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古惑仔:夜三国,三国夜-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望大家多多提出宝贵意见,一是继续写下去的精神支柱,一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可以让我更好的去完成我最爱的——三国。

  谢谢(不敢玩一字千金的游戏,那样的话我会破产的,呵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0017:做个小结+中场休息
这几天有事不能上网,所以暂时无法更新,不过也就是一个星期多一点撑死而已。

  也顺便把关羽之死的最后三个章节一并发上。

  怎么说也是一代武圣啊,把他作为三国故事的一个中转站也不是不可以。

  先闭关一下,呵呵

01—01:少年阿飞之刘备(1)
就像现在许多的大公司总裁都是调皮捣蛋鬼出身(比如比尔盖茨大学没有毕业),真正的球星都是从贫民窟里踢野球踢出来的一样,那些曾经叱咤三国乱世的真正的大佬们;也都很少是一个规规矩矩的走完自己的童年的,事实上,正是这些没有循规蹈矩,读死书,放纵着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的孩子;在后来才更有出息一些,比如我们下面要讲的这位蜀汉帝国的开创人:刘备刘老大——这里要更正一下,我不是要怂恿大家在小时候就练就一身吃喝嫖赌抽的绝世武功,毕竟那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个中尺度自己把握吧。

  下面进入正题吧,先从刘备说起。

  刘备最喜欢给自己贴的标签就是:“大汉皇叔”,虽然说当年的孩童时代自己并没有好意思到处吹嘘(估计会被人打死),主要靠千年以后的罗贯中等一批流落民间和天桥的写手摇旗呐喊(罗贯中算是知名的天桥网络写手,还有很多人连名字都没有流传下来),但是,他本人成年后也基本上是拿汉室宗亲做自己闯荡江湖的金字招牌的,事实上呢?却很是牵强,打开族谱,追溯到汉景帝的时候,这个金字招牌还是很干净的——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呢?刘胜的儿子刘贞为涿县陆城亭侯,也还说得过去,不过后来因为触犯条律被剥夺了爵位,就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等到了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的时候,尚能“世仕州郡”,赶时髦举个孝廉什么的,但是传至刘备,因为“少孤”,也就只好自谋职业了:“与母贩履织席为业”,在今天看来也就是和老妈筹措一点小本,开个小店,卖点盗版运动鞋和床上用品什么的。

  表面看,刘备这一脉是有点一代不如一代的意思,但是细想一下,也是很正常的,文景二帝统治之时,大汉国正在流行对诸侯藩属的地盘以及实际拥有权力大幅削弱,甚至由此引发了七国之乱,不过被*之后,诸侯子孙们也就没有了太浓厚的反抗意识,开始任人宰割,那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诸侯王们图热闹也罢,显示自己性能力强也罢,都是生了不少孩子,到了武帝的时候,中央又开始提倡推恩令,结果把一个偌大的诸侯国拆的四分五裂,这么一代代弄下去,两汉四百年过去了,你说,到了刘备的时候还能给子孙们剩点什么吧,所以,到了东汉末年,顶着一个“刘”字招牌的汉室宗亲们也不见得就是什么光彩的职业,一如晚清年间在京城里面晃荡遛鸟的八旗子弟们,说实话,如果不是到了乱世英雄并起的时候,刘备估计也不会想到把这个拿出来拍拍尘土和蜘蛛网做自己的金字招牌了。

  不过,之所以说刘备“龌龊”,还是因为穷,没有钱不是你的过错,毕竟那是祖上给败光了,可是,整日里不务正业就不好了,虽然经济水平比较困难,但是书还是要念的啊,“年十五,母使行学”——这个也是够晚的了,当年的孩子都比较早熟,只要条件允许的话一定是要早点读书学习的。

  但是,刘备老妈就没有办法了,因为家里的生活费用都捉襟见肘啊,水电费都不能按时交纳,哪里还有什么闲钱让你这个半大的小子去消遣呢?鲁迅先生说过,“无聊才读书”,刘备一家正在为生计发愁,也就没有读书的闲工夫了,他们没有现在一些勒紧裤腰带的家长的觉悟,所以,少年刘备是在老妈身边打个下手,帮工干活。

  不过,刘备的运气好,没有多久,希望工程就找上门赞助了。

01—02:少年阿飞之刘备(2)
刘备的族里还是有几个慈善家的,腰缠万贯之后没有忙着包二奶,而是接济本家的贫困子弟,完成最基本的学业,刘备刘老大,在那个时候,就完全是靠同宗来救济的:“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而这里面的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就是经常帮助刘备解决生活问题,并且待遇不低——“与德然等”,简直是看作自己的亲儿子了,以至于让自己的老婆很不爽“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大家都已经分家了,虽说都姓刘,但是也要分个轻重吧?不要以为你多有钱。

  于是,“妇人之见”的村姑不满钱袋萎靡而发表的这番言论招来了自己老公的一顿训斥,在刘元起看来,刘备这个孩子并非一般人物,以后有大出息,值得培养一下。

  不知道当时的刘元起如何的慧眼识人,是从什么地方看出刘备不是一般人物来的,还是找了不世出的高人算过命,其实小时候的刘备就干过一件比较牛逼的事情,那就是在自家的一颗桑树下面吹牛逼,说那就是自己的皇帝套装,以至于叔父刘子敬训斥他说:把嘴闭上,小心我们被你牵连了。

