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树供"的传说-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这石头,在中国演义出多少趣闻和故事,有为“生辰纲”因玩石亡了国的宋徽宗,有人称‘石痴’的米芾为石头舍官而且倾家荡产。……”刘晓玩笑地:“还有石猴孙悟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还有口衔玉石而生的贾宝玉呢。”说得俩人都嘿嘿地笑了。                                                                    

  (上海豫园内“玉玲珑”石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十二
在中国历史的时期有过各式各样有关石头的传说,共同演义着原古先人依赖石头,居穴砌屋、制造石斧石刀、狩猎防洪、锻铸铜铁的历程。这些无一不与石有关的历史,表现出先人象自然祟拜、植物崇拜一样,在他们的意识中也有山石崇拜。这种风习传承至今仍在演义着,赏石的情结表现为中华民族对在历史各阶段,凡石的形或色或图被人发见,均都被称之为怪石、奇石、美石、雅石和观赏石的美誉,表达着当时期人对山石,就是对山川,也是对大自然独特的价值与审美取向,一种石文化现象,赏石培养着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走遍大江南北的众多人文景观,无处不见石头的摆设,有散放在园林中作点缀,有叠山造景的装置,有用雕锸、堆砌而成,制造得很精美的石盆或几架上放置各种各式、各种类、各颜色的观赏石头,就如同餐桌上常讲的:“无鱼不成宴”、“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在有水就有鱼的长江流域,在大江南北的各地更大的范围,也在盛行:“无石不成景”的人居时尚。自古以来,上至皇宫、王府、官坻、寺庙、豪宅,下到寻常百姓家的庭院处、大小园林的景点前、居室、书房内,都摆设有大小不同、品质不一的各类山石。而将那种放置于盆钵中,几座上供观赏的独立山石统称之为:“石供”。石供多为奇石、名石,其中有太湖石、灵壁石、石笋、钟乳石等供人们随时近观赏慕。人们往往从石头形状、色彩、纹理、质地、种类等方面的奇特和稀少被视为奇石或雅石,对有出处、有典故的奇石又称之为名石。

  对北京名石、奇石了如指掌的余启明,就熟知中山公园内社稷坛西门不远处有一石雕几座上放置的一块石峰,为名石“青莲朵”。相传为南宋高宗在杭州设置的,并在石旁植有一株古梅桩,命名为“芙蓉石”,一时为天下名胜。这胜景在明代由两位名家绘成“梅石图”,又雕刻了“梅石碑”立传纪念。清乾隆帝首次南巡时,发现了此奇石,便将此石运至圆明园内,命名为“青莲朵”。1860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劫难后存留下来。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内务总长朱启吟将园中名石保护起来,送至将皇城内的社稷坛辟为公园后改名中山公园内。八百多年间,一块奇石经四朝名人的辗转弘扬,共同书写了一段名石的历史篇章。这段不乏世人对奇石、美石的关注与关爱的故事,余老曾在一部奇石书的编撰中介绍过。

  爱石、藏石、赏石是中华民族文化历史上特有现象,也是上至帝王下至黎民百姓一种高层次的文化艺术享受和在精神上对山石的谟拜。在华夏几干年的石文化历史演义出:“汉武帝拜启母石,屈原佩石,陶渊明卧石,杜甫供石,白居易咏石、米芾拜石为兄”的美丽传说。其中白居易的咏太湖石诗更是引领众多文人咏颂,推动赏石文化的进步。他们将干姿百态多种多彩的太湖石赏析至极致,大致分为两类:即山形石和象形石。对象形石的偏爱多是因石型象动物而萌生,在浙江嘉兴著名的南湖景区“烟雨楼”后,彼邻清帝乾隆御笔和大家米芾书法石刻,有一座明代张姓叠石大家的园林遗作,园中以大小象形太湖石聚于一园内,构成有猿、龟、狮等造型的“动物园”为胜景。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盛名的苏州名园狮子林,也因园内形似而有神韵如九头并立石狮,由多孔穴山石叠石而成的狮子峰,为这建于元代的古园林赋予更多的想象与话题。

