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说了吗,虽然凶险,但好生将养着,很快就会痊愈的。只要熬过了这一关,三哥至此看清了他们的面目,好日子自然就来了。”
听到白素锦称呼白宛和为三哥,白语元心头漫上一层惊喜,“妹妹,你的意思是。。。。。。”
白素锦心诚意恳地点了点头,“正如大哥所想的那般,只要三哥愿意,我想让他过继到爹娘名下,我必视他为亲哥哥一般,从此互相照拂。”
“好,好!”白语元神色明朗了许多,“这次我定会好好劝说宛和。”
就在白素锦和白语元两兄妹轻声说话的时候,白宛和紧闭的双眼睫毛微微颤动着,两串滚烫的泪水倏地滑入两鬓的头发里。
并未伤及筋骨,驱寒退热的汤药喝下去沉沉睡了一个多时辰后,白宛和就醒了,期间白素锦和白语元一直陪在床榻边。
清醒后,白宛和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报官!
周慕寒堂堂一省总督就坐在外间堂上,听到白宛和的决定弯了弯嘴角,算是认可了他。
虽然亲自上门救人,但也只是看在白素锦的面子上,真要报官断案,报到总督大人跟前那是杀鸡用了宰牛刀。于是,没过多久,临西府府衙的捕快们就过来了,了解情况后将白宛廷、余氏以及几个动手的下人给绑走了,待白宛和身体好转后再到府衙开庭断案。
周慕寒还有公务要办,先行一步离开,常神医再次给白宛和仔细查看了一番,又开了几剂方子,还留下了个小药童帮着煎药,而后才离开。
既然都是些外伤,白语元就命人准备了一辆宽敞的马车过来,车厢的榻上铺了厚厚的被褥,然后着人小心将白宛和抬上马车接回了白府。
白府里,老太太和白二爷、小齐氏等人已经听到了风声,都聚在了福林院等消息。
白老太太脸色很不好,她素来看中白宛廷,不仅是长孙,才学也出众,就指望着他考个状元回来光宗耀祖,没想到三房竟然出了那等混账事。老太太对三房的怨恨和失望都针对在白三爷和余氏头上,对白宛廷这个长孙,老太太放在心尖上宠着多年,更多的是觉得他被无辜连累的惋惜和心疼。
这样命苦的长孙,如今居然被个庶出的小子一状告到府衙给抓进了大牢,如何能让她不气愤!俗话说长兄为父,不过是被教训了一顿,竟然还报官,真真是不要脸了!
和老太太不同,白二爷和小齐氏早被白语元提醒过,心里清楚白宛廷和余氏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般和善,反倒是白宛和那孩子,一直安分守己、恪守本分,能把他逼到报官的份上,想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载着白宛和的马车进了二门后直接驶进了清晖院,白素锦出阁后,院中负责洒扫看管的下人们也不敢有所懈怠,白素锦让人直接将白宛和接进了正房,白宛和神色顿了一下,看了看白素锦,又看了看白语元,在两人温和而含着鼓励的眼神中慢慢放松了身体。
这是大伯父和大伯娘健在时所住的屋子,在很小的时候,在他感到绝望害怕的时候,是二哥拉着自己的手第一次走进了这间屋子,走出了一丝希望。
或许,冥冥之中自由安排,这里,才是真正属于他的归宿。
药力未过,白宛和渐渐又睡了过去。这几天能多睡些是好事,有利于身体自我恢复。白素锦和白语元也不在这里打扰他,着人仔细看顾着,两人一起出了清晖院直奔福林院这边来。
听闻白宛和进府后直接被送到了清晖院,还住进了一直空着的老大夫妻俩的正房,含义如何,白老太太自然清楚,登时脸色阴沉下来。
三房出事后,白老太太不是没动过过继子嗣到大房的念头,可是想到老三的所作所为,她委实张不开这个嘴。万没想到三丫头竟然主动将三房的庶子给接回了清晖院,简直是胡闹!既然同意过继,为何不过继白宛廷呢,这样就能恢复学子身份,将来还能参加科考,中个状元来光耀门楣。商户家再是富有,始终困于贱商令,府上总要出个走仕途的才能抬高门楣。
白老太太本打算见到白语元和白素锦的时候要说上一说的,可是两人进来时脸色甚为不好,尤其是白语元,双眼眼底泛着血丝,面上隐隐透着煞气,完全不复往日的淡漠从容。白老太太心头一惊,到了嘴边的话硬是给咽了回去。
白语元将白宛和的事详细说了一遍,尤其强调了常神医所说的,若是再晚上个把时辰,人就救不回来了。
白二爷与小齐氏面面相觑,半晌说不出话来,心想:这三房干的都是些什么狗屁倒灶的事儿啊!
