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桩而破坏植被,川派盆景这种自繁育苗对盆景事业的发展很有推广的意义。这也就是他理直气壮地在评判员会上直言抨击盆景业内评奖规则的敏感神经,为四川盆景协会讨回公道的内在原因。毫无私欲的肺腑之言,令孙伯华感动并敬佩至极,坦诚相见将两人的心一下贴近,此后双方书信不断。这回入川来成都采风的消息一经孙伯华知道,他就在一天一天地盼望着余启明老师的早日到来。也正是刘晓都看出的:孙秘书长超出一般的待客,显得有些热情有余的原因所在。
四十七
对国家级评委、挚友余启明的到来,孙秘书长从内心的重视和欢迎,固然有种报恩的情感在里面。在车接车送与杯影交盏中体现着地主之谊和至友亲情。次日一早就陪同来到地处近郊的杜甫草堂公园旁,一座很有规模的盆景园。二人在漫步在路两侧有石制几架的甬道,遛涟在几架上干姿百态、色彩缤纷、树种多样的盆景佳作间。俩人走着聊着,刘晓也自得其乐地信马由缰地般各处随意地看着、寻着、拍照。在一件古盆金弹子制成典型川派“老妇梳妆”的树桩前,余老与孙秘书长双双停住了脚步,个自仔细地端详着技叶繁茂、刚开过花的树桩,然后都慢慢转过头,长时互相对视地望着对方,又同时会心地笑了,相互间吐露出两个男人、两位盆景艺人间的那种溢于言表,心心相印的情谊。
在回宾馆的路上,刘晓在车后座一边查看着相机里的照片一边心不在焉地说道:“我还是喜欢川派中的自然型盆景,很有气势也很有内涵。传统的川派树桩造型技术难度大是事实,但充其量是棵造型的树,在荷兰和许多欧洲国家都有将树冠做成多个三角形、园球状甚至方型的盆栽,他们管叫作“欧洲盆景”,也很有特点。我看传统盆景包括苏派的“六托三弯一顶”式这种传统的造型盆景形式,好像与我们现在生治有点距离感,有点太传统,机械了,应来点改进”。坐在前排车座位的孙秘书长与余老仿佛没有听见他的话似的,脸上没有任何的表情,一言不发地径自专注地望着车外,车厢里静寂得只有发动机的燥音和车体部件的共鸣声、街上的喧嚣声。直待车停到宾馆始终未说话的孙秘书长先行下车离开,余老走出车门不待站定不等刘晓下车,就向车厢内抛出句话:“对盆景,你知道的太少了。”刘晓听出了其中的所指和全部潜台词,一向口无遮拦的他,呆呆望着远去的孙伯华和余老,噢丧地用手重重地拍打着自己的脑袋,确实真的好后悔。
回到房间,余老就絮絮道道地反复说个不停,很明显他对刘晓当着以川派传统型盆景见长的孙氏第三代传人孙伯华面,说出对川派艺术不敬言语的欠妥作法,很是不悦。于是不停地讲着“盆树”与“盆景”、“盆栽”名词解释和各名词间的的真正内涵区别以及盆景文化历史各阶段的发展等等。说教一番厄他望着刘晓一副似懂非懂样子一言不发的样子,内心深处又有了几分同情。对刘晓所说话的他不认同,川派是在中国盆景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传统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思统的产物,树桩造型的标准形式有它的历史的地域局限性,但他不应当着人家面那样说的。余老也曾多次撰文和谈论到中国盆景传承话题,因为历史上传统的技艺多是在父子间、师徒间传授,往往造成艺术视野的狭窄,固守传统而艺术创新不够,传统创作高难的技艺、高深的理论也是影响了艺术的普及和发展的问题所在。
