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如何成为带头大哥-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容易看出来,若非郭靖幸运遇到丐帮帮主洪七公,蒙他收为弟子,勉强和欧阳克的叔叔欧阳锋扯平,郭靖就会在三个基本条件上全面弱于欧阳克。
  所以,你会选择欧阳克为你的乘龙快婿。
  黄药师也不能免俗,他绝顶聪明,文韬武略,琴棋书画,无一不晓,无一不精,自来交游的不是才子,就是雅士,老婆与女儿也都聪慧过人,想到要将独生爱女许配给这傻头傻脑的浑小子郭靖,当真是一朵鲜花插在牛粪上了。瞧他站在欧阳克身旁,相比之下,欧阳克之俊雅才调无不胜他百倍,于是许婚欧阳克之心更是坚决,只是洪七公面上须不好看,当下想出要出三道试题,进行面试,三场两胜者招为女婿。
  面试本应是公平合理的,但黄药师心中早因欧阳克的外貌、谈吐远胜郭靖而有了倾向性的意见。黄药师这就陷入了面试中最常见的第一印象误区。
  所谓第一印象误区,就是因为候选人给主试者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而有了光环效应,主试者不再能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对候选人的相关信息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事实上,黄蓉为了帮助郭靖,早已经将欧阳克贪花好色、意图奸污穆念慈等恶劣行径揭露出来,但黄药师就是听不进去。这是因为第一印象误区的存在,让黄药师只对欧阳克正面的信息感兴趣,却毫不理会其负面的信息。
  所以,黄药师提出要面试三题,其实完全是在走形式,只是为了遮掩洪七公的耳目,让他无话可说。在试题的设置上,黄药师当然早留了私心。
  黄药师出的第一道题是比武功。他此前早已经试过郭靖的武功,而比试当日又刚刚试过欧阳克的武功。黄药师非常清楚,郭靖是不敌欧阳克的。所以,他提出要欧阳锋和洪七公交叉比试郭靖和欧阳克。考虑到欧阳克刚刚受了伤,为了确保欧阳克能够胜出,黄药师又提出“锋兄七兄哪一位若是出手太重,不慎误伤了小辈,也就算输”的限制条件。
  但黄药师没有掌握最新的信息。郭靖在上了桃花岛后,巧遇老顽童周伯通,刚刚学了九阴真经、双手互搏、空明拳等绝艺,武功大增。比试的结果出乎黄药师的意料,竟然是郭靖胜出。
  黄药师心想:“郭靖这小子笨头笨脑,这一场获胜,显然是侥幸碰上的。”他马上对欧阳锋说:“这一场是郭贤侄胜了。锋兄也别烦恼,但教令侄胸有真才实学,安知第二三场不能取胜。”他非常及时地将自己内心的倾向性传达了出去。而且,他提出的第二道试题是听他吹奏玉箫。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黄药师的面试误区(2)
欧阳克大喜,心想这傻小子懂甚么管弦丝竹,那自是我得胜无疑。欧阳锋却猜想黄药师要以箫声考较二人内力,适才竹梢过招,他已知郭靖内力浑厚,侄儿未必胜得过他,说道:“小辈们定力甚浅,只怕不能聆听药兄的雅奏。是否可请药兄……”黄药师不待他说完,便接口道:“我奏的曲子平常得紧,不是考较内力,锋兄放心。”他向欧阳克和郭靖道:“两位贤侄各折一根竹枝,敲击我箫声的节拍,瞧谁打得好,谁就胜这第二场。”
  这个衡量标准其实非常模糊,黄药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准备为自己操纵比试结果埋好伏笔。
  果然,欧阳克抵挡不住,郭靖却以内力与之抗衡而不落下风。可是黄药师却宣布:“论内功是郭贤侄强些,但我刚才考的是音律,那却是欧阳贤侄高明得多了……这样罢,这一场两人算是平手。我再出一道题目,让两位贤侄一决胜负。”欧阳锋眼见侄儿已经输了,知他心存偏袒,忙道:“对,对,再比一场。”洪七公含怒不语,心道:“女儿是你生的,你爱许给那*浪子,别人也管不着。”
