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十一世纪网络生存术-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褂镁褪橇恕9蚕砣砑髡吖睦褂谜甙讶砑奖锤渌耍谛矶郆BS站也可以找到共享软件。除了共享软件外,还有两种真正“共享”的软件,一种是自由软件(Freeware)它是有版权的软件,这种软件的版权一般仅限于让其传播版权拥有者的名字。他们让软件自由流传,并且注有不必付款的有关说明。使用者随便使用,随便拷贝,不用花钱,但不得对软件的程序进行任何的修改。还有一种是共有软件(PublicDomainSoftware)这是一种不具备版权的软件,它允许任何人自由使用、修改,没有人宣称对它拥有版权。
  人们创造和共享知识的自然动机是什么
  葛朗台同志教导我们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这位葛同志的女儿好象就没有听他的。即使在金钱被当作宗教一样崇拜的时候,人类最有价值的知识,也从来不是塞钱进自动收银机就可以自动产生的。指望一头输入金钱,另一头换出知识(再找出几个零钱来),这是银行家的愉快幻想。
  可惜,这不是事实。在金钱出现以前很久,知识就存在;在金钱被废除以后很久,知识仍然存在。作为过客的倒是金钱。
  在用金钱做迂回的时代,银行家甚至可以幻想用钞票诱惑母鸡下出不成熟的鸡蛋。
  于是,银行家得意地说,没有钞票就没有鸡蛋。可银行家死了以后,母鸡还是不慌不忙按自己的本性继续下蛋。人类在他自然的状态中,具有创造知识的内在渴求,而不管有没有金钱从旁刺激。尽管某些人,甚至某些时代的大多数人,可能象吸毒者一样,在大量可卡因的长期刺激下,一旦离开强刺激就失去了正常行为的欲望,离开了金钱就缺乏创造知识的兴趣,但这并不说明人们的正常行为是刺激物本身产生出来的。人一旦恢复正常,他就还是人。
  人类基于外在的迫力创造知识,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为了谋生,为了摆脱眼前的生存危机;
  ●为了获利,为了获得除知识本身以外的各种好处。这时候知识是和钱密不可分的。人类在他内在的纯朴状态中创造知识,则是出于以下几种动机:
  ●他的好奇心,他对于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想探个究竟;
  ●交流的欲望,人希望在与他人无拘束的交流中摆脱孤独,为此他需要向别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使别人觉得值得花费时间与之交流;
  ●他要发展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各方面不比别人差的潜力,由此获得别人的尊重。
  ●他的思想要获得自由,当他满足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后,他会感到对无限的事物的无知,是他最大的不自由。他要摆脱对无知的恐惧,在知的境界中找到欢娱。
  ●他要自我实现,并表现和展示自己。
  以上五样,哪一样跟钱也没有关系。一部思想史也表明,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艺术家几乎没有一个能用对钱财的贪婪来解释其成就;相反,我们看到了大量在钱财刺激下生产的精神产品,多属信息垃圾。所以对《思想史》和《货币史》这两本书,我怎么怎么看(包括横过来看,倒过来看),也找不出它们之间的联系。相反它们没联系我却可以找到一条必然性,知识增长有知识自身的规律,内在于这个规律的行为,和外在于这个规律的行为,被智慧女神看中的机率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把人的需求简单化,从低到高依次可以分为生存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同一个社会中,一个人越是满足了低一层的需要,就越容易倾向于追求高一层的需要。对不同的社会来说,越是初级的社会,追求低层需要的人越多;越是高级的社会,追求高层需要的人越多。
  当美国进入信息社会后,不为任何物质目的追求知识的人越来越多,就是这种规律的反映。因此认为知识产权不论经济发展阶段高低,社会进步程度如何,都将永远可以促进知识进步的想法,是银行家们出于自身短期利益的意识形态灌输。虽然不能由此就否定了这种想法在现实中的合理性,但不能将这种相对的真理绝对化。一旦大多数人都在家办公,一周只需几个小时就可对社会尽完义务,因此有充分的闲暇自由自在地创造知识,(虽然这对中国来说还遥远得很),如果此时再硬用对付物产的规律在网上设置沟沟坎坎,就不再是保护知识,而是阻碍知识了。将仲子兮,
  无逾我墙,无逾我里……
  如果创造性是田地,版权就是篱芭。
  约翰·奥斯瓦尔多
  比尔·盖茨兮,美国政府兮,上次约会,你踩倒了我家的篱芭墙,这次又踩坏了我家的白菜地,你什么时候能变得不那么莽撞?
