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悟空虽然做了齐天大圣,却并没有什么事业上的追求,只知“日食三餐,夜眠一榻,无事牵萦,自由自在”,并且“今日东游,明日西荡,云去云来,行踪不定”,把天庭当成了旅游胜地,整天逛来逛去,好不自在。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悟空对于官职、地位的追求到底为的是什么。悟空追求官职的行为,与我们社会中很多人想做官的含义似乎不同。在社会生活中,一般人想做官,有现实的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诉求,看重的是做官的油水、做官能带来的实际好处。因此,即使同样级别的官职,也有油水大小之分,所谓“肥缺”与“清水衙门”的区别;更复杂一些,还有“明升暗降”的手法,名义上级别提高了,实际上的权力和油水却少了。当然,从积极的层面上讲,一些人做官是出于事业上的追求。但即使这也不是孙悟空所真正关心的。做官对悟空来说,追求的主要是好玩和虚荣,他对于官职的看重,更多地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征服欲,而不是看重官位能带来的政治、经济利益,或者由此带来的建功立业的机会。
从这种意义上说,此时的悟空是在以儿童的心态参与成人的政治游戏,以这样的心态,其实是完全不应该参与到这种游戏中来的。对于政治游戏的目的与规则,他基本处于茫然无知的状态。他自称“齐天大圣”,就像街角的一家小商店挂上“宇宙贸易公司”的招牌,有自娱自乐的性质,而并不清楚“齐天大圣”到底意味着什么。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对于名实严重不符的“齐天大圣”还做得很起劲。天上众神也从心里把他当小孩看,所以,太白金星说他“只知出言,不知大小”,要众人不要与他计较。
在二次招安之前,悟空结拜了六个弟兄,都自称“大圣”。此次招安,从客观上也有对这七大圣进行分化瓦解的作用,不过,天庭似乎并没有这方面的考虑。
◆许旌阳的补救措施
太白金星的变通之策表面上两全其美,实际上留下了大大的隐患。它最大的隐患在于,把孙悟空这么一个不是善茬的角色引入天庭,既不给他事干,又不给他像样的待遇。好像是把他笼络在天庭,可以收收他的邪心,实际上还是一点约束也没有。其结果是,让孙悟空整天在天上东游西逛,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利结果:
(1)悟空在天界整天东游西逛,结果天庭在他眼中逐渐没有了神秘感。由于久居天宫之内,渐渐习以为常,他对天庭的感受也从震慑变为羡慕,从羡慕而试图觊觎。悟空到现在为止的经历是,通过闹龙宫、闯地府而上天做了弼马温;通过不做弼马温,反出南天门而做了齐天大圣。这似乎是说,越闹反而官做得越大,你能奈我何?按照这个逻辑发展下去是非常危险的。这个逻辑实际上也不成立。但天界没有利用这一段时间,好好向孙悟空介绍一下天庭的实力和游戏规则。
(2)悟空在天界东游西荡。一方面熟悉了天庭的地理形势,另一方面,结交了一帮朋友,领会了天将的本事,知道了天庭的虚实。麻烦在于,猴王自以为知道了天庭的虚实,认为天庭众仙没什么本事,而实际情况不一定如此,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他对天庭实力产生了有利于自己的错误认知,低估了天庭的实力,最终导致他在这个错误认知的基础上采取了行动。
(3)他在这一阶段结交的一帮朋友,对于大闹天宫是有帮助的。你看他:
闲时节会友游宫,交朋结义。见三清称个“老”字,逢四帝道个“陛下”。与那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汉群神,俱只以弟兄相待。(第五回) 。 想看书来
不做弼马温就做齐天大圣(6)
他这齐天大圣的头衔别的好处没有,却有利于交朋结友,而以弼马温的身份交结朋友则肯定没有这么方便了。别看名号是个空的东西,有些方面还是管点用的。这些朋友感情有多深还不好说,但起码能先混个脸熟。既然当日曾以弟兄相待,他日在花果山下###猴王时,这九曜星、二十八宿等等众神就不好意思太卖力了。
与做弼马温的时候相比,悟空还是学乖了。当他做弼马温之时,还只知道埋头干活;现在有了上次的经验,知道了拉关系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天上抓紧时间,整天到处串门,把天庭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挨个串了个遍。
许旌阳看到这种情况的危险性,于是启奏玉帝:“今有齐天大圣日日无事闲游,结交天上众星宿,不论高低,俱称朋友。恐后闲中生事。不若与他一件事管,庶免别生事端。”许旌阳怕的不是大圣的闲游,而是怕“闲中生事”。安排他一件事做,是为了分散他的精力,使他没有时间闲游,减小日后生事的可能性。于是玉帝就让悟空去看管蟠桃园,找点事做。
但让他做点什么别的不好,偏偏让他去看管蟠桃园?这不是让猫去看小鱼、让黄鼠狼去管小鸡吗。出问题是正常的,不出问题才怪了。不过,谁让玉帝当时“在蟠桃园右首起一座齐天大圣府”,把齐天大圣的府第就盖在了蟠桃园旁边呢。
看着这些桃树,猴王的心里还挺喜欢,自此以后,“三五日一次赏玩,也不交友,也不他游”。真的不再东游西逛。许旌阳的办法似乎奏效了。
