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还珠之乾漫大爷-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嬷嬷,皇后娘娘这是?”进了暖阁,颖嫔也不多废话什么了,直截了当的问。
  
  这也难怪,她明面儿是这延禧宫的一宫主位,可拿出去说,谁都知道皇上已经很久没有踏足延禧宫了,这延禧宫里,恐怕就只有那个经常被像春卷儿一般裹出去的魏氏能经常见到龙颜。
  
  颖嫔有时候也是羡慕的,但更多的,她却是鄙夷和憎恨,她在乾隆十三年被选入宫中,一入宫就被册为贵人,后来又蒙恩册为颖嫔,再到如今,十年光阴一眨眼便过去了。如今她已经是二十有五,在这宫里,已算得上是人老珠黄了。在这深宫之中,不能靠皇上,那她能靠的,就只有如今最得恩宠,地位最为稳固的皇后娘娘了。
  
  女人一生有几个十年?她这一辈子,最美好的年华就这么消逝在了寂寂深宫之中,她憎恶害惨了她的魏氏,看着魏氏日日被临幸,她在偶尔羡慕的时候,更多的是鄙夷和痛恨。
  在知道魏氏怀有身孕的时候,她第一个想法便是,魏氏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运气,日日承宠不说,竟还能怀有龙嗣。
  
  那一刻,她是担忧的,担忧魏氏东山再起,担忧皇上又像是从前那般,把魏氏给宠到骨子里。
  
  可她才担忧了不到一会儿,永寿宫那边儿就来信儿了,接到皇上和皇后恩赏时,颖嫔差点懵了。
  她怀有龙嗣有功,重赏?
  
  再看看魏氏那边儿,冷冷清清的,颖嫔隐隐有了一种预感,所以今日容嬷嬷一过来,她赶紧就请容嬷嬷为自己解惑。
  
  “娘娘,”容嬷嬷看着颖嫔那焦虑不安的样子,微微一笑,宽慰她道:“娘娘如今是有身子的人了,还请娘娘多多休息,养好身体为要,至于其它的……”容嬷嬷的眼往外微微一扫,意有所指的笑着说:“在这延禧宫里,娘娘您的身子是第一位的,皇后娘娘吩咐了,让您好好的养胎,在这期间,头三个月,先免了您去请安,等到胎坐稳了,再出去走动也不迟。”
  
  容嬷嬷说完,又看了看颖嫔的心腹宫女道:“皇后娘娘还说,娘娘您身子重了,这延禧宫上上下下,诸多杂事难免会照管不过来,若是有什么难处,只管打发人上永寿宫去说。”
  
  话说到此,颖嫔就算是再怎么驽钝也明白容嬷嬷这话里的意思了,她琢磨了一阵,脸上终是露出了一丝轻松的笑意:“皇后娘娘的恩德,臣妾真是无以为报。”她说完,又命人将早就备好的赏仪端出来给容嬷嬷,方才说:“还请嬷嬷转告皇后娘娘,臣妾谨遵皇后娘娘懿旨。”
  容嬷嬷一听,就笑着告辞而去。
  
  待她走后,颖嫔脸上的笑容敛了起来:“吩咐下去,那边都给我看紧了,有谁敢私自传递消息的,不用告诉我,直接报到永寿宫,由皇后娘娘处置!”颖嫔说完,又往魏氏住的偏殿看了一眼,她的眼中,满是胜利的笑容。
  
  有了身孕又如何?
  
