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朝天厥 一代权相严嵩-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从山顶流下的泉水,腾起茫茫的水雾,水流如珠帘一般挂在空中。忽然,从水帘后面出来一个身着道装的小童儿,向严嵩施了一礼,稚气地问道:“官人可是江西严惟中?”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平时在官场中,称他介溪的人多,叫他惟中的人少。他甚为惊讶,在这青城山中,有谁会知道他,且呼他为惟中呢?

  严嵩顾不得多想,向童儿应声道:“正是鄙人。”

  “严大官人,请随我来,师傅在洞中等你!”

  “请问,你师傅是谁?”

  “官人见了师傅,自然就知道了!”童儿返身走进水帘。

  严嵩跟在童儿身后,奇怪,那落下的流水根本就滴不到身上。水帘后面,是一个很大的山洞,若隐若现的光照亮着洞里,却看不到光源在哪里。童儿把严嵩带到一处洞穴,请他在长条石前一个蒲团上坐下,就静静地站在一边。严嵩看见穴顶有一个形状像月亮的石头,中间有一个小孔,银白色的光,正是从孔中射出来的。光一会儿明,一会儿暗,严嵩实在是想不通,石头怎么会发光。

  贸然,暗中响起洪亮的声音:“童儿,进茶!”

  “是,师傅。”

  严嵩向发出声音的方向望去,那长条石后面,端坐着一个高大魁梧,面色和善的老道士。他甚是骇异,进来时分明没有人,这老道士从哪里钻出来的!小童儿从地上捧起一把茶壶,放在长条石上。条石上有一只很大的碗,里面盛满了清水,在银白色的光中,时时闪烁着耀眼的金光。碗边有两个土盏,童儿向土盏里倒上茶水。

  老道士端起他面前的土盏,向着严嵩:“官人请用茶!”

  严嵩端起茶碗,感觉茶水很烫,小童儿从地上捧起茶壶时,地上并没有炉火,茶水怎么会是热的呢?他把茶水送到嘴边,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他喝了一口,茶水如同琼浆玉液,直入肺腑,舒服极了。

  “严大官人,茶味如何?”

  严嵩赞道:“琼浆玉液,也不过如此!”

  “那就多多饮上几杯……此茶,摘自云雾山中茶树上的嫩芽;此水,采自悬崖旁翠竹上的晨露,再用意念之火煎煮,才熬出此味。”

第四章 青城论道(3)
说云雾中的嫩芽,翠竹上晨露还好说,那意念之火,严嵩就难以理解了。道士仿佛知道严嵩的心思,他手向石条上一指,那茶壶下面立即燃起火焰。

  严嵩向道士拱起双手:“敢问道长,鄙人该如何称呼?”

  “称呼只是一个符号,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严大官人就叫我道长好了。”

  严嵩想起传说中的张三丰身材魁梧高大,生得龟背鹤骨,眼前的道长有几分相似,他不由动心了:“靖问,道长可是张全一张天师?”

  道长哈哈一笑:“那张三丰早已乘鹤西去,世间之人还在苦苦寻之,不知意在何为!”

  “我听人说……”严嵩观察着道长脸上的神情:“张大师就在青城鹤翔山庄!”

  “这么说,官人也是来寻找他的?”

  “是。惟中心有疑惑,想请大师指点迷津。”

  “那张三丰己是世外之人,即使在,也难遂官人心意。”

  “那……道长何故知道鄙人前来青城?”

  “天机不可泄漏。”

  “惟中两字,世人己很少称呼,敢问道长从何而知?”

  “官人所著《钤山堂集》,早已誉满天下,谁人不知?”

  严嵩仍解不开心中的疑团:“山上人来人往,道长何故独识惟中?”

