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休闲读品·天下(2012年第二辑)-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⑽菏倮ァ⒄挪⑴顺行⒌22人,医学院的吴祥凤、严镜清等6人。西安临时大学于11月15日开学上课,据1938年2月10日的统计,全校学生总计1472人(含借读生151人)。学生以文理学院(439人)、工学院(386人)、法商学院(279人)居多。w米w花w在w线w书w库w ;book。mihua。net

    太原失守后,日寇沿同蒲铁路南下,侵抵山陕交界的黄河风陵渡一带,西安东大门告急。国民政府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命西安临大再迁汉中。1938年3月6日,西安临大正式迁离西安。全校千余师生编为1个参谋团,1个大队,下分3个中队14个区队106个分队,每个中队500至600人,先乘火车至宝鸡,再徒步130余公里,过渭河,渡柴关,涉凤岭,翻越秦岭到达陕南汉中。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4)
    1938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第350次会议通过《平津沪地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教育部根据《方案》下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及国立北洋工学院,原联合组成西安临时大学,现为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起见,拟令该校院逐渐向西北陕甘一代移布,并改称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国民政府教育部给西安临时大学的训令》,1938年4月3日)在汉中初期,西北联大依然设有6个学院23个系,分布在三县六地。其中大学本部及文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考院(有国文系、外国语文系、历史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生物学系),教育学院全部及工学院大部设于城固县城文庙(有教育学系、家政系、矿冶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电讯工程学系、化学工程学系、纺织工程学系),法商学院设于城固县城小西关外原县简易师范旧址(有法律学系、政治经济学系、商学系),体育、地理、土木三系和附设高中部设于城固县古路坝天主教堂,农学院在沔县(今勉县)武侯祠(有农学系、林学系、农业化学系);医学院设于南郑县居民聚居区,不分系。︴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1938年7月,根据教育部令将西北联大工学院、农学院独立设校。农学院迁设陕西武功,工学院设在城固县城南古路坝。同月,根据国民政府教育部《战时教育实施方案》中关于“中等学校师资,设立师范学院,予以培养”,“师范学院应独立设置,或将大学教育学院改称”等规定,西北联大教育学院改称师范学院。1939年8月,西北联大再次改组,由文、理、法商三学院组建国立西北大学,医学院独立设置,称国立西北医学院,师范学院独立设置,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西北联大从而有国立西北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医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五校。但这些学校并没有因为分立而缩小,反而得到扩大和发展。

    如西北大学按凡成大学者必拥有3个以上学院之规定,将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与理学院,合法商学院共设3院12系,形成了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地质学等完整的高等文理教育体系。1944年9月,西北大学奉命新设边政系。1946年5月,西北医学院(汉中部分)又奉命并入西北大学,改称西北大学医学院。1949年,陕西省立商业专科学校(1941。9—1949)、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1938。4—1949。5)、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4。7—1949。5)等并入西北大学,至1949年10月,西北大学已拥有文、理、法、商、医4大学院15系。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5)
    西北工学院复汇入东北、中原工学高等教育,形成了土木、矿冶、机械、电机、化工、纺织、水利、航空,以及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的完整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师生共4000余人,是当时国内工科学科齐全、人数最多的一所工科高等学府。

    西北农学院由西北联大农学院与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而成,设有农艺学、森林学、农田水利学、畜牧兽医学和农业化学等6系和农业经济专修科。1940年增设植物病虫害系、农业经济系,1941年增设农业科学研究所农田水利学部,1946年增设农业机械学系和农产制造学系,形成了农艺、植物病虫害、森林、园艺、农田水利、畜牧兽医、农业化学、农业机械、农产制造、农业经济,以及从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到职业技术教育的完整高等农学教育体系。

    西北医学院汇入陕甘医学教育,奠定了西北医学高等教育和西北医学科学的基础。

    西北师范学院设立有国文系、英语系、史地系、公民训育系、数学系、理化系、博物系、教育系、体育系、家政系、劳作专修科系。还极力从事西北社会教育,大大推进了西北中等教育、小学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抗战胜利后,这些学校除西北工学院、西北师范学院一部分迁回平津复校为北洋工学院、北平师范大学、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以外,所有分出院校皆留在西北,为西北地区构建文、理、工、农、医、师范等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今天在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汇入了由西北医学院发展来的原西安医科大学以及由西北大学法商学院发展来的原陕西财经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汇入了西北工学院的大部分院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汇入了西北农学院的基础。至于西北大学则完全由国立西北大学演化而来,西北师范大学完全由西北师范学院演化而来。此外,西安的不少高等院校均与西北联大有直接源流和传承关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西北联合大学,就没有今天的西北高等教育。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6)
    2西北联大的办学理念和文化传统具有独到的光彩