想到这些,他无奈地望着独自站在一边垂着头满脸委屈样的刘晓笑了,于是声调也平和了许多却仍不失严肃地说:“你讲的所谓“欧洲盆景”其实是造型绿植,典型的欧洲园林文化,它与欧洲园林景观同样地秉承唯理美学。他们的园林、园艺创作,强调几何图形的应用,强调图式效果。你看卢浮宫、凡尔赛宫,各大城堡前广埸花园都有如地毯般的植物造型绿地,他们造园的作法往往是铲平山丘、砍伐树木,路修成直线、花木成排成行,并修剪成各式图案。体现他们艺术创作是用点、线、面合成的几何状图形、图案的所谓绿色雕塑的技法。这从欧洲花园地毯纹饰般图状的草坪,树木造型整齐呈平面的或是立体的几何形状,水体常是对称形体的喷泉,追求通过数理的协调和几何比例,达到创造出秩序平衡园林景观。而咱们中国园林与盆景是强调利用各物质各文化元素间的相互关连,整合各艺术元素,组合成景观的整体,而不是简单划一地推倒重来的。这是遵循圣人老子“顺应自然”哲学思想,形成中国园林艺术“师法自然”的文化理念,并付之于实践的造园技艺,你看咱们去过苏州、扬州花园都是通过艺术地模仿自然界的景观,以小见大地将土丘构筑成地形、地貌模仿自然条件下复杂的“山”状态;低洼处的水形成自然状态的溪流、湖泊,艺术的象征高度的概括;植物的种植更是仿照野外常见的花木争荣景象;在中国的园林景观中,人在曲折的、直线的小径里面穿来穿去,通向桥梁,经过磴道,越往山巅;遇水围湖或水塘并在湖中叠石点缀成礁石或小岛,上面建有亭台楼榭,相互呼应地成一整体。你从中就可以明了什么才是中国的园林,明了其中的民族性特征。你讲的“欧洲盆景”与川派树桩盆景,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川派树桩造型讲究形式的内涵,讲究体现传统文化……这个特征……”
余老一时找不出更合适的例子来讲明白、说清楚,情急中思想跳跃地联想到当今互联网中的最大热门话题。于是语调平缓地说:“就比如前不久,许多媒体特别是互联网上的发表中国读者扑天盖地声讨日本国汽车商事件,事由是某外商在做一款新型汽车的漫画广告,画的是一个典型中国石狮子竞然向一辆吉普汽车让路并招手献媚。一种丑化和伤害民族感情的的行为。他们岂不知在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石狮子在中国人心中己形成的认识,这种不尊重具有典型中华民族性吉祥兽的形象动物石狮子的行为,破坏了中国人心中固有的以为自豪的美感,感情受伤害也因此被激怒,发出声讨国外汽车商的呐喊。因为广告画中的所摇头招“手”的石狮,在中国人心里眼中都是写意性造型的,被中国人视为精神的象征,典型的心仪艺术形象,明显区分不同于欧美的西方写实性石狮。中国石狮子是抽象的人性化的动物,它在中国人心目中象征着正义、力量、勇敢和吉祥。它的艺术形象己成为永恒的,就连它的皮毛也已为立锥体螺旋纹饰固定图形的样式,包括身上配饰和动作。在中国一些大门口都喜设置有两石狮,一般置于门左是雄狮戏绣球,门右是雌狮戏小石狮神情兼备。而西方的石狮姿态与神情是以形、神逼真为佳,是写实性的。后来据说那汽车商通过媒体向国人道了歉,说白了,你广告上画一个真狮子的样子没人理你,谁让你画中国各处都有的吉祥物呢。从这个例子表明同一石刻动物却有完全不同的形象与价值,毛发竖立血盆大口冲天吼的雄狮与满身毛发螺旋成图形且欢舞状的雄狮之间的差异,这就是同源同种生物在中外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产物。中外盆景的区别点也是如此,完全不同的,明白了!”刘晓不住地点头,显然这回他真的明白了。被老师像小学生上课般又是比喻又是形容地讲了一堂,年青人好盛心态与“书生”的死要面子,让他情感滞后地故意嘴强牙硬地转移话题般地回答道:“我不喜欢现在的石狮子,像个温顺的宠物狮子狗似的,太温顺,哪像狮子呀!” 。不料想这回答更着惹出了余老更多的话题,余启明听罢爽快地接着说:“有道理,清代后期在外国列强面前的软弱无能,石狮子就是真实的写照。其实再远古,石狮子不是这般模样的。汉代的石狮子线条简约,造型拙重,很是凶猛样;六朝时石狮子则气魄宏大很威武的;到了唐代与人的审美标准一样,石狮子也变得圆润丰满起来;宋代时的石狮子仿照前朝但略是显平滞些,少了生动;到了明清却变成这般模样,人性格祟尚的真实写照吧”。老师如此这般地认真态度与渊博的知识,让刘哓心悦诚服地不再言语,他从心底服了。
