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关键的,还是出于对私有财产的天生保护欲。无论如何,因此挨了不少骂,最惨烈的一次,是众目睽睽之下被老爸抄起家伙在背后追殴,大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之势。追殴者除拥有“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之最后解释权之外,心情也恶劣到极点,因当时红卫兵小将们正杀气腾腾地追着给坏分子剃头,他本人的处境,距离“阴阳头”想来也就是一茎之隔。
许多年以后,我深信“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只因为这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说的就是我,就差灭亡了。我的头发一向长得奇快,比两倍于全球的GDP增长率的全球美发产品( 380亿美元 )的年7%的速度递增还快。每次坐上理发椅,理发师寒暄曰“最近都忙什么?”时,我都没好气地答道:“也没啥好忙的,还有啥好忙的?一直都在忙着长头发哪。”
理发师赛兹莫尔那笔3000美元的交易,考虑到通货膨胀以及秃头的速度,两相平衡,算算也足够我光顾十年理发店,甚至足够支撑到我这辈子永不再有理发的需要。其实,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被动节约型社会”里,我便已得知某些头发也可以卖钱,例如女生的长辫就可卖给有关方面作为演样板戏的假发使用,非但如此,就连剪下来的指甲也可以拿到集体所有制的废品回收站像旧报纸或废铜烂铁那样换些零钱。
剪下的头发指甲也可以拿到废品回收站像旧报纸或废铜烂铁那样换些零钱,系因有用。
至于头发和指甲的“药用”功能,则是很久以后在《 本草纲目 》里获得证实的。与《 神农本草 》入药之物唯发一种之“别人于物”相比,李时珍《 本草纲目 》就“以人为本”得多,卷五十二“人部”,列出人体上三十五味可入药之物,举凡毛发、指甲、牙齿、人胆以及胆结石……无一不可入药。可入药的毛发,又因生长部位之各异而各有疗效,如头发可治伤寒、肚疼,一般体毛可治中风、各种毒疮、各种不明出血,髭须可治恶性脓疮,等等。
以上都只是传说,我虽攒过若干指甲,终因缺乏耐心而废于前往废品回收站之半途。后来,我进一步惊悉原来除头发指甲外,一个人自然产出之其他类似物体竟也有价值,与头发相比,只是输在不易收藏而已。
上初中的时候,在青浦县赵巷公社赵巷大队参加学农劳动,我与几个男生被安排住在生产队长家。几天下来,发现队长对我们这几个热血少年的关怀,集中体现在一早一晚两次以很多年以后网络公司的广告语式所做之关切询问:“今天‘大’了没有?有的话,千万不要‘大’在外面啊!”
所谓“大了”,并不是后来说的喝多了;而所谓“外面”,所指乃队长家的马桶以外的任何一个马桶。而队长家彼时已是拥有自家的责任田的。
肥水不流外人田,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说句实话,平生第一次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头一回找到一个普通人所谓的“个人价值”,就是始于赵巷人民公社赵巷大队某生产队长家的马桶之上。除了“有用”和“有力”之外,更崇高的道德荣誉感,应该相当于今之刚刚签署过“眼角膜捐赠志愿书协议”。那种扎扎实实的荣誉感和价值观,并非什么“视为己出”,而就是“是为己出”啊。
txt小说上传分享
广告人生
广告是电视( 主要指免费电视 )越来越重要的内容。如果媒体就是信息,电视就是广告。广告越多,表示这个频道越是劲爆,被插广告的次数越是频繁,则表示这档节目越是热门,就像我们通常以某人朋友之多寡来评判其社交上的受欢迎程度那样。虽然广告绝不是电视观众期待的目标,更不是他们想看的东西,但是,看电视,就要看广告,这道理硬得就像“要奋斗,就要有牺牲”,即使瘫在沙发里不奋斗,也得在电视机前做些牺牲。
鉴于看电视基本上就是后现代漫漫长夜里唯一免费且不需要动脑筋的娱乐,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电视台、广告主以及广大电视观众,不得不达成某种心照不宣的高度默契。必须深明的大义是:在无线电视或者象征性收费的象征性有线电视的天罗地网之下,没有广告,电视台就断然不会给我们什么好( 节目 )看。80年代后期,香港政府禁止电视播出香烟广告,法案征询公众意见期间,烟草商买断了全港报纸的头版,以全版规模连续刊出骇人听闻的广告,至今记忆犹新的一句广告语是:“你所喜爱的电视节目,可能从此消失。”
话是说大了,但肯定是中外烟草商在香港媒体投放广告以来最为精彩的杰作。记忆犹新的,还有70年代中期国产电影《 创业 》里垂死挣扎的美国石油公司大班扔给我石油工人的那一句声嘶力竭的台词:“没有美孚,你们将是一片黑暗!”许多年过去了,美孚去了又来,并无直接关联地,中国的夜晚一夜比一夜光明;与此同时,中国的电视也越来越是好看,同样并无直接关联地,改头换面的香烟广告则插在电视节目里,自说自话着那些没头没脑的豪言壮语。因此,对于一个典型的电视观众来说,看待电视广告在思想态度上的端正与否,决定了一个人在一个商业或半商业社会里能否身心健康地生活下去。
电视节目里的广告,通常以三种形式与广大观众见面,简而言之,这三种形式,不妨概括为以下三个动词:其一,曰“插”或“插入”;其二,曰“贴”或“贴片”;其三,即最时髦的一种,曰“植”,全称是“植入”或“置入”。以上三种,不但用词不雅,动作更是不文。不过,既然我们相信“如果强奸不能避免,就把它当成是一种享受”,那么,烦人的广告也不是不能变成一种享受的,例如从中开发出某些娱乐功能。
