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蹶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偻丈人之谓乎!”】全神贯注于蝉,甚至珍珠金银都不足以分散其注意力,这就是一个残疾者能够捉蝉如探囊取物的诀窍。抓重点,就是从事物各种各样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分析出主要矛盾,坚定地将这个主要矛盾放在关注的焦点,而不被各种各样的次要矛盾分散注意力,如同捉蝉佝偻者一般。如此,则有望解决关键问题,拔一个萝卜带出一坑泥,从而以最少的付出(精力和时间),最大程度地主动影响本质上涉及无限联系的事物发展。全神贯注于主要矛盾,是顺势而上的根本之道。运用智慧剃刀,智者就会知道,抓重点存在一个反面,就是系统全面考虑问题,二者一定是相辅相成。没有抓住重点的系统全面叫做不得要领,没有系统全面考虑问题的抓关键叫做失之偏蔽,二者都不能成功,只有围绕关键冲突系统性地考虑发展的方方面面,才是解决问题的保障。
  检视历史,有太多的例子说明会抓重点对成败的重大影响,这里不惜多费笔墨,摘录较多的历史事件来着重强调这一点,以望引起特别的注意。
  一、 【张良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又以齐、梁反书遗项王曰:“齐欲与赵并灭楚。”项王以此故无西意,而北击齐。】评点:刘邦派韩信暗度陈仓,占领关中,项羽准备乘刘邦没有站稳脚跟起兵讨伐刘邦。张良给项羽写了一封信,说按约定刘邦本来就应该称王关中,不会再向东前进了。同时又把齐、梁的反书送给项王,从而使项羽打消了讨伐刘邦的主意,转而讨伐齐国。其时,范增等众谋士以及当时的态势,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项羽的最大敌人是刘邦,项羽应该做的是团结各种力量,始终以打击汉王为重。但是,项羽反而听取刘邦的谋士的意见,没有抓住打击刘邦这个重点,并将齐逼向刘邦一方,其败已明。
  二、【充国上书曰:“陛下前幸赐书,欲使人谕罕,以大军当至,汉不诛罕,以解其谋。臣故遣幵豪雕库宣天子至德;罕、幵之属皆闻知明诏。今先零羌杨玉阻石山木,候便为寇,罕羌未有所犯,乃置先零,先击罕,释有罪,诛无辜,起壹难,就两害,诚非陛下本计也。臣闻兵法:”攻不足者守有余。‘又曰:“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宜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今恐二郡兵少,不足以守,而发之行攻,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所致之道,臣愚以为不便。先零羌欲为背畔,故与罕、幵解仇结约,然其私心不能无恐汉兵而罕、幵背之也。臣愚以为其计常欲先赴罕、幵之急以坚其约。先击罕羌,先零必助之。今虏马肥、粮食方饶,击之恐不能伤害,适使先零得施德于罕羌,坚其约,合其党。虏交坚党,合精兵二万余人,迫胁诸小种,附著者稍众,莫须之属不轻得离也。如是,虏兵浸多,诛之用力数倍。臣恐国家忧累,由十年数,不二三岁而已。于臣之计,先诛先零已,则罕、幵之属不烦兵而服矣。先零已诛而罕、幵不服,涉正月击之,得计之理,又其时也。以今进兵,诚不见其利。”】评点:当时青海主要有先零、罕、幵三个羌人部族,经常侵扰汉地,其中先零最强大同时也危害最大。罕、幵即惧怕汉,也惧怕先零。汉兵出征,先零与罕、幵不计前仇而结约,以抵抗汉兵。宣帝听从朝臣的意见,要求赵充国先击灭罕羌。赵充国认为不妥,在给宣帝的信中,他做了以上申述,建议抓住先零这个关键,打破先零、罕、幵的联盟,集中力量致力于关键一点,从而解除羌人对汉的威胁。宣帝听充国之策,击破先零,此后西羌无事达数十年之久。赵充国可谓会抓重点。
  三、【初,巨鹿张角奉事黄、老,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咒符水以疗病,令病者跪拜首过,或时病愈,众共神而信之。角分遣弟子周行四方,转相诳诱,十余年间,徒众数十万,自青、徐、幽、冀、荆、扬、兗、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或弃卖财产、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万数。郡县不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为民所归。
  太尉杨赐时为司徒,上书言:“角诳曜百姓,遭赦不悔,稍益滋蔓。今若下州郡捕讨,恐更骚扰,速成其患。宜切敕刺史、二千石,简别流民,各护归本郡,以孤弱其党,然后诛其渠帅,可不劳而定。”会赐去位,事遂留中。角遂置三十六方,方犹将军也。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帅。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书京城寺门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大方马元义等先收荆、扬数万人,期会发于鄴。元义数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郎中中山张钧上书曰:“窃惟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民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亲、宾客典据州郡,辜榷财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宜斩十常侍,县头南郊,以谢百姓,遣使者布告天下,可不须师旅而大寇自消。”帝以钧章示诸常侍,皆免冠徒跣顿首,乞自致雒阳诏狱,并出家财以助军费。有诏,皆冠履视事如故。帝怒钧曰:“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常有一人善者不!”御史承旨,遂诬奏钧学黄巾道,收掠,死狱中。
