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实中很多领导者往往担心自己亲自参与,犯了错误后,会被下属视为能力不足,经验不足,等等,从而影响了自己的领导形象和领导权威。其实,只要不是你高高在上,刚愎自用,听不进任何意见而犯的错误,下属反而会觉得你更真实,相互间没有隔膜感。而和下属共同所犯的错误,对增进相互间的信任和默契不无大补。
所以,领导者必须学会与下属患难与共(即便是犯了错误,也不全是坏事),这样才能将相互间的利益和价值观捆绑在一起,从而建立起终生不渝的浓烈感情和强大的领导魅力。
玄慈的第三个秘诀是临危不惜头。
很多领导者都是享受在前,临危退缩,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的。这样的领导者,即便是说辞很动听,也不能真正打动下属。
危难之际,领导者要有硬抗的精神,勇敢面对,勇于担当。这也是建立领导魅力的重要因素。
玄慈在狙击萧远山失败之后,面对萧远山的屠刀依然临危不惧,绝不屈服。这充分显示了他的领导素质,让亲眼目睹的下属们敬佩不已。
玄慈在面临西夏国师鸠摩智要扫平少林的重大组织危机面前,依然严厉处罚唯一能够抵挡鸠摩智却犯了诸般戒律的虚竹,将虚竹逐出少林(详见本书《虚竹依赖症》一文)。这一让鸠摩智看来是“自毁长城”的行为,却充分显示了玄慈勇于担当少林兴亡重责的气概。这也是临危不惧的表现。
玄慈在被萧远山当众揭破他和“天下第二大恶人”叶二娘的私情后,毅然在承受二百杖责后自绝身亡,以死力挽少林名声(详见本书《玄慈困境》一文)。这也是临危不惜头的具体表现。
凡此种种,说明勇于担当,从不推卸责任已经成为玄慈领导本质的重要成分,从而连错误也不能抹杀他的领导魅力。
事实证明,只是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名誉利益的人,是不可能成为有魅力的领导者的。
总之,玄慈并不英明,也并不完美,但他却依靠“目标信仰化”、“患难建真情”和“临危不惜头”三条秘诀建立了强大而持久的领导魅力。这也给我们今天的领导者以信心和启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永不犯错的,领导者也是如此。但只要领导者能够坚决执行玄慈的“魅力秘诀”,建立并保持领导魅力绝非天方夜谭。
。。
管理生死符:论管理的宽严之道(1)
“生死符”是《天龙八部》中一门极其厉害的武功。掌握这门武功的有天山童姥和虚竹两个人。他们两人对如何运用“生死符”的不同态度,恰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生死符”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管理工具”。
虚竹在西夏皇宫的冰室中和天山童姥相处了数十天,在童姥的威逼利诱之下,搞清楚了其中的奥秘。
童姥希望虚竹练习天山六阳掌,以便帮助自己抵御强敌。但虚竹无论如何都不愿意习练伤人。天山童姥急怒之下,在虚竹身上种下了生死符。虚竹突觉双腿与后心一痛,但觉伤口处阵阵麻痒,又似针刺般的疼痛,直如万蚁咬啮。童姥冷笑道:“你可知道这是什么暗器?这是‘生死符’!”虚竹耳朵中嗡的一声,登时想起了乌老大等一干人一提到“生死符”便吓得魂不附体的情状。乌老大这群人个个凶悍狠毒,却给“生死符”制得服服贴贴,这暗器的厉害可想而知。虚竹只觉伤处越痒越厉害,而且奇痒渐渐深入,不到一顿饭时分,连五脏六腑也似发起痒来,真想一头便在墙上撞死了,胜似受这煎熬之苦,忍不住大声呻吟起来。
童姥说道:“你想生死符的‘生死’两字,是什么意思?这会儿懂得了罢?”虚竹心中说道:“懂了,懂了!那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之意。”但除了呻吟之外,再也没说话的丝毫力气。
童姥告诉他,生死符入体,一旦发作,一日胜似一日,奇痒剧痛递加九九八十一日,然后逐步减退,八十一日之后,又再递增,如此周而复始,永无休止。
童姥在虚竹身上种下了九片生死符,借教他拔除生死符之际,让虚竹学会了天山六阳掌和天山折梅手等高超武功,以备不时之需。
天山童姥把“生死符”当做她统御管理武林中桀骜不驯的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的主要工具。在她看来,生死符的定义就是让下属“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只有这样,这些桀骜不驯、不好管束的下属才会俯首听命,不敢有半点违逆。她给每个下属身上种下穴位不一、阴阳比例各异的生死符,牢牢地把下属控制在手里。
天山童姥的这种做法确实收到了效果。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中的领头人物乌老大就曾经这样说过:
“我们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有的僻居荒山,有的雄霸海岛,似乎好生自由自在,逍遥之极,其实个个受天山童姥的约束。老实说,我们都是她的奴隶。这童姥欺压于我等,将我们虐待得连猪狗也不如。倘若她不命人前来用大棍子打屁股,那么往往用蟒鞭抽击背脊,再不然便是在我们背上钉几枚钉子。”
物极必反,童姥阴鸷狠毒,不把下属的死活、利益、快乐放在心上的做法事实上早已为他埋下隐患。她治下的这些五湖四海的豪士忌惮“生死符”,敢怒不敢言,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怨言,一旦时机凑巧,他们内心积蓄的愤怒、不满就会象火山般爆发出来,对童姥的领导权威开展激烈的武力对抗。
果然,他们乘童姥病危之机,立即纠合在一起,发动了大规模的组织叛乱。乌老大率领三十六洞洞主七十二岛岛主攻上了童姥的大本营……缥缈峰灵鹫宫,大开杀戒,只为寻求到“生死符”的解药。
