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几秒钟之后放出数量惊人的黄色烟雾,瞬间弥漫整个山谷,所过之处人群如割麦般齐整地倒下,无一例外。山上的大喇叭开始拼命疏导人群,可高亢的声音反倒使现场更加慌乱。人群如蚁,混乱着拥挤着躲避着致命的黄色气体,哭声喊声响彻山谷。黄须族同胞因为熟悉地形,逃得飞快,连家畜都没有损伤一只,实在令人称奇。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童言 十一(2)
郭强同学由于不认路,这天将全校的少年儿童带到了当天唯一的避风处。此处为整个山谷最差的观看点,距离发射塔架相当遥远,用望远镜还得配合飞行员的双眼,所以同学们大都歪着脖子看发射。当隐隐约约看见一些黄色烟雾从山谷升起时,奇怪为什么晴空万里的会突然起雾?等到周围山坡上的人群开始疯狂逃跑、发出山崩地裂般的喊叫时,大家才意识到出事了!但泄漏出的毒气只有极少数偏向这里,并且速度极慢;再加上留级多年的黄须族少年的准确指引,全校同学及时撤离,安然无恙。
在逃亡过程中,胡校长坚持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体力充沛,可见年轻时绝非浪得虚名;郭强同学由于必须保护好队旗,加之刚才过于兴奋,耗去太多体力,落在队伍的最尾端,不幸遭到黄烟袭击,两眼流泪不止,仿佛又回到了厨房剥洋葱的岁月;个别群众看见远处郭强同学举着的屹立不倒的红旗,立刻燃起生的希望,用菜叶子捂住口鼻,向着红旗死命奔来,犹如当年被地主老财欺压多年的劳苦大众见到了亲人红军。
地下指挥所的王小书看着人群在黄烟中毫无挣扎地瘫软在地,浑身发抖,汗如雨下,因为他爹*距离火箭仅咫尺之遥。电视转播似乎考虑到了王小书此刻的心情,瞬间变成“请您欣赏”——成群的羚羊在非洲大草原上尽情奔跑,赵忠祥爷爷的声音充满磁性。但它们并不知道,危险正在步步逼近,下一个镜头自然是趴在草丛后面跃跃欲试的狮子。指挥所陆续进出着焦急的人们,汽车在门外频繁地来来回回。我爹突然探出个脑袋,异常严肃地叮嘱我:“千万不要乱跑,出事了!”救护车的笛声在远处响起,王小书再也坐不住,冲出房门一路跑去。
而此时此刻,山上的付清拉着龚筱筱的手在奔跑,仿佛一切只是为两人准备的游戏;胡校长紧紧跟着黄须族少年在奔跑,虽然疲惫却不期望终点;抗着红色队旗的郭强在奔跑,并不知道身后有多少人追逐着他高举的希望;王小书在奔跑,因为他爹*身处险境;我也在奔跑,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此时需要奔跑。我的膀胱又有一些疼,也许又要尿裤子了。
事故的结局是灾难性的。
许多人当场死亡,我听说神秘的发射基地的核心地区也死了好几个人,有一个还是从北京来的大专家;一部分人全身皮肤溃烂,呼吸困难,躺在人满为患的医院走廊里挣扎。发射现场周围的植物几周内全部枯死,水源也遭到污染,黄须族同胞不得不背井离乡向着安全的地方迁移,一路留下许多家畜的尸体。所有的消息都被封锁,远在首都的人们无法知晓。可是死亡驻扎在小城中,让我们无法回避,即使电视里的世界依旧歌舞升平。据说如果火箭再晚熄火秒,将会挣脱发射塔架的束缚,却不会飞上天空,而是在山谷中直接爆炸,周围几公里内都将无人幸免。好在火箭没有爆炸,对于侥幸逃脱毒气的人,也许这是一种幸运。但泄漏出来的大量的液体燃料在空气中挥发,最终还是变作了杀人的武器,让人沦为不幸。王小书曾经的理想就是治愈所有被毒气侵害的人们,这是他的许诺。可现在,面对滚滚黄色烟雾,现实打压着理想,八岁的王小书黔驴技穷无能为力。
