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每天进步一点点-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伦·凯勒以一颗爱心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唤起了社会大众对身体残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书》称颂为有史以来残疾人士最有成就的由弱而强者。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评价说:“19世纪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身受盲聋哑三重痛苦,却能克服残疾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伦·凯勒,以及她的老师沙莉文女士的成功事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答案是很简单的:如果你在人生的道路上,选择信心与热爱以及努力作为支点,再高的山峰也会被踩在脚下,你就会攀登上生命之巅。
  认准自己的目标
  当你做着将来的梦或者为过去而后悔时,你唯一拥有的现在却从你手中溜走了。
  ——贝洛克
  稍有炒股经验的人大概都知道巴菲特,他是美国当代最著名的投资家,也是美国唯一靠股票投资成为亿万富翁的人。
  巴菲特终身信奉美国财务分析之父格莱姆的价值投资法,即成功投资的重要因素,取决于企业的实质价值和支付一个合理划算的交易价格,而不必在意最近或未来股市将会如何运行。巴菲特把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般商品型企业和特殊商品型企业。一般商品指消费者总是能买得到的商品,如果这类商品的价格提高,更多的商品就会雄产出来。商品的高价格会无限制地吸引竞争者制造商品,直到无利可图为止。特殊商品指独此一家生产这种产品,他人没有能力竞争。一个大城市的日报是最好的例子。又如名牌饮料像可口可乐也是。外来的竞争者很难与特殊商品型企业竞争。巴菲特喜欢的就是这类特殊商品型企业,他于1989年以10亿美元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6。3%的股票,三年翻了三番。
  巴菲特在投资上奉行目标少而精的原则。他认为投资的公司一多,投资者对每家企业的了解就相对减少,所以他不主张投资过于分散。他认为,投资多元化说穿了是投资者对所投对象了解不足的一种保护性措施。在他40年的投资生涯里,只有12个投资目标,却使他拥有了现在的地位。
  巴菲特在作新的目标确认前,将达到目标的可能性都作非常精确的估计,有了绝对获利的把握,他才会实施。1993年,巴菲特购买了一家在内布拉斯加深受顾客欢迎的家具公司。这家公司的创办人是一位俄国移民,从未受过正式教育。巴菲特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是90岁高龄,但仍精力充沛地每天上班,坐在打高尔夫球用的三轮车上在公司来回奔波。有一天,巴菲特到她店里问她愿不愿意把家具公司卖给他,她当即开价6000万美元。巴菲特没有还价,径直回到办公室开了一张6000万美元的支票给她。这位老太太问他怎么没有请律师和会计师,巴菲特说他相信她。
  在清点存货时,她才发现家具公司值8560万美元。不过一言既出,她不愿毁约,只是非常吃惊,因为巴菲特当时似乎想都没有多想一下。原来他早已认准家具公司值多少钱了。
  行动改变命运
  智慧只是理论而不付诸实践,犹如一朵重瓣的玫瑰,虽然花色艳丽,香味馥郁,凋谢了却没有种子。
  ——叔本华
  著名的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就是一个认准了目标能果断选择的人。1910年10月,松下幸之助进入一家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一名安装室内电线的练习工。他7年后辞职,自己开设工厂,制造电灯灯头,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终于发展成为日本乃至全世界第一流的家庭电器用品制造厂家。对于出身贫寒的松下幸之助来说,是怎样“白手起家”的呢?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欧美各国新的交通工具与先进技术逐渐输入日本。电车是其中令人注目的交通工具。松下喜好预测、推想和分析,他认为各线电车一旦完成通车,自行车的需要就会减少,将来这种行业不容乐观。相反,与电车相关的电气事业因为能满足人们的迫切需要,日后一定能兴盛起来。
  由于具有敏锐性,具有对事物的先见之明,就能不被过去的事物所羁绊,就能随时随地表现出决断能力来。这是松下幸之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松下毅然辞去了在人人羡慕的五代自行车店的工作,来到大阪电灯公司当了一名内线见习工。尽管对电的知识一窍不通,但由于喜欢,所以学起来得心应手。松下很快便掌握了安装和处理技术,并成为熟练的独立技工。由于工作出色,1911年,松下晋升为工程负责人,在工作中,松下改良了一种新式产品,而上司却对此付之一笑。松下为自己的发明遭到冷遇感到惋惜和不服,精神上也受到了打击,产生了挫折感。他感到,即使在自己向往的电灯公司工作,也不能使自己的志向和才能得到充分施展。唯一的办法是另立门户,自己创业。于是他在大阪市的一个地方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开办了一家小作坊,职工共有5人,包括松下夫妇及内弟植岁男,产品便是松下发明的新式电灯插口。这就是闻名全球的松下电器公司的最初模样。
  小工厂成立后,等待松下的不是开市大吉而是失败。1917年10月,电灯插口制作成功。但10天内仅卖出100个,营业额不足10日元,不仅没有盈利,连老本也赔光了。妻子只得把衣物送进当铺度日。
  松下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同年底,机会来了,川比电气电风扇公司让松下替其试制100个电风扇绝缘底盘。这对困境中的松下来说,恰如旱苗得雨。松下反复试验,解决了技术难题,与妻子、内弟一起日夜奋战,在年关迫近时如期交了货,且质量博得好评。结果,松下在年底获得了800日元的盈利。
  1918年3月,松下幸之助在大阪市北区西野田成立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从而开始了他成功的创业生涯。经过几十年的艰苦经营,松下终于使自己的企业成为以生产电子产品为主的国际性的庞大的企业集团。公司规模在日本仅次于丰田与日立两个公司,拥有职工119万人,资产达497亿美元,在世界500家大企业中,排名第17位。松下幸之助也从白手起家到几十年蝉联“日本最高额纳税人”。
  坚守的信念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
  15世纪中叶的一个夏天,航海家哥伦布从海地岛海域向西班牙胜利返航。
  经历了惊涛骇浪的船员都在甲板上默默祈祷:上帝呀,请让这和煦的阳光一直陪伴我们返回到西班牙吧?