  古人今人对山形石似乎更偏爱石中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洞眼和空穴,将奇形怪状鬼斧神工般的孔与洞的形状,视为仙境而赋予灵性和神秘感。于是人们选择石时以其的形状、洞眼、声质、光泽、色彩、皱面俱佳者置于盆钵、几座内。布置在庭园中、厅堂里、几案上,每日观石似与神山相视,感受其中的外在美体,感悟其中的内在神韵。更从美石中找到自己的真爱,一种仅可神会而难言传的感触与审美的视觉与心灵享受。赏石、藏石自古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以石的形色予感化,以石的韵味施教化。自秦汉始历朝历代都有诸多有关石文化的专著、绘画和传说,以文谈论、传达赏石之道。

  余启明走近石供,用手抚摸着夕阳斜照洒满金光的“玉玲珑”巨石,而后又连退后几步,变换角度对着石头上下左右地不住端详,那充满爱惜的神情如同在美术馆里欣赏一件珍贵油画、雕塑佳作一般。巨石的背面种有浓密的竹子折挡住了光线,形成石前石后明暗对比强烈。阳光下的“玉玲珑”石看上去:石的立体感愈发强烈,光和影的作用使巨石中或通孔或盲孔的大小洞眼显得更深幽、通透,悦目之极。他依心中的意象默诵:蟒蟒蛟龙围堰,峰巅壑纵矗立,蕴润紫气玉质(物象);横空浮升之势,臃仪凝脂之态,仙风道骨之韵(心象);大气象也。

  激情涌动的余老此刻因赏石的以文教化,心中又泛起曾经体验过的意识,一种尚不清晰的概念,一种流动着的却未能把握的,有关于盆景是什么的求索思绪,而不是诸如在《辞诲》等书籍中看到的有关盆景一词汇的字面解释:用木本植物、草本植物或水、石,经过艺术加工,种植或布置在盆中,使成为自然景物缩影的一种陈列品。如此评介太肤浅,缺失以文教化的功能。那……盆景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就它在人们心里的位置,这样更深层次的一种文化概念的潜意识。“石供”他想,“石供……石供是供人贴近它,一种零距离的观赏石艺术形式,亲近山川……盆景的道是什么?”余启明扪心自问地长时间地宁立在名石前冥思苦想,其仿若形神分离般茫然地望着前方,他在脑海中苦苦地追索着、捕捉着什么。却仍是不得要领,他回到宾馆食无味,寝不宁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十三
在上海植物园师生二人观赏到更多的海派盆景佳作,上海地处长江出海口的地域气候很适宜植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上海对外开放的悠久历史和对外来文化宽厚的吸纳能力;赋于了海派盆景很强的艺术包容性,这特征恰恰又构成海派盆景的艺术风格。在这个人文环境与自然气候适宜万物生长的地方,盆景有更多的树种:苏铁、五针松、黑松、真柏、六月雪、赤楠、佛肚竹、凤尾竹、三角枫、罗汉松、金钱松等制成的树桩盆景。有更多的不断的艺术创新,造型多是自然式,技艺科技含量颇高。他们对树干和主枝的弯曲用金属丝和螺纹栓的配合来完成,故树桩多呈圆滑的曲线,有曲有伸,曲伸自如;侧枝多呈刚劲的折线,作品造型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并且整个树桩尽显巧工之美却少有人工痕迹。在众树桩盆景中百年树龄者不在少数,而且棵棵极具姿势,令人过目不忘。其中一株树桩题名:“拂云擎日”,单独放置在一件硬木雕花托架的老桩六月雪盆景更是惹人爱惜,整个树桩植于蒲包口的圆形古盆中,树桩悬根露瓜,主干巍然挺立,扶摇直上,仿佛穿入云霄,一副拂云擎日之势气度非凡。盆中树桩枝干挺直,分枝虬曲,叶稀疏且落满白色,小花,洁白如雪,恰时值阴历六月更显寒暑交融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观园内有诸多的五针松盆景,其树桩低壮,树冠一般呈三角的造型并且栽种在盆中间位置的形态,呈现出异国风格的痕迹。它的存在仿佛在提醒人们,回想起上海园艺历史,七十多年前的日本人在中国的上海曾经创办过不少的园艺园,其中所养的盆景,在日本战败投降后被国人接收为国有的那段,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的发生的故事。

