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国医生卡罗琳说:“让我们建议处在危机之中的人,不要把精力如此集中地放在所涉入的危险和困难上,相反要集中在机会上。”所以,生活中除非你想让其有不好方面的表现,否则不要轻易地向对方传达对他人不利的信息,因为,有时这能够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影响力角度讲,当你试图影响对方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时,就要给他与其相似的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即在影响人的过程中,当你试图影响对方向负面的消极的方向发展时,便可以向其传达负面的、消极的信息;当你试图影响对方向好的积极的方向发展时,就要经常性地向其传达正面的、积极的有利信息。只有掌握这种潜规则,才能更有效地影响对方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
√影响力智慧
如果周围的环境向某个人始终如一地传递一种良性暗示期待,这个人的心里会产生积极的动机并做出与之相似的行为;如果周围的人给他传递一种不良的暗示期待,人们便会表现出相反的动机以及行为。从影响力角度讲,当你试图影响对方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时,就要给他与其相似的正面或者负面的评价。
想让他表现更好,就给他正面激励
人们在充满信任、赞赏、鼓励等正面因素影响的环境中生活、成长,内心深处更易受到启发和鼓励,行为也会趋向于向着此方向发展。正面激励影响越大,心态表现也越积极,从而使行动表现得越来越积极,最终获得更好的成绩。
——心理学物语
艾森豪威尔说:“激励是使别人积极主动地做你希望他们做的事的艺术。”词典中将“激励”解释为“向别人提供或者影响别人的动机”。而“动机”则指代促使一个人做事情或者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的动力、意愿。从这一点上讲,不难看出,激励他人是触动对方心灵并激发其行动的最有效措施。的确,直到如今,人们还是不停地用激励的办法影响他人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公司中的领导管理下属、下属影响领导,家庭中的夫妻相处、孩子教育,谈判桌上的斗智斗勇、分毫之争……
有人说:“能力会在批评中萎缩,而在赞扬、鼓励等正面激励中发芽、生长、茁壮。”事实就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力,就是靠着这样的法则不断推进的。所以,生活中做一个懂得激励他人的人,会更易于影响他人向着你所设想的发展,进而为你服务。对此,大家可以一起看看知名化妆品董事玫琳凯,是如何有效地运用正面激励效应鼓励员工的。
在玫琳凯公司工作的所有员工,在她们来公司的第一个月内,都会受到玫琳凯的亲自接待;每到她们生日的时候,都会收到玫琳凯的生日祝福卡;此外,每当员工取得比上次优秀的成绩时,员工所在的分公司都会给员工颁发一条缎带作为纪念;在公司总部,每年还会举行一次“年度讨论会”,能够参加此次讨论会的员工,都是从公司中选拔出来的业绩优异的突出代表;在每次公司例会中,还会派请公司中有资历的人员上台发表演说,介绍她们自己的成功之道,以供其他员工学习。
当有人询问实行此模式的原因时,身为美国玫琳凯公司总裁的玫琳凯女士认为:“赞美是激励下属最有效的方式,也是上下沟通中最有效果的手段,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赞美。只要你认真寻找就会发现,许多运用赞美的机会就在你面前。”玫琳凯公司正确而科学的做法,给人们留下了这样的启示——想让他人表现得更好,就对他人进行正面激励。
这样讲是因为正面激励属于正确而积极的期盼。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在充满信任、赞赏、鼓励等正面因素影响的环境中生活成长,内心深处更易受到启发和鼓励,行为也会趋向于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发展。当这种正面激励影响越大时,心态表现也越积极,从而使行动表现也越来越积极,最终获得更好的成绩。
心理学上认为,这种对他人进行正面激励的方法,同样也属于“期待效应”。此方法主要告诉人们,生活中要想有效地影响对方,就要学会向他人传递你所期望的信息,这会更易于使对方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例如,如果你希望你的孩子听话,不要批评他,也不要斥责他,只需鼓励、引导他做一个乖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他便会逐渐地表现得更加听话。
为了进一步解释正面激励与影响他人为自己做事情的关系,心理专家曾打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这好比汽车和汽油一样,汽车能够跑起来依靠的正是汽油给发动机的冲力作用,当油箱中的汽油用完了,汽车便会马上失去动力。但如果汽车中的油箱时刻注满汽油,那车里面的发动机便会一直工作,汽车也会一直继续前进。所以,影响人的时候,如果你想让对方做某件事情或者向着某个方向发展,就要给与汽油功效相似的正面激励,时刻让人心中蓄满正面的“汽油”。如果没有这种激励,心理便没有发展的动力,当然也就谈不上行动了。
身为经理的陈丽女士,就是一个善于通过正面激励方法有效影响他人的人。以下是她的叙述:
我的助手跟随我工作了两年,两年期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她很认真,但人无完人,日常工作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或者不足的地方,所以每次她做错事情的时候,我从不正面批评她,或者直接斥责她工作上的失误。如果她工作上完不成工作任务,我最多会用反问的语气问她:“我知道,这件事你已经尽力了,不用灰心,我相信明天你会完成的。”结果,第二天她真的完成了工作任务。如果她在一次谈判中有突出表现,我会主动地向她竖起大拇指,并表扬她这次做得好。当然对于谈判中表现出的失误,也会简单地提一下。结果她下次谈判的时候,往往会比这次准备得更加充分,做得更好。
