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就是黄巾起义了。

  既然身份变了,名称也要变,根据《太平经》中的“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气极,然后歧行万物治也”的理论,张角号称天公将军,两个弟弟依次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

  梦想的一刻虽然有些波折,不过终究还是全盘出炉了。

  也算是张角们的信仰实现了一大步吧。

  只不过到现在为止,张角曾经的信仰现如今被稀释了多少,就是一个问题了。

  但是,我们还是要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主导,全国性的纯血统农民起义。

  之前虽然说还有陈胜和两汉间的绿林赤眉,不过前者更多的是代表着不满于暴秦的六国贵族(陈胜本人也是一个低级军官,因为完不成任务了不得已而为之)复古主义,绿林赤眉则是在起义没有多久,就被大量的企图扫除王莽的刘姓子弟和贵族把持,其中,还孕育了刘秀出来,而且,这两只义军各自占据着半边天,难分伯仲。

  唯有黄巾起义,参与的主体成分始终是教民,而教民的阶级成分复杂不假,主体还是农民,更加重要的是,领袖张角,完全是发掘于民间,没有皇族血统(哪怕是没落的),没有足够的人脉和金钱优势,完全是靠着自己对道教思想的信仰和超强的忽悠、传销本领组建了一个庞大的宗教团体,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凝聚力。

  看上去似乎是因为张角解决了中国底层大众长久以来存在的信仰危机,颠覆了传统中的皇权,构建了一个以自己和所尊奉的道教为主体的精神世界,进而领导他们开辟一个新世界。

  只是,说到底,还是因为张角解决了老百姓的生存问题(理论上),太平道可以迅猛发展的一大前提就是当时窘迫的经济环境,如果放在太平盛世,也许会有局部的骚乱,可是,张角的忽悠本事提高十倍,也掀不起这么大的风浪。

  因为他们的教众坚信跟着老大造反就可以有饭吃,而不是坚信跟着太平道就可以让所有的大众都脱离贫困。

  这一点从起义初期的一些状况就可以看出来,由于东汉统治者低估了黄巾军的规模,再加上当时除了边地*少数民族武装叛乱的正规军(以及少许禁军)有战斗力之外,地方上的军队就是警察+保安大队的水准,所以,太平道的打砸抢进行的十分顺利。

  如果真是有信仰,有组织严密的话,这些进攻应该在有序的指挥下进行,也就是说不是为了抢东西而抢东西,占领一个地方应该想着如何站住脚,发展队伍并且扩大根据地。

  黄巾军的表现则是杀掉贪官污吏和走狗爪牙,然后就是开仓,抢东西,抢完再去下一个地方。

  典型的流寇,抢粮抢钱,还不是为了生存问题吗?

  这只是一方面,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黄巾军的二次扩军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在打砸抢过程中,很多当地的老百姓跟着一起抢,抢完杀完就加入了黄巾军,再去别的地方抢。

  信仰的建立是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培养和积累,而不是顿悟,即便有顿悟,也不包括这些吃不饱的老百姓,因为很明显,在接受太平道的教义之前,他们看到的是跟着这伙起义军可以抢到东西吃饱饭(应该有一部分人连起义军是什么名字干什么的都不太清楚)。

  也许对于他们来说,所谓的信仰,就是吃。

  吃饱,生存下去,就可以了。

  甚至连吃好的问题都没有考虑。

  这一恶果完全是统治者造成的,我们可以称之为自掘坟墓,因为愚民政策在方便自己管理的同时,也方便了野心家忽悠,吃饱,这个忽悠的成本太低了,野心家甚至连武器都不要提供,只要拿起闲置在家的农具去官府抢就可以了。

  野心家要付出的成本只不过是胆略和足以鼓动人心的政治口号——一定要大实话,别咬文嚼字,中心就是吃好喝好。

  这都助长了黄巾军的迅速扩张。一时间,东汉政府各地纷纷告急,XX县失守的公文雪片一样积压在国务院的办公桌前。

  看上去不可一世的东汉政府就要完蛋了。

  但是信仰还是生存作为主导的问题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帮着张角剁的大汉朝奄奄一息的时候,也刺伤了自己。

  没有办法,队伍扩张太快,大量的饥民、目的不纯者混进了“革命队伍”,在导致战斗力(本来就不高)急速下降的同时,也使得信仰问题发生了混乱,而张角本身的也出了一些纰漏:他太相信他的成名模式——传销了,所以,还是无为而治,放任各地的分舵主们自己去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想去哪抢就去哪抢。

  本来就没有什么过硬的军事素质,一群刚刚放下锄头,拿起屠刀的农民而已,打砸抢的兴奋劲不会保持太长的时间,不久的将来,战斗力就要大滑坡了。

  刘姓子孙们的反击时刻到了。

  只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真正的危机并不是张角带来的,严格的说,张角只不过是开启了潘多拉魔盒。

  什么都出来了,唯独希望没有。

  一个群魔乱舞(群雄乱舞)的时刻到了。

02—05:三个火枪手反击(1)
当对马元义们手起刀落的时候,实际掌权者——皇帝、宦官还有外戚们以为故事也就到此为止了,革命的火种就此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剩下的不过是一些虾兵蟹将而已。

  我们还有充足的时间内讧。

  不过想错了,一群因为饥饿而把愤怒和不满压抑了很久的良民们突然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破坏力。

  官兵们有些抵抗不住了。

  中央的常委们有些忐忑不安:这一股洪流可以抵抗得住吗?二百年了,难道天汉的运数已经到了?

