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足球战国策-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罗球场。后来,米兰市政府购买了这座球场,并以帮助意大利夺得1934、1938年两次世界杯冠军,时任国家队队长的国米传奇巨星朱塞佩?梅阿查的名字为之命名。球场沿用至今,只是AC米兰的球迷仍然念旧地叫它原来的名字:圣西罗。  
  意大利是个很有喜感的半岛国家。经济上争不了先,政治上搞不起霸权,两次世界大战都跟错了带头大哥站错了队,连非洲兄弟埃塞俄比亚都不把它看在眼里。意大利人民喜欢的是歌剧,是足球,是享受生活。窝囊地打完了二战,意大利决定要好好发展。都灵队在战后的五年间强势崛起,包揽了1945—1949年的五个意甲冠军。他们在意大利所向披靡,一时间国家队11名主力,有10个都来自这支无敌都灵。然而,在1949年5月4日,一个云雾弥漫的冷春,载着这支冠军球队18名队员及部分官员、随行记者的意大利航空菲亚特G212CP型客机毫无征兆地撞上了都灵东侧的苏佩加尔山,机上31人全部遇难。空难震惊了整个意大利,数以千计悲痛的市民排着长队跟在曾经满载荣誉如今却无人乘坐的球队大巴后面,陪着球员们走完了最后一程。悲剧为都灵队的辉煌时代拉上了大幕。随着菲亚特集团的发展,北上投身汽车制造业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靠山,不靠水,靠着这家汽车制造商过活。漂泊在异乡,冷漠的城市,艰苦的谋生让孤寂的他们把感情寄托在了与菲亚特集团息息相关的尤文图斯队上,从此,尤文彻底压倒了同城的都灵队,再也没给都灵队抬头的机会。  

疯狂的埃雷拉和臭名昭著的链式防守(2)
时光匆匆一晃数十年,陈年往事已然如云烟。但意大利足坛的框架正是在这些年中落成,剩下的只是添砖垒瓦。退役球员进入政坛和政客入主球队,民众们如今见怪不怪。三家豪门屹立不倒,北边还是压着南边,球队和大企业依旧手拉手。主料配料调味料一应俱全,却还不能调和出意大利特有的风味,打响意式足球特有的品牌。直到一个疯狂的人往杯子里添了Catenaccio。Catenaccio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拴门的铁链,也代表一种像铁链一样牢牢锁住球门的防守体系。这是毒药,也是解药,是它酸涩却诱人的口感造就了只属于意大利的独特口味。
  2。 一网不捞鱼
  清晨,淡如水洗的阳光洒在海岸上。
  一叶轻巧的渔船漂浮在碧蓝的水面。船上的渔人潇洒地扬起手臂,将渔网撒入海中。过了一会,渔人收了网,丰收的肥鱼把网子撑得圆鼓鼓的。主网后面还跟着一个附网,同样塞得胀了起来,那些一网没捞到的漏网之鱼会落入第二个网子,成为渔人的囊中之物。
  这是每个在地中海畔捕鱼为生的人都习以为常的作业方式,但岸上的一位愁眉苦脸的先生却看呆了。     这位先生名叫吉波?维亚尼,职业是足球教练。他执教的球队叫萨勒尼塔纳,是一支乙级小球会。球队的防守松散得像漏斗,准的不准的射门他们都往球门里漏。防守的问题让维亚尼教练食不甘味、寝不安枕,以至于太阳还没出来他就跑到海边去冥思苦想。
  一网不捞鱼,二网继续捞的场景好像一盏明灯,指引了这位在黑暗中摸索的教练。
  受此启发,他在自己的后防线上多安排了一名队员,这名球员站在中卫身后,他的作用就和备用渔网一样,负责拦截钻过第一道防线的小尾巴鱼。
  故事是维亚尼先生讲的,他和很多同行一起排队拿号,等着申请“链式防守创始人”这项专利。很不幸,国际上的足球考据人员将此殊荣颁给了奥地利人卡尔?拉潘,这位出身于咖啡馆文化的教练为弱小的瑞士队打造了两名中卫前后站位的阵型,他的阵型被冠名为“瑞士门栓”。
  虽然没能成为国际认同的新战术发明人,但维亚尼的故事却是对链式防守的原理最简单最形象的描述。那张备用渔网在足球界学名“拖后中卫”,又名“清道夫”,小名“自由踢”,基本任务就是把眼前的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破坏出去。