在一项成功影响他人的调查中,70%的心理学家将正面激励列为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戴尔·卡耐基所说:“当我们想影响他人的时候,可以用赞美代替责备。纵然部属只是进步一点点,我们也应该赞美他,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别人,不断改进自己。”陈丽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赞美式的正面激励法,才充分调动了助手的积极性,进而有效地影响对方为自己服务。所以,如果你想有效地影响他人,必须学会激励,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将尘封在他人心底里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调动出来。
尽管大多数人都知道正面激励能够产生积极的力量,但却很少有人懂得将其应用在为人处世的影响人的过程中,更很少有人懂得持续赞美的重要性。所以,身为欲向他人施加影响的影响者,首先要学会肯定。因为肯定会在他人的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动力,驱使对方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之源。
其次,还要让别人在内心和你有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心理状态,进而做出同样的行动。如何才能培养对方和你有着同样的感受与心态呢?这就需要表扬、鼓励、支持、信任等正面激励的话语或者行为的主动参与。
安德鲁·卡耐基说:“凡事自己单干,或独揽全部功劳的人,是当不了杰出领导人的。”安德鲁·卡耐基的话进一步向人们发出这样的警示——如果你不会激励对方,你便不能领导对方;当你不能领导对方的时候,那么你便不能有效地影响对方,又何谈他人为自己服务呢?
√影响力智慧
身为欲向他人施加影响的影响者,首先,要学会肯定。因为肯定会在他人的内心深处产生强大的动力,驱动对方拥有积极向上的力量之源;其次,需要表扬、鼓励、支持、信任等正面激励的话语或者行为的主动参与。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不自信的人”更希望得到他人“恭维”(1)
无论是身处高位的领导、父母、老师,还是身家百万、金钱万贯的富人,在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下属、孩子、学生,乃至普通人时,都要学会给对方以一定的期待性“恭维”。 因为,后者在前者面前,会表现得缺乏自信心,而前者对后者的适当恭维,能增加后者的自信心、上进心,更易施加影响。
——心理学物语
提到“恭维”,人们会习惯性地将其定为贬义词,并习惯将其与“阿谀”、“谄媚”、“戴高帽”等功利性很强的行为相提并论,甚至认为“恭维”只是普通人或者地位低的人试图影响地位高、金钱富足、名利颇丰的上等人,使其喜欢自己,进而为自己办事情的一种伎俩。但从心理学上讲,人们对恭维的应用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正确的应用顺序,应该是地位越低,越不自信的人,越需要他人的“赞美”、“鼓励”、“支持”、“表扬”等蕴涵褒义性质的“恭维”。
从影响人的角度来说,这会更易于使一个人按照你的意图为人、做事。因为,此时你的恭维会变成增加他人自信心的催化剂,能够催化他人心中的积极性,进而使其听从你的建议、观点,以及你让其做的事情。下面不妨看一下按照正确顺序运用恭维产生的影响力结果。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着精明的头脑、灵活的用人手段,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他有个助手名字叫做贝特福特。在一次投资预算中,助手贝特福特粗心地将南美的资金投资少算了几大笔,虽然最后采取了应急措施,但这仍然直接导致公司投资损失40%。
这件事情发生后,贝特福特非常自责,他战战兢兢地来到洛克菲勒的办公室。他作了最坏的打算,即洛克菲勒解雇他,他也没有任何怨言。就在贝特福特不自信地站在老板面前,并说出自己的过错时,洛克菲勒的举动却让他大吃一惊。洛克菲勒不仅没有责怪他,甚至拍着他的肩说:“全靠你后来处置有方,替我们保全了剩下的那么多投资。你做得这么出色,让我感到你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助手。”
洛克菲勒不仅没有解雇贝特福特,而且还像以前一样继续相信他。而这位因为一次经营失败而受到赞扬的助手,后来为公司屡创佳绩,成为公司的中坚人物。
有人说:“恭维似的期待引导成功,抱怨似的期待导致失败。”洛克菲勒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向人们揭示了无论是身处高位的领导、父母、老师,还是身家百万、金钱万贯的富人,在对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下属、孩子、学生,乃至普通人时,都要学会给对方以一定的期待性“恭维”。
为什么需要这样做?因为,后者在前者面前,往往会因诸多原因表现得缺乏自信心。而前者对后者的适当恭维,能增加后者的自信心、上进心,进而更易影响其向着你所设想的方向发展。正如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战役》中写道:“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这个“你”,是她的父亲。当父亲读了这篇文章并给她留言说“深为有这样一株小草而骄傲”时,三毛流出了感动的泪水,并在下文中写道:“等你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在此要引用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安慰剂”效应,即在影响人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给对方以一定的安慰,这样对方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