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拆迁工-第6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同盟国对于意大利的态度还是尽量的争取,尽管意大利现在保持中立。同盟国想要攻击法属北非殖民地,就要获取意大利的同意。
  “是时候让意大利人表态了!”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毫不掩饰的说道:“意大利必须要在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作出选择!因为意大利现在正挡在我们彼此之间!”
  1915年11初,意大利从中国大批的购买武器装备以及战争给养的事情被同盟国知道。当然这不是中国透露给同盟国的,因为中国原本想要告诉德国意大利要反水。可是,当英法联军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中全军覆没,损失惨重后,中国认为不是同盟国弱了,而是协约国处于严重弱势。因此,中国没有向德国透露消息,相反还替意大利隐瞒。不过,同盟国中,希腊和埃及原本是跟协约国走的很近的国家,他们或多或少知道一些意大利的情况。在同盟国开辟第二战场后,地中海处于同盟国海军控制之下,而中国通过苏伊士运河运往意大利的物资被同盟国海军发现。虽然没有扣留中国商船,但是却得知了意大利在大批的购买军事装备和囤积战略物资的动作。
  这个动作令同盟国顿时紧张了起来。因为意大利并没有将这些情况通知给同盟国成员,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意大利另有所图。
  于是,同盟国紧急从前线调回一部分军队,在德意边境和奥意边境警戒,同时派出专员询问意大利政府的意图。
  意大利自从答应了协约国一起向同盟国开战的条件后,一直是胆战心惊的。因为意大利不比法国和俄国,可以挡住德奥军队的攻击。意大利国力弱小,只有出奇制胜才有赢的希望。
  意大利本可以凭借现有的军队装备,突然袭击奥匈帝国的,因为奥匈帝国正将兵力都集中到了东线攻击俄国和支援土耳其防御达达尼尔海峡。
  可是,意大利军方自从得到了25亿龙币的巨额支票后,其军事扩张的野心也随着膨胀了起来。后来更是看到了中国武器装备的先进,意大利军方认为应该在装备这些中式装备后,战争的胜算才高。因此,意大利便失去了最佳攻击同盟国的时间。
  紧接着,同盟国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上的大胜,以及开辟第二战场后,在西亚和北非取得了巨大的战果,使得意大利政府方面出现了茫然。
  原本很多支持加入协约国的官员们,突然觉得,加入协约国是否是个正确的决定呢?
  这个时候,当德国专员前来质问后,顿时吓坏了整个意大利政府。
  意大利王国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立刻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如何答复德国人。可是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能拿出办法出来的,因为德国和奥匈帝国似乎已经闻出了味道,已经在两国跟意大利的边境出开始戒严。这个时候突然派人前来质问,不会无的放矢的。
  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虽然已经年迈,但是当初统一意大利的雄心壮志依然还在。不过,意大利被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挤在一角,受大国压迫,使得意大利无法壮大。随着欧洲大战的爆发,他觉得意大利崛起的机会来了。
  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一针见血的说道:“意大利此刻面临艰难的抉择,德国已经有准备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已经擦亮了刺刀!在埃及的同盟国联军随时都会攻入我们的殖民地利比亚!我们意大利走到了十字路口!”
  第565章 意大利的抉择
   【今日第二更】
  意大利走到了十字路口上。是选择协约国阵营,还是同盟国阵营?
  对此意大利王国高级官员商量了三天都没有拿出结论,毕竟这个问题关乎意大利生死存亡,意大利需要谨慎对待。同时,协约国给意大利的利益足够大,又是领土,又是高额借款的,打动了意大利很多的高级官员。然而,对抗同盟国的代价同样惨重。德国和奥匈帝国已经对意大利有所察觉,边境已经部署了军队,并且进入了警戒状态。意大利失去了突袭同盟国的机会,虽然获得了大批的中式装备,然而意大利军队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做适应性训练,否则战力大打折扣。
  可是,显然同盟国不会给意大利三个月的时间做准备。按照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的老道,以现在同盟国的实力,德奥联军完全可以在意大利军队完成训练前现行干掉意大利。相比之下,意大利从协约国得到的利益很大,但是意大利为此失去的利用更大。利比亚是意大利花费了巨额资金和经历才夺下来的,只在欧洲列强们环视的情况下,虎口拔牙得来的。一旦跟同盟国交战。同盟国的百万大军将会在一个礼拜内占领利比亚,以目前英法在北非的溃败来看,英法根本无法阻止这个悲剧的发生。
  权衡利弊,意大利的立场又开始动摇了,政府高层官员开始考虑加入同盟国会得到什么好处。按照博弈规则,加入协约国得到的利益无法弥补同盟国给意大利带来的损失,因此加入协约国就是错误的,不符合意大利王国整体利益的。反过来,加入同盟国得到的利益同样无法弥补协约国海军炮击意大利漫长的海岸线带来的损失。
  也就是说,加入任何一方,意大利都是失大于得。因此,意大利只有保持中立才是正确的。可是,协约国给钱了,意大利必须要拿钱办事。而同盟国要越过意大利殖民地利比亚去攻击法国北非殖民地,意大利直接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必须要作出选择。
  按照博弈规则,此刻的意大利只能选择损失最少的一方。显然,英法两国的地中海舰队全军覆没,短时间内英法海军无法增援地中海,让意大利损失的利益变小了。同时,意大利加入同盟国之后,地中海将会出现四个同盟国的海军主力,足够跟英法海军对峙了。
  国王埃马努埃莱二世最后叹道:“加入任何一方,我们都是损失利益的赔本买卖!不过,目前看来,加入同盟国的损失最少!将来或许我们还有获得利益的机会!”
