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彦宏:是这样的。当时百度只是一个小公司,而且即使是大公司,如果期望通过一个公司的力量来推动整个市场的发展,这也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们一直在等待市场的到来。如果2000年的时候,我们贸然进入,我相信即使砸再多的钱,百度也不可能砸出今天的市场份额。但到2004年、2005年,当市场成熟之后,我们已经做好一切准备,所以也就突然成长了起来。
苏小和:事实上,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在电子商务领域,王峻涛可能是培育市场的人,但最后收获的却是马云。在搜索引擎领域,我们看不到诸如王峻涛一类的市场培育者,百度一出现就获得了成功。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李彦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搜索引擎的门槛非常高,不是谁想做就能做的。2000年我为什么会选择搜索引擎?除了自己喜欢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也看到,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完全空白,没人真正理解搜索引擎技术。那时的中国门户网站全部依赖国外的技术,而不是自己开发。这其中也有一定的原因,那就是,当时的中国根本就不具备开发这种面向大众的搜索引擎技术的能力。当然,学界可能有人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这与实际的商业运营相差甚远。后来在百度的成长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两家企业与我们竞争,但由于搜索引擎本身对技术的高要求,这些公司在市场中转瞬即逝。放眼全球,真正有市场地位的专攻搜索引擎的企业非常少,约四家,中国一家,俄罗斯一家,韩国一家,美国一家。西欧经济发达,但它也没有自己的搜索引擎,原因就在于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非常高的行业,一般人做不了。
苏小和:那么电子商务呢?它发展缓慢的原因是什么?是技术门槛太高?还是当时人们对电子商务没有普遍接受,市场还没有完全发育好?。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彦宏的底线(6)
李彦宏:我想,这两个原因都是成立的。当时的电子商务企业,不管怎么做都做不成。因为,那时的中国总共只有不到一千万的网民,人们对网上支付之类的东西根本不相信。有限的市场与人们观念上对它的不接受,两者共同促成了电子商务在当时的失败。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情况已大有改观,电子商务企业在此时也就可能做成功。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能成功呢?这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包括执行。但电子商务对很多企业来说,都可以做,而且它与传统产业的结合非常自然。所以,去年我就讲过,五年之后市场上不应该再有“电子商务企业”的概念,因为从理论上讲,每一家公司都应该去做电子商务,拥有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这与搜索引擎是完全不一样的。
苏小和:但有人说,百度所奉行的是拿来主义,就是将谷歌的技术拿过来使用。你觉得,这一说法对你公平吗?
李彦宏:这是很不公平的。这里有点细节的东西。1987年~1991年在北大读书的时候,我的专业就是信息管理,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在研究与搜索引擎相关的技术。到美国读书后,更是接触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搜索引擎技术,那时叫信息检索技术。虽然,那时互联网意义上的搜索引擎还没有诞生,但这套技术其实已有几十年历史,而美国一直站在这个领域的最前沿。1996年的时候,我发明了“超链分析”,这是1999年之后,世界主流搜索引擎都采用的一种搜索引擎技术。1998年,在硅谷我是第一个将长远分析理论和技术实际运用到搜索引擎的人。那时,谷歌还不是一家主流搜索引擎企业,但他们已经开始使用这套东西。
2000年,我回国做百度的时候,谷歌仍然不是一个具有巨大影响力的公司,我们也没有想去学它。现在,从我们推出的产品中,就可以看出我们与谷歌在指导思想上非常不同。比如2003年12月,我们创办第一家贴吧。再早期的时候,大家对中文人名没有进行过认真考虑,“王志”和“王志东”本是两个不同的人,但在英文搜索技术中,人们在检索“王志”的时候,就会出现“王志东”的相关信息,因为在英文搜索技术中它们是相互匹配的。百度对此进行了技术创新,从而实现了信息检索的精确与有效。如果没有这些,而仅仅是依靠模仿,我相信,百度不可能有今天的市场份额。所有这些,都是由于百度的产品与技术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技术。
苏小和:那在百度的产品链中,最值钱、最具吸引力的是什么?贴吧?
