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仔细,所以我们说龙井采茶,还不如说它像绣花一样,一般采一公斤茶,大概要将近十万个芽头。
崔永元:姚先生,您刚才说西湖龙井,那也就是说龙井的产地就是在西湖,是吧?
茶话会话茶:众名家剖析中国名茶(2)
姚国坤:不,现在的概念不一样,根据这个地域标志规定,现在通称为龙井。龙井分三块,一块就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西湖龙井,只占总产量的百分之七八。第二块我们叫钱江龙井,就是钱塘江,浙江省钱塘江两边各个县产的龙井,大概它在龙井总量当中占百分之二十八。还有第三块叫越州龙井,就是我的家乡绍兴,这块是主要的,占了百分之六十四。所以真正要说传统意义上的西湖龙井那还是很少的,你买到的龙井当中只有百分之七八,才是正宗的西湖龙井。
崔永元:那您告诉我们西湖龙井一年的产量是多少?
姚国坤:真正的西湖龙井实际上只有差不多两万斤( 一年 )。
崔永元:两万斤?那您告诉我,现在在国内市场一年卖出去的西湖龙井能有多少斤呢?
姚国坤:呵呵……
崔永元:说二十万斤,不夸张吧?
姚国坤:呵呵,二十万斤?还不止这些。
崔永元:还不止?那我们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是假冒的。
姚国坤:这个绝大部分我也不敢这么说,但是真正要买到西湖龙井,确实是不容易的。
崔永元:我们想问的就是说市场上有这么多假冒的西湖龙井,那它对这个西湖龙井的品牌和产业是不是有很大的影响?
姚国坤:这个是的。我们也是跟当地提出来过,也是采取了很多措施,怎么样来保护西湖龙井。但是因为名字有了,西湖龙井已经到处都是,特别是去旅游点买的,那基本上,我可以说,不是西湖龙井。
崔永元:我们问问陈金水先生,这个乌龙茶有没有跟绿茶一样的问题?
陈金水:乌龙茶原来的量是很少的。
崔永元:也是产量很少。
陈金水:原来非常少,在改革开放前几乎在内销上没见过,就连北方广大销区都不知道有这个铁观音,有这个乌龙茶,有武夷大红袍。几乎是炒销茶,就是华侨,云南跟广东一带的华侨喝的,我们几乎都是出口到东南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港澳一带地区,内销几乎没有。北京人基本上喝的是福建茉莉花茶。改革开放以后,因为乌龙茶有它自己的特色,它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纯味;它的制造过程既采取了绿茶的杀青,又采取了红茶的萎凋,就是两个工艺的结合,同时还创造了自己的做青工序。
崔永元:我听明白了,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大家觉得乌龙茶好喝,所以就把不喝的茉莉花茶都卖到北京来了。( 笑声 )
陈金水:这个不是都卖到北京,北京原来就是都喝茉莉花茶。现在有百分之六十左右还是喝茉莉花茶。为什么这个乌龙茶容易在我们新的销区推销开呢?主要是因为它既采取了绿茶的工艺,又采取了红茶的工艺,它有非常好的香气吸引人家。
崔永元:陈先生,这个乌龙茶是不是也有假?( 笑声 )
陈金水:乌龙茶也有假,但是假的应该是少量的。只是说低档讲成高档,要区别一下。
崔永元:以次充好。
陈金水:以次充好,并不是假的。以次充好,不是一件好事,是坏事,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能够解决,消费者饮用完以后,他自己就会知道这个品质好坏。为什么花茶就不容易以次充好呢?因为长期喝茉莉花茶,它什么质量什么价位他清楚得很,你再喝几年铁观音,再喝几年武夷岩茶,它大概什么水平什么样,也骗不了消费者。我认为是慢慢会解决的。
崔永元:这个可能比较难,因为像我们消费者一开始喝的就是假的。( 笑声 )
茶话会话茶:众名家剖析中国名茶(3)
陈金水:不是假的,就是以次充好,并不是说都是假的。假的乌龙茶几乎没有,我可以说没有,就是它质量比较差,冒充得比较好。因为你不大了解它的品质本身的情况,就买回去,就花了比较多的钱。
崔永元:您觉得乌龙茶最大的问题就是以次充好,是吧?
陈金水:主要是这个问题。
崔永元:还有什么样的问题?
陈金水: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搞好规划,搞好卫生标准质量,各方面要稳定下来。乌龙茶出口日本还是大量的,一年到日本差不多有两万吨,不是少量。它就作为茶水,日本人喝了乌龙茶,他就认为减肥,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好处,他喝乌龙茶已经喝了二十年,不是才喝一两年。
崔永元:那我们能不能说它出口到日本的,实际上是原料?
陈金水:对。它几乎都是作为加工饮料的原料,不是作为小商品、小包装在卖。但是他喝的茶是作为饮料,不需要那么高档的货。过去我们搞茶叶,我搞了几十年,过去好茶是出口,保证出口需要,现在好茶,内销为主,为什么?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太多了。为什么过去一斤茶几块钱大家都嫌贵,现在我们铁观音好的卖四五千,我刚才喝的这包八马茶,这在市场上是一千五的。
崔永元:一千五,一斤啊?
陈金水:五百克。这个茶在北京还是很畅销的。
崔永元:那我们一个月工资喝三斤正好。( 笑声 )
陈金水: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内销的茶,都是高档的。出口的茶作为饮料,作为茶水就中低档了。
崔永元:您注意到这个普洱茶这两年特别火了吗?
