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树供"的传说-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生活与思维方式等等;剖析纷繁的艺术现象,从中归纳、整理、总结出这样的特征与风格,应该是件高瞻俯视的结果,悟出其中的文化“脉络”,这非得大家不可,刘晓暗自赞叹。面对已经满头花白头发的余老,他钦佩其对国粹艺术传承如此的切肤关注,如此的先锋作为,如此的开拓勇气,如此的真情实感表达、洞悉盆景文化本质与揣摩盆景图书市场的智慧,读手稿更是让他从心底里仰视老师。刘晓很为自己的先睹为快自豪,还有很强的自信,他知道唯有他能从老师的文稿中读出:“盆景可以作成这样,也不仅可以作这样。”这样经典且通俗的“潜台词”,他是在用这样的理念与行动,引导人们充满希望地步入古老的艺术殿堂。

  刘晓在与余老共同编写《中国当代盆景艺术》一书的那段共同工作与生活经历,让他从老师的只言片语,从个性彰显的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彼此相通的内心,准确地理解对方的心声,俩人成了相互视为知己的忘年交。平日里,刘晓不时地将自己的新作或是工作学习的想法或需要解惑的事说与老师听,请老师点评、求助。他甚至在听老师讲他中学时作喷泉流水盆景的创作故事时,他脑中可以浮现出戴着红领巾少年时的余老,一副青春的得意笑脸。每到这时刻他都会记起并且真正明白,那句平日曾以为俗之又俗的老套话:什么,什么叫以石、以文、以歌、以………会友了,他们俩之间就是以盆景会友、识友、交友。

  让刘晓动了脑筋,融入了大番智慧的新书,从用纸、排版、封面装帧都很新颖,甚至有点“另类”的标新,剪辑的图片、横置的页码、看上很有时尚杂志的意味,装帧与内容很协调、适合,让人眼前一亮,更抓看图长大一代年轻人的眼球。这样的新书一出版盆景业内引来一片哗然,对书中从未听到过的称谓和很有些标新立异的内容。一时间还让读者对着精美图文呆呆地寻思了一番,面对全新的图书,凡盆景界有头有脸的和者寡,但真正直面反对的就更寡,原因是理论阐述内容虽然也与当今的事实相符合,却因不同以往的艺术语言和作品的全新形式,心底里不情愿,听得不顺耳,看着不舒服,逆反心理表现在眉眼间流露出的“逆烦”。但在人们的生活中却早己己溶入了这样的文化意识,众多新形式的盆景作品,在中国的各个地方早己司空惯见,各类各式各样的盆景创新之作,早己出现在花卉市埸、家庭居室,这总不能视而不见,拒不认可吧!新事物的出现,只能去“导”,而不能采取“堵”的规律。还是那句老话讲的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吗。因一时揣摩不定舆论导向,或许是他老年人越发变得谨小慎微的心胸,虽说成就了要作的事,却仍心有余悸的余老面对自己的果敢行为,传统意识让他不敢正视自已,心中有种作了事业“叛徒”般的孤寂。为了让自己因理得而心安,他唯有理性地强迫自已思考,要求以“市场经济规律”、“挽救振兴传统文化艺术”这样的政治心态,聊以自嘲、*。

  中国盆景人喊叫:“让盆景艺术走进千家万户”的口号几十年了,现在是艺术非但没能如愿地发展、普及,近年传统盆景还因“雅石”“古玩”收藏热的影响,还大有萎缩的趋势,这在业内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后渐进的恢复到经济改革时突泉般的发展,才短短的三十年不到的周期。余启明看到的现象:一方面是传统盆景难普及,一方面创新盆景已出现在市场、居室中,我该如何作?《现代盆景制作与赏析》一书的出版,就是他真情的表白和果敢的行动。进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以不是“阳春白雪”的传统盆景,“下里巴人”叫女子的现代盆景,恰以低成本、好养护、形式时尚而涌入市场,进入千家万户,这就叫“适者生存法则”,人们爱好了,有兴趣了,才谈得上发展。让高精品与大众化、高雅性与平俗性、大制作与低成本共存,各入其流才会共荣,余老有这样的信念。