此后,童姥和同门师妹李秋水激斗后同归于尽。生死符的解法只掌握在虚竹一个人手中。独此一家,别无分号。虚竹大可以按照童姥的老方子,照单抓药,用生死符把这些江湖豪士控制在自己手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管理生死符:论管理的宽严之道(2)
这样做并非不可能。这些豪士之所以反叛,一方面是因为童姥的苛酷,更重要的是他们害怕童姥一死之后,生死符的解法就此湮灭,自己等人再无解脱之法,连每年一次的临时解药也得不到了。所以,只要虚竹比童姥稍假词色,略加抚慰,是不难让这些人偃旗息鼓,停止叛乱的。
但是,虚竹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办法,他把童姥种在这些豪士身上的生死符一一拔除,永绝后患。
虚竹解了铁鳌岛岛主哈大霸的生死符,哈大霸站起身来,挥拳踢腿,大喜若狂,突然扑翻在地,砰砰砰地向虚竹磕头,说道:“恩公在上,哈大霸的性命,是你老人家给的,此后恩公但有所命,哈大霸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哈大霸的态度是这群豪士的代表。这些桀骜不驯之徒,对在自己身上种下生死符的童姥是口服心不服,但对拔除生死符的虚竹却是心服口服,万众归心,忠心耿耿,从此再不起叛乱之心,只要灵鹫宫有所差遣,立即一呼百应,人人争先。
为什么童姥刻毒无情的管理只收到表面和暂时的效果,而虚竹仁慈善良充满人性的做法却赢得组织管理中的长治久安的局面呢?
从生死符的角度出发,童姥种下生死符可以称之为“死”,而虚竹拔除生死符则可称之为“生”。我们必须看到,虚竹之所以能够采用“生”的办法,是建立在童姥事先已经实施的“死”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童姥在这群豪士身上种下生死符,那么虚竹势必无符可拔,又怎么来收服人心?如果这群豪士不是身经生死符“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悲惨遭遇,就不会有虚竹拔掉他们的生死符之后的强烈对比和反差。以虚竹的仁慈善良的,根本不可能将这帮桀骜不驯的人收归属下,更没有一个人会来听他的号令。所以,只有童姥和虚竹两个人的做法结合起来,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管理生死符”。
所以说,管理生死符并不是让下属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用强制的手法来换取他们的俯首听命,而是要拥有既可以让下属“生”,也可以让下属“死”的能力。
当然,我们今天来谈论管理,这里提及的“生死”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不是真的指下属的生命而言。在这里,“生”大致可以理解让下属工作愉快、给予各种精神和物质激励,而“死”也相应地可以理解为对触犯了组织规章制度的下属进行的严厉处罚,包括罚款、停职检查、开除等等。
这两种做法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奖励,就没有惩罚。
春秋时期郑国的宰相子产的“宽猛相济”的治国理论同上述“管理生死符”的理论可谓不谋而合。
子产病危,交待后事,对大夫子大叔说:“我死,子必为政。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子产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宽松管理比严格管理更难驾驭。
子产所谓的“宽”,大致等同于管理生死符中的“生”,子产提到的“猛”也大致对应管理生死符中的“死”。子产认为,虽然用“宽”的方法来管理比用“猛”好,但是宽难猛易,如果没有良好的基础和际遇,盲目实施“宽”,反而会带来很多问题。这与童姥和虚竹的管理实践是吻合的。如果一开始就让虚竹用“生”来管理,没有一个人会把他当回事。就像子产所说的,“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虚竹的“德”还不足以来服众。正是童姥的“死”让下属畏惧,而虚竹在消除这种极端的畏惧中聚集了“德”,才得以收服人心。
所以没有童姥的“死”,虚竹就不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虚竹的“生”是建立在童姥的“死”的基础上的。但仅仅有“生”的管理生死符是不完整的,应对管理中的种种问题也是不够的。管理者不可以滥用“死”,但必须时刻对下属保持“死”的威慑力,在必要的时候也要行使“死”的权力。
管理的实践证明,绝对的“生”和绝对的“死”都是行不通的。群豪反叛童姥就是对绝对的“死”的否定。而子产的继承人子大叔的遭遇也证明了绝对的“生”是行不通的。子大叔在继承了子产的相位后,忘记了子产“宽难猛易”的告诫,废除了严厉的刑罚,一心施行仁政,结果郑国大乱,国势日衰,后来被晋国所灭。
虚竹在少室山前收服“星宿老怪”丁春秋,也很好地阐明了这一点。丁春秋擅长使毒,会用化功*等邪门武功,令武林中人闻之丧胆。靠着讲道理(“宽”或“生”)是没法让他心悦诚服,俯首称臣,从此不再危害江湖的。所以虚竹用了“死”的手段,在他身上种了威力无比的“生死符”。
虚竹和丁春秋剧斗良久,苦无制他之法,听得灵鹫宫属下男女众人提醒他以“生死符”对付,见菊剑以酒水射到,当即伸手一抄,将掌中酒水化成七八片寒冰,在丁春秋身上种下了七片生死符。
丁春秋霎时之间,但觉缺盆、天枢、天兔、天泉、天柱、神道、志室七处穴道中同时麻痒难当,直如千千万万只蚂蚁同时在咬啮一般。过不多时,丁春秋终于支持不住,伸手乱扯自己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