  “官人仪表堂堂,身躯伟岸,有着大富大贵之像,自然与众不同。”

  严嵩想想也是,他这副样子,走到哪儿都有人停足观看,何况这深山之中,来了一个像貌出众的人,当然会引人注意。道长以此推断他是严嵩,也就不为奇了。想到此,他心安理得了,不再追问下去。既然与张三丰无缘,严嵩见道长一副仙风鹤骨之像,不是神仙也是得道之人,何不向他请教?

  “敢问道长,鄙人此次奉旨进京,福祸如何?”

  道长望着严嵩:“福嘛,官人将位极人臣,有二十年的荣华富贵……”

  “啊?……”严嵩惊愕不已,这与鄢懋卿告诉他南京道长所卜之卦,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按捺住内心的欣喜,平静地问:“那祸呢?”

  道长笑而不答。

  严嵩心想,自己已快六十岁,再过二十年,也八十了,活够了,还管它什么祸不祸的。

  “请问道长,当今皇上笃信道教,惟中悟道不深,进京之后不知如何应对。”

  “道也,路也;官人己走了六十年,虽有过不顺,倒也风平浪静。其韬光养晦之策,不谓不深,贫道也甚为佩服,无言可对。不过,嘉靖所信之人,为贫道不耻之人,实为不学无术之辈。仅凭一些妖术,糊弄皇上……”

  严嵩听说嘉靖宠幸的陶元吉,是个能呼风唤雨之人,道长说他是无耻之人,是同道相妒吧?

  道长哈哈一笑:“你在想那陶老道吧?贫道曾去宫中见过,若他都是‘真人’,那普天之下,都是‘真人’!昔日,英宗皇帝封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他还谦而不受。须知,道中‘真人’不是封的,若无真功,就是受了封,也羽化不了,成不了神仙。再说那陶老道,会观天象不假,至于炼丹,只懂皮毛,仅会炼催生房中之术的丹丸。须知,房中术在先秦已经萌生,为道教养生修炼术的一种。房中术又叫黄赤之道,御女术或男女合气术,通过异*接而‘还精补脑’,谋求长生的方术。上清派的‘房中观’,追求将享受与长生相统一。其要点在于还精补脑,恰当节制。唐代高道、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讲道: ‘凡欲绝泄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 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并琢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房中术应以‘闭固为谨’,同时还应兼服药饵,只要坚持不懈,便可气力百倍,智慧日新。道教房中术之目的在于‘务求节欲,以广养生’,而不是‘务于淫佚,苟求快意’、‘*色以纵情’。人不可以阴阳不交,否则致疾病,如果纵情恣欲,不加节制,必将丧命……”

  道长眯缝着眼看着严嵩:“那陶老道怂恿皇上乱淫,官人却不近女色,可谓都失之于度。道家讲究采阴补阳、阴阳调和,不刻意遏制男女之情,但也不提倡烂用。那陶老道正是投嘉靖所好,进奉壮阳之药,才博得皇上欣喜。殊知,道本无道,道中有道;道不同,不相谋。岂是贫道嫉妒于不学无术之人!”

  严嵩听了道长一番议论,心里好生诧异,他连自己克制心欲,保持清名而不近女色之事都知道,可见真是神了。听了道长有关房中术的见解,原来房中术也是修身养性、长生不老的方术。严嵩才明白他苦了自己,几十年来,他除了偶尔与妻沈氏云雨一番,因索然无味,也就断了念想。他没有近过别的女子,即使有心,也因种种顾虑而压抑自己。此时,他想起秦淮河上,在画舫中弹琴吟唱的媚娘。若能有她相伴,也不枉来人世一场。

  “严大官人,有此念想就对了……”道长诡谲地看着严嵩:“为人之道,也如那洪水一般,不能禁锢,只可疏导。阻而不让其泄,非人之道也!”

  严嵩不敢再胡思乱想,道长洞若观火,自己心里想什么他都知道。见道长论起道,严嵩心里大喜,乘机追问:“道长,请示鄙人,究竟何为道、修道、炼道?”