王小书的奔跑追不上他爹*离去的步伐——死亡突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没有谁会为命运做出启示,无论幸福与悲哀。戴着防毒面具的*和两位外国记者一起死在离汽车只有三米远的地方。从现场的痕迹来看,坚强的*在毒气的侵袭下整整爬了一千米,满地血迹,触目惊心。
王小书悲痛欲绝,卧床不起,水米不进。一位姓吴记者一直照顾着王小书,我爹也时常带我去探望他,回来的路上还紧紧握着我的手,感叹王小书命运多舛。因为我娘在梦中得到我爷爷的启示,我虽然悲伤却还是幸福地和亲人在一起。小川逐渐康复,画笔下的世界变得愈加苍凉。王小书的悲伤笼罩着他,虽然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世界确实已经非同往常。付清和龚筱筱依旧形影不离,双方的家长忙于事故的善后工作,无暇顾及在灾难中突然萌发的年幼爱情。
事故发生后的第三天晚上,王小书从吴记者的手中接过一封长信,这是他爹*留给儿子的最后一件礼物——一封早已写好的对王小书未来叮嘱的信。吴记者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王小书读完这封信,一言不发。
一周以后,王小书来向我道别,送给我许多他珍爱的书籍,告诉我他就要离开这里,去北京上学。我呆在原地沉默无语。王小书说他会给我写信的,因为我是他最好的朋友。我继续沉默,看着王小书离我而去,瘦小的背影消失在我的泪眼中。
后来我爹告诉我,吴记者是王小书的亲舅舅,吴莉的亲哥哥,当年被迫留学国外,携妻子回国后,在北京做新闻工作,丰衣足食,膝下无子,一直在打听父亲和妹妹的消息,终于有了眉目,并和*有了书信往来。我爹几次去北京都替王氏父子会见吴记者,回来后如实汇报,赞不绝口。*却一直要求所有人保守这个秘密。也许他早就有一丝担心,害怕有一天会失去志向高远的儿子。
随着王小书远去他乡的还有*当年写给王小书妈妈的情书。这些重达十几斤的情书纸页已经发黄,其中的内容年幼的王小书还不能体会,却是*和吴莉留给儿子的最后纪念。但我想即便许多年后王小书也不会再去翻看这些情书,因为二十三岁的我们不用为谁再去写如此漫长的情书,一切都已不同。
王小书带走的最后一封信是他外公临死前写给未来的他的。也许多年后王小书会打开这封信,看着褪色的文字,或感概,或不在意。时间会告诉每一个秘密的答案,只是等到物是人非时,一切早已不是秘密。
童言 十二
王小书离我远去后一个月,我也要和我生活了八年的发射基地说再见了。我爹在下定决心后,费尽心力,耗尽多年全家所有的积攒,终于能带全家到北京工作了。虽然一切需要从头开始,但是父母为了我的将来,毫不犹豫地收拾好行装,带着我与熟悉的人们一一告别。小川再次痛苦不已,在王小书之后,我也终将离他而去。我送给小川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希望他把这里发生的一切画下来,有一天让我看到。
离开的那一天,小川执意要送我,追着车跑了很远,最后还是没有追上。保卫外国专家的任务结束后,付清也要随他爹重新回到北京。龚筱筱像小川一样在汽车后面追着我,依旧徒劳。
一年后,听说因为一年前的毒气泄漏,大院内和大院外有畸形婴儿出现。龚筱筱的妈妈坚持对当地居民实施救助,身心疲惫。为了避免同样的悲剧发生在女儿的未来,龚筱筱被母亲交给了远在西藏的父亲。郭强双眼受损,视力持续下降,参军梦想彻底破碎;还有一些孩子也出现了和他相同的症状。
在我和王小书离开的那段日子里,大院里很多人臂缠黑纱,伤心不已,小川画笔下的世界全是黑白。记得王小书来向我告别时,我俩站在马路的中央,看着一地的纸钱,听着远处伤心的哭泣,默默无语。