要是看着一树树青桃子也就罢了。一天,他发现“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觉得这桃子可以吃了,就想尝个新。大圣要偷桃也并不那么容易,玉帝哪能没有一点防范措施。在这园中,还有一个土地,另有一班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除了他们,还有齐天府的属下,这帮人老跟在身边,颇不方便。于是猴王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假称要睡午觉,嫌这帮人吵闹,把他们给支走了。然后猴王脱了官服,爬上大树,把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吃起来。过个两三天他又如法炮制,再来偷桃。
这书中“忽设一计”四字用的很有意思。如果猴子想吃桃,直接让手下出去,或者让他们在一边站着,自己是长官,直接吃了,又能怎么着,这也是某些官员的一种心态和做法。偏偏猴子又想吃,又不肯直接做,心里还是怕别人发现,所以,有了一“计”,不过,这个“计”实在是算不上“计”,太缺乏技术含量了。
不管怎样,孙悟空的这个“计”就一直用下去了。当七衣仙女奉王母娘娘的旨意来摘桃时,土地说,现在不比以前了,要去摘桃子,先要报告大圣知道,我们才敢开园。仙女说,那行吧,大圣在哪里?土地说:“大圣在园内,因困倦,自家在亭上睡哩”。实际上,大圣偷吃了仙桃之后,在树梢上睡着了。可想而知,大圣的偷桃,在属下中间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
大闹天宫(1)
◆大闹天宫的源起
大闹天宫的起因,在于王母娘娘开蟠桃会,却没有请孙悟空。这蟠桃会请的神仙并不少,包括:西天佛老、菩萨、圣僧、罗汉、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十洲三岛仙翁、北方北极玄灵、中央黄极黄角大仙,这个是五方五老。还有五斗星君、上八洞三清、四帝、太乙天仙等众、中八洞玉皇、九垒、海岳神仙;下八洞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等等,但仙女不曾听说请了大圣。看来请客的这个名单还是一个老名单,并没有做出调整,孙悟空虽然名注齐天,官称大圣,却不在邀请之列。
按照悟空上天时的安排,不请他与天庭当初的考虑是一致的。这“有官无禄”在天庭是怎么个意思,其实大费琢磨。从天庭的生活方式看,这里并不流通货币,也不搞物物交换、易货贸易,总体上实行的是一种配给制,物品从上向下按照品级进行发放。因此,官员的俸禄并不是工资,而是物品,主要是一些仙酒、仙果、仙丹之类的东西。既然齐天大圣有官无禄,“只注名便了”,自然就无缘参加蟠桃会。玉帝也亲口对观音说过,“他乃无禄人员,不曾请他”。要想参加蟠桃会,除非他通过熬年头、拉关系,或者为天庭建功立业,把这个有官无禄变成有官有禄。
不请就不请呗,其他神仙也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孙悟空看来,则是大大伤害了自尊心,因为他对齐天大圣地位的看法与别人是不一样的。在他看来,“我乃齐天大圣,就请我老孙做个席尊,有何不可?”觉得他当老大都行。现在却是老大们要开会,他连出席会议的资格都没有,太令人气愤了。
于是他要去看个究竟。说是去看个究竟,但猴王的性子,不是那种能受气的主儿。这一去,并不是心平气和的打听,而是什么消息都没有打听着,就先把仙品仙酒给偷吃了。然后想回府睡觉,结果走错了路,误入兜率宫,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五葫芦金丹。就这样,半是有意,半是阴错阳差,由此拉开了大闹天宫的序幕。
其实,即使没有蟠桃会不请他这件事,猴王也是要出问题的,因为当七衣仙女来摘桃子的时候,悟空偷桃的事就已经瞒不住了。这几位仙女在树林下摘桃。先在前树摘了二篮,又在中树摘了三篮,到后树上摘取,只见那树上花果稀疏,只有几个毛蒂青皮的。原来熟的都是猴王吃了。对此,悟空也不可能有什么补救措施。问清七衣仙女的来意后,悟空似乎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一旦众仙女回复王母娘娘,他偷吃仙桃的事实必然暴露无疑。所以,不管怎样,这次蟠桃会他肯定是要出事。
但此时猴王还没有造反之心、觊觎神器之意。你看他在偷吃仙酒之后的反应,他酒醒过来后,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好像没有什么英雄气概,更没有应对招数,竟然想“回府中睡去”,就这么不敢面对现实,只想逃避。他在偷吃太上老君仙丹后的反应也是如此: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第五回)
他跑回花果山,还是使个隐身法,从西天门偷偷逃走的。看来到了这个时候,他还很怕玉帝的责罚,对玉帝还有敬畏之心。
随着玉帝派天兵天将来###,天将“一个个倒拖器械,败阵而走”,悟空的胆气又高涨了不少。不过,猴王终被显圣真君二郎神所擒,但刀砍斧剁,雷打火烧,都无法伤及其身。太上老君把他领去,放在八卦炉中煅烧,也不能把他化为灰烬。反而被他跳出来,蹬倒八卦炉,这一番,猴王胆气更足,取出如意金箍棒,“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形”。
到了这个时候,悟空才真正产生了轻视天宫之心,有了夺取玉帝位置的想法。这种想法上的变化,说穿了,是由于对力量对比的认识发生了变化,发现玉帝也不能拿他怎么着,他反而可以搅扰得天庭永不清平。通过这一段的经历,悟空对天庭的力量产生了深刻的怀疑,这种怀疑在取经路上的早期仍然存在,直至后来才有所改变。
大闹天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