白老太太这会儿也被堵得无话可说。
虽然是庶子,可送到个傻姑娘府上做上门女婿,这和卖儿子有什么区别,真真是丢尽了白家列祖列宗的脸!
如今的白家是白语元当家,白家兴家时间短,也没什么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辈,辈分最高的就是白老太太,所以只要她不出声反对,白素锦作为大房唯一的血脉也同意,只需请来几个名望镇得住的长者做个见证,白宛和过继到白家大房的事也就成了。
此时并不急于一时,当下最重要的是让白宛和静养好身体,处理了同那家子的关系。
白宛和在清晖院静养着,白宛廷和余氏这边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官场讲究的素来是消息灵通、察言观色,周慕寒亲自带人踹飞了大门冲进宅子救人,这事府衙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况且白明轩可是雇凶刺杀大将军的罪魁祸首,旧仇新怨累到一起,白宛廷和余氏在府衙大牢里自然也被“特殊关照”着,虽不能明着动用私刑,但暗地里使些手段可是这些老狱卒们最擅长的。
一得知亲娘和大哥出了事,白宛静就四处想办法到大牢里探望,可是苏家这边拘着她不许出门,好不容易出了门,府衙大牢却一口咬定了不许探视,如何塞银子也行不通,白宛静碰了一鼻子的灰回了院子,没一会儿就听大丫环燕双禀告说林姨娘突然身子不舒服,晕了,大少奶奶派了郎中过来给看诊,结果诊出是又怀上了!
白宛静登时就摔了手里的茶盏,“不是说上次小产的时候伤了身体不易再怀上吗,这才过了多久,怎的就又有了?!”
燕双颤抖着身子后退了两步,不敢直视处于狂躁边缘的主子。
自从小产后,白宛静的情绪就变得愈发暴躁易怒,就算是伺候她多年的燕双也要每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看着白宛静因为愤怒和痛恨而变得扭曲的脸,燕双脑海中浮现出另一张娇媚的容颜。仿佛下了个重要至极的决定,她隐在衣袖中的手紧紧握成了拳。
接连失了两个未出世的孩子,苏荣既心痛又遗憾,如今得知林珑再次怀了身孕,自然顾不得什么嫡出庶出,对林珑和肚子里的孩子宝贝得不得了,除了外出去书院和应酬,几乎就长在了林珑的小偏院里。
唯二的两个亲人身陷大牢,丈夫的心又被姨娘和未出世的庶长子给霸占了去,无论哪一个,白宛静都束手无策,满心都是无力的挫败感。
屋漏偏逢雨,就在这个时候,城外宅子里传来消息,说是丁氏母子俩趁人不备,卷了家里所有的金银细软跑了!
白宛静听到消息后眼前一黑,当场晕了过去。
当然,她的晕倒可享受不到林姨娘的待遇,郎中诊过脉后说是急火攻心所致,喝两副清热去火的药即可。
由始至终,苏荣都没有过来看她一眼。
待到能起身,白宛静将房里能砸的东西统统砸了个遍。这场怒火发得几乎整个苏府人尽皆知。
两日后,苏荣陪着林珑用晚饭,更吃了不到一半,两人就突然呕吐不止,呼吸困难,很快陷入昏迷。
幸亏伺候的丫环反应快,立马让人去请郎中,自己带着两个小丫环给两人大口灌水,然后挤压胃部吐出来,如此反复数次,待郎中到了之后经诊断,竟是中了毒!
