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日玫瑰-第7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一个幅员不是多么辽阔的国家,特别是南宋时期,只有半壁江山,却拥有上百万的军队。最高时军队达到二百多万。这个现象并没有保住大宋王朝的疆土,李庭芝和文天祥这样的人,当然认为兵力过少。
  蓝玫瑰十分清楚精兵和现代装备的重要性,兵多并不一定就能赢得战争。这个时代人口还是一种资源,人力资源并不发达。用数量取胜,即使战争胜利,国力消耗也不是短期能恢复的。蒙古已经让大宋进入一个最虚弱的时代,大汉民族的被杀,中原以致大宋统治地区,人员和经济急速的倒退,大明朝建立后,用了多少年也没有恢复到以前的盛况,中国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崖山之后,中国进入一个文化混乱的时代,一直延续到近代,以致到现代。这也就是为什么世界学者强调:“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国是一个汉民族为主体的国家,是以儒家经典,道家学说统治的国家。在元朝统治时期,完全颠覆了汉人占主体的国家体制,名称上的变化,也代表着文化的变化。汉民族是唯一一个没有保持主民族服饰和民族传统的国家,朝鲜的民族服装,日本的民族服装,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的服饰,都保存下来,只有汉族,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候,竟然有那些无知又无耻的人,把清朝的满族服装当做汉服。他们只是中国服装的一种,并不是汉服。
  蓝玫瑰不是愤青,民族情结不是愤青,保留一个民族的服饰和文化,是历史责任。就是有超常的见识,蓝玫瑰的很多做法,并不能被这个时代的人理解。
  在兵力上,蓝玫瑰没之有采取数量取胜的办法,大宋野战正规军只有六个军,不到三十万部队,剩下的就是地方警备部队,达到常备状态的,一州之地只保留五千,其他的都是民兵性质。也就是原来民团和乡兵的变化。在农闲的时候,在做工之余,参加必要的军事训练,了解常规的军事知识。
  这一次嘎尔迪的五路进攻计划,大屠杀战略,也让蓝玫瑰失去方寸,有些过于担心,不得不牺牲战略优势,以牺牲换取局部的战场优势。这是短期行为,只是在短时间内取得优势,从长远战略上,是失败的。
  蓝玫瑰这个失误是有原因的,过于相信武器系统,轻视蒙古军的能力,对手下过于相信,这三个弱点导致今天的战场被动局面出现。在江南的后勤出现问题以后,各方向蒙古军大举反攻,华夏军取得的战略优势正在一点点消失。商丘的失败,中央军被迫退回宿州,107师不得不返回毫州,这些的变化,让蓝玫瑰不得不从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决定。
  今天的校军场一上片严肃,城外蒙古大军十八万人马正在逼近。而宿州却不能有任何提前行动。华夏军的机动优势被限制,后勤出现问题,让华夏军的武器优势也没有了。坚守宿州会伤亡巨大,可是蓝玫瑰不可以再只看眼前的利益,必须从长远战略考虑问题。急功近利不是一个统帅者应该干的事。虽然心痛,不得不如此。
  看着眼前的这些士兵,还有各地调来的警备军,也是严肃的站队整齐,他们没有害怕,心中有一份期待,华夏中央军是精锐,是强军,天下皆知。今天他们能和中央军一起并肩作战,是警备军的自豪。
