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转世重生之吴三桂传奇-第1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明军,在这次大会上,李自成脱颖而出,提出化整为零的战术,要十三家头领分头行事,“打下来的城池村庄,劫来的男女财产,一概十三家均分。”这个提议被大家认可,李自成虽然此时还是依附高迎祥,但在义军之中,已经是非常有名气有地位的人物了。可在洪承畴的强力打压下,义军被打得四分五散,高迎祥与张献忠东下,侵入凤阳,烧了朱元障祖陵。在这里,李自成与张献忠第一次翻脸,他们翻脸的原因很简单,是因为张献忠劫获了几个守陵的小太监,因为他们会吹打,张献忠留在军中做娱乐之用。李自成根据“男女财物十三家均分”地原则索要,张献忠不给,两人竟然就此翻脸了,李自成率先破坏盟约,鼓动高迎祥散伙,转战陕西,与罗汝才会合去。为了这么点小事,两大农民军领袖就此结了仇,而且终其一生无法化解,个人看来,简直有如儿戏。

农民军其他人也并不团结,荣阳大会后,基本上无人遵守“财物均分”的原则,反而多有争斗。也由此说明,义军直到时,仍然是流民习性,没有纲领,没有道德约束,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战略思想,仍然处在一盘散沙地状态下。在这个形势下,明军各大员纷纷出手,捷报频传。与洪承畴齐名的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在陕西汉中将高迎祥困死,最后竟然将其捉拿砍头,取得了具有决定性的胜利。高迎祥死后,义军势力大大受挫,由此分为两支,一支由张献忠率领,转战湖北、安徽、河南,一支由新闯王李自成带领,辗转于陕西、甘肃、宁夏。此时两支义军步履艰难,因为与义军相比,明朝的大将比他们强得太多了。此时,在接连杀、撤了几个不太成功的兵部尚书后,朱由检终于找到了感觉,重用了一向以权谋著称的杨嗣昌为兵部尚书。这位杨嗣昌做官和做人都很小心,因为檀权谋,在朱由检那里非常得宠。在对付义军一事上,他提出的是“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战略,“四正”是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四个地区为主战场,六隅是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六个地区为辅助战场,形成一个“十面之网”,主战场以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对付李自成,辅助战场由总理六省军务的熊文灿对付张献忠,洪承畴、孙传庭还有一个熊文灿,全是难得的干才,他们把李自成、张献忠打得无处可逃,损兵析将。

最后张献忠在谷城就抚,当年十三路义军如今只剩下李自成还算颇有威势,其余诸路或是被抚或是了无声息。而李自成此时手下不过几千人。原本想要突破撞关,与外号曹操地罗汝才会师,却不料罗汝才的行踪被明军识破,一战而溃,逃到均州与房县山中。无人接应的李自成孤身闯关,最后却是大败而归,只有十八骑随其逃入商洛山中。听完黑鹰骑士所言,在场众人却不知是该喜还是该忧,如今明境的义军径此一战,怕是再难有大作为。没有义军牵制的明军会不会把目光对准自己。不过吴三桂却不担忧。此时义军虽说已掩旗息鼓,可只要大明政策不变,文官爱财、武官惜命的传统不变,老百姓受苦受难的生活不变,就算今天十三路义军被打压下去,可明天便会有二十三路、三十三路义军掀杆而起。

更何况那李自成虽说仅剩十八骑,可商洛山却是山高林密,就算有十万大军恐怕也难以彻底请缴,以李自成的声望。东山再起,指日可待。而张献忠又岂是甘心平庸之辈,虽然眼下就抚。投了大明,那不过是形势所迫,只待时机一到,便会再举义旗。大明经过这三年大战,国库早已空虚。那里还有钱有粮出关征战辽东,那些明军也是乱极思静,恐怕也不想打仗了。而且明朝的阁臣内斗,也是无处不在。每到关键时刻,阁臣中间就会出现内仁,无论是在关外对付后金还是关里对付流民。其结果都是一样。原本因义军势大,已影响了这些大人们的利益,他们才会共同对付义军,可此时义军已平,自己在辽东不但不会影响到他们地利益,反而垂年还会献上大狄珠宝,这些人又岂会矛头一致地对付自己。只要朝中争论不休,朱由检耳软,这发兵辽东一事恐怕几年内也难有定论。到时各处义军又会积蓄实力重新起兵,明朝那里还有时间对付自己。吴三桂将自己的理由一说,众将元不叹服,再说就算大明不开眼,真要来攻辽东,依现在大明实力,顶多也就能派出二十万大军。自己辽东几十万大军占据地利、人和又岂会怕他,只要四万辽东精锐便足以将明军打败。最后吴三桂略显激动的道:“经过这三年积蓄力量,而大明又正需休养,无力再战,此时正是咱们征战关外的大好时机!”众将闻言也是情绪激动,三年的平静,只等待今朝的暴发,定要一举平定后金、蒙古,等将来时机一到,大军南下,一举平定天下。

“好了,大家先不要激动,都说说这几年各自成就,也好让大家心中有个底。”