虽然急救得当,两人保住了性命,但林珑身孕不足两月,本就需要安胎静养,如今这么一折腾,孩子最终还是没了。
苏荣怒极,拖着尚在虚弱中的身体亲自带着人调查,最后矛头直指白宛静。
出了这么大的事,苏平作为一家之主亲自审问,种种证据之下,燕双禁不住盘问坦白认罪,并供出是受主子白宛静指使为之。
任是白宛静再矢口否认、指天指地发毒誓,人证物证之下,也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她。苏平当即开祠堂,由苏荣亲自执笔,一封休书将白宛静休离出白家!
☆、第111章 新生
白宛静自觉冤枉至极,岂甘心这般被休离出去,在祠堂门口大闹了一番,险些冲进祠堂里打砸一番。
燕双招供之时不仅交代了这次针对林珑下毒结果意外连着苏荣一起误伤了的事,还全盘招认了白宛静当初为了嫁入苏府如何联合白宛廷设计白素锦退婚、又如何设计苏荣酒后失行。
苏荣此时只要一看到白宛静的脸,就能回想起白素锦当日的话里有话,一种被人玩弄于鼓掌之中的耻辱和愤怒就愈发深刻。见到白宛静竟然还有脸大闹祠堂,怒不可遏,命人直接将她叉了出去!
白宛静在苏府大门口闹腾了一番,终不得果,无奈之下只能回余氏他们在城外的宅子安身。
白宛静是只身被休离出苏府的,燕双作为指证她的证人,被扣在了苏府,以防被她威胁而不得已反口。
此情此景之下,本就不傻的白宛静清楚意识到,这一切都是有人在故意谋算她。这时候就算是告到了府衙,燕双在她们手里,所谓的人证物证皆对自己不利,最后倒霉的仍旧是自己。
这就是个哑巴亏,不吃也得吃!
可是,背后谋划这一切的人,是林珑?还是苏家人?
但不管背后之人是谁,凭白宛静当下的境况,想要回击报复,无异于白日做梦。她眼下最紧要的,是如何想办法将娘和大哥从大牢里救回来。
身上分文没有,白宛静只得咬着牙徒步从城中走到了城外的庄子。被踹坏的院门还凄泠地躺在一边,分明是生机盎然的早春,整个院子里却孤零冷清得如同暮秋,白宛静进门站了有一会儿,才见到余氏身边此后多年的秦妈妈从后院走出来,见到白宛静时愣怔了片刻,而后泪眼涟涟地迎了上来。
原来,余氏和白宛廷身陷大牢前途未卜,丁氏母子有卷走了家里的金银细软逃之夭夭,下人们人心惶惶,没过两天就陆陆续续顺了些宅子里还值些钱的物件偷偷跑了,如今剩下的只有那几个签了死契的丫环和婆子。
“老奴是见天到府衙大牢走一遭,说尽了好话,也拿了不少的银子,可那守门的狱卒油盐不进,送到手里的银子看也不看一眼,想要见太太和大少爷一面难如登天!”秦妈妈将这几日的情形说与白宛静听。
白宛静亲自去过府衙大牢,同样也是碰了一鼻子的灰离开的,故而对秦妈妈所说的情况并不意外,阴沉着脸说道:“此事必然是白素锦那个丫头从中捣鬼,看来明日我要到老宅走一遭了。”
白宛静被苏家休弃的事没用半天就传得几乎整个临西城人尽皆知,一清早用过早饭,周慕寒去了衙门,白素锦也打算到白家老宅去看看白宛和的伤势恢复如何,刚过了二门,碰巧赶上门房那边送了张帖子过来。白素锦翻开一看,没有只纸片语,也没有落款留名,素白的帖子上只简单勾画出两株墨竹。
“先去一趟城北的静安堂吧。”白素锦收起帖子,临时改变了出行路线。
三月里的翠云山已是草长莺飞,随处入眼都是一片春意盎然。入了静安堂,白素锦让随行的几位护卫和车夫候在庵堂门口,自己带着雨眠转了两弯后走进并不陌生的竹林,不匆不忙地走向深处。
曲径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