  蓝玫瑰提高声音:“弟兄们,我现在告诉你们,蒙古军是十八万,我们只有四万兵力,但是我们是华夏军,是大宋的军队。在宿州,中央军以三万部队打败蒙古军二十万,歼灭十二万。今天,我们照样取得胜利。我告诉你们,宿州的坚守,就是为了全面的打败蒙古军,我不会离开宿州,一直会陪着你们战斗到底。守,我们一起守。战,我们一起战。走,我们一起走。
  蓝玫瑰没有说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长篇大论,只是简单的几句话,告诉这些士兵,蓝玫瑰会和你们在一起。这就是最大的鼓舞,最大的激励。
  上到军长张北,下到一名普通的士兵,他们都充满信心,王爷是他们的天,是这些士兵的胆。有王爷在一起,他们一个士兵的小命,还会比王爷值钱吗?平时指导员也经常的教育,经常的讲,他们是为了保护国家,保护百姓,保护自己的亲人。王爷这样做为什么?是为天下百姓。这样的君主,是值得他们追随的,是值得他们为其战死疆场。校军场上“战斗,胜利,血战到底”的口号声,响彻云雷。
  蓝玫瑰把一万人的警备军编成了华夏军荣誉师。原来的警备军统领武云山任师长,荣誉师直接归华夏军参谋部指挥。中央军三个师进行了临时补充,每个师的人数没有恢复到以前,保持到四个团八千人。这样在宿州城里,兵力还不到四万。
  当宿州城里在紧急准备的时候,开封的嘎尔迪感到万分高兴。对于嘎尔迪来说,已经敏感的感觉到,蓝玫瑰的内部出现问题,如铁板一块的华夏军终于出现裂缝。虽然还没有掌握核心问题,但是一贯作战谨慎的蓝玫瑰,这次一反常态,丢弃了长远战略,急功近利的抢先发动进攻,不可能连后勤辎重都没有算到,出现这样的严重失误。
  根据情报,蓝玫瑰对商洛军也有指示,可是朱瑶和卢沙武并没有听从蓝玫瑰的。让蓝玫瑰的西线方向产生不了压为,给嘎尔迪创造了条件,能迅速的补充受损的兵力。
  根据蒋君山的报告,他的“特战队”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只是袭击了一个华夏军的辎重队,在那里守候这样长时间,并没有其他辎重运输经过。有了这个情报,嘎尔迪信心十足。没有炮弹,没有火器,华夏军还不是一样,改变不了大宋军队懦弱的本质。
  坐在虎皮交椅上,嘎尔迪也不是一点都不担心,蓝玫瑰的名声在外,军事能力是经过检验的,不是道听途说,也不是吹捧出来的。六年时间,蒙古已经失败了无数次。这是一个有着不同寻常军事才能的小女人。在军事上,已经堪称巨人。这一次的战略战术,谁又能说清不是陷阱。这个以诡诈出名的蓝玫瑰,谁也不知道这一次是不是计策。
  一个问题就让嘎尔迪心神不定,宿州只有三四万部队,蒙古军是十八万,蓝玫瑰缺少武器,缺少他们依仗的火器,为什么不撤退?难道真的怕自己屠杀宿州的人吗?嘎尔迪是高智商的将领,当然知道百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非是万不得已,也不会轻易下令屠城的。占领一个不毛之地,连人口都没有的地方毫无用处。宿州一直在蒙古手里,嘎尔迪不会屠杀宿州的人。相信蓝玫瑰的智商,也会清楚这点。可是蓝玫瑰为什么不撤退?一定要坚守宿州,难道她还认为有胜利的可可能吗?
  既然不撤退,就一定有原因.嘎尔迪暂时没有想明白为什么,只好暂时不去想这个问题。既然蓝玫瑰不撤,那就让她埋骨宿州吧。嘎尔迪命令在固镇一代的蒋君山,立即返回宿州外围,继续收拢江湖好汉,组成敌后军队,对华夏军的后方进行破坏性袭击,同时防止华夏军突然撤退,封锁进入宿州的物资。
  嘎尔迪命令两支部队合并一起,同时由戈瑞萨德元帅统一指挥,包围宿州,争取攻下宿州,生擒蓝玫瑰,这是绝对的好机会。华夏军的其他部队全部被牵制在其他方向,毫州的第三军,信阳的新一军,黄冈的新二军,徐州的第五军,没有军队能救援蓝玫瑰。
