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1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帝接触最多的人,加上他本来就根深蒂固的大汉不可颠覆的思想,慢慢的转化为一个固执己见的保皇党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毕竟,一个被禁锢起来的有些聪敏的天子,很容易引起荀彧这样的持重的老臣的同情,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水到渠成,也许,当荀彧苦口婆心的劝说曹操迎驾汉献帝的时候曹操就应该有所察觉了。

  除掉荀彧,才是曹操成为魏公的最关键一步,也许,这很残酷,但是,荀彧不是那种肯轻易认输的人,曹操也不会就这么让步,那是他的梦想,眼看就要成功了啊,所以,必然有一个人落败,而权力的归属决定了汉献帝和荀彧都将成为这场较量的失败者,汉献帝因为那个金字招牌还可以继续苟延残喘下去,但是,站错了路线的荀彧必将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不同的是,曹操最后还是为荀彧选择了一个比较体面的方式。

  一方面,荀彧和自己有着多年深厚的战斗友谊,曹操有了今天的成就,里面有着荀彧的汗水,而且他也对自己足够忠心,要他像后来朱元璋收拾李善长那样干净利索,多少有些不忍。

  另一方面,荀彧这么多年来兢兢业业的为曹操工作的同时,自然也得到了不少的奖励,其中一点就是做到了和曹操联姻,他的儿子娶得就是曹操的女儿,怎么说也是亲家了,再加上荀攸的重要性等等,荀氏家族都在朝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势力,就这么粗暴的剪除了他们的领军人物,无论如何也是说不过去的,曹操,必须要服众。

  第三点,荀彧的人缘很好,为官多年基本上没有仇家,即便是司马懿这样的人,也都公开声明文若大人是自己的学习典范和偶像,能力出众,为人正直,表里如一,就这么给人道毁灭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杀人,是需要一个理由的,曹操的确嗜杀,不过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铲除一个异己分子的时候,他都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或者说是借口,比如曾经的边让和孔融,还有曾经的铁杆支持者小崔同学,这些政见不合者之所以死于非命,就是因为他们公开抵触政府的红头文件,而且人身攻击伟大领袖,简直就是在找死,而荀彧,摆明了是一个好好先生,他根本就没有给曹操这个借口,一句脏口都没有,显得文质彬彬,曹操总不能因为荀彧说了一些自己听的不爽的不同言论就痛下杀手吧?那以后估计就没有人说真话了啊,还是要慎重。

  以上四点,就是曹操想杀荀彧,可是又投鼠忌器的重要原因,但是,荀彧终于还是死了,因为他成了曹操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又不肯修正自己的思想作检讨,所以,他必须死——当曹操于建安十七年发动濡须口战争的时候,荀彧被留在了后方,这倒没有什么蹊跷,早在官渡之战之后,荀彧就一直在从事着类似的工作。

  但是,奇怪在后面,曹操出征没有多久,一向身体健康的荀彧突然就死亡了,赶在曹操心急火燎的回师之前挂掉了,而曹操回师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顺应民意”,当上了魏公。

  曹操征求意见荀彧进位魏公—荀彧断然拒绝—曹操发兵濡须口,与此同时镇守后方的荀彧暴病而亡—曹操回师,如愿以偿。

  这些,难道都是巧合吗?

  不光我们不信,就连当时的一些史学家们都不相信,三国志的正史部分虽然一笔带过,但是,裴松之在做注的时候却把相关的资料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发掘出来,列在后面。

  陈寿一切从简的身后,也许掩盖了历史的真相。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29—06:献帝的最后努力(4)
相信这个典故大家都知道了,那就是曹操突然给大后方的荀彧快递来了一个盒子,一个很精美的盒子。

  不是逢年过节的,送礼物干什么?貌似还是吃的,纳闷的荀彧就揭开了盖子,准备一饱口福。

  但是,里面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

  没有错,就是这个空盒子要了长者荀彧的命,早就知道自己触怒了曹操的荀彧知道,自己是难逃一死了,这明显是曹操给自己一个台阶下,再不识趣的话族人就要跟着倒霉了,于是,我们的荀彧,就镇定的“饮药而死”。

  这也算是没有什么痛苦了吧?

  官方史书上则是给了荀彧所能给的一切荣耀,首先是遮掩,指出这次曹操出征,荀彧因为有病才没有跟随出征,而后,“以忧薨”,也就是说死亡原因是自己心里想不开,至于想不开的事,自然是曹操不听他的嘱托,钻了牛角尖,得了忧郁症而已,这一年,荀彧才五十岁,远离战争和重大疾病的前提下,这也算是“英年早逝”了,然后,就是谥为敬候。

  不光荀彧有了一个光明的尾巴,他的家人依旧是享受着荣耀,有着自己一份功绩的荀攸另当别论,他的儿子荀恽,官至虎贲中郎将,荀恽的三个弟弟,分别出任过御史中丞、大将军从事中郎、司空等职,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当了散骑常侍,广阳乡侯,另一个做了中领军,死了追谥为贞侯,这几位虽然都是死的比较早,可是因为荀恽娶了曹操的女儿,倒也是颇受宠爱,到了荀恽的孙子荀凯的时候,地位依旧没有改变,哪怕天下已进入了司马氏时刻,至于原因,大概是因为荀恽的次子,那位中领军荀霬,娶得老婆是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妹妹。

  由此可见,荀彧的死亡并没有波及到他人,不光荀攸没有事,就连自己的嫡系子孙也没有什么影响,甚至有点越活跃滋润的意思。

  那么有没有可能这种出自于《魏氏春秋》的空盒子典故属于世人的胡乱猜疑呢?

