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绷紧世界--凡人软哲学-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物已经死去了,而我们依然从标签进而相信它还在那儿。这很像刻舟求剑。比如从“我”的存在而相信有某种不变性,这个不变性被称为“灵魂”,人死了灵魂还在,这就是灵魂说的起源。相信万事万物的背后有某种不可变更的东西,这个信念经过千千万万大家和凡人的发掘,发展出了一门很大的学问,并且在相当程度上一直占有主流的地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形而上学。我受其影响甚深,为其描绘的美景所激动,直到认识到OI≠0之后,我决定和它分手。和它分手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被利用来论证,凡人永远只能是凡人,这与我对大志凡人的同情被道相驰。
  把握住事物是彻头彻尾变化的,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碰到屡教不改的坏习惯,大家张口就说:本性难移,并且相信99。99%的人都会马上举手赞同。其实这是一种懒惰,就是借口存在“本性”这么个形而上的东西,逃避事物的彻变性,不去应对彻变。再说个更严重的事,【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秦国派商鞅讨伐魏国,魏派公子卬为领帅。公子卬自以为与商鞅以前是很好的朋友,忘记了这些随着环境改变而会变的,结果被商鞅设计虏获,使魏军大败。公子卬在这件事里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认为友谊是不会改变的,即使他们分属两个敌对阵营;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有懒惰心理,没有全面分析当前的形势:商鞅刚完成变法,在当时的秦国应该很受秦王器重,有很大甚至决定权,他亲自前来伐魏表明他很重视这件事,很可能就是他的首谋,如果商鞅真的顾及和公子卬的友情,是不会伐魏的,至少不会亲自来的。因为公子卬已经把友谊当作不会变化的,先入为主,所以他是不会进一步分析商鞅伐魏这件事的。不忘记事物的彻变性,才能预防懒惰。
  仔细读读历史,会发现这样的悲剧层出不穷、触目惊心,原因大都是忘记事物没有一样核心是不能变化的。这个惨痛的代价值得交换这里的说教。尤其对凡人,没有可供挥霍的多余资源,不像公子卬作了俘虏也比凡人过得好,凡人没有广大的钱但有宽大的胸怀,一点点说教是不会计较的。
  二、事物具有相对稳定性。
  不用走出家门,打开窗户就可以看到一种现象:一棵树从小到大,随着四季变化而变化,叶子黄了又绿了,个子越来越高了,那我怎么还是分辨得出它还是那棵树?抽象点来解释,随着事物内部或内外联系的作用,事物的最小划割边界是变动的,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动的。我们称之为某个事物,并随其历史变化而称之为同一个事物,是因为最小边界有某种连续变化。对于树而言,其划割边界变化的连续性是称之为同一棵树的关键。这有点绕圈子了,有点专业哲学家的味道了,还是直言不讳吧,这种连续性其实就是事物稳定性的反映。前面我们研究过,事物虽然是彻头彻尾变化的,但因为它与外界的联系又遵循最小原理,从而又使外界的影响降低到最小,所以事物又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讲起稳定性,得分两种情况来看。
  一种是D1的情形,也就是复杂事物,其稳定性更多地取决于自身包含的联系之间的作用。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弱,成为一种条件和环境。内部联系的改变会改变事物的特性,使事物发生变质。这种内部变质,最终可以导致事物范畴的变化,甚至事物的灭亡即最小联系边界的彻底破坏。这有点抽象,再来一段历史来补充说明。这里引用的是古文历史,后面还有很多,基本都是摘自《资治通鉴》,希望我辈凡人耐下性子,当作参观古迹,沾染上一点文气,关键时候还可以在朋友面前之乎者也一下,不亦乐乎。
  【更始将军廉丹击益州,不能克。益州夷栋蚕、若豆等起兵杀郡守,越帯娜舜竽惨嗯眩甭岳羧恕Cд俚せ梗泊笏韭砘ぞ恕⒂共磕晾铌驶髀娜舳沟取⑻掉耸迨克锵睬褰嘟猎簟6倥鼙呱酰舜竽继煜露∧屑八雷锴簟⒗裘衽恢硗弧⒇g勇,以为锐卒。一切税天下吏民,訾三十取一,缣帛皆输长安。令公卿以下至郡县黄绶皆保养军马,多少各以秩为差,吏尽复以与民。又博募有奇技术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言便宜者以万数。或言能度水不用舟楫,连马接骑,济百万师。或言不持斗粮,服食药物,三军不饥。或言能飞,一日千里,可窥匈奴;莽辄试之,取大鸟翮为两翼,头与身皆著毛,通引环纽,飞数百步堕。莽知其不可用,苟欲获其名,皆拜为理军,赐以车马,待发。初,莽之欲诱迎须卜当也,大司马严尤谏曰:“当在匈奴右部,兵不侵边,单于动静辄语中国,此方面之大助也。于今迎当置长安槁街,一胡人耳,不如在匈奴有益。”莽不听。既得当,欲遣尤与廉丹击匈奴,皆赐姓征氏,号二征将军,令诛单于舆而立当代之。出车城西横厩,未发。尤素有智略,非莽攻伐四夷,数谏不从,及当出,廷议,尤固言:“匈奴可且以为后,先忧山东盗贼。”莽大怒,策免尤。】王莽篡汉之后,迷信古代制度,参照《周礼》推行早已失去价值的龟、贝之类作货币,又平均土地,实行井田制度,以致造成农商失业,社会经济陷入极大的混乱。加之前朝贵族地主的反对,王莽的新朝从内部来看已经很不稳定,处在一个很危险的境地。虽然如此,经过西汉长时间的经营,新朝帝国诞生之初还是比较强大的,是个庞然大物。外族的骚扰侵略只是如同皮肤病,并不能撼动新朝帝国。王莽不听严尤的建议,未抓住“山东盗贼”这个影响帝国稳定的内部因素,相反却横征暴敛,强行讨伐匈奴,想消灭事物外部联系带来的影响以稳定该事物,终致新朝灭亡,王莽也为绿林军所杀。或许王莽是想以讨伐匈奴、树立共同的敌人,来转移国内注意力。但是应该清楚,这样做的目的还是为了帮助解决内部问题,而不是加重内部问题。中国庞大的历代帝国,外族和自然地界是外部联系,当朝代帝国内部积弱之时,外部侵入或者自然灾难才会引起王朝的崩溃。内部变质是历代王朝更替的决定性因素。
  最小划割带来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我们知道其所以然就可以了。回头当有人向你卖弄“量子”、“夸克”之类的奇诡概念时,可以记起这里的软哲学说明,灵活发挥,不就是D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