  童言无忌啊,如果你说那个年代刘备己有当皇帝的心思,你还是打死我算了,就是一句牛逼话而已,如果小时候吹过的牛逼都可以当真的话,我现在就是国防部长了。

  所以,就事论事的说,他老婆的这番埋怨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拿了钱的刘备并没有干什么正经事(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说刘备是龌龊的),首先,自己的家境比较困难吧?但是从来没有任何有关刘备孝敬自己的“空巢”母亲的记载(如果有的话,坊间一定会吹嘘的,毕竟中国讲究孝道);

  其次,就是刘备也没有拿这些钱来支撑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找老师补课什么的,那个时候没有什么“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道理,计算机人才和外语人才更是计划之外,念好圣贤书才是正道,也就是说,不管是要给父母长脸,还是想自己学点东西养家糊口,最低标准也对得起刘元起的希望工程资助才行啊,不能说人家给你钱了你就不当一回事,觉得是天经地义,毕竟那不是你亲爹啊。

  但是没有,这个时期的刘备充满了青春期的躁动和叛逆,还有就是贪图享乐:“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什么意思呢?经常旷课,考试大挂,不把钱当钱,不是逛超市买品牌衣服,就是跑到练歌房唱K,再有就是打游戏,总之,当时,什么东西时髦,他就玩什么,钱的来源和花销根本就不考虑——怕甚么啊,反正有人赞助,不知道那个一起上学的刘德然看见这个倒霉“兄弟”拿着本属于自己的零花钱败家是个什么滋味,但是这一点还真可以看出,刘备和他那位伟大的祖宗刘邦的确是有相似之处的。

  我们不要以为所有的名人小时候都是雷锋,即便那些生活比较困难的,也不见得都是好八连培养出来的勤俭持家的好孩子,除了学习之外对所有事物都不感兴趣。

  所以,千万不要这么教育孩子,太假了,骗的了一时骗不了一世,他们长大了知道了真相更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这还没有完,钱多烧包的刘备小时候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长大了变成了好习惯了),那就是就是乱认老大和小弟。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01—03:少年阿飞之刘备(3)
虽然和关羽张飞的结义纯属杜撰的江湖传奇,但是这并不代表刘备出门在外就是玩“任我行”,玩高傲,看谁都不顺眼,相反,乱认大哥和小弟是他儿时就养成的爱好,从出场顺序来看,刘备认的第一个兄弟就是公孙瓒了,“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不过这个更多的是出于礼节上的尊重,再说了,认了一个学习不错的老大,至少可以解决考试不及格的问题啊(哈哈,这个是玩笑了),相比之下,刘备的通讯录上出现频率更多的是有名的和没有名的小弟,而且,基本上是一认一个准,成功率很高:“年少争附之”。为什么呢?其实就是因为刘备有很大的人格魅力——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既是没有那种磨磨叽叽的老娘们感觉,像个干脆的爷们(这就不像三国演义里面所说那样动不动就哭鼻子,不光我们讨厌,就连当时的人也会不喜欢,但是没有办法,老罗喜欢),而且还顺便保留了一份神秘感,让大家都觉得这个家伙不简单,深藏不露,其实真相也许就是刘备表达能力有所欠缺的缘故吧,言多必失嘛,还是沉默是金,呵呵。

  其实说实话,人格魅力也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刘备可以在老家畅通无阻,在江湖上吃的开主要还是因为他持有当时也是现在社会上最为流行和得力的通行证:金钱。

  “善下人”,就是说刘备对自己的小弟很好,但是拿什么证明自己对小弟好?还不是需要钱吗?就像大学生泡妞一样,证明自己对老婆好的关键因素就是经常被宰,另外,除了认小弟以外,刘备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好交结豪侠”,这就更是一个花钱的买卖了,小弟嘛,下人而已,随便一点小钱再加上两句爽快话就给打发了,可是豪侠就不一样了,没有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待遇的话,人家是不会搭理你的,而且这些大侠的脾气通常很臭,一句话说错,甭管这顿饭多么丰盛,立马走人,好像你欠了他们一样。

  所以刘备这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是最适合款待各位大侠们了,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乱世的话,刘备也就是一个花天酒地的败家子,不要说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就是长大以后的生计,也许都有问题,这种不求上进的家伙至多是成为中小学生思想政治课本上的反面典型。

  但是,刘备,由于机缘的巧合,却成为被这个乱世改造成功的一个重要人物了,少年时代虽然有些龌龊,但是也是因为“*”而有幸没有被培养成一个书呆子,谯周的书读了不少吧,结果怎样?还不是给刘备那个白痴儿子打工?在中国,尤其是乱世,要想成大事,身上必须要有一些匪气的。

  而且话也说回来了,同样是贪图享乐,刘备还是和一般的小流氓有很大的不同,虽然代价有点高,但是收获也是不小,首先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回来一些成本,不至于被人骂做是败家子:当时的中山有两名比较著名的商人,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做苏双,这两个家伙在战乱年代凭着胆识和眼光发了一笔不小的战争财,货累千金(表面看和吕不韦的档次差不多,但是年代不一样了啊,就像当年的万元户和现在的不可同日而语一样),当他们贩马贩到涿郡的时候遇到了带着一班豪侠小弟的刘备的时候来了感觉,“见而异之”,于是“多与之金财”,这下子不仅收回了之前光招小弟,结交豪侠的运作成本,还累积了后来*黄巾匪患的家底——不过,这笔钱是二位商人主动捐赠的,还是刘备带着小弟冒充城管打劫过来的就不清楚了,我持保留意见,历史,都是经过粉饰的,不能不信,但是也不可全信。

  当然了,钱是小事,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