  嘎尔迪知道蓝玫瑰最担心什么,也就要做什么。给各个方面进攻的部队下令,只要有机会就分兵多路进攻,对每个村庄城镇都进行灭绝性大屠杀,让其他华夏军部队根本就不敢救援宿州。
  第三天的时侯,蒙古军在戈瑞萨德指挥下,包围了宿州。就在戈瑞萨德开始攻城的时候,在徐州的石祥允也开始向徐州进攻。接到报告的嘎尔迪终于明白蓝玫瑰为什么不离开宿州,原来是为了徐州。精通兵法,熟悉战略的嘎尔迪当时就看出来。蓝玫瑰这是要牺牲中央军,换取整个战场的战略优势,一旦徐州被攻占,华夏军就会反包围占领整个山东,进而沿黄河岸边向开封进攻。
  嘎尔迪终于知道蓝玫瑰也有狠辣的一面,这才是一个军事家应该有的素质。对蓝玫瑰嘎尔迪一直有些轻视,对于百姓过重看待,对士兵伤亡看的过重,这都不是一个军事家应该有的思想。这样的人应该去当慈善家,不是军人,更不应该当政治家。在这点上蓝玫瑰显然不合格,一个这样的人,怎么会是嘎尔迪我的对手。根据蓝玫瑰的弱点,制定了这个屠杀灭绝战略,果然让蓝玫瑰上当。虽然华夏军取得了战场优势,却失去了战略优势,时间一长,华夏军必败无疑。
  在徐州到宿州这个安排上,让嘎尔迪重新审视蓝玫瑰。立即给在徐州的阿拜塔下令,一定要坚持住,徐州说什么也不能丢。嘎尔迪的命令让阿拜塔心惊,那就是让他和徐州共存亡,不许突围,不许放弃,血战到底。看着这个命令,阿拜塔明白,自己只能守住徐州,要不就是死路一条。
  嘎尔迪给阿拜塔这样的命令,就是因为明白,一旦徐州失守,山东不保,自己必将防守开封。蓝玫瑰也绝对会放弃宿州,争取后退缓冲时间。但是山东以失,山东和淮南已经相连,徐州。山东是沿海地带,海上华夏军舰队占有绝对优势,蒙古是夺不回这些地方的。有山东这个地方,只要蓝玫瑰恢复过来,随时都可以沿着黄河南岸,在徐州向开封进攻。
  陕西地区已经归商洛军,朱瑶虽然有野心,嘎尔迪也看得出来,朱瑶不会真的投降蒙古,只是在蒙古和大宋的争斗中渔利而已。一旦关中地区稳定,这个有心计的女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必然不会满足于一个陕西,还会向河南进攻的。卢沙武虽然说了不算,可是和朱瑶毕竟是夫妻。卢沙武的态度很坚决,是不会投靠蒙古的,连基本的暂时合作都不可能。
  另外一点,明显的看得出,蓝玫瑰对商洛军比较宽容,并没有一些人那样没有度量。而是给卢沙武封官。这样下去,要是蓝玫瑰一旦允许朱瑶自立为王,商洛军必然是要抢占河南商洛地区,那样东西对进,蓝玫瑰就堵死蒙古军的退路,不但可能丢掉整个中原地区,就是在黄河以北的这些蒙古军都无处可逃。还有重要一点,蓝玫瑰确实够坚韧的,江北局势这样危险,就是不调进攻四川的两个军,就连进攻南诏的第四军都没有停止平定南诏的行动。
  战斗不是宿州先开始的,是徐州先开始的。石祥允绝对清楚,师父在宿州坚决不后退,就是在给自己攻占徐州争取时间。
  看着聚集在中军大帐里的各师师长,石祥允脸色严肃:“各位,徐州的蒙古军不会逃跑,他们也不会放弃徐州,所以我们不用围攻徐州。在东南北三个方向展开进攻。第五军五个师,113师、117师、警备军山东纵队第四、第五大队组成东城攻击部队。114师和警备军第三大队组成北城攻击部队。第115师和116怖加上警备军第一和第二两个大队组成南城攻击部队,在徐州三个方向发动进攻。东城于七为攻城总指挥,霍达为北城总指挥,于斌为南城总指挥。在同一时间发动对徐州的进攻。”
  石祥允扫了一眼这几个师长说道:“战斗要求就两点,第一,三天清扫外围,七天进攻徐州。东城是主攻,南北是佯攻。佯攻方向也要加强攻击力度,徐州城里还有接近十万部队。第二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