除了“善驱睡魔,养精益神”( 李渔对科诨功能的定义 )之外,电视广告还别有一种布莱希特式的间离效果。第一次发现这一特殊功能,是从前于月黑风高之静夜里追看香港电视播出之斯蒂芬·金。几乎在每一次刚把心提到嗓子眼儿的紧要当口,就会有麦当劳叔叔欢天喜地跳将出来,载歌载舞一番。对于好奇心重却又胆小如鼠的观众如鄙人者来说,麦大叔哪里是在卖汉堡包?他老人家上蹿下跳,完全是为了抚慰电视机前每一颗弱小的心灵,使他们在即将堕入恐怖深渊之前获得可贵的喘息之机,并且有效地保障了看完一整部恐怖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性。
以插播形式出现的电视广告虽然每一次都准确地插入了另一个节目,却因无法和节目同步出现而严重地缺乏互文性( Intertextuality )。这方面的娱乐性,后来居上的互联网显然略胜电视一筹。在新闻的文本里插广告,好像是新浪网的独家首创。有好长一阵子,一打开新浪的新闻网页,总会先见到葛优和吕丽萍他俩的图像乐呵呵地“涌现”出来,总是让我误以为是那则新闻的配图。当然,一般的新闻也就算了,要是碰上什么雌雄大盗或者奸夫淫妇之类,事情就可大可小了。因“互文性”而产生意想不到之戏剧性效果的“插入式”广告,又如“非典”期间的4月28日,那一天,我在新浪网上看到北京累计报告非典病例1199例,新增96例死亡3例,突然有一个大广告猛地弹射出来:“不要再怀疑,大奖就是你!”浑身一哆嗦,细看时,却原来系某生物制药公司的有奖销售广告。第二天,类似的“非典”病例每日通报报告的文本里,“大奖”不见了,换上的却是冯小刚新书的封面及其大头照,还有周润发和张国荣的,不多不少,一共也是3例。
从前我们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就电视而言,它展示的戏份大致包括:恋爱、打架、运动、阴谋、娱乐……然而不管被迫也好,被催眠也罢,甚至因长期把强奸当成享受而变成受虐狂,我个人已越来越倾向于把广告看成电视节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一个缩影。未曾于长夜恸哭者以及未曾彻夜看电视而不眠者,皆不足以语人生。当然,基于电视广告的人生因地而异,比方说,你若像我这样长期在广州的暗夜里直面惨淡的电视,你会相信一个人的人生大致是这样安排的:喝酒,生病,没完没了地刷牙洗头,无休无止地想生孩子,然后接着再喝,继续生病……如是者循环往复,娱乐至死。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唯有读书高
唯有读书高——我的意思是说,有些个书,读着读着就能把人给读“高”了,比如励志类图书——当然,它们通常也都是在畅销排行榜上居高不下的书。
如果你赞同上述说法,大致上就属于那种在“自暴”同时却又不能或不甘“自弃”的人,和我差不多。励志类图书之所以能把我们这些人读“高”,第一是因为有用,酒精含量足够地高。一本书到底可以怎么个有用法呢?到广州的书店逛上一圈,就会感慨当年提出“读书无用论”的那些人的脑子进水进到了何种程度。教男人勾引女人,教女人识破男人,教男人女人如何快速致富,教大人假装小孩,教小孩成为大人,等等等等,绝无半册闲书容身之隙。走出书店时,你会像我一样深信,人生实在是险恶得如此实在,这样的人生,不励志肯定就要挨打。
把人读“高”的第二个原因,是因其通常都采取一种循循善诱的“劝人”态度,这种态度能让读者觉得一切非励志类图书大都是在骂人。钱钟书先生认为:“骂是一种公道的竞赛,对方有还骂的机会,劝则不然,先用大帽子把你压住,无抵抗的让他攻击,卑怯不亚于打落水狗。”故读此类图书时基本不用去动什么和他对骂的脑筋,相当容易入口,当然又因“有用”而后劲极大,如果你碰巧处于空腹状态,结果没有不高的。
又有些个“泛励志类图书”,不用读,光看书名,就会High得不行,比如《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励志类图书皆惯于直指人心,这一本则直指人性——“习惯”是人类的生物性特征,而所谓“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又都是非生物性的,其曰: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知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即使做了半辈子的习惯性低效率人士,我还是被这本书给读高了。此书除一如既往地和同类图书一样还是习惯性地了无新意,无论是思想水平还是商业伎俩,均未超过我国先秦时代的水平。最有意思的是,天底下除了白痴,谁不知道“积极主动”、“知彼知己”或者“要事第一”都是人类才有的优良品质呢?问题是,一个人偶尔“积极主动”一回,或者偶尔“要事第一”一回,都不难,难的是养成习惯。虽说是学坏三天,学好三年,不过养成一种坏习惯也很难,养成一种好习惯更难,养成七种或以上的好习惯,就比刘晓庆还难了。据我观察,流氓成性的和乐善不倦的在人群里都不能算多数。别说是后天的习惯,就连本能这一属于“出厂预置”的先天性习惯——例如吃喝拉撒,偏偏也有人养来养去都养它们不成,非但如此,还后天性地习惯于憋尿和不吃早餐,性相近,习相远,好习惯不好养,又不是养猪。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吃饱了早饭并且有尿就撒有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