  在业内盆景大家、盆景园和公园工作的职业盆景人或是盆景世家出身的同仁面前,他少有说起现代盆景一词。他知道盆景的传统概念与固有技艺与艺术形式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他在内心深层次地感知得到,盆景界的同仁们在盆景艺术境界中的感觉,走进艺术殿堂的人,如同行走在豪华典雅殿堂里,踏上厚厚软软的羊毛绒地毯上,只要你的脚轻轻地一踏上,就会从脚底到心底都感到一种超脱的沉稳和厚重。一切变得悄无声息的让人心静,静得人不敢有丝毫的不敬和菲薄之心,有的多是敬慕与敬仰的意念。相比之下的现代盆景,在视盆景为荣耀为生计的人们面前提及,会让推荐的人有种造次甚至是渎亵传统文化的欠意。将至“耳顺”之年的余启明,更是深知人情与器物之间的玄妙,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固定的格式、有秩的规律,甚至己经溶入骨血中,让一个人脱胎换骨谈何容易,而且面对的是一群以传统盆景为骄傲为正统为生计,真正忠于国粹传统的强大群体。于是他采取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迥避“政策”,这样做让他不至有失盆景协会会长的身份与盆景文化专家学者的风度,更主要的是他明了:“欲速则不达”的客观规律。

  文化艺术历史的经验告诉人们:一种仅被业内、圈内人看好的艺术形式,其生命是脆弱的,只有被社会上更多外行人喜欢、看好的“东西”,那才会有生命力,这样的认知在文学艺术界圈内已成为不争的规则或是普遍“真理”。众多的传统戏剧、艺术制作、文化形式走向衰败,曾经的国粹艺术被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为今天人喜欢玩赏的艺术作品不去表现当今人的审美与价值取向,不能适应现在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那它的生命力何在?还谈什么传承发展?多少次的扪心自问,他得出答案:唯有“献媚”于全社会特别是社会中坚的年青人,现代盆景作到了。创新的艺术甚至文化理念被“颠覆”的艺术,不被圈内的一些行家里手看好,特别是那些以此为生计、为荣耀的人所接受,很正常。变革在任何传统文化艺术领域都是如此,如果没有了捍卫传统的勇士,那艺术的王国早将“国不再国,家不再家”,绘画界如此,戏剧舞蹈界,文学界也如此,正常极了。退休后“无官一身轻”的余老,如今心态很平和,他早有这样的认识,有这样的策略和胸怀,必竞人家是盆景大家吗。

  刘晓很清楚余老这样作法的原由所在,这是他十年磨一剑地处心积虑的作为,更是他面对盆景艺术近几年的衰变,痛心疾首的表露与痛定思痛的出手。仰仗着他盆景世家的“光环”,凭借他在业内人所共知的盆景情结与盆景文化功底,在盆景界不可撼动的强劲地位。这样一部较传统盆景应视为“叛逆”的书藉,会让有异意的同仁保持沉默,让有同感的同志敢于“雀跃”,也最终让他有敢冒 “圈内之大不讳”的勇气与责任,因为他觉得为了国粹艺术的传承应该这样作,值得。。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九十二
退休后不在其位的余老明显感觉到:邀请他去各地盆景讲座的活动少了,各种盆景论坛、峰会的请柬收到也不如从前。去外地参加了几次盆景雅石展评、论坛类活动后,也感身心疲惫。不同观念、不同称谓、不同标准无休止的争议,让他由兴奋到疲倦再到厌倦,原因是反方论据多有牵强,甚至是个人情绪作祟。后来经过老伴苦口婆心地规劝,余启明的身与心,终于渐渐地从各种的学术研讨活动中淡出,原因是思虑过度,情绪兴奋或郁闷都影响了血压波动而且趋于升高,老伴一个劲地终于将他“拖回”在家。余老自己也己经想明白:我顶多还能活它二十年,就连这院中盆里栽种的那棵已经侍弄有十多年,树干己长到有大姆指粗的龙柏桩我都玩不过了。这世界上盆栽、盆景称谓的统一“大业”还是由着它走吧,历史的事由时间去解决吧。于是他也就尽量地避开峰头,少有参与时常惹得他动肝火或是心神不宁的各种研讨会之类。平日更多的时间是陪伴老伴四处走走,多在自家小院侍弄盆景、看看书报读读唐诗宋诗什么的,干点想干的活计,用他自己的话讲:补偿一下以前因工作而耽误了的事,纯个人的事。

