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共和国文学档案:六十年与六十部-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虹在第四期《中国青年》上发表《林道静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吗?》的文章,就作品的主人公形象与思想内容提出了批评性乃至否定性的看法,由此引起了文艺界的讨论与争鸣。《中国青年》和《文艺报》陆续发表的文章有:茅盾的《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中国青年》1959年第4期),何其芳的《《青春之歌》不可否定》(《中国青年》1959年第5期),马铁丁的《论〈青春之歌〉及其争论》(《文艺报》1959年第9期)等。 电子书 分享网站

1958《青春之歌》(3)
对作品持否定态度的人,主要观点是认为作者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表现了主人公的小资产阶级情调。如郭开就指出,“书里充满了小资产阶级情调,作者是站在小资产阶级立场上,把自己的作品当作小资产阶级的自我表现来进行创作的……没有认真地实际地描写知识分子改造的过程,作者给她(林道静)冠以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严重地歪曲了共产党员的形象”等等。持这种观点的人还认为,小说没有很好地描写工农群众,也没有很好地描写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还有人认为,作品对林道静爱情生活的描写,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不好的社会效果。
  对作品持肯定态度的人,不同意上述观点,他们认为,作者确实是把林道静当作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来暴露,但目的是为了批判,而不是什么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自我表现。在林道静身上,一方面是革命因素的不断增加,一方面是消极因素的不断减少;她的思想感情已经经历并且还要继续经历从一个阶级到另一个阶级的转变。党章上所规定的,她都做到了,并没有歪曲共产党员的形象。作品按照自身特点所规定的情节,表现了与工农的结合,它没有必要,要没有可能去完成额外的任务。至于林道静爱情生活的描写所产生的副作用,那是由于时代不同和读者误解所而产生的,并不是作品本身的缺点。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一文中,对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并具体说明了应该怎样用正确的思想方法来评价这部作品。他指出:“林道静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追求真理的女性。”“《青春之歌》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优秀作品,思想内容上没有原则性的错误,艺术表现方面还有需要提高之处,因而,象郭开同志那样全盘地否定它,而且从思想上否定它,是不对的。”
  1960年初,《中国青年报》还进行了“怎样正确认识余永泽这个人” 的讨论,对有些人把余永泽当作“梦中的情人”、“温柔的丈夫”、“*”和“人情”的化身等观点,提出了批评。橘子的《这是一场两种世界观的斗争》(1960年2月3日)的文章,对这场讨论作了总结性综述。
  这场讨论之后,作者对小说作了某些修改,196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作者也结合讨论,不断总结《青春之歌》的创作体会,先后写过《我为什么写〈青春之歌〉?》、《什么力量鼓舞我写〈青春之歌〉》、《谈谈〈青春之歌〉里的人物和创作》(1958),《谈谈林道静的形象》(1977)等等。
  “*”期间,小说与电影《青春之歌》都遭到了严厉的政治批判,作品被一些批判者说成是“为刘少奇、彭真树碑立传”的特大毒草;全国许多报刊持续发表批判文章,作者因此也受到了斗争,并被限制了自由。直到粉碎“四人帮”,才与其他作家一起获得解放,作品也于1978年再次出版。
  在新时期之后,一些青年读者在阅读《青春之歌》时要提出来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反馈到了作者那里,杨沫在1992年的《青春之歌》“新版后记”中,就此说道:“我深知它今后仍然不会一帆风顺,仍然会遭到某些非议。”“一位澳大利亚的来我国学习的留学生,去年写信给我说,他的老师就曾批评《青春之歌》不该增加农村斗争那几章(不少人都有此看法),问我对此有什么意见。还有的青年作家,说《青春之歌》是个“表达既定概念的作品”。还有的人说,这小说不过是“爱情加革命”的图解云云。他们的看法都各有道理。我呢,也有我的道理。我推崇现实主义创作法则,我的生活经历,我的信仰决定了我的爱与憎,也决定了我喜欢写什么,不喜欢写什么。这无法更改。我不想媚俗,不想邀某些读者之宠;我只能以一颗忠诚于祖国、人民,热爱共产主义的心来从事我的创作。我希望我的作品能有助于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了解旧中国危殆的过去,向往新中国光明的未来。这也许又是老生常谈。但该常谈的总不免要常谈。这只有请读者原谅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58《青春之歌》(4)
杨沫于1995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后,有关其人其作的议论余波依然没有停息。先是早年与杨沫有过恋情并被认为是余永泽原型的张中行,于其自传《流年碎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里,在谈及早年的关系之后,特别就自己与杨沫的《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关系做了这样的说明:“五十年代,她写了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主观,她怎么想的,我不知道,客观,看(书及电影)的人都以为其中丑化的余某是指我。我未在意,因为一,我一生总是认为自己缺点很多,受些咒骂正是应该;二,她当面向我解释,小说是小说,不该当作历史看。听到她的解释,我没说什么,只是心里想,如果我写小说,我不会这样做。”
