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2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吕壹——当然是主角了,本次阻击部队的总指挥,所谓的“吕壹冤案”不是说他是受害人,而是他是冤案的制造者(而且不是一起两起那么简单),但是,这么一位牛逼人士,我们却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包括他的籍贯和出身背景等等一无所知,只能靠分析,暴露给我们的是以下一些信息,吕壹、秦博为中书(他不是一个人战斗),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但却具有“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的权力,专拿江南世族下手,可以说是恶贯满盈,最后,因污陷朱据被抓住罪证后,孙权即“亦觉悟,遂杀吕壹”以抚慰大家那颗受伤的心灵(还有伤痕累累的肉体)。

  这位大反派的出身和背景虽然不得而知,但是,可以推测一个大概,

  首先,他不是本地人,不然的话不会整人整的这么狠,而且只对本土世族下手;

  其次,他属于寒族阶级,理由同上(还有一个理由下面会讲到);

  第三,应该是吕蒙或者吕范这样的牛人的族人,因为这几位吕姓牛逼人士都是“外来妹”,而吕壹如果没有任何背景的话也不会突然被提拔到这个位置上来,也不会被孙权赋予无限度的信任;

  2:校事——有关吕壹所任的官职名称记载也是杂乱无章,有如下一堆,校事吕壹、中书吕壹、典校吕壹、典校郎吕壹、中书典校吕壹、典校事吕壹、中书郎吕壹、此外,还有“校曹”、“校官”等称谓。

  也就是说,全称应为“中书典校郎”,“校事”是一个简称,乃是隶属于中书的郎官,监察中央官府和地方州郡的官员是他们的主要职责。

  这个官职设置本是不存在于东吴政府体系的,曹魏先玩的这一套,以便加强集权,后来孙权在没有组团考察学习曹魏如何强化君王权力的情况下(有可能潜伏了一个过去侦查)就把这套制度照搬过来,稍加改造就使用了。

  大概在什么时候使用并且正式推广的呢?

  很难确定这个源头,不过不会太早,和被封为吴王的时间差不多,但是,真正发挥它的作用却是在称帝之后。

  也就是吕壹把持这一岗位的5年间,是这个岗位的“黄金岁月”。

  只不过,是建立在一片尸骸上的“黄金岁月”。

  为了加深一下对这个官职和吕壹这个人的印象,我们可以在后世找到一个他的加强版和升级版:

  明朝的特务机构,锦衣卫,或者东厂和西厂,随便你挑一个。

  如此对比之后,相信吕壹同志在我们的心目中的形象一定是很萎缩和狰狞,不过是一个长着*的恶毒太监头子,东吴建国之后之所以会有这么一段龌龊不堪,乌烟瘴气的岁月,完全是吕壹这个王八蛋搞的鬼。

  的确,吕壹的确直接制造了这些冤案,即使是不是冤案,但是,极端扩大化的处理则要由他负责。

  但是,如果真的把这些责任全都推卸到吕壹的身上的话,那么就要有人躲在后面偷偷的乐了。

  高兴的是孙权,其实他才是罪魁祸首,吕壹,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打手而已。

  这一套是历代有心计的君王们都十分精通的伎俩,不用脏了自己的手还可以达成目标,最后还可以出来做好人,真是一箭三雕啊。

  这也证明了吕壹的社会属性,他就是寒族出身,只有这样从底层爬上来的人才会不择手段的为主子卖命,他们知道最后的结局是什么,一定会死的很惨,但是,他们别无选择,因为做事不力的话一辈子也出不了头,甚至还要受到惩罚,都是死,索性忠心按照主子的意思办,这样的话存活的时间和辉煌的时间都会更长一些,基于这种心态,我们也可以理解这种人为什么干起事来不管不顾,极端的疯狂了。

  想到了死,知道这是自己的结局,但是不怕死。

  这样的人最疯狂,最癫狂。

  这么说并不是为了给吕壹*,他的无奈和被人当枪使并不能抵消他的疯狂犯下的过错,而是为了引出下一个话题:孙权为什么要对世族下狠手?

42—13:暗算,血色迷雾(2)
孙权之所以要借着吕壹等人的手对世族们下重手,归结出最简单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皇权和相权的冲突,因为他是模仿曹魏加强君主集权而设置,因为他是在自己称帝之后马上开始大力推广并且暗示吕壹,自己是他的后台,这种时间上的巧合难道还可不说明问题吗?

  让特务出面搞小动作,孙权的确有点不地道,不地道的背后说明了他和世族的一个黄金合作周期结束了,称帝了嘛,暂时不需要他们,必须树立一下自己的新形象,皇帝,还是和吴王有差距的。

  再找点原因的话,辽东事件的被群起而攻之也有一些影响,羞辱和恼火之后,他还有点后怕,因为自己的皇权受到了威胁,以前是吴王的时候批评我就算了,现在好像有点蹬鼻子上脸了,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地位。

  所以,

  这绝对是孙权蓄谋已久的,只不过搞到了最后的难以抑制的程度也许是也超过了他的设想,就像伟人没有想到文化浩劫居然可以深入人心如此之广一样(我不愿意相信伟人连这一点都预料到了)。

  当然,这也不是全部,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射到曹魏政权和蜀汉政权的话,还会发现一点,就是这几位老大都不喜欢儒家推崇的*,纷纷主张推行法术,依法治国,甚至不惜长期使用重典。

