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游方记-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街道……感慨良多。沙皇夏宫 2006年8月12日摄58 克里姆林宫的正门和勃列日列夫时代修建的大会堂 2006年8月14日摄文化巨人 经济初起步历史上,能够涌现出那么多世界顶级的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的民族,一定是优秀的民族。托尔斯泰、普希金、柴可夫斯基、格林卡、斯坦尼夫拉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不仅是俄罗斯民族的骄傲,也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对他们大都耳熟能详。苏联解体至今,意识形态在俄罗斯已被彻底淡化,但仍隐约可见中国的身影。中国改革开放比苏联起步早,计划经济的一些影子,在中国退化得快,但残留的旧体制阴影在俄罗斯似乎比中国要深。从抵达莫斯科机场入关,到旅游景点、商店、饭店、出租车,从服务设施到服务意识,一如80年代以前的中国,陈旧而薄弱,效率低也不规范。从首都机场出关或入关,顶多也就一个小时;从俄罗斯机场出关或入关,我们花了两个半小时还多。导游说,你们这已经算快的了!59走进著名的莫斯科红场,确实感觉不到如天安门广场那样的宽阔和气派。经常陪团去俄罗斯的中国导游告诉我:要讲排场,还是咱中国人厉害啊!浮光掠影看过莫斯科的中国游客,常常感到俄国不外如是,仿佛俄罗斯的许多还不如中国。方 其实,俄罗斯作为国家的诸多优势、民生状况以及潜藏的巨大能量,仍然是中国目前无法比拟的。多生孩子的“英雄母亲”俄罗斯是真正意义上的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中国的两倍,居世界之首。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自给程度高。据俄政府公布的资料,石油探明储量65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13%;森林覆盖面积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居世界第一位;木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天然气已探明蕴藏量为48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第二位;2000年核能发电量为1310亿千瓦/小时,核电占俄电力的10%;煤蕴藏量2000亿吨,居世界第二位;铝蕴藏量居世界第二位;铁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铀蕴藏量居世界第七位;黄金储藏量居世界第四至第五位……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别说中国,世界任何一国也无可匹敌。莫斯科红场 2006年8月10日摄红场列宁墓外景 2006年8月10日摄60 克里姆林宫中俄罗斯总统办公楼,当时的导游说,普京总统就在此办公 2006年8月14日摄俄罗斯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也是人口问题,但情况和中国人口过多、强力实行计划生育完全相反。根据2005年12月的统计结果,俄人口总数为亿,男女比例为1:,2005年的人口比上年减少了68万人。俄罗斯不得不采取措施,降低人口死亡率,制定有效的移民政策,提高生育率;大幅度提高对妇女生育的财政补贴,将生一个孩子每月的补贴由700卢布(1美元约合27卢布)提高到1500卢布,生第二个孩子的补贴提高到3000卢布,对多生孩子的“英雄母亲”,其补贴和奖励,更是不遗余力、不惜代价。自然资源优势如此明显,又不存在人口多的压力,日子自然要好过得多。难怪俄罗斯导游说:俄罗斯人无论干什么,口头禅总是“别着急,慢慢来”。他们夸口:光卖石油,就够俄罗斯过100年;卖天然气,又可过100年;卖森林,又过100年;最后卖女人,还可过100年!让人羡慕的还有俄罗斯的社会保障:公民医疗全由政府负担;孩子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的教育费用,全由政府承担。据说,莫斯科的人均月收入在9000人民币左右,没有医疗和教育这两个后顾之忧,生活的安逸和放松,从俄罗斯人的脸上,已可看出几分——“老大哥”毕竟还是老大哥。