八岁的我还不能体会告别对于记忆的珍贵,坐在火车上昏昏欲睡。我知道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甚至不能长时间地去体会一种感动或者悲伤;我也不曾期望过自己的未来,或是为了自己的真实理想不顾一切。我总在似是而非地成长,不够敏感,不够骄傲,不够勇敢,不够坚忍,不够执着,不够聪慧,陷入迷茫,恐惧成长。但八岁的我却也足够幸运,有王小书、小川、郭强等人在我身边,给我记忆。只是我常常在平凡的隐痛下篡改删减着这些珍贵的记忆,面对成长不断逃避,没有理想,随波逐流。我从平凡堕落庸俗,失去幸运,这就是我成长的轨迹。
未来的我坐在人满为患的奔赴向前的火车上,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面对着周围神色各异的人们,我不知所措,没有在下一站离开的勇气;看着窗外逐渐荒凉的单调景色,我只能陷入空虚,大脑停止思考,坠入悬崖的花车也许才是我最好的归宿。
我很清楚,有些东西已经就此结束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童言 十三
十五年后的北京,大学毕业的我从父母家搬出来独立生活。八百块钱的房租让我不堪重负,我却固执地拒绝父母所有的帮助。来到北京后我的生活犹如噩梦,连我自己都很奇怪为什么十五年的时间也无法让我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伟大首都。北京八月的周末天气像昂贵的房租让人无法忍受,屋里的水管还在漏水,滴滴答答地计算着时间。我坐在一团混乱的地铺上等待着——我娘告诉我,今天会转寄给我一份重要的邮件。
我走到堆满杂物的阳台上,四环路上车水马龙,一动不动。在这个人满为患的城市里,我再也没有见过王小书和付清,虽然他们可能与我只有一街之隔或者与我同在一辆公车的前后。我已经不太喜欢回忆,因为我有许多事情必须要做,虽然我并不喜欢。傍晚六点,方便面在开水中屈服,散发出的味道我无法忍受,却必须大口地吃下去,因为肚子早就饿了。用一天时间等到的邮件躺在盛开着防腐剂香味的方便面旁,我没有犹豫,快速将它打开,里面是一张我娘写的纸条和两千元钱,还有两份请柬。母亲的纸条写的是:“一定要去,买些礼物!另:注意身体!”一份请柬来自王小书,他就要结婚了;一份请柬来自小川,他要在北京举办自己的画展。我握着两份请柬,看着满屋子的疲惫混乱,有些木然。我娘的话在脑海中挣扎,方便面变得冰凉,我望着天花板等待天亮。
婚礼上的王小书长高了许多,没有认出我,直到我有些尴尬地松开拥抱,拿出请柬,王小书眼睛里才有了我熟悉的眼神,他说没想到我会来。已经身怀六甲的新娘我不陌生——龚筱筱,她已经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脸上有太多的风尘气,见到我倒还亲切,提起了我在舞台上尿裤子的事情。王小书在我耳边小声叮嘱,不要提付清的名字。王小书的舅舅已经头发花白,拉着我的手询问我爹的近况,我告诉他一切都好。
婚礼很热闹,王小书特意介绍了我,台下立刻有了莫名其妙的掌声。之后王小书就醉得不省人事。王小书的舅舅不能喝酒,婚礼上一直在跟我聊天,于是我知道王小书终于没有成为一个医生,倒是真的成了一名科学家。王小书到北京一年后考上少年班,十五岁考上大学,只是必须接受学理的现实,考研时选择的专业是稀有金属鉴定研究,毕业后分到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跟着导师做实验,无非就是把国外几年前研制出的新材料分析解剖,然后再贴上国有标签,申报国家资金奖励,用以评职晋级,私人致富。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