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和沙龙做邻居-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只有苦笑。这算怎么一回事呀!在国内,送礼从来不会是这种待遇,但我们忽略了,这是在以色列!
  我还有点不甘心,跟保镖解释一下,这个包装是在我们眼皮底下完成的,绝对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五大三粗的保镖一脸冷漠,想都不想回答:“这是规矩。”
  

11。我是只孤独的鸽子(2)
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更何况,面对的是一丝不苟必须确保首长(脑?)绝对安全的以色列精英。
  “请你们不要让我们为难!”看到我们有抵触情绪,佩雷斯办公室一位女工作人员也赶忙从屋里出来,笑着解释,并为以色列这种特殊的“国情”表示歉意。
  我们总不能不近人情,更何况这是他们的工作。相对于佩雷斯的生命安全,我们这个礼物的包装自然还是一件太小的事情。
  说实话,保镖如临大敌,也确实增加了我们的紧张。礼品包装是在以色列商店包的,是不是真有可能商家做一点手脚呢?如果真那样,我们也实在是太冤了点,说不定,还会陪上一条命。
  包装轻轻撕开,保镖接过去看了又看。很幸运,没有任何问题。但佩雷斯显然是见不到这个精美的包装了。
  证实我们确实非“恐怖分子”,我们才被让进办公室,佩雷斯已迎候在门口。已是八旬的老人,精神依然矍铄,笑容依然灿烂,与我们每一个人亲切握手、寒暄。一名女工作人员送来咖啡,香味随即溢满整个办公室。然后,大家都进入角色,采访开始。
  其他人陆续退出办公室,门被轻轻掩上。出乎我意料的,一名保镖走至门口,却没出去,就站在那里,手背靠在后面,一动不动,注视着我们。
  过了半天,我才反应过来,这是以色列的规矩:作为退职总理,佩雷斯有一个贴身保镖;沙龙则有两个贴身保镖,不管在哪个公开场合,保镖都必须在场。所以,也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许多国际领袖在一起,只有沙龙的保镖总是围绕在身边,分角度站开,挡住可能从任何角度射来的子弹。
  摄影记者高学余和我由于经常站起来拍照,自然更招惹保镖的注意,瞪大眼睛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生怕我们有任何不轨的企图。我刚开始因为好奇,还特意与他对视了一回,保镖的眼睛中登时露出寒光,我不由心中一凛。自然是他厉害。我还是规矩点吧!
     “如果我是巴勒斯坦人……”
  “和平是艰苦的长征,是政治和谈的长征,而不是武力的结果。”一谈到中东问题,佩雷斯就滔滔不绝。他说,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通过和平的手段。要打破目前的巴以僵局,就必须继续贯彻《奥斯陆协议》,在冲突的同时即进行和谈,而不是将两者对立起来并给和谈设置前提条件。
  谈论起中东问题,佩雷斯的表现更像是一位老师,他循循善诱,且不无幽默感。
  “沙龙的错误,就是要和谈就必须停火,这反而把和谈的主动权送给了巴激进武装。”
  “在这方面,正应该学习中国的那句俗语‘Bomb; Bomb; Talk; Talk’”。
  我搜肠刮肚,认为只有“谈谈打打”才能对应。“谈谈打打”算不上是中国俗语,但似乎,佩雷斯对于毛泽东当年的战略颇为熟悉和欣赏。
  “美国政府建议的和平‘路线图’有三个车站。根据预先确定的顺序,从一个车站到下一个车站,将视在每个车站取得的成果而定。我更愿意看到三条平行的道路,每条道路上的车辆都可以全速行驶,而不是出现阻碍潜在进展的车站。”
  “路线图”曾一度认为是实现中东和平的良方,但与以前的许多和平方案一样,最终不了了之。
  佩雷斯说,他的老对手内塔尼亚胡宣称,只能给予巴勒斯坦人自治而不是独立,这完全是一种偏执和短视。内氏曾战胜佩雷斯出任总理,为右翼的代表人物,强烈反对“路线图”,不承受巴勒斯坦建国权。
  “没有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一切都将是空谈”。“如果我是一个巴勒斯坦人……”他拉长音调,“我也希望是独立”,而以色列如果企图控制巴勒斯坦人的生活,将是一种“政治错误”,并会因此付出高昂的代价。
  这就是鸽派和鹰派的区别。一些以色列人说,鹰派更注重的现实利益,鸽派则指出长远战略。但民众显然更喜欢实际的东西,这正是以色列人现在更拥护沙龙的原因。
  作为一个清醒的政治家,佩雷斯也明白,盘根错节了50年的巴以矛盾,不可能一朝化解。他对当前以巴冲突的现状表示深深的忧虑。
  “对一些大国来说,伊拉克问题现在似乎比以巴冲突更重要,巴格达的阴影笼罩了依然在杀戮和流血的以巴地区。但是,人们应该看到尽早解决以巴问题的紧迫性——冲突的代价每天都在付出,我们不能熟视无睹。”
  这种代价,就不止一次发生在他办公室所在地“以色列和平的心脏”——特拉维夫。自杀式爆炸者在粉碎了自己的同时,也粉碎了众多以色列平民的生活。
  巴以真的就无法和平了?佩雷斯眉头一紧,很自信地摆了摆手,“我从没失去过信心,你看,在几十年的努力、挫折、再努力之后,以色列和约旦、埃及相继结束了敌对状态,签署了和平协议,建立了外交关系。”
  “如果问我为什么依然坚信和平,因为和平是可能的,而且我们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约旦大部分人来自巴勒斯坦,他们同根同脉,同宗教同语言,为什么我们可以和约旦实现和平,而就不能同巴勒斯坦人实现和平?“
  佩雷斯还说:“和平不是由种族、地域决定的,而是由政治家和政策决定的。我们应该反思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政治家和政策,而不是相互指责,更不应该丧失对和平的信心”。
  

11。我是只孤独的鸽子(3)
  民众怎么想?