  朱俊之击黄巾也,其护军司马北地傅燮上疏曰:“臣闻天下之祸不由于外,皆兴于内。是故虞舜先除四凶,然后用十六相,明恶人不去,则善人无由进也。今张角起于赵、魏,黄巾乱于六州,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臣受戎任,奉辞伐罪,始到颍川,战无不克。黄巾虽盛,不足为庙堂忧也。臣之所惧,在于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耳。陛下仁德宽容,多所不忍,故阉竖弄权,忠臣不进。诚使张角枭夷,黄巾变服,臣之所忧,甫益深耳。何者?夫邪正之人不宜共国,亦犹冰炭不可同器。彼知正人之功显而危亡之兆见,皆将巧辞饰说,共长虚伪。夫孝子疑于屡至,市虎成于三夫,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复有杜邮之戮矣!陛下宜思虞舜四罪之举,速行谗佞之诛,则善人思进,奸凶自息。”赵忠见其疏而恶之。燮击黄巾,功多当封,忠谮诉之。帝识燮言,得不加罪,竟亦不封。】评点:这段摘录集成的历史片段,展示了当时在张角黄巾起事之初,朝廷内部的分析。这些意见反映出天下俊才对如何应对黄巾起义的高见。黄巾起义的人员组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信黄巾道的人,这部分是少数但是核心,另一类是流民,因为政治动荡和不满政府强取豪夺,而参加黄巾军,使大多数。杨赐建议采取措施,使各地安抚流民,使之安居乐业,脱离黄巾军,然后派军队镇压黄巾道这个核心。杨赐的计谋,去枝节而突出主干而后伐之,伐干,树始能倒。这是深得抓住重点之三昧,其谋若成,汉当可延喘。然而杨赐之谋是上策,但不是上上策。上上策乃张钧、傅燮之谋,可谓截断源头。因为产生流民原因是政治动荡和政府强取豪夺,究其根源在于十常侍任用亲信、无法无天,皇帝要天下又要舒适的生活,明知十常侍不法,但也不能除去,这才是主要矛盾。
  四、【关东诸将议:以朝廷幼冲,逼于董卓,远隔关塞,不知存否,幽州牧刘虞,宗室贤俊,欲共立为主。曹操曰:“吾等所以举兵而远近莫不响应者,以义故也。今幼主微弱,制于奸臣,非有昌邑亡国之衅,而一旦改易,天下其孰安之!诸君北面,我自西向。”韩馥、袁绍以书与袁术曰:“帝非孝灵子,欲依绛、灌诛废少主、迎立代王故事,奉大司马虞为帝。”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君,乃外托公义以拒之。绍复与术书曰:“今西名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公卿以下皆媚事卓,安可复信!但当使兵往屯关要,皆自蹙死。东立圣君,太平可冀,如何有疑?又室家见戮,不念子胥可复北面乎?”术答曰:“圣主聪睿,有周成之质。贼卓因危乱之际,威服百寮,此乃汉家小厄之会,乃云今上‘无血脉之属’,岂不诬乎!又曰‘室家见戮,可复北面’,此卓所为,岂国家哉!慺慺赤心,志在灭卓,不识其他!”馥、绍竟遣故乐浪太守张岐等赍议上虞尊号。虞见岐等,厉色叱之曰:“今天下崩乱,主上蒙尘,吾被重恩,未能清雪国耻。诸君各据州郡,宜共戮力尽心王室,而反造逆谋以相垢污邪!”固拒之。馥等又请虞领尚书事,承制封拜,复不听,欲奔匈奴以自绝,绍等乃止。】评点:当前主要问题是解决董卓。关东诸将不抓住此重点,反而去寻求立新主,如此导致人人各怀心事,徒增内部矛盾和复杂性。而袁绍既为盟主,代表着公认的正义,足以号令山东,立新主何为?以此观之,袁绍不得要领,不会抓主要矛盾,最终导致关东起义讨伐董卓失败。
  五、【公孙渊阴怀贰心,数与吴通。帝使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诸军自海道,幽州刺史王雄自陆道讨之。散骑常侍蒋济谏曰:“凡非相吞之国,不侵叛之臣,不宜轻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驱使为贼也。故曰:”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质,岁选计、孝,不乏职贡,议者先之。正使一举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国,得其财不足为富;倘不如意,是为结怨失信也。“帝不听。豫等往,皆无功,诏令罢军。】评点:”虎狼当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这几句话非常形象,说明了为什么要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了主要问题,往往次要的问题也就随之解决,把主要精力应付狐狸而忽视虎狼当路,就会被虎狼所噬。
  六、【 司马昭初围寿春,王基、石苞等皆欲急攻之,昭以为“寿春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吴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也。吴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乃命诸军按甲以守之,卒不烦攻而破。议者又以为“淮南仍为叛逆,吴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纵,宜悉坑之。”昭曰:“古之用兵,全国为上,戮其元恶而已。吴兵就得亡还,适可以示中国之大度耳。”一无所杀,分布三河近郡以安处之。拜唐咨安远将军,其余裨将,咸假位号,众皆悦服,其淮南将士吏民为诞所胁略者,皆赦之。听文鸯兄弟收敛父丧。给其车牛,致葬旧墓。】评点:司马昭此战,从容算计,德武并重,很好地使用政治手法,可谓系统全面解决关键问题的典范。可知会抓关键问题的人,都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善于发现主要矛盾及其发展规律,能够设定合理目标和研究清楚达到该目标的条件,始终将主要矛盾放在重心并兼顾环境的变化,千方百计创造和引导各种条件使事情向有利方向发展。
  这章引述古文较多,无非是要强调顺势而上的方法确实要引起注意。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