  “道,天地混沌之初就存在,而今,道无处不在。老子口中的‘道’,其无形无名,自然无为,是开天辟地之前宇宙浑沌之原始状态,是超越现实世界的最高法则。‘道’,为具有神格的圣灵,是万物之源泉,人世的救主;其无处不在,不断地变化自己的身形名号,降临人世,辅助明君,救危扶难,传经布道,教化民众。具体而言,佛、释、道三教所创之宗旨,皆名为道。其修己利人,其趋一也。又称之为一阴一阳为道。释教称之为行道,济天下苍生;佛家讲究悟道,警醒世人;道者藏道,度天下可度之人。道家崇尚清静无为、重视养生,将意念和方法、神仙方术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修炼方术。所谓修道,就是修阴阳、性命之道。道中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才能羽化成仙,得道升天。至于炼道,实为炼丹。炼丹又分为内丹与外丹,内丹练气,外丹炼药,若能二者结合,是为道家上乘境界……”

  严嵩恍然大悟:“原来佛中有道,道中有佛,兼有释教、墨家诸子?”

第五章 血染宫廷(1)
道长捻着嘴下的胡须,正色而言:“儒家、墨家以及佛家的思想对道教、道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道教吸收了以图谶观点和阴阳五行学说改造过了的儒家经学思想,强调忠孝仁义、讲求阴阳灾异的内容。在早期道教及经典中,也留下了墨家的痕迹,如讲求五行变化,役使鬼神、修炼丹道等。另外,墨家天志明鬼和民众之道的主张也为道教的创立开辟了以神道设教的蹊径,而墨家的尚侠精神也融入道的心理结构之中。佛教对道教的影响,体现在提供了宗教参照,道教在教理教义、戒律礼仪及教团形式等方面。官人说得不错,佛中有道,道中有佛,兼有释教。”

  道家经典博大精深,想要弄清本末,非一日之寒。严嵩是个极为聪慧之人,听了道长论道,加上他平时对道的研究,要从一桶水中倒出那么七、八碗来应付皇上,绰绰有余。

  严嵩胸有成竹,不再询问道长有关道教的事情,他想起嘉靖初登龙位时,曾杀掉握有锦衣卫大权且犯上作乱的大宦官刘谨,诛了拥权自重、结党营私的吏部尚书焦芳,把武宗留下的毒瘤尽行革除。但他不明白,满朝文武大臣为何在嘉靖想封生父兴献王为帝这件事情上,纠缠不休?而嘉靖也容不下这桩事情,罢了杨廷和的首辅,还将以其子杨慎为首的两百余名朝官贬的贬,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道长饮了一口茶,放下茶盏:“嘉靖七年,官人奉旨祭祀兴献王陵,说王陵紫气东来,尽显帝王之相……”

  严嵩面露惭愧之色,心里暗暗叫苦。嘉靖十七年,嘉靖在朝议上提出,不仅要追谥兴献王为明睿宗,还要将他的灵位放进太庙。满朝文武均不言不语,严嵩时任礼部尚书,其职专施此事。无奈之下,写一本近千言的奏章,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嘉靖震怒,严词训斥严嵩,大有杀鸡吓猴之势。伴君如伴虎,臣子只能唯皇命是从!严嵩为了生存,奉旨祭祀兴献王陵之后,费尽心血写下那两篇后来改变命运的赋章。事情过了这么多年,道长连这桩小事都一清二楚,严嵩在心里叹道,真是道中高人,天下事尽在股掌之中。

  道长看出严嵩心里所想:“这并非小事,官人在皇上认为的大是大非之中,旗帜鲜明的支持皇上,迎合了小皇帝正本溯源之意,才有你今日进京候补之机。否则,夏言引荐之意再殷再切,皇上不会给予理睬。武宗无嗣,嘉靖才得以继承同宗兄长之位。宫内与朝臣要他尊武宗之父为父,改称自己父亲为叔。官人,若是你,能同意?而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大臣们不识时务,不能体察少年嘉靖之心理,纠缠于礼制大统,逼嘉靖就范。贵为天子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