自两年前,辽东各项事宜走向正轨后,三桂便开始了全面的军政变革。除了自己为应付明朝,还担着个辽东总督的名头外,其余军政大体参照后世设置。政事方面成立了辽东府。下设组织部、部长卢仁,纪检部、部长许思友,司法部、部长陈邦选(三桂的启蒙老师),农业部、部长徐秋,工商部、部长吴徽,建设部、部长吴恩,财政部、部长卢义,教育部、部长祖立业,卫生部,部长祖纤,其下又设有若干处室,分管各项工作。八部部长除纪检部许思友、农业部徐秋是三桂在辽东发现地人才外,其余六都主事人都与吴三桂有关直按关系,整个辽东此时甚至可以说是吴三桂的家天下。可这也是无奈之举,辽东地处关外,地广人稀,虽说这一年来吴三桂大力发掘人才,可关内真正有能耐之人还是以大明为正统,谁会跑到辽东受罪。辽东府只有馁中、宁远、锦州、义州四城,为方便管理,吴三桂下今改城为县,各县设县长一人,由吴三桂亲自任命,其中馁中县县长卢田、宁远县县长祖泽威、锦州县县长吴三学、义州县县长卢园,各县县长负责总领全县大小事务,同样各县也有组织处、纪检处等八处,协助县长管理全县。县城以外几个小村落合为一镇,设镇长一人,镇长由全镇百姓椎举得高望众之人担当,不过三桂还在各镇派副镇长一人,所派之人都由冰凌学院政学系学员担任。的冰凌学院便是在原来冰凌山庄地基础扩建而成,是辽东的最高学府,归吴三桂直接管理,吴三桂在学院兼任校长。如今的冰凌学院已成为辽东人心中胜地。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百姓都以自己儿女能进入冰凌学院为荣。学院同样分军政两院,各自又分为若干系,负责培养未来的各方面人才。有了这些学员的辅助,可以更好地将辽东的新政策传达下去,做到今行禁止,又不至于激化当地矛盾。

第五十七章 军政改革

辽东的军事变革更加惊人。成立了辽东军事委员会,简称“辽东军委”,为领导辽东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机构。设主席1人,为吴三桂。副主席2人为祖大寿、田立,委员7人,分别为吴徽、何可刚、王顺、卢礼、吴宇、吴三辅、杜龙(原卢龙)、祖泽远。下设参谋部、后勤部、公安部。其中参谋部部长暂缺,实在是无人可以担此大任,只能由吴三桂亲任,由碧艳辅佐。其下设组织、干部、宣传、纪律检查、作战、情报、通信、军训、军校、军务、人民武装、军事运输、测绘等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全军政治工作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组织计划军队的编制、装备、训练、兵役、动员、战场准备、工程建设、作战指挥、行政管理、后备力量建设等方面。后勤部部长祖大任,下辖军械、财务、军需、卫生、运输和营房等部门。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军的军械,后勤补给、后勤建设等工作。

公安部部长卢礼,下设安全保卫处、治安管理处、边防管理处、刑事侦查处,主要负责领导、指挥辽东警察部队,保护辽东领导人人身安全和各重点部位安全,依法雄护社会治安秩序,镇压叛国和间谍活动,侦查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管理户籍,管理边防事务,管理道路交通。直属于公安部地武装警察部队共分两大类。第一类内卫部队。包括各县武警总队和总部直属机动队。这是武警部队主要组成部分,受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管理。其主要任务:警卫各县机关和重要工厂、仓库、科研机构等重要目标、重要人物;守护重要桥梁隧道;担负看守所、监狱、劳改场所的外围武装看押任务和押解罪犯;对大城市和特定地区实施治安巡查警戒;参与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第二类,列入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部队及边防沾防警卫部队。边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担负边境地区的治安管理,对出入境人员和交通工具实施边防检查。

沾防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向人民群众宣传灸全防火常识,协肋有关单位制定防火措施,搞好沾防监督和检查,扑救火灾,保卫辽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警卫部队主要担负本地的治安管理。军队分为陆军、海军两部,编制也按后世所设。陆军分为野战军和预备役两部分。野战军为主要做战部队,分为步兵和骑兵两部分。因军械威力不够。人若少了,形成不了火力压制,所以实行五五编制。步兵每班十二人,五班为一排六十人,此外还有炊事班,通信员司务长三个排长、副连长、连长,共计八十人左方。

五排为一连,除配有炊事班、通信员,尚有后勤班、飞弹班,共约有五百人。五连为一营。配有营直属炊事排、通信班、侦察班、后勤排、飞弹排,约三千人。五营为一团,除炊事、后勤、飞弹、侦察等直属连外。配有通信排、骑兵营,参谋处、保卫处、军法处,总计近两万人左右。现在全辽东也不过只有三个步兵团,共计六万人。

其中第一团团长祖大寿,副团长吴葵、吴本。驻守义州城外。吴妥、吴本这两人都是吴襄当年亲卫,如今也终于当上了副团长,并兼任着第一、第二营的营长之职。第二团团长何可刚,副团长王顺、吴三枷,驻守锦州。第三团团长吴三辅,副团长卢延(卢家子侄)、孙长得(冰凌学院军学院第一期毕业学员)。驻守馁中。普通步兵制式装备为辽东造三零火铣一支,弹药五十发,辽东造三一手雷三发。三零火铣是义州大战后,针对战争中发现地问题进行全面改进后,全面配发地火锐。

与原来的火锐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枪的前端装上了一尺长的刺刀。在义州大战中,火锐军可是在近战中吃了大苦头,三桂这时才想起刺刀,马上命人研发,不到一月,安装了刺刀的火锐被研制出来,被三桂命名为辽东造三零火锐,并配发全军。刺刀的出现,使原本的长枪兵、刀盾兵、弓箭兵都成了历史,也使火铣军有了近战的能力。手雷则为刚刚研制出来地,相当于后世的拉线手榴弹。现在的红衣大炮用来守城还有用,可他太过沉重,十匹上好战马也无拉动他,根本无法随军行动。三桂此时无比想念后世地迫击炮,不但重量轻,而用一旦形成集团射击一点也不比红衣大炮威力差。所以他根据自己的印象将迫击炮的样子,原理讲给了科研所的人员,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