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无云-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云《万里无云》悟佛真谛
简介:该书作者是旅英电视制片人、导演书云。书云在牛津大学研读历史,发现印度学者对于玄奘的推崇,但自己却对玄奘了解不多,于是决心沿玄奘当年足迹,重新认识佛教文化和玄奘生活的大唐盛世的辉煌。作者只身沿1300多年前玄奘西天取经之路,追溯这位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的真实记录。作者以生动的笔触,配以大量的旅途中的精彩图片,带领我们走进玄奘广博的精神世界,领悟佛教的真谛。

  《万里无云》一书去年7月在伦敦发行后,引起巨大反响,《卫报》《独立报》等都给予高度评价。该书先后被译为法语、意大利语、荷兰语以及日文和韩文等。

  《万里无云》 书云著 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定价:38元

  摘自《京华时报》(B…01)

《万里无云》出版(图)
(《万里无云》,书云著,16开本,图文4色印刷,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4年10月出版,定价:38元)

  人民网北京10月19日讯金秋十月,一部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万里无云》出版。这是旅英电视制片人和导演、牛津学子书云只身一人沿着一千三百多年前玄奘西天取经之路,追溯这位中外文化交流历史上的传奇人物的真实记录,也是作者对自己生存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困惑和疑问,以及对历史的真实与人性的善恶的一种求证的心路历程。

  作者书云在牛津大学研读历史期间,在与印度学者交流中发现,他们视中国僧人玄奘为英雄;而自己成长的特定年代的教育;那种对历史的虚无和曲解;对玄奘知之甚少; 使她惭愧不已。她决心沿着玄奘当年西行的足迹;体验他求法的艰辛和危险;重新认识佛教文化和玄奘生活的大唐盛世的辉煌。玄奘于公元7世纪赴印度研习佛法; 历经19年;返回中国后;又毕其余生之精力译经弘法。1300多年来;人们诵读的许多经文都是玄奘翻译的。他不但是一位高僧,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化使者和旅行家。他被鲁迅誉为“民族的脊梁”,梁启超称他为“千古一人”,由此可见玄奘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万里无云》英文版手稿仅写完一章,就被英国著名的默多克传媒集团旗下的哈波·科林斯公司以异常丰厚的预付版税买断。英文精装本去年七月在伦敦出版后,在英国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除了在英语国家和地区发行外;《万里无云》还被译为法语、意大利语、荷兰语、以及日文和韩文等。今年,根据读者的需求又出版了英语的的平装本,同样被评论界和读者一致看好外;还被评为本年度的最佳图书。

  一个中国女子,孤身万里,试图去解读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僧人,这样的一部书何以在西方世界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呢?这也引起国内出版界和媒体的极大关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在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说:“……。。这是一本多视角、多层次的好书,也是一本寓意深刻的文化、历史、地理和人文的佳作。……。”

  这是一部要用心去感悟的书。作者以学者的严谨、思想者的深邃和散文家的生动笔触,配以大量的旅途中的精彩图片,让我们和她一起,重新认识文明的进步和失落,把中国文化放在世界文化的大视角中加以审视,走近玄奘广博的精神世界,领悟佛教的真谛;走进历史,发现真实。(杨阳)

《万里无云》出版 旅英女作家著书重走玄奘路
文化游记《万里无云》中文版出版,英文版曾获评英国年度最佳图书

  《万里无云》的书封设计富有禅意。

  本报讯(记者甘丹)

  公元646年,唐代高僧玄奘根据自己的西游经历编就《大唐西域记》,明朝,吴承恩据《大唐西域记》写成《西游记》。至此,有关唐僧西游的故事便在民间广泛流传。1000多年后的今天,一位中国女子重走了玄奘之路,并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了《万里无云》一书。近日,此书的中文版在中国上市,而在此之前,英文版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作者书云正职是旅英电视制片人,在牛津大学研读历史时,她在与印度学者的交流中发现,印度人视中国僧人玄奘为英雄,而身为中国人她自己却对玄奘知之甚少,惭愧之余,她决心沿着玄奘当年西行的足迹,体验他求法的艰辛和危险,重新认识佛教文化和玄奘生活的大唐盛世的辉煌。

  《万里无云》首先于英国出版,并赢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英文版手稿仅写完一章,就被英国著名的默多克传媒集团旗下的哈波·科林斯公司以丰厚的预付版税买断,甚至吸引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为本书作序,他在序言中说:“这是一本多视角、多层次的好书,也是一本寓意深刻的文化、历史、地理和人文的佳作。”

  英文精装本去年七月在伦敦出版后,在英国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除了在英语国家和地区发行外,《万里无云》已经被译为法语、意大利语、荷兰语、以及日文和韩文等。值得一提的是,此书英文版曾两次被英国书评人撰文评为2003年度最佳图书,一次是由英国著名评论家迪姆·爱什在英国文化界最有影响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上,另一次则是由英国图书大奖的主席马丁·戈尔夫在泰晤士报上,两人都称《万里无云》是一本“精彩的、让人不能不读的游记”。

   ;

  ■作者访谈

  书云: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玄奘

  玄奘帮印度重新找回历史

  新京报:为什么给书起了“万里无云”这个名字?很抽象。

  书云:我最初想的名字是《西游真记》,但这个名字只是形似,“万里无云”更为神似,意思是心无困惑,心无烦恼。我觉得玄奘在经历了各种苦难后,所要达到的境界就是这样。佛陀教给我们的也是这个:虽然人生总有忧虑,如何对待取决于自己的态度,当你丢掉忧虑的时候,就可以过得坦然。

  新京报:玄奘取经是一个漫长艰辛的过程,你为什么要重走这段路程?