李彦宏:不是这样的,不能将百度的产品简单分开来看。在我看来,所有的网站都是一个面向网民的平台,它的任务就是为网民提供获取信息的综合服务。大多数普通网民,在来百度之前,对百度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识,或明确表示说要用哪种服务,而只有一个“想知道某件事”或者“获取某一信息”的需求。这种需求驱动他们来百度,但他们具体使用百度的哪一个产品,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我们的产品设计。所以,我们并不能将某一个服务单独拿出来,对其功过是非进行评判。如果贴吧离开百度,那它一定会失败,因为它失去了百度用户强有力的信息需求。我们当初开发贴吧、知道、MP3等等,就是为了让用户在百度上找到一切他们想找的东西,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因为用户不想找火星上的地图,所以我们没有开发这个工具也是这个道理。
李彦宏的底线(7)
苏小和:同为搜索引擎,但为什么对同一词条,百度与谷歌检索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
李彦宏:对这个问题,我没法给出精确回答,因为对于每一个检索词,在其背后的检索过程中,哪一步起到了关键作用,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对百度来说,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搜集最多、最全的信息索引,以全面满足人们的搜索需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用户可能会发现相反的例子。就是说,对同一词条,在百度检索到的信息可能比较少,但在谷歌检索到的却比较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其实与用户使用的检索方式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在百度,检索词越长,用户找到的检索数目就越少。因为我们认为,用户检索的所有词语都应该出现,这样才能确保用户检索的精确性。但在谷歌或西方的搜索引擎,检索词越长,用户检索到的信息就越多。因为它们认为,所有与检索词中任一词语相关的信息都应该出现。换句话说,百度采用的是“与”逻辑,而谷歌或西方的搜索引擎采用的则是“或”逻辑。对用户来说,检索结果数量的多少并没有太大价值,最关键的是,他想要找的东西找到没有。
苏小和:我印象中,北大毕业的学生都比较有使命感,比较有社会责任心,参与意识也很强,但在你身上,我看到的更多是工具理性,更多是踏踏实实做事。
李彦宏:我还是挺有激情的,虽然不能说忧国忧民,但还是在关心很多事情。只是对我来说,我所能做的最大的事情还是管理好公司,还是在我所从事的这个事业。成天去对别人评头论足,这并不能够改变什么。
田溯宁的国企梦想
田溯宁,辽宁人,1963年生。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美国得州理工大学资源管理专业博士,曾被评为“明日世界领袖”,“中国互联网十大人物”之一,2001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商业周刊“亚洲之星”等荣誉称号。
田溯宁是我见过的最有智慧的企业家,但他奋力一搏的网通事业,却归于失败。许多年以后,如果有人总结他,只能沿着官商结合的学术模型加以分析。
不过,直到今天为止,关于田溯宁,人们显然低估了他的价值。这位意气风发、学识深厚的年轻人,八年前被邀请筹建网通,意欲提升中国通讯产业的价值与体系,但八年后,他却不得不失意退出,将他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这样一个投资型的机构中。
人们记得 2007年7月9日, 电讯盈科(0008。 HK)发布公告,称中国网通原CEO田溯宁辞任集团非执行董事兼副主席职务,田的老朋友、老同事范星槎也辞任执行董事职务。这条消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田溯宁从此与他曾经激情奔走、日日夜夜忙个不停的网通没有了关系,他成了网通的局外人。而就是现在,曾经让田溯宁激情四溢的网通再一次被传统的中国联通合并,由此,网通正式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换句话说,田溯宁的网通事业彻底终结了。
事实上在此之前,田溯宁已经在一步步退守。2006年5月,田溯宁辞去中国网通CEO职务,专注于“中国宽带产业基金”的管理和运营。之后谋得网通在电讯盈科的代表职位,希望能和同样有国际化背景的李泽楷联手做一些事情。显然,电讯盈科是田溯宁最后的避难所。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李彦宏的底线(8)
有人猜测,可能是中国网通和电讯盈科理念不和、合作不畅,才导致田溯宁出局。可事实并非如此。两家的确存在战略分歧,但双方高层多次公开表态,电盈和网通关系良好。田溯宁辞职,网通总裁左迅生随即接任,算是双方关系依旧的最好见证。可见,这场醒目的人事变更,各路利益集团不伤元气,仅仅是田溯宁的网通事业划上了句号。
在这个俗称“小网通”的机构里,梦想家田溯宁可谓志存高远,他提出了自己的使命:一是要建设一条高速的、无处不在的宽带网络;二是要进行国有企业的探索,建设新型的国有企业。这就是田溯宁的激情所在。凭心而论,田的第一条理想,只是个技术问题,尚可展望;但第二条理想,则是制度性探索,个中的复杂与艰难,即使是深谙权术的上层人士,也望而生畏。但激情有加的田溯宁却是踌躇满志。
现在看来,有些基本的问题被田溯宁有意无意忽略了。比如企业的自然人产权问题。一个不具有产权要素的职业经理人,肯定缺乏对企业的长远战略执行能力,几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只是网通的过客。比如企业的靠山,抑或是田溯宁自己的靠山,也是个变动系数极高的问题,所谓风水轮流转,当年权重一时的大靠山,他日是否会成为牵绊,只有田溯宁自己清楚。至少今天有人敢拿田溯宁开刀,无视田的贡献与利益,就说明田溯宁的大背景已是不复当年了。
生活再一次印证了上述常识的正确。2002年,*业大规模重组开始,原中国网通(小网通)、原吉通及原*所属北方10省*组成了网通集团。田溯宁任重组后的中国网通集团副总裁,负责管理国际业务。表面上看起来,田的阵地在扩大,但影响力却在缩小,他再也不可能像在“小网通”里那样一个才华横溢、指点江山的人了。聪明的田溯宁显然也看到了这样的发展态势,他开始尝试用国际化战略思路倒逼体制问题。比如他主导的中国网通香港上市,就是试图用国际化公众公司的制度设计影响国内的企业制度;比如和李泽楷的电盈联手,则是希望找到股权意义上的制度性制衡,甚至可能希望像李泽楷努力走出李嘉诚官商模式那样,带领网通走出国有企业模式;比如与西班牙电信合作,是希望中国网通从此拥有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