  与国际对他的推崇相比,佩雷斯在国内面临的指责也不少。一些人指责他、拉宾和阿拉法特当年签定的《奥斯陆协议》已经死亡,佩雷斯现在的理念与现实格格不入。
  更有人辛辣的讽刺,他是形“左”实“右”,沙龙是“屠夫”,本-埃利泽(原工党主席,曾担任沙龙政府的国防部长)是“帮凶”,他则是一块“抹布”,将前两者的血腥悄悄擦去……
  这位一向温和的老人对此的反应是尖锐的,在以色列议会的辩论中,他曾经义愤填膺地斥责那些攻击者,“正是你们阻挠和平的行为,正把以色列带入一场灾难。”
  对于这个给了他荣誉也给了他批评的《奥斯陆协议》,他的态度则是毫无商量余地的。他告诉我们:“奥斯陆协议拒绝死亡,它是和平的基石,到今天依然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掷地有声、斩钉截铁、不容置疑,表明了一个老人的坚定信念。
  “到今天,《奥斯陆协议》确实受到了一些批评,但正是这些批评,才显示出它的影响力和不可动摇性,我从来没看到一种垂死的东西会散发出如此旺盛的生命力。”
  生命力的表现之一,就是《奥斯陆协议》中“以土地换和平”以及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的这个重要原则已深入人心。
  连沙龙都承认:“一个巴勒斯坦国已事实上存在。”并同意从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部分撤军。这与这位“屠夫”总理先前的理念有着鲜明的差别。将强硬者变得柔性,这也正说明《奥斯陆协议》的成功。
  佩雷斯指出,事实上,奥斯陆协议已成为以色列政府的政治基础,“即使是沙龙执政,甚至内塔尼亚胡上台,以政府也将是尊重而不会取消《奥斯陆协议》。”为什么?
  “因为宣传和现实有着巨大的差别,总理(政治家)不会改变这种现实,而是这种现实会改变总理(政治家)。”
  佩雷斯称,实际上,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6月的中东新政策演讲和四国提出的“和平路线图”,就是《奥斯陆协议》的发展和继续。
  他对我们透露,布什在演讲前,还专门与他和巴勒斯坦方面的阿布·阿拉(即现在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库赖)进行了仔细商讨,确定了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目标,“和平路线图”则是使这一目标更加细化。
  这正是《奥斯陆协议》的精髓所在。
    爱恨交织阿拉法特
  在某种程度上,阿拉法特之于佩雷斯,属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角色。没有阿拉法特的合作,佩雷斯、拉宾就难以制定《奥斯陆协议》,三人也将与诺贝尔和平奖无缘。
  在佩雷斯的办公室外的过道上,就悬挂着当年他们三人在华盛顿签署该协议的照片。
  很多年过去了,照片上的人有人故去,有人下台。与此同时,更多的平民倒在了血泊中。
  在这几年中,佩雷斯与阿拉法特也由朋友转为路人。因为正是后者,使佩雷斯遭受了严重的政治挫折。他不止一次懊悔地说,正是这个不识好歹的阿拉法特,使他失去了总理一职,也使他失去了总统宝座。
  可能怕我们不了解这段公案,他特地向我们解释,1996年他在和内塔尼亚胡竞争总理时,民意显示他占优,但这时却接连发生了多起自杀式爆炸,“我叫阿拉法特采取措施,但他没有做”。
  最终的结果,是内塔尼亚胡以微弱多数战胜了谋求连任的佩雷斯。原来倾向和平的天平,随着佩雷斯的离去,开始向战争方向倾斜。在内塔尼亚胡执政期间,《奥斯陆协议》事实上被停止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佩雷斯对于中东和平,属于“一身系天下安危”的角色。但身为“政坛不倒翁”的佩雷斯,并没有为一次的失败而气馁。几年后,他再度展翅,代表执政的工党竞选总统。他的对手是名不见经传的卡察夫。他就在距总统宝座只一步之遥时,爆炸又开始了。
  阿拉法特的“帮助”,使他的老朋友佩雷斯的政治努力最后又化为云烟。
  于是,在以色列国内,有一种嘲讽的说法,称佩雷斯是“一个永远不能获胜的政治家”。
  回想过去,佩雷斯不无遗憾地说,阿拉法特判断错了局势,“正是在我担任总理的短暂期间,我决定向他们归还260个村庄,并同意他们在东耶举行选举,但阿拉法特总是要更多,最终只能一无所得。”
  “我知道阿拉法特以后也想采取措施,但一切都太晚了。”
  对于这个昔日的对手及和谈伙伴,佩雷斯对阿拉法特仍给予了高度评价。
  “你也不能不说他做了一些事情,第一,他是第一个承认以色列国的巴领导人;第二,他同意作出妥协,考虑以1967年战争前分界线作为巴以边境;第三,他也曾呼吁停止恐怖行为作为斗争方式。”
  “但他并没有真正成为一个和平缔造者。”佩雷斯说,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阿拉法特是一个革命家,他还没有转变为一个政治家。他并没有完全意会到革命和政治的不同,在战略战术上都犯下了重大的错误。”
  面对当时以政坛甚嚣尘上的驱逐阿拉法特的声音,佩雷斯则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说,以色列无权选择巴勒斯坦的领导人,驱逐将被证明是一个愚蠢的行为, “这只会使阿拉法特的影响上升而不是下降”。
   txt小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