    与西南联大一样,西北联大发展了战时大学联合管理体制。据1937年10月1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王世杰发布的《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组织规程》,西安临时大学以教育部、北平研究院、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东北大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陕西省教育厅等代表组成筹备委员会。王世杰兼任主席,聘任李书华、徐诵明、李蒸、李书田、童冠贤、陈剑翛、周伯敏、臧启芳、辛树帜等9人为委员。不久,又决定西安临时大学不设校长,指定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4人为常委,由常委商决校务。其中徐诵明是北平大学校长,李蒸是北平师范大学校长,李书田是北洋工学院院长,陈剑翛是教育部特派员。

    西北联大沿袭西安临大制度,也不设校长,由校务委员会、常委商决校务。校务委员会为西安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常委依然是徐诵明、李蒸、李书田、陈剑翛。后因陈剑翛请辞,教育部复派胡庶华接任常委,同年10月,又派张北海任校务委员。校务委员会作为西北联大的统一领导机构,具有勘定临时大学校址,设置科系,吸收师资,容纳学生,决定已有各种设备之利用及新设备之置设等职能。

    西北联大有统一的校训。1938年10月19日西北联大第四十五次校常委会议决议,以“公诚勤朴”为校训。根据黎锦熙的解释,其中“公”是以天下为公,“诚”是不诚无物,“勤”是勤奋敬业,“朴”即质朴务实,表达了西北联大为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赤子情怀。西北联大有黎锦熙撰成的校歌歌词。其词曰:“并序连黉①,卌②载燕都迥。联辉合耀,文化开秦陇。汉江千里源嶓冢③,天山万仞自卑隆。文理导愚蒙;政法倡忠勇;师资树人表;实业拯民穷;健体明医弱者雄。勤朴公诚校训崇。华夏声威,神州文物,原从西北,化被南东。努力发扬我四千年国族之雄风!”校歌将三校在平津办校40年,各有鲜明特色,在秦陇联合举办文理、政法、师范、农、工、医教育,以“公诚勤朴”为校训,传承民族文明,发扬民族精神的办学目标作了高度概括。

    西安临大和西北联大出版有《西安临大校刊》、《西北联大校刊》,现存30期100余万字,包括分出各院校的校刊完整记载了西北联大母体与子体的历史。
」‘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6)
图片连载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7)
图片连载
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8)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西北联大的迁徙过程中,国民政府逐渐意识到西北联大对“发展西北高等教育、提高边省文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开始为构建西北高等教育格局做长远考虑。南迁汉中以后,徐诵明、陈剑翛二常委赴汉口向教育部陈立夫部长汇报工作时,本有继续向四川迁移的设想,而陈立夫指出:“西北联合大学系经最高会议通过,尤负西北文化重责,钧以为非在万不得已时,总以不离开西北为佳”。根据国民政府建设西北后方的战略,教育部着手为西北建设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遂有西北联合大学分设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五校之举。对于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当时就有姜琦教授指出:“民国二十八年(1939)夏,教育部鉴于过去的教育政策之错误,使高等教育酿成那种畸形发展的状态,乃毅然下令改组西北联合大学,按其性质,分类设立,并且一律改称为西北某大学某学院,使它们各化成为西北自身所有、永久存在的高等教育机关”。┊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根据国家的需要,西北联大及其分离出的国立五校逐渐形成了扎根西北、传承文明、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1939年5月2日,西北联大在城固本部举行开学典礼,常务委员的报告即说明:“本校现改名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其意义一方面是要负起开发西北教育的使命,一方面是表示原由三校院合组而成”(《西北联大在城固本部举行开学典礼志盛》,《西北联大校刊》第1期)。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为西北大学1940年毕业同学会题词:“棫朴多材”。教育部部长陈立夫1940年6月曾到西北大学视察,并为西北大学第四届同学会题词:“学成致用,各尽所长,经营西北,固我边疆”。1941年,西北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北大学举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