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月府堂集-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之意。“蹴”“cù”,《汉书。贾谊传》“蹴其刍者有罚”取“踩踏”之意。“鹰爪攫*肋折,鹘拳蹴雁雁头垂。”这句话意思是:鹰的利爪迅速的抓住鸡肋,鸡的肋骨断了;鹰的猛拳(我想还应该是利爪)踩踏雁的头,雁子也随之坠落山崖。这是多么的残忍的搏击,不是你生就是我亡,血淋淋的场面。同样这也是通过鹰的做法和鹤来对比衬托。

  “何如敛翅水边立,飞上云松栖稳枝。”“何如”就是“不如”之意。敛,《墨子。冬三辨》“农夫春耕夏坛,秋敛冬藏”取“收,聚集”之意。就是不如收好双翅立在水边,飞上云松栖落在坚实的树枝上。这是多么的闲适的生活,比起那些残忍的搏击,会多一份幸福的受享(古时“受享”即是“享受”)。当然这也是乐天的愿望,早日脱离官场过自己想要的闲适生活,不必在迎合权贵多一些自尊,可喜的是他在晚年做到了。

  我觉得奋斗和归隐是相并存的,只有真正的奋斗才能保证老时实现闲适的归隐。 。。

一 指陈弊病白乐天(9)
9.未要高飞

  叹鹤

  右翅低垂左胫伤,可怜风貌甚昂藏。

  亦知白日青天好,未要高飞且养疮。

  
  这首诗的语句没有什么要说的,内容就是乐天对一只病鹤叹息,劝告它不要高飞要养病。但是鹤诗词之所以称的上文化,在于那种大志给予我们启迪,告诉我们一些处事的道理。

  
  在那时的封建社会王朝里,无一例外的要结党营私,迎合权贵甘愿做走狗,尊严也就减少了许多。我觉得那都是为了生存的需要,唯有自保保存实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封建社会所谓的盛事之下也同样是这种情况。因为那时都要寻求靠的稳的靠山,经常得到有价值的信息。那时生存的法宝就是忍不惜减少尊严。

  
  在现今时代未要高飞对于刚毕业不长的大学生来说也会有些儿个启迪。刚毕业的大学生心高气傲,不愿意在一个月只开七八百工资的单位上班,殊不知无工作者有千万。在经融危机的冲击下有工作乃为上策。只有不攀高,才能上到更高的台阶,才能展望人生,日后有个安适的晚年。

一 指陈弊病白乐天(10)
10.我发君毛俱似霜

  病中对病鹤

  同病病夫怜病鹤,精神不损翅翎伤。

  未堪再举摩霄汉,只合相随觅稻粱。

  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

  唯应一事宜为伴,我发君毛俱似霜。

  
  乐天病了卧在病榻上,看着窗外的景色手扶着鹤的头顶,无限的感慨流淌出来。残阳暮下昔日的盛唐已不复存在,杨贵妃的死是否惊醒了明皇?乐天的那首《长恨歌》又曾唤醒多少梦中人。到了夜晚扶着鹤顶乐天勉强的出屋倚在墙边看着月亮,只有鹤是他唯一的知音。

  
  “同病病夫怜病鹤”曾经寄托的希望已经破灭“精神不损翅翎伤”心早已碎了,一次次的希望被打破,早年的傲骨不复存在无法像太阳每天东升只合太阳日日西落。自己的救唐药方没有人对待,只听合那些“巫师”的鬼道,佛家的苦道,道家的仙道。

  
  乐天已经没有雄心再开药方救唐,鹤也无法展翅飞向九霄,只能“相随觅稻粱”了。盛唐的乐音无法听到,听到的只是现实的凄凄。“但作悲吟和嘹唳,难将俗貌对昂藏”太疲惫了只能“唯应一事宜为伴,我发君毛俱似霜。”两愁眉已经深深地印在脸上,更觉得“断肠人在天涯”的悲凉。

  
  悲凉在心,心碎在于希望被打碎。当一个胜利者和一个失败者见面时,两种人生同样精彩。

一 指陈弊病白乐天(11)
11。重君轻我意如何

  鸡赠鹤

  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

  不会悠悠时俗士,重君轻我意如何?

  
  “重君轻我意如何”和“不鸣不动意如何”这句用法相同,都是不明白为什么鹤就受人重视,因而它们都是时俗中的一分子。

  
  “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警露”其实就是咏鹤的典故,“五德”在古时指的是“忠仁诚节勇 ”,“司晨”就是“雄鸡报晓”的意思。

  
  鸡其实是很勤劳得,在古代乃至现代的农村一直扮有闹钟的角色,有“一唱雄鸡天下白”的说法。我觉得鸡与太阳是相辅并存的。还有“闻鸡起舞”的说法,倘若到了鸡年,“金鸡独立”便是鸡的美称了。

  
  “不会悠悠时俗士”,“时俗”就是时下的习俗;流俗。鸡之所以要问“重君轻我意如何”我觉得在于和它一直扮有闹钟报鸣的角色有关,鸡觉得主人一切活动开始都和自己有分不开的关系。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但是从其自身的品质就绝对不如鹤了。

  
  太过于时俗反倒不好。礼尚往来花钱办事自然合理的存在,太过于就会成为这一时代的流俗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 指陈弊病白乐天(12)
12。  吾整羽仪松上栖

  鹤答鸡

  尔争伉俪泥中斗,吾整羽仪松上栖。

  不可遣他天下眼,却轻野鹤重家鸡!

