑中也闪过了‘黑幕’二字,迫不及待的去观看了节目,想要还给淘汰学员一个公道,可看了之后我才知道,这不是黑幕,而是前所未见的公正!”
“这是一档客观、公正的音乐节目,以音乐性论高低,也让许多原本并不出彩的学员纷纷获得突破,超水平发挥,楚世也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才叫真正的公平!黑幕?对不住,我这里没有!”
老一辈的著名音乐人,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不喜靠着出色长相、独特性格或是某个机会而爆火,却没有真才实学的歌手,觉得只有实力强劲或是声音独特的歌手,才是正统、才是未来。
自然,他们不希望钟爱的《华夏之声》一味的向观众妥协,放弃他们所看重的音乐性。
而如今《华夏之声》的风格延续了他们的心中期盼、渴望,自然纷纷跳了出来对节目、对楚世疯狂吹捧起来。
哪怕少部分人心中并不觉得《华夏之声》这样的做法正确,可为了体现出自己更重视音乐、更懂音乐,也只能纷纷表示支持。
甚至于,将这一期的十四位选手的个人表现,均进行了一番详细评论。
每一位歌手的优劣,晋级选手强在哪里、淘汰选手差在哪里、如何改进、未来发展……
为了体现自己的音乐水平,无数音乐人们使出浑身解数写下了一篇篇评价,展现自我实力的同时,也让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许多。
结合这些评价回头观看第八期《华夏之声》的时候,也都看懂了许多之前不解的东西,明白了自己钟爱的选手被淘汰的原因,明白了人气不高学员晋级的原因,恍然大悟的同时,也对《华夏之声》愈发喜爱了起来。
这真的是一档公正、公平的节目!这样优秀的节目,如何不爱?
就连楚世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繁多的音乐人为《华夏之声》进行解说,本来还打算由自己本人写一份评论,如此看来,也没有了必要。
各个微薄、论坛,充斥着音乐人们的评价解说,也让《华夏之声》的人气不仅没有半点消散,反而吸引了更多的人,虽然有些戏剧性,却也顺利的解决了不少隐患,从如今节目的热度便能清楚,接下来的实践中,《华夏之声》的收视份额不仅不会下跌,反而还会缓慢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