  他们由此联想到了绿林和赤眉,甚至是陈胜。

  这都是不太遥远的事情。

  该动点真功夫了,看来这股打着太平道旗帜的乱党和那些边地的少数民族游骑不同,至少,有一个统一的领袖和超越了吃喝的政治口号。

  这是最可怕的。

  混迹中国这么多年的大佬们明白,必须要使出全力,从中央到地方,都要尽一分薄力,也许会因为这次发动群众会让权力格局发生变动,不过,总比权力真的要堕落到群众手中强吧?

  天汉的统治者,汉灵帝,打出的第一张王牌就是发动真正的中流砥柱,出来组织真正的正规军剿杀这群土匪。

  不过,在这之前,有人先行动了。

  一批同情党锢之祸的官僚认为翻案的机会到了,于是,在皇甫嵩和吕疆代表的一批臣子接着剿杀黄巾大献策的机会上书皇帝,要求为党锢之祸中被冷冻的清流和官僚解冻。

  皇甫嵩的奏章还是比较低调的,这也符合他一贯的性格,作为边陲武将世家,他在没有放松武术修为,勤习弓马的同时,还注意补习文化课,而在政治立场上,除了宣誓效忠大汉王室的同时还很注意保护自己,当初陈藩和窦武征召他为官好几次,都被我们的皇甫同学婉拒,最后是灵帝出马,才当上了议郎,然后迁为北地太守。

  这次围剿黄巾,朝廷广发英雄帖,征收合理性建议,皇甫嵩的奏折中阐述的建议有以下几点:

  第一个就是解除党禁,这个算是抓思想;

  第二个就是拿出皇帝自己腰包里面的钱以及西园出产的良马,分发给前线的将士,虽然说国库还没有空虚到急需皇帝私人小金库的地步,可是,这样也是为了挽回人心,激励士气,毕竟之前卖官已经捞了不少了,所以,这一招虽然是经济政策和军事政策范畴,可是,抓的还是思想和人心,趁现在还有救,尽量挽回吧。

  对于皇甫嵩的建议,皇帝立刻同意了第二条,而对于第一条,有点犹豫,毕竟,承认自己犯错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看看汉灵帝还是有一些犹豫,吕疆出马了,既然好好说话不行,那就只好吓唬了:党锢久积,若与黄巾合谋,悔之无救。

  意思就是,党锢分子和清流精英一直对于被政治压迫,剥夺合法的政治权利不满,万一借着这个机会和黄巾军寻求合作,那可就完蛋了。

  换句话说,在吕疆看来,这么做并不是很没有面子的认错,而是在拉拢一些动摇分子。

  本应该在国立大学中培养出来的统治阶级精英成了动摇落后分子,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和讽刺。

  一听这话,汉灵帝出了一身冷汗,是啊,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连宦官都已经和黄金乱贼勾搭在了一起,何况是这些受气的知识分子?

  所以,这个计划立刻批准了,一夜之间恢复了那些正面人物的政治权利和名誉。

  既然最大的心理障碍被平复了,下面就该尽职尽责的为扫荡黄巾军做贡献了吧?

  当然没有问题了。

  汉灵帝打出的第一波攻击就是在三个火枪手的率领下组织的一次小高潮。

  这三个火枪手就是前面提到的皇甫嵩,即将出场的朱儁和卢植。

  之后和黄巾军的作战中,这三个名字将会多次出现。

  先来认识这三位吧。

02—06:三个火枪手反击(2)
皇甫嵩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不光有能力,资历也很丰富,他是度辽将军皇甫规的侄儿,老爸是雁门太守皇甫节。

  此次黄巾起义爆发,皇甫嵩从北地太守升迁为左中郎将。

  再看朱儁,相比于皇甫嵩,这位老兄走的是一条底层的崛起之路,早年丧父,靠的是母亲贩卖小本的丝绸品为生——这一点和刘备很相似,都是老爸死得早,和母亲相依为命。

  区别在于朱儁不像刘备那样不着四六,到处花天酒地,胡吃海塞,而是“以孝养致名”,长大后,也是从低级官僚做起,为县门下书佐,这个时候才显示出自己轻财重义,培育名声的一面。

  最有名的是有一次,同郡周规,辟公府,走的时候拿了点公款,“假郡库钱百万”,后来仓库管理员因为上面的压力要他赶快把亏空堵上,这个周规家里没有钱,眼看就要前途尽毁的时候,朱儁出马了——其实他也没有钱,只好偷偷的把母亲的那些商品拿出来填补上去,总算解了周规的燃眉之急。

  老妈知道之后很生气,做生意的成本都没有了,等于回到了解放前,真是家贼难防啊,朱儁的回答是:小损大益,初贫后富,此当然理也。

  果然,没有多久,好处就找上门了,县长度尚认为朱儁这个人很不简单,于是就向上级韦毅推荐,我们的朱儁就有了进军市里的机会。

  混了几年,被太守尹端聘为主簿。

  没有多久,朱儁又有了表现的机会,领导尹端在征讨叛党许昭的战争中失利了,被上级领导参了一本,按照国家条令,输球输人的尹端是应被杀头的。

  眼见大势已去,朱儁私下凑了几百金跑到京师,找到相关部门打点关系,这才免去一死,只不过官降三级而已。

  尹端很高兴,不用死了嘛,可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逃过一劫的,而朱儁也一直没有说过。

  朱儁到底说没有说,这事不好讲,毕竟还是作为一件功绩被史官们记载下来了,可见,朱儁很会做人。

  然后朱儁的升迁之道变得一帆风顺了,被太守徐珪举为孝廉,又升迁为兰陵令,因为政绩不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