  书云:我最初动机就是走进历史,寻找真实的玄奘。他是一个如此伟大的人物,在印度、西亚,被奉为英雄。比如吉尔吉斯斯坦,他们把玄奘的肖像印在地图上,因为游牧民族没有记史的习惯,是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帮他们记载了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在19世纪的印度,许多人甚至不知道佛陀是黑人还是白人,是从英译的《大唐西域记》里,他们才知道原来印度是佛陀的故乡,重新认识和发现了自己的历史,也正是在这本书的指点下,他们找到了大量珍贵的佛教遗产。

  对于中国也是如此,玄奘取回来的不仅仅是经书,他引入来了另一种文化,我们现在保留下来的龙门石窟、敦煌壁画、佛教名山古刹、文学、雕塑等各种佛教文化的遗存随处可见。但是我们对历史上真正的玄奘却知之甚少。

  《西游记》影响了中国人对玄奘的了解

  新京报:为什么中国人对玄奘如此不了解?

  书云:我想是《西游记》的影响太大了。那里面的玄奘虔诚、软弱、是非不分,给中国人留下了非常深刻印象。我理解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西游记》,这个故事如此神奇,人物性格非常鲜明,孙悟空充满了叛逆和自由精神,许多人读它,是一种压抑情绪和想像力的释放。另一方面,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教育,对佛教是作为封建迷信去批判的。我们不了解玄奘,也不知道佛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

  新京报:《万里无云》里,你对沿途中遭遇的艰苦提的很少,更像是一次精神之旅。

  书云:读《大唐西域记》时,发现玄奘是一个非常谨慎和客观的史官,他对于沿途的见闻记录非常详细,但对于自己的艰苦经历几乎没有提起。我是从玄奘的弟子惠立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里才知道他沿途所遭遇各种艰险。

  玄奘如此伟大的人物,都闭口不提自己一路上的艰难险阻,我怎么能提呢?因此,这本书的英文第一稿,跟现在相差很远,几乎没有“我”。编辑看完很生气,说玄奘是一个遥远的人物,我们只有通过你的经历才能走近他,但是书里,你去哪儿了呢?所以,这本书修改了四稿后,才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有两个线索,一个是玄奘西行,一个是我今天的重走经历。

  “玄奘的出现和唐朝的开放分不开”

  新京报:这一路上,你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书云:最大的发现就是,我靠近了玄奘,以及玄奘所代表的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盛唐。佛教文化的丰富、盛唐时代的开放、玄奘对于中外文化交流上的作用,这一年的西行经历,比我读书十年都要深刻。

  新京报:这本书在英国出版后,反响如何?

  书云:英国的各大报纸都有评论,很多评价很高,把《万里无云》列为推荐书籍。我当时也没想到在英国,这样一个时间久远的题材,边缘的人物会引起人们这样的关注。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对信仰的追求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二是一种不为人们了解,却又如此灿烂的和重要的文化,以一种活生生的方式呈现出来,他们感到惊讶。

  新京报:通过这本书,你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书云: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玄奘。玄奘的出现和唐朝的开放是分不开的。今天的中国也讲开放,但是要引入什么样的东西,塑造什么样的文化,才能提高我们民族的创造力,这些需要思考。

  本报记者马妮娜。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万里无云
孤身女子三百六十天寻觅玄奘,大漠之路一千四百年智慧依旧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了他的西行。途经秦州(今甘肃天水)兰州、凉州(今甘肃武威)、瓜州(今甘肃安西县东南),偷渡玉门关,历五天四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八百里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后又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阿耆尼国(今新疆焉耆)、屈支国(今新疆库车)、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翻越凌山(今天山穆苏尔岭),沿大清池(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西行,来到素叶城(即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西南)。

  玄奘继续前进,经昭武九姓中的石国、康国、米国、曹国、何国、安国、史国(皆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翻越中亚史上著名的铁门(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兹嘎拉山口),到达今阿富汗北境,由此又南行,经大雪山(今兴都库什山),来到今阿富汗贝格拉姆,东行至现在的巴基斯坦白沙瓦城,进入了印度。

  贞观十七年(643年)春,玄奘携带657部佛经,取道今巴基斯坦北上,经阿富汗,翻越帕米尔高原,沿塔里木盆地南线回国,两年后回到首都长安。玄奘此行,行程五万里,历时十九年。

  千禧之年; 一个女子踏上了漫漫的西行之路; 孤身一人; 依照《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沿着玄奘西行求法之路; 从西安出发; 穿过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 走遍整个印度; 经历绑架的危险; ###原教旨主义分子的干扰; 佛教圣地的极端贫困和暴力;效法玄奘,追寻过去,在历史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