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元首无发---蒋介石评传-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农村,且聪明能干,又不以强欺弱,故而村庄里的小朋友都喜欢同他在一起,而且他还当过“司令”呢? 毛泽东的“司令”尊号的得来有个缘由,那是他和同伴们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 快到响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此,小伙伴们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毛顺生虽然是个农民,但也不是个鼠目寸光的人;他虽暴躁、严厉,但绝不会让孩子们只懂拔草、放牛、拾粪、砍柴之类的事。这些事情孩子们必须做,可是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他们做这就是读书。 毛泽东七岁那年(1900年),毛顺生把儿子从塘家坨接回家,准备送他去私塾念书。毛泽东到了私塾见过先生邹春培,对着孔夫子的牌位磕了三个头,就算拜了师。 毛泽东不大喜欢枯燥难懂的经书,但他有着过人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仍然学得很好。自幼烂熟于胸的知识,是很难抹去的,成年后常会自然地使用。以后,他读了《左传》,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六岁年“孔夫子”的教育,培养了他“鉴古知今”的爱好,帮助了他后来的“古为今用”。邹老先生是位严师,对学生经常打手板、打屁股、揪耳朵、罚站、罚跪。 但孩子们的天性活泼好动。有一天,邹老先生要去吃生日酒,让学生们自己念书。这下鸟放出了笼,七八个学生坐在屋里,不一会儿不耐烦了。此时正是三伏天,热得不行,坐在木楼上就象在蒸笼里。有人提议到树林里捉斑鸠,也有人提议到稻田里捉泥鳅,而毛泽东提议到池塘里去洗澡,又凉快,又可以学游泳。大家听了都赞成。几个孩子*衣服跳进了池塘。有会水的,不会儿就游到了池塘中间;不会水的,就在池塘边洗澡。天气很热,孩子们在水里越玩越高兴。 正玩得高兴时,突然邹老先生吃酒回来了。他看到学生们在池塘里玩水,非常生气。几个学生被叫到屋里在孔夫子像前罚跪,浑身水淋淋的吓得战战兢兢。可毛泽东偏不跪,说:“洗澡是我带头,要打就打我吧!” 邹老先生气得火冒三丈,举起二指宽的竹篾片就要打,毛泽东一转身跑下了楼。邹老先生浑身发抖,追下了楼,学生们也跟着跑下楼。 但邹老先生跑不过毛泽东,只得去毛家告了他。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历来家教极严,且性情暴躁,一听此事,火冒三丈,边追边骂道:“畜生!你往哪跑!看我不打死你这王法的东西!” 毛泽东拼命地跑,决定不回家了。 毛泽东走了三天三夜没走出韶山冲。幸而路上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大爷,他认识毛泽东的父亲,把他带回家给吃给喝,然后耐心地劝毛泽东:“孩子快回家吧!你才十岁年纪,翅膀还没长硬,是飞不出韶山的!” 毛泽东听了老爷爷的话,回到了家里,他的父亲也消了气,没有再打他。 教育子女不能一味地打骂,毛泽东的母亲和他的父亲就不同,她的方法是言传身教。毛泽东从小就在母亲身上学到不少好的品德。 补叙一件趣事。毛泽东家乡有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扳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毛泽东站在那儿不动。老头就问:“你为什么不跑呢?你不怕我割耳朵?”毛泽东反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白胡子老头觉得这个后生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毛泽东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白胡子老头大吃一惊,心想: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白胡子老头的眼力不错,毛泽东确是文曲星下凡。他的文章,他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确有他一席之地;他的书法雄浑有力,且独成一派,俗称毛体。蒋介石在他面前应当自愧不如了吧!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黄埔军校
第五章 黄埔军校 革命者来 升官发财请往他处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通俗明了,意志坚决,描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明确了学员的责任救国救民,不怕牺牲。 蒋介石从日本回国之后,就和陈其美一道追随孙中山。虽然他也做过一些不大惊人的行动,但还是引起了孙中山的注意。或许是由于陈其美的缘故,直至陈其美死后,蒋介石仍是受到孙中山的重视。 清王朝垮台后,但还没有取而代之的产物,中国面临一个漫长的动荡不安的局面,不断遭到外来的干涉。虽然中国也出现过几个政权,比较大的是北京政府,另一个是孙中山领导的广州政府,但他们相互敌对,指导不了全局的工作。 在*的日子里,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北京政府成立不久,1917年5月3日又非法解散了议会。同年10月孙中山带着遗憾偕同两位前任部长和130名前国会议员,在海军第一舰队的护送下回到广州。 %0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官场竞技