  皇后娘娘不会让你好过,皇上也不会记得你,而你的孩子,以后会叫我额娘!颖嫔一边想,一边吩咐人拿了床被子过来,歪在榻上,开始奉旨养胎了。
  
  后宫中发生的一切,乾隆并不知道,他一早就已打定主意,魏氏的孩子,生一个,他就把他们记在其他人名下,总之让那魏氏,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而在前朝,乾隆还有很多事要忙,和亲王匆忙上任,明年宗人府纂修玉碟,也是大事一件,还有海宁。
  
  乾隆的眉毛拧了起来,这一个多月来,从扬州、苏杭到海宁一带,粘杆处报上来的消息很不好,好像那边有了什么异动。自己这边儿,也该派个人去看一看了。
  
  只是,派谁去呢?乾隆开始伤脑筋了。
                          
作者有话要说:啊~头顶锅盖,脚踩瓜皮,前来更新……嘤嘤嘤嘤嘤嘤,大家轻点儿打
好大一个BUG=。=



☆、陈阁老

  扬州、苏杭和海宁一带,文风鼎盛,自前明到如今,很是出了不少名震大江南北的文人才子。
  对这些人,乾隆可谓是又爱又恨,头痛至极。
  
  盖因当年大清定鼎中原时,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朝廷在这一带可谓是民心尽失。加之后来的明史案、南山集案、曾静吕留良案、清风不识字、屈大均、裘琏案等,更是使得这些文人才子,表面上顺服朝廷,暗地里却是小动作不断。
  
  乾隆想到此处,便是郁闷不已。
  
  天下文人,泰半在扬州、苏杭、海宁这一带。文人是汉人中的精英,要想使汉人归心,必先征服文人。
  
  所以大清自入关时起,从皇玛法圣祖康熙皇帝时起,便在讲满汉一家,天下归心。为此,皇玛法特别开设了博学鸿儒科,为的就是能趁此机会,使得他们能为己所用。
  而明史案、南山集案等,便是杀鸡儆猴,震慑那些不听话的文人所用。
  
  上一世,乾隆也是这么做的,什么伪孙嘉淦案、字贯案、一柱楼案等,人倒是杀了不少,文人们也都变得极为听话顺从,乾隆那时候还自以为得计,可临到头了,在地府里转了一圈儿,回到阳间,他才发现自己所做的,可真是大大的不妥。
  
  文人傲骨,以杀畏其心,以高官厚禄收其志。
  
  杀,前面皇玛法,皇阿玛已经做的够多了,不需要他再来多添一笔,那就以高官厚禄收其志吧,反正大多数文人所谓的志气,也不过是图个位极人臣,衣锦还乡罢了。
  至于皇帝是谁,反而不是特别重要了。
  
  想通了这一点,乾隆的面色倒是轻松了许多,他拿起粘杆处的折子,细细的思虑起来。
  江浙一带,除却文人外,更是每年大清赋税的重中之重,还有江宁、苏州织造等等,总之,这一带若是有个不稳,便是天下难安了。
  
  所以……
  
  乾隆面色凝重的看着手中的奏报,这次派往那边的人,还要慎之又慎才是。
  
  思考了半日,乾隆决定,先密谕江宁、苏州织造二府,暗地查探消息,然后在明年年初,借两淮盐政轮换之机,调阿里衮明以督抚衔巡查江浙、两淮盐政,暗以配合粘杆处彻查此事。
  至于海宁,乾隆原想着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把自己的另外一个兄弟,弘瞻微服派到海宁去,可一想到弘瞻那小子的不着调,乾隆就是一阵头大,海宁比起其他地方来,情况也并不轻松。
  
  而弘瞻那小子,手段是有的,可他的身份摆在那儿,只怕到时候万一出个什么岔子,那就不妙了。
  
  想到这儿,乾隆不禁又犯了难,这海宁,海宁……他念叨了几声,突然眼前一亮,对了!
  说到这海宁,眼前可不就有个现成的人选么?
  
  想到这儿,乾隆哈哈一笑,三步并作两步回到龙案前,伸手抽出一份压在最下面的折子来:“吴书来!”
  
