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拆迁工-第6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型主力舰。这些战舰的排水量在三、四千吨左右,火炮口径超过同时代的重巡洋舰,但不及战列巡洋舰。
  由于中国的可以挑唆,使得欧洲海军强国提前进入了超无畏海军时代,战舰吨位越来越大,达到了40000吨级,口径更是达到了381毫米。这时,三四千吨的岸防铁甲舰在超级战列舰面前,犹如蚂蚁见大象一般,几炮便会被击沉。
  岸防铁甲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北欧的这些个国家的海军思想还未转变,因此就出现了挪威海军向中国造船厂订造超级近海防御战列舰的现象出现。
  而英国简氏舰船年鉴将其分类为“岸防战列舰”。这些“岸防铁甲舰”说穿了就是尺寸进一步放大、装甲进一步加厚,具有“前无畏舰”或者“无畏舰”的线形、火炮布置和射击指挥仪,具备多个炮塔齐射能力的岸防铁甲舰。
  挪威海军在中国订造岸防超级战列舰的消息不胫而走,北欧和中欧国家立刻得到了消息。
  由于他们这些北欧和中欧的国家,对于挪威海军的选择非常的看好。同时考虑到自己国家目前的周边态势,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已经空前扩大了,因此他们不得不为自己国家的前途着想。
  这些小国家,虽然也被称为欧洲强国,但是只是经济上的强国,军事上他们既没有战略纵深,又没有兵源,因此根本无法在两大军事集团混战的时候避免被波及。于是他们普遍都跟挪威一样,采取建造岸防铁甲舰的方式,来防御本国。不幻想能够打退敌军的入侵,仅仅只要威慑住敌人,使得敌人不敢轻易的对他们实行军事恐吓就心满意足了。
  然而,当他们跟着欧洲军备竞赛的潮流时,准备设计升级版的无畏型防御战列舰时,却没有想到英德等国已经进入了超无畏时代,于是他们立刻放弃了无畏型,寻求超无畏型防御战舰。
  挪威海军从中国订造的变态超无畏战列舰被他们得知后,也纷纷开始跟中国洽谈。然而,挪威是有钱的国家,其他国家如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家可是没有那么多的钱建造岸防超级战列舰。
  于是,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再次把蚊子船的思想拿出来。就是不建造吨位高达45000级的战舰,只建造两万吨级的船体,扛着十二门15英寸的大口径主炮,速度同样不要求。
  第530章 抵押
   【今日第二更】
  根据几个北欧国家海军的要求。中国海军造船厂直接将義和级战列舰的设计图纸拿来进行改进,精简舰岛布局,取消高干舷,缩小动力系统占用空间,减少补给舱空间后,一个超无畏型岸防战列舰图纸便出来了。
  依然被定级为狮子座级战列舰,单艘造价两千万龙币,瑞典海军因为离着挪威最近,迫于压力,订造了两艘。丹麦和芬兰因为资金问题,仅仅只订造了一艘。
  虽然中国造船厂在这些国家上赚的钱没有挪威的多,但是好在建造这些蚊子战列舰容易,而建造挪威海军要的加长版超级战列舰费时费力,各有得失。
  不过,总的来说,最大的受益者却是中国,即赚了大笔的钱,又增加了国内工作岗位,拉动中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海军得到了足够的设计建造经验。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东西。
  英德等海军强国见到欧洲这么多国家纷纷向中国订造战舰,大把的金钱被中国赚去了,分外的眼红。然而,欧洲主要列强如今都已经箭在弦上,满弓待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中国赚钱。
  北京,紫禁城勤政殿,张云飞召开御前会议,和一干内阁成员研究部署未来中国第四个五年发展计划。会议上张云飞听取了总理唐绍仪关于中国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成果报告,各级部门也纷纷总结了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并将中国当前的成就,同欧洲主要工业强国德国和英国进行对比。
  截止1914年6月,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五倍,人均国民收入也在同一时期增加了260%。真实工薪在1817~1913年间翻了一番;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经过十多年的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翻了3倍,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了670%,以1900年中国国民平均年收入20元龙币为准,到了1914年时,人均已经达到了100元,达到了英国1880年时的国民生活水平,跟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大幅度的缩小。
  但是,中国和德国工业革命的实质基本上差不多,都属于爆炸式的技术进步。因为中国和德国崛起的时候,世界上的工业格局已经被英美等强国瓜分完毕,很难挤进去。于是只能利用科技带动产业**发展,走高薪各科之路。从而挤入世界工业强国行列。
  1890年;德国产煤8800万吨,中国产煤1100万吨,英国产煤18200万吨;是德国产煤量的两倍多。然而到1914年;德国的产煤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到21900万吨;而英国26400万吨的产煤量仅仅领先德国一点点。不过,中国的产煤量却是超过美国,达到了32000万吨,占到了世界的顶峰。
  在全世界的经济增长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衡量工业实力的标准。德国在欧洲钢铁行业是处于领头羊的地位,紧随其后的是电力和化工。到1890年,英国的铁产量仍然领先于德国,英国生产了790万吨生铁,而德国仅仅生产了460万吨;而到1914年,德国的生铁产量达到了2660万吨;比英国的1300万吨产量多出了一半。而中国在这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当中,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3100万吨,仅次于美国的3400万吨。