  意大利高层官员在仔细的思量之后,对于这种判断是十分不爽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意大利已经无法置身事外。
  既然得不到利益,那么只能选择加入损失利益最小的同盟国了,意大利无法跳出这个博弈规则,只能认命,谁让意大利只是个二流强国呢?
  尽管不少人对加入同盟国作战感到失望,但是却没有人出来反对,因为按照当前的世界大战局面来分析,意大利只有加入同盟国才能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1915年11月11日,意大利在跟同盟国协商过后,终于选择维持同盟国阵营利益,向协约国宣战。
  经过协商,奥匈帝国很是慷慨,将意大利跟奥匈帝国存在争议的地区归还给意大利,也就是原本属于塞尔维亚的萨拉热窝以西地区,那里是意大利分裂时期传统的势力范围。
  对于奥匈帝国的慷慨,意大利很是吃惊,因为以前意大利也多次提及,但是都被奥匈帝国拒绝了。如今,奥匈帝国慷慨还给了意大利,令意大利政府非常的满意。这比法国承诺给意大利的领土要重要的多。得到奥匈帝国归还的领土后,意大利王国才算是真正的统一。这比其他任何许诺都重要。
  奥匈帝国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奥匈帝国占领了塞尔维亚和黑山,同时在之前土耳其的慷慨,让奥匈帝国明白了一个道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打垮协约国,而不是为了一点点小利益,像协约国那样闹内讧。英法跟俄国的内讧让同盟国得到了千载难逢的战机,因此才能打破巴尔干和地中海僵局,重创协约国的同时,自己获得的利益更大。
  因此,奥匈帝国学会了法国精神,那就是先许诺,等到最终胜利之后再商量都不迟。如果同盟国因为没有牺牲这点儿利益,导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使得同盟国因此战败的话,那就太不值得了。
  谁都知道,战败意味着什么?
  奥匈帝国的许诺,让意大利彻底的放心了。然而,意大利还有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英国的巨额借款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德国人知道后,简直高兴的不得了。立刻要求意大利私吞了这笔巨款,因为这笔巨款是中国借款给英国的,并不是英国的英镑,意大利完全可以独立拿着中国的龙票去购买中国的物资,因为中国是中立的,不会扣押支票。
  意大利政府为这事儿商量了一天。因为他们实在不想这么无赖,因为一旦私吞了英国的这笔巨款,英国人不暴豆儿才怪?那样可就真的恨死了意大利人,在战争当中,会特别照顾意大利的。
  不过,意大利的政客们可是不管这些!
  道义?对于国家来说,利益最高,其他的都要服从于利益,让道义去见鬼去吧!
  意大利最终决定既然要向协约国宣战,那么索性就狠狠的坑一把英国人吧!反正是敌对国了,用不着为了区区道义而放弃国家利益。
  这样一来,意大利平白无故的多了25亿龙币,综合同盟国给他的利益之后,得大于失了,而且是大大的大于,简直如同抢劫了英格兰中央银行那般的过瘾。
  意大利平白的捡了25亿龙币,然而英国却不是损失25亿龙币那么简单?英国是从中国借款,25亿龙币是英国私自转给意大利的。中国的龙币被规定只能购买中国货物,英国这一次借款了50亿,被意大利坑去一半之后,根本没有龙币可以回流中国。因此,英国除了额外要归还中国25亿龙币,还要为这25亿龙币产生的高额的利息买单。除非英国能够短时间内归还这笔贷款。否则利息将会越滚越高,拖死英国。
  意大利够狠,德国人更狠。一切协议达成之后,要求意大利在正式宣战之前,继续保持跟协约国的关系,套取协约国作战计划。同时,麻痹协约国,时机成熟之后,将给协约国以重创。
  当意大利国王在签署密约的时候,忍不住的叹息:“我们都不是好人,不过没有办法。这回协约国要输掉裤衩了!”
  在意大利秘密和同盟国勾结的同时,由于英法在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失败,德军看到了英法和俄国之间关系的裂痕,立刻着手在东线发动大规模工事。
  德国境内有着四通八达的铁路,因此东西两线兵力调遣十分的迅速。德军总参谋部制定“雷霆作战计划”,意图在九月前,集中德军主力,在东线发动大规模攻势,迅速打败俄军主力,迫使俄军在年底退出战争。
  此时,西线战场上,德军和英法联军的战斗方式非常的统一,都是使用毒气进行交战。双方在各自阵地前面大规模的释放毒气,然后利用鼓风机将毒气向对方阵地吹。此时,交战双方的兵力都非常的庞大,英法联军230人,德军170万人。然而防毒面具却仅仅只能维持五十万人的规模,大批的防毒面具各国都在敢造。英国和法国人使用的防毒面具还是自己生产的,简单不说,防护效果太差,英法联军伤亡很大。而德军这边的伤亡也不小,不过德军使用的是进口自中国的先进防毒面具,大大降低了伤亡。
  双方基本上很少使用冲锋战术了,似乎都习惯了阵地战,知道步兵冲锋只能给对方当活靶子。于是双方只是在各自的阵地内进行相互的炮击,同时释放毒气。因此,双方伤亡惨重不说,阵地基本没有变化。
  1915年9月20日,德军秘密从西线阵地撤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