  “奴才在!”吴书来忙掀起帘子进来回话。
  “叫陈世倌进来见朕。”乾隆低头看着折子,头也不抬的说。
  
  “嗻!”吴书来忙应了出去传旨,而乾隆却是因为去了心上一块儿大石,心情舒畅的上了榻,盘起腿来,一手端起五色西番花红地茶碗来,一面乐滋滋的品茶,一面悠闲的看着手里的折子。
  
  这份折子,正是文渊阁大学士兼管礼部尚书陈世倌因病奏请开缺的折子,乾隆原本是打算准了他的奏,另外再赏一月假给他的,可眼下他却改了主意。
  
  陈世倌出身海宁陈家,陈家一门望族,世代簪缨,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这样的世家望族,在海宁一带的可谓是极有威信。再加上陈世倌这个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若是他致仕归乡,那时定然会有不少人前去拜会他。
  
  到时候,正好让他借机查访。
  
  乾隆想到此处,立刻便决定,就让陈世倌以致仕归乡之名彻查此事。再说了,乾隆合上折子,又命人把陈世倌的履历拿来看了看。他记得上一世,陈世倌好像就是乾隆二十多年的时候乞休的。
  具体是哪一年他也记不清了,乾隆看着履历,屈指算了算,陈世倌是陈世倌是康熙四十二年癸未科二甲进士出身,到如今也七十有五了,恐怕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了。且从这里去往海宁办差,没个几年的功夫也回不来,这“假致仕”只怕到时候会变成“真致仕”了。
  
  想到这儿,再想想陈世倌素来官声不错,临到头了,还要办这么一件差,想到这儿,乾隆索性命人拟旨,加陈世倌为太子太傅,当然,未免惹眼,乾隆顺便命原任大学士史贻直重新入阁办事,又命刑部尚书鄂弥达署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
  
  这样,等到陈世倌致仕的消息放出去,他这个太子太傅,看上去不过是皇帝给他的抚慰罢了。
  乾隆正想着,外面吴书来就通报,说是陈世倌已在外面儿候着了。乾隆这才放下了手里的东西,命他进来。
  
  陈世倌今年已经是耄耋之年,加之尚在病中,他走起路来更是颤颤巍巍,看上去仿佛随时都会厥过去一样。
  一进来,陈世倌就像是支撑不住似的,跪下来行礼:“臣陈世倌……恭请皇上圣安。”
  
  “起吧。”乾隆看他那副马上就要晕倒的样子,不由的有些怀疑,他是不是能办好自己给他的差事。
  “谢皇上。”陈世倌谢了恩,缓慢的从地上爬起来,跪到炕前之前就已备好的红边白毡后垫上。
  隔得近了,乾隆才看清陈世倌的模样,他的脸色极为难看,蜡黄蜡黄的,整个人看上去也格外的枯瘦。
  
  看到这儿,乾隆又是微微皱眉,他略一思索,并未直接告诉陈世倌自己的意思,而是问了一下陈世倌的身体情况。
  陈世倌一听乾隆这么问,登时激动不已,他一面感激涕零的说着谢恩的话,一面说自己的身子不打紧,不过是着了些凉,勾起了旧病,只需要静养一段时日就好云云。
  
  乾隆在上面看着,虽然陈世倌表示自己身子不打紧,还能继续为他效力,可他心底却是有些没底,原打算派陈世倌和弘瞻一明一暗到海宁彻查的,看了陈世倌这样子以后,他又改了主意,再加派几名粘杆侍卫暗中协助弘瞻行事。
  
  打定主意后,乾隆便温言把自己的意思说了。
  
  陈世倌跪在毡子上,一边听着自家皇上说着,这冷汗一边就下来了。他也是历经几代的老臣了,从康熙朝一路走到现在,多少大风大浪都见过了,这临到头了,皇上突然来了这么一招,这让早已预备回乡养老的陈世倌登时有些措手不及。
  他一面听,一面急速思考着,皇上的意思是让他以致仕之名回海宁彻查家乡是否有人参与谋逆一事。
  
  谋逆啊,这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
  
  陈世倌一想到这儿,这身上的冷汗流的是更凶了。他不敢去想,若是海宁真有人牵涉到谋逆一事里,凭着这位的脾气,那可真是天子一怒血流漂杵了。
  陈世倌这么一想,这眼前登时仿佛看见了海宁一片尸山血海的模样,他不由的打了个寒噤。
  
  “怎么了?”乾隆正说到一半儿,就见陈世倌这么一副摇摇欲坠的模样,不由的皱眉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