  在杨沫逝世之后,杨沫的儿子老鬼出版了《母亲杨沫》(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一书,在书中大胆地写出了母亲杨沫的真实一生,不仅凸显了杨沫献身抗日救亡、写作《青春之歌》和晚年对世事人生的清醒与回归,写出她成功背后的艰辛、曲折和内幕,而且把杨沫人生旅程中非阳光的一面,乃至个性中被扭曲的一面,也如实地袒露出来,让人看到她的苦恼与孤独,世俗与无奈。其中谈到随着《青春之歌》出版尤其是被改编成电影之后,给张中行带来的种种烦恼,及张中行对此事的泰然处之,文中说到“其实,真实的他,要比书中的余永泽好得多。他有着中国文人的正直,从不干告密打小报告之类的事;也从不乱揭发别人,踩着别人往上爬。尽管杨沫在书中塑造的以他为原型的余永泽虚构了一些他所没有的毛病,矮化了他,让他背上了一个落后分子的帽子,他对杨沫的评价始终是肯定的,正面的,从没有什么怨言。而他的妻子就非常受不了,对杨沫很有意见。有人让他写文章,给自己辩解一下。张中行说,人家写的是小说,又不是历史*,何必当真呢?就是把余永泽的名字改成张中行,那也是小说,我也不会出面解释。”作者指出:“这一点来说,真比当今某些人动不动就对号入座,跟作者打官司有气度,有风范。”
  延伸阅读
  杨沫:《芳菲之歌》(长篇小说),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杨沫:《英华之歌》(长篇小说),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
  郭开:《就谈文艺创作和批评中的几个原则问题》,《文艺报》1959年第4期
  张虹:《林道静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吗?》,《中国青年》1959年第4期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中国青年》1959年第4期
  何其芳:《《青春之歌》不可否定》,《中国青年》1959年第5期
  马铁丁:《论〈青春之歌〉及其争论》,《文艺报》1959年第9期
  王永生《小说〈青春之歌〉评析》,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老鬼 《母亲杨沫》,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958《关汉卿》(1)
体裁:话剧
  作者:田汉
  原发刊物:《剧本》
  发表时间:1958年5月号
  首演时间:1958年6月28日
  导演:焦菊隐、欧阳山尊
  演出单位: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刘平  撰)
  在建国后至“*”前这段话剧史上,作品不少,好作品却不多。比较好的作品只有《战斗里成长》(胡可)、《万水千山》(陈其通)、《布谷鸟又叫了》(杨履方)、《茶馆》(老舍)、《关汉卿》(田汉)、《霓虹灯下的哨兵》(沈西蒙等)等几部作品。在“为阶级斗争服务”的口号下,很多作家的努力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付之东流,直到今天,只有《茶馆》和《关汉卿》等几部作品仍在舞台上演出并受到观众的喜爱,这无疑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文化现象。
  《关汉卿》创作的年代是“狠抓阶级斗争”、进而掀起“大跃进”狂热的时代,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在这种潮流的影响下,戏剧界也出现了“全民办文艺”、“大搞群众创作运动”、“大放戏剧卫星”的“热气腾腾”的局面。在“打破各种迷信,高举红旗前进”、“创作不神秘,人人都写戏”、“政治挂了帅,新戏大批来”的口号下,人们都“发了疯似的”大放“卫星”,创作的“跃进指标”一天翻几番,谁也不甘落后,生怕被斥为“右倾”。
  然而,在这样的形势下,田汉创作的《关汉卿》居然成功了。
  田汉,原名田寿昌,1898年3月1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东乡田家塅茅坪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受湖南湘戏和木偶戏、皮影戏的影响,对戏剧情有独钟。辛亥革命时他上中学,就仿照京剧的形式创作了《新教子》和《新桃花扇》。1916年去日本留学,受日本新剧和西方话剧的影响,立志做“中国未来的易卜生”,开始话剧创作。他积极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和创造社的活动。1922年回国,与妻子易漱瑜自费创办《南国半月刊》,组织南国社,开展戏剧运动。1930年参加“左联”,成为左翼戏剧运动的领导人。他还组织了音乐小组,创办“艺华电影公司”。创作电影作品有《三个摩登女性》、《风云儿女》、《忆江南》等,创作的歌词有《毕业歌》、《夜半歌声》、《洪波曲》等。1935年被捕入狱。抗战时期,参加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任第六处处长,负责艺术宣传,足迹遍布武汉、长沙、桂林、昆明、重庆、上海,始终站在戏剧运动的最前线。建国后,田汉担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局长和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他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广为传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建国后被定为《国歌》。1968年12月10日,田汉被“四人帮”*,含冤去世。
  田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所产生的一位伟大作家,他多才多艺,热情奔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和戏剧运动的领导者,而且在电影、音乐、诗歌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在田汉50寿辰时郭沫若说:“他是我们中国人应该夸耀的一个存在。”(《先驱者田汉》,《文汇报》1947年3月13日)夏衍说:“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国的‘戏剧魂’。”(《懒寻旧梦录》,三联书店,1985)
  《关汉卿》是田汉话剧创作的高峰,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优秀之作。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1958《关汉卿》(2)
该剧写于1958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