  黄药师再出一题,要郭靖和欧阳克二人现场背诵其妻早年手书之《九阴真经》,说:“郭贤侄已多胜了一场,但这书与兄弟一生大有关连,拙荆又因此书而死,现下我默祝她在天之灵亲自挑选女婿,庇佑那一位贤侄获胜。”
  黄蓉不语,料想这一场郭靖必输,父亲说过这是让自己过世了的母亲挑女婿,那么以前两场比试郭靖虽胜,却也不算了。就算三场通计,其中第二场郭靖明明赢了,却硬算是平手,余下两场互有胜败,那么父亲又会再出一道题目,总之是要欧阳克胜了为止。
  知父莫如女,黄药师处心积虑要欧阳克获胜,在出题上处处偏向欧阳克。郭靖本是鲁钝之人,背书正是他的最弱一项。黄药师这样做,摆明了是要择欧阳克为婿了。
  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郭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在义兄周伯通的诱导下早已经背下了全本《九阴真经》,自然是稳操胜券。
  这自然大出黄药师的意料。黄药师为了平复自己的心理失衡,将其归结为神秘力量,“难道我那故世的娘子当真显灵,在阴世间把经文想了出来,传了给这少年?”只听郭靖犹在流水般背将下去,心想此事千真万确,他抬头望天,喃喃说道:“阿衡,阿衡,你对我如此情重,借这少年之口来把真经授我,怎么不让我见你一面?我晚晚吹箫给你听,你可听见么?”
  若非如此,以黄药师之心高气傲,怎肯接受自己算计失败的结局,眼睁睁看着唯一的女儿插到郭靖这堆“牛粪”上。
  综观黄药师的整个面试过程,无不受其第一印象的指引。其实他正不知,欧阳克是个无行浪子,如果真的把女儿许配给他,才是误了女儿一生的幸福。
  所以,黄药师并不像他自认为的那样离尘脱俗。就心理机制而言,他不过也是一介凡人,无法认知,更无法摆脱心理范式(第一印象误区)的存在与影响,差点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心理学的研究早已经证明,人很容易被第一印象迷惑、控制。而现实中那些外形俊朗秀美的型男靓女也确实能够获得更好的职位,拥有更高的薪水,获得更多的额外优惠。
  既然每个人都要受“第一印象”的影响,我们也不能苛求主持面试的领导者只身豁免。但是,反过来说,当我们已经了解到这个误区的存在,那么,也就有可能在面试的时候,有意识地去探究候选者靓丽外表、光彩履历背后的东西。
  

苗人凤的习惯性错误(1)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制度框架。制度框架明确规定了员工行为的边界。哪些行为是受到鼓励的,哪些行为是要被惩罚的。如果员工实行了应该受到鼓励的行为,就进行奖励。如果员工做出了明令禁止的行为,那就进行惩罚。
  这是大多数人都赞同的管理要义。
  但事情总有例外。
  苗人凤就遭遇了这样的例外,而这个例外也让“打遍天下无敌手”的他,输给了胡一刀。
  苗人凤和胡一刀比武,一连比了四天,胜负难分,两人越打越投契,越打越相互佩服。在这几天的比武中,苗人凤反复使家传的苗家剑法数千招,绝无半点破绽,但到第五天,被一旁观战的胡一刀的夫人看出了破绽。
  胡夫人发现,苗人凤每次使到提撩剑白鹤舒翅这一招之前,背上总是要微微一耸。她把这个破绽告诉了丈夫。夫妻两人约定好,次日再比的时候,只要苗人凤使出提撩剑白鹤舒翅,胡夫人咳嗽一声,胡一刀使出八方藏刀式,就可以制服苗人凤。
  果不其然,胡一刀抓住了这个小小的破绽,制住了苗人凤。
  胡一刀细问原委。苗人凤说:“先父教我剑法之时,督率极严。当我十一岁那年,先父正教到这一招,背上忽有蚤子咬我,奇痒难当。我不敢伸手搔痒,只好耸动背脊,想把蚤子赶开,但越耸越痒,难过之极。先父看到我的怪样,说我学剑不用心,狠狠打了我一顿。这件事我深印脑海,自此以后,每当使到这一招,我背上虽然不痒,却也习惯成自然,总是耸上一耸。”
  苗人凤在剑术培训中耸肩御痒自然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苗父作为管理者,发现这种行为后,对苗人凤进行了严厉的惩罚……狠狠将他打了一顿,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杜绝此类行为的再次发生。