  但船队刚离开海地岛不久,天气就骤然变得十分恶劣了。天空布满乌云,远方电闪雷鸣,巨大的风暴从远方的海上向船队扑来。这是哥伦布在航海中遭遇的最大的一次风暴,有几艘船已经被排浪打翻了,它们只一闪,便沉入了大海的深处。船长悲壮地告诉哥伦布说:“我们将永远不能踏上陆地了。”
  哥伦布知道,或许就要船毁人亡了,他对船长说:“我们可以消失,但资料却一定要留给人类。”哥伦布钻进船舱,在疯狂颠簸的船舱里,迅速地把最为珍贵的资料缩写在纸上,卷好,塞进一个玻璃瓶里并加以密封后,将玻璃瓶抛进了波涛汹涌的茫茫大海。
  “有一天,这些资料一定会漂到西班牙的海滩上!”哥伦布自信而肯定地说。
  “绝不可能!”船长说,“它可能会葬身鱼腹,也可能被海浪击碎,或许会深埋海底。”
  哥伦布自信地说:“或许一年两年,也许几个世纪,但它一定会漂到西班牙去,这是我的信念。上帝可以辜负生命,却绝不会辜负生命坚持的信念。”
  幸运的是,哥伦布和他的大部分船只在这次空前的海上风暴里死里逃生。回到西班牙后,哥伦布和船长都不停地派人在海滩上寻找那个漂流瓶,但直到哥伦布离开这个世界时,漂流瓶也没有找到。
  1856年,大海终于把那个漂流瓶冲到了西班牙的比斯开湾,而此时,距哥伦布遭遇的那场海上风暴,已经整整过去了三个多世纪。
  追梦人
  短时期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好。
  ——毕达哥拉斯
  有一位名叫西尔维亚的美国女孩儿,她的父亲是波士顿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小就一直梦想当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陌生人也都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她知道怎样从人家嘴里“掏出心里话”。她的朋友们称她是他们的“亲密的随身精神医生”。她自己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一定能成功。”
  但是,她为达到这个理想而做了些什么呢?什么也没有!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西尔维亚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谁也不会请一个毫无经验的人去担任电视节目主持人。而且节目的主管也没有兴趣跑到外面去搜寻天才,都是别人去找他们。
  另一个名叫辛迪的女孩儿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辛迪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她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她不像西尔维亚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白天去做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洛杉矶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是不会雇用的。”
  但是,她不愿意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华盛顿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孩子。
  辛迪是加州人,不喜欢北方。但是,有没有阳光、是不是下雨都没有关系,她希望找到一份和电视有关的职业,干什么都行!她抓住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华盛顿。
  辛迪在那里工作了两年,最后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个工作。又过了五年,她终于得到提升,成为她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失业的普雷斯
  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来完成的。
  ——约翰逊
  25岁的时候,普雷斯因失业而面临挨饿。他以前在君士坦丁堡、在巴黎、在罗马,都曾尝过因贫穷而挨饿的滋味。然而在这个纽约城,处处充溢着富贵气息,尤其使他觉得失业的可耻。
  普雷斯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他觉得自己胜任的工作非常有限。他能写文章,但不会用英文写作。他白天就在马路上东奔西走,目的倒不是为了锻炼身体,而是因为这是躲避房东的最好办法。
  一天,普雷斯在32号街碰见一位金发碧眼的大个子,普雷斯立刻认出他是著名歌唱家夏里宾先生。普雷斯记得自己小时候常常在莫斯科帝国剧院的门口,排在观众的行列中间,等待好久之后,方能购到一张票,去欣赏这位先生的演唱艺术。后来普雷斯在巴黎当新闻记者时曾经访问过他,普雷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