  可惜,这绝不是空穴来风,首先,看看曹操的态度吧,敬候,那完全是对荀彧之前的功绩做出的一种褒奖,而没有什么私人情感在内,事实上,曹操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凡是死在他前面,又有着汗马功劳的人,不仅要大加封赏,还要去参加追悼会,痛哭流涕一番,比如郭嘉、典韦,还有那位荀攸。

  荀彧却是一个例外,有着王佐之才的“第一重臣”没有开国元勋的追悼会待遇和让曹操哭泣一下的心情,怎么看都是一个蹊跷的现象。

  而世人的看法也没有因为荀彧的死而画上一个句号,多认为他要背负上曹氏篡汉的主要责任,即便是晚年“殉节”,也无法扭转这一印象。

  注意,殉节,这已经说明荀彧的死亡是多么的非正常了。

  而且,比较一下各种史料,《魏氏春秋》已经是给足了面子,最为符合正常思路的说法了。下面还有两种呢:

  一个是《彧别传》,没有直接说明荀彧的死亡方式,但是,应该是站在了《魏氏春秋》的立场上的,而且,还添油加醋的说了这么一句——荀彧任职尚书令的时候,经常上书汉献帝,还总结了一些自己多年的事迹、心路历程等等,也就是所谓的日记,而到了他死的时候,却把这些东西通通烧掉了,掩饰历史对于这样耿直的人来说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与其留下来被他人篡改,甚至祸及子孙,还不如先行了断干脆一些。

  另一个《献帝春秋》的记载恐怕是更加离谱了,说的是,董承被杀之后,伏皇后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付完,说董承是被荀彧诛杀的,汉献帝深以为恨。

  唯恐天下不乱的伏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荀彧,荀彧听了之后又惊又怕,于是把这件事给捂住,什么都不说,但是,伏完这个大嘴巴又把这些事,包括荀彧知道这件事的事情也告诉了自己的妻弟樊普,而樊普呢?是曹操门下的,马上就把伏完的书信封起来给了曹操,曹操看后很不爽,于是开始戒备。

  捂着的荀彧捂着捂着就绝对有点不对劲,万一被曹操发现了自己是要倒大霉的,也是决定来个先发制人,千里迢迢的跑到了邺城面见曹操,请求曹操把女儿许配给汉献帝以达到监控的目的。

  曹操的答复呢?很官方,很见外,要么是假的,后人杜撰的,要么就是已经警惕荀彧了:哎呀,皇帝已经有了伏皇后了,我的女儿去算是怎么一回事呢?再说了,我是凭借着一点微薄的功绩混到了丞相的位置上,已经是狗屎运了,还要和皇帝攀亲戚,岂不是痴心妄想?

  这番话很假吧?完全不像是曹操说的话,人家说的要么是直白的,要么是嚣张的,要么是鞭辟入里的,这么说完全是工作报告做多了的。

  这还没有完,后面还要继续恶心,荀彧这位老好人居然开始玷污伏皇后了,说什么这是一个阴险狡诈的女人,还十分的恶毒,和父亲说了许多出格的话,就凭着这些铁证,完全可以废掉她。

  这些话从长者的嘴里说出来你说能不恶心吗?好在这些造假者为了圆谎,还要继续恶心下去,曹操的回复就是有点厌恶的说到:既然如此的话为什么你不早点说呢?

  没有最恶,只有更(╯﹏╰),荀彧假装惊诧的说到:不对啊,我早就说过了啊。

  这等小事我已经忘记了,曹操懒得应付了已经。

  其实我没有说过啊,荀彧见曹操已经不爱听了,决定说一些实话:那是在官渡大战的关键时刻,不想让您分心啊。

  那么官渡之战之后为什么不说呢?曹操终于忍无可忍了。

  荀彧结果就是无言以对,至此以后,曹操开始鄙视荀彧,魏公一事,也是荀彧先有了不同的意见,想主动劝谏曹操,而曹操知道他想说什么,找借口不让他说,让荀彧郁闷至死,死在寿春之后,一些从寿春亡命到孙权那里的人对孙权说:荀彧是被曹操杀死的,因为曹操让荀彧杀掉伏皇后,荀彧宁死不从,孙权又很八卦的把这些ps过的照片给了刘备,刘备才说了那句话:老贼不死,祸乱不已啊——真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贼。

  这里的记载通篇都很假,而且前后矛盾,一口气玷污了两大牛逼人士荀彧和曹操,荀彧如果真的是这么小人,怎么会又干出了拒绝献媚曹操的义举呢?编故事的人看来是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所以,综合一下,还是空盒子的典故更加靠谱一些,即便没有这样的暗示,我们也可以这样设想,曹操和荀彧有过沟通,既然不肯妥协,就以一种体面的方式退出舞台吧,我承诺,不会祸及你的家人,而且,你该得到的奖赏一样也不会少的。

  荀彧同意了,杀身成仁,殉节于自己的理想,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人,总要是有一死的。

  不管如何,最大的一个保皇党垮掉了,汉献帝最后的意淫对象和救命稻草也没有了,其实他没有做什么,只不过是谦逊和可怜的演出引来了一个好人的同情而已,而事件的结局也就是荀彧成仁,自己认清了现实,还是老实一点吧,董承死了,伏完和皇后死了,现在,荀彧也死了,不要再害人了,吃饱喝足,等待着最后的安乐死吧——这个安乐死不是说自己的生命之火熄灭,而是大汉朝,这个绵延了四百年的帝国,在苟延残喘了几十年后,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内以一种体面的方式退出历史舞台。

  献帝的努力是徒劳和被动的,因为依照现实情况,他所能做的也就是这些,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这一阶段扑灭汉献帝的希望之火并不是什么重点工作,储君的人选才是让他最为头疼的。

  而这个话题,也是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