刘晓在望着余老在讲话间不时地舞动着手擘,以加重语言份量的样子,在思想的瞬间,他强烈地意识到余老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执着的信念,明显地感觉到他那颗挚爱中国盆景艺术,对点滴的得失会为之砰然而动的心。渐渐地体会到余老在竭尽全力地守望着有千余年传承历史的中国盆景艺术,生怕外来的,内部滋生的任何东西 沾污或破坏了国粹艺术的完美,他是用一颗赤诚的心在呵护着中国传统的盆景艺术,并将其视为自己肩负的使命。刘晓此刻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从未像现在这样地真正读懂了余老,懂得他策划中的《中国当代盆景艺术》一书蕴涵的真正动机与目的。。 最好的txt下载网
四十八
然而就在余启明先生在向刘晓讲述、灌输中外盆景文化慷慨陈词,讲述传统艺术生命力的瞬间,他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扪心自问的声音:真的会是这样吗?川派的传统造型就真的会长久地传下吗?没有回音。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现在各地方流派风格传统的技法己经在衰变,各地方的行家里手们都在相竞追求时尚,追求所谓的自然式盆景艺术风格,于是传统不在正统,风格不在依旧。人们在告别了“茅房”称谓,改称“卫生间”的全新的生活方式,各艺术门类呈多元的艺术审美追求,令各地域传统的民间、民族文化艺术都面临内涵流失、技法失传,各种类传统的文化艺术都面临着保护和挽救的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在余启明是太明了。但是面对自己几十年来向社会推介并且在各埸合、各媒体,不断推祟、呵护的艺术形式,面对弟子对传统盆景的艺术美和时尚流行的致疑,他的态度始终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硬是咬紧牙关地强撑着并且仍然义正言词地大讲地方流派的“地久天长”。这样做他完全是出于一种理性的无奈,一种对习惯性的思维和怕失去心爱难以割舍的情感,他是在维系他穷其一生的志向与业绩,也还有他不想认知,也不会承认,还有“盆景世家”传人的面子,编盆景书、写盆景书人的面子。此时,理性的动摇让他有些伤感地认识到:什么叫“文化断层”,以及由此引发的结果会是什么。
余启明清楚地记忆着:在一次盆景文化高峰论坛的会上,在讲到盆景艺术的传承时有人直言提出:假设要是“*”再延长了十年结束,中国的盆景艺术该会咋样的假设,话声一落全场一时哑然的情景。因为在座的每个人都清楚:艺术的传承要有掌握传统技艺、精通艺术理论的人,要有开展艺术创作的环境包括可以循环发展的经济基础,十年,十年要是没了人,没了艺术的根基,也就没了该艺术了,就比如现在很多的民间玩意失传了,消亡了。面对这样“残酷”的话题,面对冷场余启明意识到话题的背后,意喻着的是什么,他张着嘴几欲发言又一时不知从何谈起地始终没有出声。突然间他联想起,在一次防灾自救报告会上,消防队警官宣讲火灾自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