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向庄子借智慧-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回答可谓妙趣横生,因为原文“下官不堪其忧,家弟不改其乐”,恰源自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戴逯将弟弟比作颜回,将自己归属于凡人,这样的回答既谦虚得体,又有自知之明,也合乎真诚的要求了。
  “不改其乐”的戴逵有个朋友,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yóu)。王子猷住在山阴时,有一天晚上大雪纷飞。他半夜醒来,打开窗子,只见大地一片雪色,心中不免有些怅然。这时他想起了戴逵,便趁着夜色乘小船前往戴逵所在的剡(shàn)县。天快亮时才抵达,但是到了戴家门口,又乘船回去了。别人问他,他说:“我原本是乘兴而来,兴致过了就可以回去了。何必一定要见到戴逵呢?”
  像这样的潇洒作风在魏晋时代并不少见。有时候,看似洒脱当中,却蕴涵洞烛先机的奥妙。《世说新语》记载,西晋时,张翰担任齐王幕僚,住在洛阳。有一年秋天,秋风吹起,他不禁怀念老家吴郡的莼菜羹、鲈鱼脍等名菜,就说:“人生能够适意是最可贵的,我怎么可以在数千里外做官,追求名声与地位呢?”于是吩咐备车回老家去了。不久,齐王作战失败,当时的人都认为张翰有先见之明。
  魏晋士人熟读《庄子》,遭逢乱世,言行每有过人之处;但归结到根本,还是要觉悟自己的真性情到底是何种情况。人生苦短,若是忽略内在的真我,实在是无可弥补的损失。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