陈金水:普洱茶特别火,我也感受到了,但是这个有一点……我讲话直说了。
崔永元:直说。
陈金水:有一点不正常。作为产业的商品,刚才姚老师说了,它是饮料,不能够过大地宣传,不是只有你的普洱茶好,别的茶不好。作为茶叶工作者,饮茶人,( 应该明白 )中国六大茶类对人体都是有好处的。哪个人需要什么茶,适宜什么茶就喝什么茶,不能单纯地说只有普洱是天下普洱,普洱天下,这不对。这个宣扬就打击了一大片人。还有人把它叫做“能喝的古董”,这是非常错误的。
崔永元:能喝的古董就是说八十年的茶,一百年的普洱茶,现在还可以来喝。
陈金水:我喝过一百年的普洱茶,就是鲁迅先生留给周海婴的普洱茶,在广州拍卖,请我去鉴评的,一点味道都没有,根本喝不出是茶叶味道,那保留它干什么用呢?我刚刚喝你泡的这个茶,我也感觉这个味道虽然纯和,但是很淡。
崔永元:您有意见可能主要是在它的宣传上,就是过分地夸张它的功效。第二说是能喝的古董,您不同意这种说法。
陈金水:你说古董,它哪一年生产的?七八万吨的普洱茶,古董不能够再生啊,哪有天天生产古董出来。这简直不符合事实嘛。明明这个是饮料,要提倡大家喝掉,你生产出来才有地方卖,一直存在那里没有用,没喝掉,你再生产十万吨,明年变成二十万吨,在市场上,你这个干什么用?要提倡大家喝掉,才对人体起了保健作用。
崔永元:陈先生,我泡的这款茶您喝的怎么样?
陈金水:我喝的就是说味道还比较纯、滑,但是非常平淡,对我来讲起不了喝茶的刺激作用,没味,这个实话实说。( 笑声 )你叫我铁观音喝一下,我就感觉到精神上来,它有刺激性,很容易。 。。
茶话会话茶:众名家剖析中国名茶(4)
崔永元:这个太伤我心了,这是我把自己存了一百六十年的茶拿来了。( 笑声、掌声 )
陈金水:是吧,我刚才讲的实话实说,我不会为这个去说别的东西,只是讲这个事情。普洱茶应该也是我们中国一种很好的茶叶,必须加强推销宣传,应该让大家多喝,对人体的确有好处。这种才是正道的推销,正道的推广,然后大家才能正确接受。
崔永元:王先生,您可以介绍一下你们的企业,除了从福建进茶还从什么地方进茶?
王达三:我们的企业就是云南的一个茶区,就是云南的澜沧县景脉山。当然二〇〇七年这个标准把范围扩大了一些,就像刚才姚老师讲的那个龙井,分为西湖龙井,然后再加上浙江龙井,还加上三个地区的龙井,一样的,它有地域性,我想乌龙也有地域性。
崔永元:也就是说要保证这个产地的纯正?
王达三:对。普洱茶它既然是云南出来的一种地方特色茶,刚才姚老师也说了,所以在原料上必须得把关,一定得按标准办事。如果原料上都出问题,从其他地方收来的,在工艺上就更加不能保证了。
崔永元:我想知道就是普通的消费者,如果他喝这个景脉山做出来的普洱茶,和福建收来的茶做的普洱茶,他能喝得出来吗?
王达三:刚进入普洱茶的肯定喝不出来。
崔永元:现场的朋友可能大部分都喝不出来。( 笑声 )
王达三:对。
崔永元:那你们这样的竞争不是很吃亏吗?
王达三:每一个企业肯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做企业的思路,就是说你应该把握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和思路做茶。可能茶家成千上万,每个企业有自己的思路和自己的做法。我们一定要把握这样的价值观,按标准办事,要对消费者负责。
崔永元:我们听听夏涛先生的说法,红茶现在是不是稳坐钓鱼台呢?
夏 涛: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红茶在我们国家的比重,应该说是随着乌龙茶,随着普洱茶这些名优绿茶的不断上升而下降。
崔永元:下降?
夏 涛:下降,而且很厉害,过去可以占到小半壁江山,现在实际上在我们国家只占了百分之四的产量。我们二〇〇六年是一百零二万吨,茶叶里红茶实际上只有四万吨。这个比重下降了当然有它固有的原因,就是一个茶类本身的,在我们国家的这个历史上的销售,主要是外向型。
崔永元:外销。
夏 涛:主要是外销。曾经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为了应付国际茶叶市场,那么也许我们在座的同志可能在中国这个市场,大家对绿茶,对普洱,对乌龙都比较熟。实际上国际上的茶叶,百分之八十以上是红茶,不是绿茶,也不是我们的乌龙,也不是普洱,因此我们国家在当年,为了争取外汇,所以大量地把绿茶改为红茶,去挣外汇。但是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呢……
崔永元:这不是做假吧?( 笑声 )
夏 涛:这不是做假。
崔永元:这是工艺上面的变化。
夏 涛:这是工艺上的,就是改革做红碎茶,为了争得国际市场,拿取外汇。但是这样发展下去以后,国内的茶产业认真地梳理一下,发现出问题了,为什么呢?因为生产茶叶的地域性很强,我们生产出来的这些红碎茶,特别是偏北方地区的红碎茶出来之后,没法跟国际市场上的主流红茶竞争。
崔永元:差在什么地方呢?
夏 涛:它在整个风味上偏差很大。国际上这个红碎茶主要追求的是浓度比较高,强度比较刺激,鲜爽度比较高。所以我们在茶叶界叫做浓、强、鲜的品质特点,而我们国家的中小叶种适合生产的主要是一种鲜、淳,这种淳厚的,像祁门红茶,像这类就是我们适合的。
茶话会话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