  曹操不用说了,诸葛亮整治益州的时候也干了不少这样的事情,至于孙权,在这条路上走的最远,从张昭开始,顾雍还有后来的陆逊一直在抗议孙权的峻法严刑主义,只不过出于笼络人心的思考,当这种抗议过于激烈的时候,孙权才会适当的做出调整,比如张昭和顾雍二人一阵猛烈的炮火攻击之后,孙权不得不“议狱轻刑“,而如果孙权真正的改了的话,也就不会有后来陆逊对他的批评,要求孙权轻徭薄赋,施行德治,只有这样才可以兴帝王之业。

  可见,在“融洽相处”的背后,江东的执政理念一直在“德治”和“法治”之前摇摆不定,当然了,唱主旋律的还是孙权喜欢的“法治”。

  平心而论,应该“法治”还是应该“德治”,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关键是看是否落到了实处,是否没有变质,只要执行得力的话无论哪种都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我个人是倾向于法治的,我现在最不信的就是以德服人和高薪养廉,看看今天的中国吧,那贪官,一片片的,而且像韭菜一样,割完一茬马上就蹿出一茬来,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

  就是因为对自己的那些倒霉干部心太软,所以,不是量刑太重,而是太轻了,好不容易老百姓盼着进去了,但是,各种减刑和保外就医,没几天就出来了,不爽的同时上面又来一个更狠的,于是遭受双重折磨——这不是导人向恶吗?为什么这么多人抢着报公务员?真是为人民服务吗?

  大眼说得好啊,是——喂!人民!服务!

  精辟。

  这些故事,其实只是对昨天的重复,在中国,改革从来是没有好下场的,凡是真正的改革者,或早或晚都会倒大霉,商鞅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王安石也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中国人总喜欢总结经验教训,比如说王安石和商鞅的手段太狠啊什么的,真是屁话,为什么改革?就是因为不改不行了,不下猛药还叫改革吗?所以,凡是在中国得了善终的改革被官方褒扬的改革,都不是真正的改革,撑死了是改良,说不好听一些就是伪改革。

  孙权和世族之间的症结也在这里。

  孙权想改变一下世族日益巩固,并且逐渐对自己的君主权威性形成威胁的局面;

  陆逊等人不想昨日的惨案再度重演,孙权的这种苗头必须在开始阶段就扼杀下去,只要世族的代表在政府中拥有绝对的优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现实情势对他们是有利的,本土化进程很顺利。

  于是,就有了陆逊等人口中“小人”的代表吕壹一干人等的出现。

  “小人”有两层含义,品质上的低劣是后来逐渐占据主流的,一开始的“小人”更多是出身低微的意思,陆逊等人鄙视“小人”在朝廷中占据着话语权就是想垄断朝纲,不让其他阶层的人物挤进来的意思——你要是想进来的话也可以,不过必须洗脑,接受考核,被划进我们的组织之后才有资格登堂入室。

  所以,孙权的这种做法也有一些未雨绸缪的意思,君臣之间的博弈越早就越对君王有利,晚的话那就糟糕了,三家分晋,王莽篡汉都是尾大不掉的悲惨结局。

  问题是手段和度的问题。

  “校事”这种特务制度虽然阴险,残忍,可是也是最有效的,单从监察角度来看也确实是有他存在的必要性,因为他是直接对君主负责,这样一来就不会对所谓的一些集团,尤其是实力比较庞大的集团产生什么畏惧心理,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司法公正”,属于三权分立(呵呵),因此,这种制度虽然被人鄙视,可是,一直流传下来为统治者所喜爱,以至于到了*年代,这种监察,成了全*动。

  虽然肯定了这种制度的合理性,却并不代表我对他们不鄙视,这是自古至今一个悲哀+奇怪的现象:

  告密的比做事的更容易受到信任。

  告密,是人类所有龌龊行为中最龌龊的一种,遗憾的是,大部分孩子小时候在教师们的“谆谆教诲”下都乐此不疲的干过,并且引以为荣。

  这就是涉及到了一个度的问题。

  手段可以理解,但是,孙权的暗示下,吕壹们做的有点过了,不,是非常过了。

  一系列的捕风捉影的冤案制造,让朝野上下对孙权(暂时还不敢)和打手吕壹挤压起来很多的不满。

  ——有点乱,而且还夹杂了对今天某种现象的不满,而为了自己进行和谐,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混乱,所以,简单的归拢一下:

  孙权想改革世族垄断局面,世族想保持这种话语权和局面,再加上背后的“德治”、“法治”分歧,以及历史悠久的君权VS相权,打得不热闹才怪呢。

  只不过,最后双方出于全局的考虑和别有用心,引人注目的和被反攻清算的只是那根沾血的棒子——吕壹。 。 想看书来

42—14:暗算,血色迷雾(3)
在孙权的指示(或者说是暗示)下,吕壹等人把原本正常的监察制度搞成了整人制度,老大的意思很明白,不管用什么手段,要马上见效,这就需要有下狠手了——实际上这也是国人的通病,本来一个挺不错的建议或者措施通常都会被弄成了下三滥的整人工具。

  有老大的撑腰,吕壹等人当然是无所顾忌,事实上,这些从底层挖掘出来的,都是做事没有顾虑的,什么人情什么关系网统统见鬼去吧,吕壹玩的狠吧?这又算什么呢,看看当年的主父偃吧,人家更狠。

  但是,吕壹的失误在于,他急于求成,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结果采取了棍扫一大片的战略。

  其实,打击面广不是问题,吕壹和他的死党们的问题在于用棍子这种击打方式杀伤力不是很够,导致的后果就是:在孙权睁一眼闭一眼的情况下,吕壹虽然击倒了不少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