  在他心中确实还深埋着一个愿望,一件搁置了许久时时让他亢奋,不能忘怀的事情,就是他苦思冥想地要恢复一种中国盆景艺术文化历史上曾有过,却又消失的木山盆景、木山玉石盆景。为了这个心愿,他从各图书馆、社里资料室弄来不少有关盆景文化的古籍,一有时间就埋头其中记着、画着。一件时时想起来让他想往的愿望,扰动了他本想平静却难平静的心,让他朝思暮想的就是要实践和恢复消失了几百年的木山盆景、木山玉石盆景的艺术。

  经过多种文献书籍的寻找收集,他陆续收藏不少有关木山盆景图文材料。发掘、恢复中国自宋、明、清朝代己存在的木山盆景、木山玉石盆景艺术形式与制作技艺,已成他热切的愿望,上班因工作关系只有先搁了下来,但是在他心里却一刻也没有放下。日有所思让他夜有所梦地见到了苏洵供奉在祠堂里的木山,高矗直立的三座山峰的木山,黑色油亮的木色、孔洞密布,山上有少许的树,挂满鲜果,惊喜时分在木山前的一件写有“不许动”狂草书法的标牌横在面前,让他一下从睡梦中惊醒。坐在床头的余启明无限惆怅地摇着头,回想着梦境中的木山,他知道事实上苏氏木山己毁于后世的战乱,己成了古人今人的遗憾。

  在他家中桌上平摊开的资料是平日他一点点收集的,其中有清人复制宋时苏轼的枯木假山景观清供图、清中期的木山玉石盆景“嵌玉石仙人祝寿图盆景”作品照和日本国目前世界最古老的收藏于奈良时代(710年—794年)藏于寺庙里的木山的照片复印件,不多的几幅图片,还有北宋时文坛名家苏洵《木假山记》和《答二任》诗作等资料。苏氏三代人的木山情结感染了他,故宫国宝清代玉石盆景让他心动,让他熟悉了枯木与玉石的艺术,包括木雕、玉雕、玉石盆景。熟悉故宫、颐和园还有承德的避暑山庄中的各式样玉石盆景,更有余老去颐和园观赏玉石盆景时,感悟盆景与石供关系的那段经历。性情执着认真的他,仿佛生来就是个闲不住的人,脑中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念头出现、激情涌动让他有难抑制的创作冲动。他有时也拿自己幽默一下:“可能有成人多动症吧。”说罢自己首先开怀大笑,看着他开心的样子,想象着他的忙碌,大家也忍俊不己地笑了。

  现在终于又有了闲暇时间来继续作这想干的事了,一件久藏未了的心愿了。作想往已久的事了,去实践中国盆景艺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木山文化,让余老精神焕发。他取出放大镜,伏在照片上细细地观看、揣摩,尺子与划规测量计算其间的大小比例和空间尺寸。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乾隆年间,苏州造的属国宝级玉石盆景: “嵌玉石仙人祝寿图盆景”,为木山嵌玉的根雕枯艺与美玉的结合体,置于铜镀金镂万字纹栏杆盆钵中。作品通高厘米、座长90厘米、宽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