  清道夫在意大利很快变成了一个热门行业,尤其是那些一穷二白的小球队,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如果和对手一对一拼技术必然是鸡蛋碰石头,没戏在后头。从中前场撤下一个人防守,对方就得在进攻中投入更多兵力,相对来说,防守人数减少,这时候你再伺机反击,就有了克敌制胜的机会。其中的逻辑和前文中2 3 5阵型转化为WM如出一辙。不过弱小的球队在对阵强敌时的主要表现就是被动挨打,疲于防守,想攻但攻不上去,任凭你阵型怎么变,在别人看来还是龟缩在后场,出不来成绩,就折腾不出大动静。
  直到埃伦尼奥?埃雷拉来到了意大利,就职于国际米兰队。在他手上,链式防守火了。有人说,这是足球的进步,有人说,这是足球的悲哀。他们说的恐怕都有道理,但一开始,这一切都始于一个男人想创业,想有所建树的雄心。
  3。 天行者
  埃伦尼奥?埃雷拉,西班牙裔阿根廷人,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埃雷拉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自信。从小到大,他都坚信自己肩负着天赐的使命。他有如此鸿鹄之志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父亲是个木匠,和耶稣的父亲一样。在自己身上看到了救世主的影子,此生当然不能碌碌无为。埃雷拉的成长过程虽然磨难重重,却都化险为夷。幼年时候他得了白喉,家里人都放弃了希望,可过了不久,他却好了。后来埃雷拉又侥幸在一场空难中免于一死。虽然未必研读过《孟子》,但埃雷拉显然悟出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理。他认准自己大难不死,定成大业。  

疯狂的埃雷拉和臭名昭著的链式防守(3)
埃雷拉是位不折不扣的世界公民,老爸老妈本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贫民,日子过得太艰难,老两口决定移民阿根廷。到了阿根廷却还是没钱吃饭,只好拉家带口搬到了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当时摩洛哥属于法国殖民地,埃雷拉顺水推舟加入了法国国籍,后来他跟着球探去了巴黎,本来这是个成就霸业的好机会,但时转运不转,没踢几年,埃雷拉伤了膝盖匆匆退役,靠着为法国国家队出战过两场比赛的业绩,埃雷拉成了教练。  
  虽然踢球没踢出显赫的战功,但埃雷拉依旧自信。用他的话说:“那些天赋很高的球员不知道怎么教给别人做他们天生就能做好的事情,但我知道。”  
  为了能大展宏图,“哪来的自信”先生来到了西班牙的地界。在那里,他执教了几支球队,其中包括豪门巴萨。埃雷拉在巴萨使出了浑身解数,连续两年拿下了联赛冠军,并拿到了一个杯赛冠军和一个城际杯冠军(联盟杯前身)。但巴萨说:不行,你带队大比分输给了皇马,请你卷铺盖走人。埃雷拉只好重新找工作,而这一回他选择了意大利。
  4。 金领求职技巧
  梦想和财富,哪一个应该是我们追求的首选?  
  球员们通常会说,跟着梦想走,钱自然会跟着来。  
  但安杰洛?莫拉蒂先生告诉我们,反过来也行得通。  
  1955年,他靠着在撒丁岛做炼油生意赚来的钱,斥巨资买下了国际米兰队。  
  买下一支球队既是投资项目,也能用来讨好痴迷足球的妻子,还是众多意大利男人从小做到大的白日梦。  
  像很多球队老板一样,莫拉蒂喜欢足球,也希望盈利,但也像很多老板一样,刚入行的他经营不得要领,五年内换了12个主教练,却连冠军的边儿也没摸到。  
  求贤若渴的莫拉蒂看上了刚刚失业的埃雷拉。巴萨需要打败皇马,而他只需要冠军的奖杯就好。  
  莫拉蒂:你能带给我冠军吗?  