  但是,和苗父期望的正好相反,他的惩罚不但没有杜绝了儿子的耸肩行为,反而强化了这种负面行为。苗父的惩罚,似乎变成了一种鼓励,让苗人凤牢牢记住了这个动作,不断重复。最终,这也为苗人凤日后败在胡一刀手下埋下了祸根。
  苗父难道做错了吗?对儿子(下属)的不良行为难道不应该惩罚吗?如果苗父在培训中不是这样严格要求,日后怎么可能会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苗人凤?恐怕他早就死在险恶的江湖风波中了。
  如果回答说苗父确实做错了,恐怕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和接受。可是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苗父确实做错了。
  领导者对员工某种行为的反馈会对此种行为的再次出现与频否造成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得到奖励的行为,今后将会出现得越多越繁。受到惩罚的行为,今后将会出现得越少,甚至再不出现。
  但这样的结论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下的。这个前提就是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是要适度的。
  过度的反馈会导致逆向强化。也就是说,过度的奖励就等于惩罚,受到奖励的行为今后出现的频率次数反而会变少,除非奖励进一步大大提高。过度的惩罚会给员工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让员工异常紧张,从而越是想避免的事情偏偏就避免不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过度的惩罚就像是奖励一样,让不良的行为在恐惧的驱使下,不由自主地反复出现。
  苗人凤的习惯性错误正是这样形成的。
  从苗人凤的描述里可以知道,苗父向来是个严峻冷酷的人,苗人凤练剑时被跳蚤叮咬,那么停下来处理好跳蚤再继续进行,也不是不可行的。但苗人凤却根本不敢说明情况,更不敢停下来,只是咬牙坚持。可见苗人凤对父亲惧怕之深。

苗人凤的习惯性错误(2)
而苗父对苗人凤耸肩举动的惩罚也是非常严厉的。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做了这么一个小小的不良动作,就要被狠狠责打一顿,难怪苗人凤对此记忆深刻了。
  电影《霸王别姬》中几乎有一个和苗人风遭遇完全一样的桥段。
  小豆子(程蝶衣)在学戏时把“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唱成了“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受到了师傅的严惩,从此记忆深刻,形成了习惯性错误,以后每次唱到这句,不管如何提醒自己,总是一如既往地唱错。
  为了让小豆子改掉这个重大错误,师傅使出了更加残忍的手段,但都无济于事。每一次犯错招致更严厉的惩罚和自责,而惩罚和自责又使恐惧和焦虑变得更加强烈,从而又进一步强化了错误。
  小豆子的师父比苗人凤的父亲还要“严格要求”,但他每一次更加残忍的惩罚手段,就相当于一剂鼓励强化剂,让小豆子在不良行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苗人凤的父亲和小豆子的师父的管理理论中,鼓励或抑制员工某种行为的方法只有奖励和惩罚两种。要鼓励某种行为,就进行奖励,要削减某种行为,就进行惩罚。
  但奖励的反面并不是惩罚。同样,惩罚的反面也不是奖励。奖励的反面其实是不奖励,而惩罚的反面是不惩罚。
  对某种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