  在信息最发达的国度里,你们本应走在人类前面,作知识的普罗米修斯,但现在却在扮演着人人憎恶的宙斯的角色。(甚至还不是宙斯的全部角色,而只是他的警察角色)。
  OK,我们将遵守知识产权法则,就象接受《罗马十二铜表法》,这不是由于敬仰,只是因为我们畏惧铁链,因为我们落后(如果倒退150年,给我们鸦片,我们不是也接受了吗);我们将在知识的国土上,按你们划定的圈子,戴着你们的锁链跳舞,这不是由于尊重,只是因为我们还在为发展疲于奔命,因为我们暂时还不能象我们创造四大发明时那样向人类无偿贡献更多的信息财富。
  然而,渊源深厚的文化会向骤然发家的小伙子发出呼吁:给知识以自由。放过人类吧!这不只是我们的要求,也是你们自己的要求,请看自由的美国人、一群教授,向你们以及世界的诉求:停止克林顿的版权掠夺!政府关于知识产权的白皮书是数字化时代对公共权利的大规模剥夺。
  浏览借来的书,借一本杂志给朋友看,复印一篇新闻报道用于你的文章──所有这些十足显得无害。但克林顿政府计划令这些行为在经过数字网络进行的时候非法化。如果关于知识产权和信息高速公路的白皮书成为法律,你对于浏览、共享或个人非营利地复制版权作品的传统权利将被剥夺。白皮书视数字化技术对未来的出版业为如此大的威胁,以至于它证明,公众必须被剥夺版权法一直承认的一切权利──包括隐私权。戈尔副总统曾承诺,信息高速公路将戏剧性地加强公众对信息的接受;现在我们终于发现了马脚:它将只是在按每次使用收费的基础上才是可用的。
  版权麦卡锡分子还希望白皮书的法律提议的迅速通过将成为他们的议案获得国际接受的踏脚石。布鲁斯·雷蒙(BruceLehman)已经参加了几个国际会议,倡议把克林顿的版权打扮成基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法则的权利。……。如果他们成功了,各成员国将实质上要为条约义务所强迫,并对他们各自的国内法律使他们对信息传播较少加以限制进行赔偿(amending)。
  版权麦卡锡分子及其说客不是在想着如何提高公众对版权法的真实的尊敬,不是在想着公众利益究竟是什么。他们的战略是要在今天催逼国会通过白皮书的立法,好在明天扼住公众的咽喉。
  不要找我的麻烦,这不是我说的,是你们美国人自己说的。BOB,我发现已经让你受到太多惊吓了。如果你害怕,可以用一块黑布蒙住自己的大眼睛。但我要说,那些对生存权和发展权吝于谈论的国家,至少应该认可人们自由获得知识的权利。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太多的物质霸权,不需要再招回一个令人恐怖的麦卡锡精神幽灵。
  获得知识的自由,是人的基本权利!
  虚拟经理的诞生
  “直接管理”绞尽脑汁琢磨的主要问题,就是怎么巧妙地让员工将老板的目标认作他们自我实现的目标所谓领导就是要直接面对员工、为他们打气、使他们精神兴奋、关心他们的家人。
  第八章 让管理回家去
  领导要有人性
  每年,哈特姆要从大气层穿上穿下150到200次,指挥全球地面业务,他可以用电子邮件传送签名批准5000万美元的工厂,但炒人鱿鱼必须坐飞机亲自去面谈……清晨,哈特姆在香港君悦酒店参加一个会议,但他的手表却是旧金山时间下午5点。
  因为他的太太在旧金山。哈特姆是威力风公司的董事长兼行政总监,在一般人看来,他的生活和管理大大地偏离传统。
  哈特姆一年的空中行程达40万公里。在一个星期里,他可能从美国西海岸转到欧洲、转到加拿大,再转到日本。他的主要管理活动在飞机上,通过电子邮件与公司分散在各地的人员“虚拟地”联系起来;他的领导体现在不远万里,总是恰到好处地出现在第一线,与员工和客户亲身交流。
  威力风公司3。87亿美元的资产就是一圈一圈在空中转出来的。现在公司已经在100多个国家拥有了500万台复杂的电子信用卡授权系统。每年,哈特姆要从大气层穿上穿下150到200次,访问全球的金融和信贷机构。“在飞机上紧张工作3至4个小时,我便处理好了一切。一下飞机就可以找地方传送”。哈特姆的管理离开新技术是不可想象的。他用自己专门定制的软件威力邮件,通过电子邮件形式与分散在全球各地的3000名员工和600位客户取得联系。他曾经用电子传送签名批准过一个5000万美元的工厂。他是个腰缠百万的“流浪老板,在世界各地没有永久性的豪华办公室。(临时性的豪华办公室倒经常有一个,那就是飞机,不过这办公室不是他的)。他通常是到了当地,哪位销售经理出门办公,他就坐在人家的空位子上办公。而他的销售经理也确实经常给他空出位子,因为他们也象他似的,45%的时间在外边跑客户。
  公司3000员工象胡椒面一样,撒得地球上到处都是,但有“威力邮件”如影随形拴着,虽然合同并没给员工工作上的时空限制,但他们好象一刻也不得悠闲。
  但哈特姆有个令20世纪的管理专家猜不透的做法,他从来不用电子邮件炒人鱿鱼,虽然这从技术角度讲,一点障碍也没有,但每次需要辞去谁的时候,他总是坐飞机亲自去,当面向人家宣布这个决定。哈特姆和员工见面,当然不仅限于炒鱿鱼的时候,事实上,公司所有员工他都亲自接触过。这些员工都是各地挖来的精英。公司深信,要真正挖掘到世界一流的精英,必须使公司俯就他们,而不是将他们招到公司所在地。“我的公司分布在世界各地,就因为这些天才精英分布在各地。”哈特姆说,“企业经营的真正力量在于5%的技术,加95%的心理。因为有这么多技术做帮手,你很容易成为一个机器人。领导不能机械,领导需要有人性。所谓领导就是要直接面对员工,为他们打气,为他们鼓劲,使他们精神兴奋,关心他们的家人。”“这就是我尽量出行的理由。目前,我已经与所有的客户和职员都有过亲身接触。”
  21世纪的管理在“核”上有什么异样
  BOB,你怎么又睡着了!回答问题:从上面这个例子,你能看出21世纪的管理与20世纪的管理有什么不同?“哈特……哈特姆把胡椒面撒得到处都是,嗯,我可不喜欢胡椒面的味道,阿嚏!……”BOB,你应该把自己拉出去枪毙一回。“WHAT!你的意思是,就只为了这点胡椒面……”我真后悔为什么要跟BOB讲胡椒面。胡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