  植物园收藏的山水盆景更显海派特色,一般作品主题明确,造景远近得体、层次分明且多变。在对山的高低、树的参差,岸的曲折,坡的陡缓,水面的狭阔,特别是布局构图极其考究,盆中景的空间错落有致,一般采用斧劈石、英石、宣石和石笋石等制成山峰,其卧峰蜿蜒曲折,竖峰万纲竞高。观赏海派山水盆景,远观气势磅礴,近赏纹理请晰,作品耐咀嚼耐寻味。许多的中大型树桩盆景多用浅口矾石盆或大理石盆,而且其题名或拟人富有诗意言情或借用典故神话寓意明志,更见海派盆景人超越盆景园艺性的“画外功”功底。出自他们之手的盆景作品个个出落得精、新、奇、特,作功精细;用材技法不断创新;作品标新异立,技艺不凡;特异的造型、特大特小的佳作;海派盆景则令更多地表现出中国盆景是集诸多传统文化艺术如古典园林、绘画、诗词、陶艺等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它讲究的是作品能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感。也因此对于盆景创作者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求。说白了,这制作人还真的得有点品味,那作出的东西不管是树桩还是山石盆景作品才能见彩,才能有品位。要说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了解或不懂盆景理论的人,也只好将就着养点盆栽吧。否则,面对经历干余年的盆景文化传承,已经培养出独有的的盆景审美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的中国人,没点真功夫还真上不了盆景艺术的台面,俗话讲:丢不起那人。 。 想看书来

三十四
最令刘晓久久逗留的还是放置在各式各样如屋形、葫芦形、椭圆形、方形的博古架上的诸多微型盆景和壁挂式、立屏式盆景,这些最早出现在上海的艺术创新作品。展台上采用各种红木、檀木、花梨木、乌木、酸枝木材料,造型别致轻巧的博古架上,错落有置地放着一盆盆,盆钵仅酒盅大小器形仿照大盆一样众多款式的盆钵里,植有精巧造型,宛如古树木状仅三五寸大小的微型树木盆景和同样别致可以放在手掌中的山水盆景。“迷你”型的树桩同样的具有旷野树木之生态,做工同缚扎大树桩同样的考究,尽显盆景的精巧玲珑。众多不同植物,不同盆钵的微型盆景千姿百态地组合于一架之上,创造出一种千姿百态共“绘画卷”别具一格的整体美,集万变归一统“和”的审美情趣,令人百看不厌地爱不释手。挂壁式、立屏式盆景也是同属上海盆景人首创,在展馆中的墙体上挂着标明“春”、“夏”、“秋”、“冬”字样的四季挂屏。即在画有四季花卉图案的壁画上,选用典型象征性的山石和具四季常绿特征的盆栽树桩,种植在预先隐藏并固定在壁挂背面上的盆钵中,使从壁板探伸出树干枝叶鲜活的树桩与挂壁上已有的山水或花鸟鱼虫绘画溶合一体地交辉呼应,平面的画面与立体的树木、鲜活的与无生命的艺术浑然一体,共同创造着四季分明,画意泱然的图式效果。这些艺术创新佳作有着极强的装饰性效果,又动静结合很有生活气息,也因此很是吸引观者的眼球。

  对眼前的东西早己司空惯见的余老不耐烦地几次回视刘晓,以示催促。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