  钢铁产量能达到这么多,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军事工业的崛起,钢材消耗甚剧,因此带动了炼钢行业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炼钢成本也比19世纪60年代降低了90%,随着中国的经济继续强劲增长,炼钢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在全世界的钢铁工业当中的竞争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工业产品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增加了运输需求,铁路基础设施成为德国第一次经济奇迹的主要推动力。德国铁路系统的第一次扩张始于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在李斯特关税同盟及国家铁路计划的影响下,1870~1914年间,德国国家支持的铁道系统的铁轨长度以公里数计算整整延长了两倍。
  德国的这些发展经验,完完全全成为了中国挤进工业强国的榜样,加上张云飞刻意增加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截至1914年,中国的铁路网络除北疆还在建设当中之外,已经覆盖全国,为中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电力**的影响下,集中发电和远程输变电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电力工业从1895年仅拥有120名员工的幼小产业,发展到1914年的275万电力工人,占整个国际电力贸易量80%的主导产业。电力能源工业远比煤炭能源工业成本低,效率高,因此中国在这方面走到了世界最前列,为中国未来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国的化工业也从十九世纪远远落后于德国、英国和法国,到二十世纪初发展为苯胺燃料、医药品和化肥产品的世界贸易垄断巨头。
  由于新型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种植,中国农业得到高亩产的同时,又还引进了农业集中化、大型化的概念,使得中国农业的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粮食战略储备达到了10亿吨,为维护帝秦政府过渡执政期间的社会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欧洲在19世纪早期,英德等国还处于饥荒和农产品产量不足的状态,不得不从俄罗斯和阿根廷进口廉价的粮食。然而到19世纪90年代,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性解决,英国可以从庞大的殖民地获得粮食,而德国只能开始征收保护性关税。控制廉价粮食进出口。
  自从中国大规模开始全世界性的收购粮食后,起初各国列强都认为中国是为了抵抗天灾。同时,中国人口太多,全世界收购粮食无可厚非。然而,中国的大规模收购粮食,导致世界各国粮食价格暴涨,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担忧,于是也开始关切起粮食问题了。
  然而,当欧洲局势紧张,各国准备动员军队的时候,却发现国家的粮食储备不足以支撑大兵团长时间作战。于是,各个列强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抢购粮食,然而他们动手已经晚了,全世界三年内的大部分余粮,尽皆被中国抢购走,使得他们不得不将目光瞄向中国国内。
  然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却突然颁布了粮食法案,规定所有农民的余粮不得向外国出口,所有中国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外国公司采购粮食。中国财政富裕,因此可以继续大规模的收购国内余粮,并严格控制粮食出口,使得各个列强国家不得不低声下气的跟帝秦政府谈判。
  1882年,德国的收割机仅有二万台。中国为零。到1914年,德国增加到了40万台,农业机械化步伐大幅迈进。尽管德国的土壤质量低劣,含沙量大,但是,化肥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产量。德国于1887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化肥,到1914年期间,德国粮食产量较以前增长了80%。
  作为比较,1914年,俄罗斯比德国多用300万英亩的耕地,却少收获了1900万吨粮食。而中国比德国多了1200万英亩耕地(1英亩等于40亩)。却超过德国1。5亿吨粮食。
  中俄战争后,由于中国得到了九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的土地,中国农业耕地几百倍扩充之外,中国的畜牧业也蓬勃发展了起来。
  到1914年,中国本国生产的肉类实现全部自给,并其可以为轻工业提供原材料。相比之下,英国肉类需求45%依赖进口,德国25%依赖进口,俄国丢了东西伯利亚之后,一下子从出口国,变成了16%的进口国。
  中国在轻重工业上,因为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广阔的消费群体,导致中国在工业领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张云飞一直感叹毛大大的一句话,那就是人多力量大,中国得以在短时间的高速发展便会追赶上世界工业强国,跟庞大的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
  主宰海洋便主宰世界,英国人是这样强大起来的,中国也不例外。
  在欧洲,1873年后;英国的国家工业与金融政策阻碍了技术进步,而德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到1900年,两国的发展路径差异日趋明显。1914年前,德国与英国之间日益增加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德国经济迅速全面发展的运输业。德国作为一个现代航运强国的迅速崛起,这对长期以来统治海洋的英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德国如果没有控制好本国的现代商业船队,没有精良的海军护航,他就永远无法主导自己的经济事务。英国依旧统治着除了太平洋之外的世界海域,并且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其统治地位。这就是英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认为,国家的经济生活将永远受外国航运强权的操控,由他们制定国际贸易的基本条款。
  1870年,德意志帝国的商业船队仅有吨位64万吨,在当时名列世界第五,落后于英国、美国、法国以及挪威。但到了1914年,德国的船队已经迅速跃升至世界第二;仅仅落后于英国。而中国直到1906年之后,才真正的拥有了远洋贸易船队,打破了英国的垄断,但是规模还是不够,仅仅排在世界第七位。
  英国垄断了全世界的海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