  
  “尔争伉俪泥中斗,吾整羽仪松上栖。 ”“伉俪”指的是配偶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为了争夺配偶在泥泞中斗,而我在松树上休息安适的整理着羽毛”。在古代民间有“斗鸡”这类活动,三三俩俩的聚在一起不文明的语言全都用上了。“争伉俪,泥中斗”可见用情之深,在武侠小说里经常的见到有两个男子为了一个心仪的女子不惜生死决斗,在19世纪的俄国那更有用手枪来进行决斗的。但是毕竟是鸡争伉俪泥中斗,我觉得时俗便油然而生,倒是觉得鹤修身养性与天同栖要清纯的多。

  
  “却轻野鹤重家鸡”鹤称自己为野鹤,可见鹤甚是谦虚与世无争没有丝毫的哀愁。鹤不在乎主人有多么的重视自己。既然你鸡觉得我野鹤当误你的前程,那我就归隐山林不与你为伍,让你过把“轻野鹤,重家鸡”的幸福吧。

一 指陈弊病白乐天(13)
乌赠鹤

  与君白黑太分明,纵不相亲莫见轻。

  我每夜啼君怨别,玉徽琴里忝同声。

  
  往往在古典诗词里一写到离愁别离都会用上乌鸦来衬托气氛,对于乌鸦在诗词里都会用文词来修饰;有“玉鸦”“秋鸦”等等。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唐代以前,乌鸦在中国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预言作用的神鸟,有“乌鸦报喜,始有周兴”的历史常识传说。很有趣吧!而我们对于乌鸦的厌恶源于唐代以后方有乌鸦主凶兆的学说出现,到现在我们一旦听到乌鸦的叫声,就会觉得自己很倒霉肯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倘若遇到喜鹊心情便会大不一样,会觉得呀我今天运气真好点太正了肯定有好的事情发生。

  
  “与君白黑太分明”你我的颜色太分明了,你白的皎洁而好看而我却黑的令人厌烦;但是你也不应该“纵不相亲莫见轻”呀,你应该与我为伴呀。你不与我为伴也不必埋怨我“每夜啼”,把怨恨分离都算到我的头上吧。

  
  “玉徽琴里忝同声”,“玉徽”的意思是:玉制的琴徽,就是琴的美称。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这句我觉得乌鸦是再次为自己辩解。你的琴声高雅和我的啼声一样也没有什么区别。

  
  说到这大家是不是觉得乌鸦很会攀亲呀。但是在攀亲也无法改变其自身的品质和作风。

一 指陈弊病白乐天(14)
鹤答乌

  吾爱栖云上华表,汝多攫肉下田中。

  吾音中羽汝声角,琴曲虽同调不同。

  
  读了几遍这首诗,觉得阐述了很深奥又很现实的内容。人活在世上谁也避免不了类比,总会要相比较的,自然会分出高低。往往会有孤芳自赏自不量力的人和本来不是在一个层次的人相比较,吹嘘什么的。这样一来就是小丑很滑稽。

  还有一句俗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人究竟如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通常不分析本人,而是了解这个人身边的朋友和人际圈,从而判断这个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就拿这首诗中的鹤与乌来说。两个动物不是一个层次的。一个是仙风道骨的鹤,一个是久做凄声的乌,无论怎么比较鹤就是比乌优秀。

  鹤栖云上华表饥不啄腐鼠渴不饮盗泉,何等高风亮节,清高无比。但是这反映了一个问题。在古代有一些人想要归隐,隐于山林之中修身养性。其中有一些人在终南山修行其实就是走了一条捷径,一条从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就是“终南捷径”。那时的封建社会,从仕之道是最现实的,相对于道家的归隐那套要更现实一些。在古代留给知识分子的就有两种道路:“从仕”儒家提倡;“归隐”道家提倡的。我觉得在两千年里封建社会最苦的莫不过贫民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像*那些风尘女子,相比较来说生活还比较优越,幸运的还会演绎出才子佳人的故事。

  而乌呢攫肉下田中。像这类人更加的现实,他们往往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生存法宝就是不要尊严愿为走狗。我不喜欢这类人,但又不得不佩服。很矛盾,却又矛盾的自然。

  说到这鹤和乌分别代表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价值观。诗中的音不同就是价值观的不同。不就是琴曲虽同调不同么?

  不同价值观的人对待人生有不同选择的路线和取向。比如钱,你我的观点就会不同。要明白一个存在的点,可以从不同方向看,光线的不同,视线的强弱就会不同。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5.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15.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竹鹤

  此君何处不相宜,况有能言老令威。

  谁识长身古君子,犹将缁布缘深衣。

  大苏这首诗题可谓是夺人*呀。 “竹鹤”似是天成之词呀。或竹或鹤其自身的品德都像那古仁人一般,自然成为人们所努力希望成为那样的 。

  可是从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先不说这竹鹤且说这君子就各不相同。有“正人君子”“伪君子”“梁上君子”等等,这些君子就各不相同呀,可是想要做到君子就已经不见得容易呀。但是往往能做到“君子”的人都很聪明且不论正道还是其他邪道的。

  平常一提到“竹”会有“竹韵”这样的优雅的词语。“竹韵”这是多么特殊的韵味呀,让沉于世俗的人有机会到竹林里,享受这一番韵味。无论在诗词里还是在书画里都是亘古不衰的主题。但是竹毕竟是静态的。更多的是由人来赋予其特殊意义。如“任尔东南西北风”。

  “此君何处不相宜”不相宜正是突出鹤的特点来。通俗的说法就是不合群。我想正是因为不合群,才令鹤保持了“况有能言老令威”这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做他人所不及的事。这种情调也许会被大多数人所无法接受的。诗的下两句说的很好。看“谁识长身古君子”会怎么样呢?“犹将缁布缘深衣”就是说能识得鹤,并且接受鹤的格调的人,也必定是跟古君子差不多的。

16.翎羽如今从放长  犹能飞起向孤云
16.翎羽如今从放长  犹能飞起向孤云

  崔卿池上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