第六章 官场竞技 “政治使人过狗一般的生活…道德何在?友谊何在?”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 何谓政治,她是一个诱人的迷宫,富丽堂皇,耀眼夺目,没进去过的人个个都想进去,进去了的又想抽身转出。可惜晚了,迷宫怎能随便进出? 但不管怎样,聪明的人或是糊涂的人,身在其中,身不由己。你不惹人,人要惹你;你不求上进,别人一样踩在你的肩上往上爬―――因为踩在你的肩上爬得更高。 蒋介石的初衷应当是做一名军人,但他闯进了政治迷宫了,现实的生活由不得他,他也不得不玩起权术来。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国民党内部展开了一场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其实就是三个人的角逐―――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别的人没有资格。而这三个人又分为左中右三派。廖仲恺代表了左派,他们热心于同俄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进行全面的合作。国民党宣传部长汪精卫是中间派人物,他最先组建国民党,支持与俄国人联系,是遵循孙中山倡导这样做。而保守的右派胡汉民则公开反对这样做。 这时的蒋介石职位还较低,他的同事们也分不清他是哪派的人物困惑不解。 当时,中国北方的形势同南方一样混乱。三个主要人物支配着北方的权利斗争,他们是吴佩孚、张作霖和冯玉祥。这三个人物的形象各具特色。吴佩孚控制了北京及其周围的省份。张作霖是东北军阀,他的头衔是“东北各省总司令”。冯玉祥那时是吴佩孚的部属,后来成为西北军阀,他们的区别十分明显。吴佩孚是有学问的将军,是一名十足的军官,他那长长的脸上刻着一条伤痕,并长着一小撮胡子。张作霖冷酷的胖脸上突出地留着一小撮胡子,日俄战争时他是一个土匪并受雇于日本人;后来作为一名中国正规军的军官,他升任为东北某省的军事统帅。形象最生动的是冯玉祥。他心宽体胖,脸庞宽大,身材魁梧,以“基督将军”而闻名于世,后来许多人送给他一个更好的名字:“倒戈将军”。他曾让自己的部队用水管洗身进行洗礼,以显示他的基督徒身份。 北方的军阀三巨头,为了自身的利益,或联甲攻乙,或联乙打丙。吴佩孚、冯玉祥和张作霖捆绑在一起,既团结又打架,也混战了一段时期。 在南方,明显与北方不同。在孙中山逝世后,没有武斗(也采取过暗杀行动),却在文斗,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北方。引起争斗的原因应当是孙中山造成的。汪精卫、胡汉民和廖仲恺三个真正有实力的竞争者孙中山对他们三人几乎都给予了同样的信任,此外,他们三人还有一个有力条件,他们都是广东人,这 一条是蒋介石所欠缺的。人们都知道孙中山对他的广东同志较为偏心,他与大多数广东人一样,认为自己的同乡比其他省的人更聪明更富于革命性,那些不幸的外省人免不了在孙中山的背后议论说他不能摆脱“老乡观念”。 在中国,年纪大的比年纪小的人更会受人尊敬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汪精卫的一个不利因素在于他是三个竞争者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在公共场合是强烈支持与俄国人进行合作,因此,人们认为他是左派,但他从未明确表示过他有什么特别的原则。 廖仲恺则是一个更有献身精神的左派,右翼的国民党人怀疑他是一个共产党的秘密党员(尽管他们并没有掌握任何有力的证据),他虽受孙中山的派遣,到日本与苏联代表越飞就国民党与苏联合作一事进行长达一个月的会谈,但这不能说明什么。 第三个竞争者胡汉民是一个保守派。他对俄国人抱有很深的疑虑。胡汉民有着光荣的革命经历,因为他过去一直都在协助孙中山进行革命工作,他曾在香港编辑出版的一份报纸并因此而闻名全国。胡汉民是个学者,曾担任过孙中山的秘书。汪精卫偶尔也干过这工作。比起另外两个竞争者来,竞争的天平倒向了胡汉民一边,那就是孙中山在启程前往北京之前,曾任命他为代理大元帅之职。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来得越快。 就在国民党权力角逐之时,中国当时发生了两个惨案即五卅惨案和沙基惨案,这两起惨案都是英国人挑起的。当外国人得罪了中国人时,国民党总是能从中获益。惨案之后,国民党的大元帅府也改称为“国民政府”,以呼应民众,也显得更像真正的政府了。所有忠于国民党的军队现在也改称为“国民革命军”,同时国民党选出了十六人的委员制国民政府,和一个八人的军事委员会。汪精卫当上了这两个委员会的主席。在大多数人看来,汪精卫就是名副其实的国民党的元首了。 正因为汪精卫是左右两派都能接受的人物,才使得他在竞争中压倒了胡汉民和廖仲恺而夺得主席的宝座,尽管他比他们两个都年轻。胡汉民为左派所憎恶,而廖仲恺又为右派所不容。不过,这两个也都当选的委员和军事委员会的委员。蒋介石当选为军事委员会的委员。 表面上看已经是平静如水,其实是暗流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