  埃雷拉:你能付给我年薪35000英镑吗?  
  莫拉蒂犹豫了,这可是当时破纪录的天价,他觉得谈判桌对面的人把他当成了待宰的肥羊。  
  埃雷拉:有些决定看上去很便宜,但其实很贵。有些决定看上去很贵,但其实很便宜。  
  这意思就是说,那些便宜货只会浪费你的钱和时间,而我,绝对物超所值!  
  就这样,有没有金刚钻,埃雷拉都揽下了瓷器活,并靠着他的绝对自信得到了金领的待遇。老板莫拉蒂翘起了二郎腿,坐等奖杯到手,但这位高薪聘请的教练却让他失望了。第一年,国米在联赛积分榜上位列第三;第二年,进步了一点,排名第二。老板的耐心总是有限的,他开始找新教练,埃雷拉顿时感到脸上无光,帅位不稳。不过赛季结束,莫拉蒂并没有换帅,他告诉埃雷拉:你还有最后一年,证明你自己不是水货。   
  压力和刺激逼着埃雷拉认清了自己的处境。  
  在西班牙,奖杯固然重要,但俱乐部和球迷同样要求你的比赛打得华丽。如果你不幸执教的是皇马和巴萨,却在死对头面前丢了面子,任你赢了天下所有奖杯,也一样混不下去。  
  但是在意大利,十八般武器随便你用,只有赢球才是王道。   
  如果赢球就行,那自然有赢的办法。
   。。

红·白·蓝进行曲(1)
1。 一段由转会引发的恩怨
  20世纪50年代,西班牙足坛上演了一桩荒唐的闹剧。  
  这场戏的主角是国内最大牌的两支俱乐部,巴萨和皇马,客串的有阿根廷的河床队和哥伦比亚的百万富翁俱乐部,两岸三地倾情演出,掀起收视狂潮。  
  闹剧核心是个叫阿尔弗雷德?迪?斯蒂法诺的阿根廷人。  
  斯蒂法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窟博卡,受资深球迷爷爷和曾经是河床队前锋的父亲影响,从小酷爱踢球,17岁子承父业进了河床队,俨然一颗希望之星。斯蒂法诺年少气盛,因为不乐意总被租借到三线、四线队踢乙级联赛,20岁的时候转去了哥伦比亚的百万富翁俱乐部。这个“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转会,基本相当于租借,也就是河床和百万富翁共同拥有斯蒂法诺,至于以后怎么处理,大家“好兄弟,好商量”,于是斯蒂法诺成了河床和百万富翁的共有财产。为什么要啰嗦这个细节?因为这是闹剧的基础。  
  时光一转六、七年,斯蒂法诺在哥伦比亚混出了名堂。百万富翁很有派头,经常带着球队去欧洲踢友谊赛兼观光旅游,一来二去,技术精湛、进球高效的斯蒂法诺被欧洲球队看上了。在都灵,在巴塞罗那,在马德里,当地人民都被他的表演震撼,连皇马主席圣地亚哥?伯纳乌都禁不住要感叹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看好了就下手吧。但首先动作的却是巴萨。1952年,巴萨找到斯蒂法诺的老东家河床说我看上你们家的小子了,打算重金下聘,请他到我们的体育场诺坎普踢球去。河床同意了,两家算是率先达成协议。巴萨还派了人亲自上门游说斯蒂法诺,列数了转会巴萨的若干好处,并建议时不我待应该尽快飞赴西班牙。斯蒂法诺心动了。此时他正在阿根廷的家里盖新居,手头缺钱都快停工了,巴萨的合同正是雪中送炭。于是斯蒂法诺克服了恐高症,战战兢兢坐上飞机,既高兴又忐忑地着陆在了西班牙巴塞罗那。  
  几乎与此同时,皇马也抛出了绣球,只不过抛的对象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