61从宫殿广场拍摄的冬宫 2006年8月13日摄圣彼得堡:闻所未闻的故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这首歌,中国的演唱者和听众一定比俄罗斯多。有关此歌曲诞生的过程,国内一般认同翻译此歌的翻译家薛范的介绍,大致经过是:1956年,当时苏联正举行全国运动会,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摄制了一部大型文献纪录片《在运动大会的日子里》。电影厂邀请著名作曲家索洛维约夫…谢多伊为影片配乐。作曲家与诗人马都索夫斯基合作为影片写了4首插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便是其中的一首。米哈伊尔·马都索夫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歌词作家,他所作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出色地描绘了俄罗斯大自然内在的淳朴的美;歌曲中年轻人真诚激动的心声、萌生的爱情和黎明前依依惜别之情都和这大自然的美和谐地交融在一起。而索洛维约夫…谢多伊那富有魅力的、水晶般剔透的旋律又支持和发展了诗歌形象,仿佛就是从俄罗斯大自然本身诞生出来的。据马都索夫斯基回忆:当初这首歌拿去录音时,电影厂的音乐部负责人审听之后并不满意,毫不客气地对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说:“您的这首新作62 叶卡捷琳娜花园 2006年8月12日摄平庸得很。真没想到您这样一位著名作曲家会写出这种东西来。”一盆冷水浇得作曲家垂头丧气。不过影片上映后,歌曲还是受到年轻人的欢迎。第二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一举夺得金奖。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是唱着“但愿从今后,你我永不忘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登上列车,告别莫斯科的。可是,在圣彼得堡,俄罗斯导游告诉我们:这首歌的歌词本来是《你我永不忘圣彼得堡郊外的晚上》,发表后,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找到作者质问:圣彼得堡涅瓦大街夜景 2006年8月12日摄涅瓦河畔的婚礼 2006年8月13日摄打在冬宫的什么部位?导游后来解开了疑团:十月革命时,阿芙乐儿号巡洋舰发射的那一炮,不是实弹,而是空弹,只是发布起义的信号而已——这信息,至少于我来说,以前是闻所未闻的。参观冬宫的时候,导游在介绍沙皇餐厅和珍宝馆时讲,十月革命时,冲进冬宫的人们把这里的银餐具拿走了不少;珍宝馆里马赛克画中镶嵌的红宝方 石,也被撬去了几颗……大约因为面对的是中国游客,俄罗斯导游又自我解嘲地说:当然,他们这样做,不能叫偷或抢,只是拿走“留作纪念”罢了!彼得保罗要塞 2006年8月11日摄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儿号巡洋舰 2006年8月11日摄彼得大帝的身影在圣彼得堡随处可见,以前我也一直把圣彼得堡的命名与彼得大帝联系在一起。这次去了才知道,这个城市的名字最初来自荷兰,取意于耶稣的圣徒彼得,与彼得大帝没有关系。“你应该知道,苏联的首都现在是莫斯科!”迫于政治压力,作者只好把歌正处“白夜”的圣彼得堡,白天没完没了,黑夜的时间也就三四个小词中的“圣彼得堡”全部改为“莫斯科”了。时。虽然如此,毕竟来去匆匆,3天的时间实在有限。如果假以更多时日,相俄罗斯人习惯到郊外度周末。莫斯科的郊外我们这次没去,但圣彼得堡信圣彼得堡一定还有更多让人闻所未闻的故事。的郊外确实相当漂亮,那里有皇村(普希金城),有沙皇夏宫,有叶卡捷琳虽为近邻,俄罗斯的面目总像是隔着一层纱,中国人到底也没怎么看真娜花园,还有那一马平川、一望无垠的森林和草地。不过,圣彼得堡的市中切。心,带有浓厚欧洲城市的特色,很多建筑、雕塑乃至城市的规划,都从欧洲城市移植而来,让人流连忘返:富丽堂皇的冬宫以及宫殿广场、彼得保罗要塞、涅瓦大街以及涅瓦河与另几条纵横市区的小河缀成的如水城威尼斯般的景致,还有建筑精美、历史悠久的喀山大教堂,滴血的救世主大教堂,圣埃撒大教堂等等,所有这些,都使得圣彼得堡本来就比莫斯科让人难忘得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
  送来了*主义”,中国人对此
  无不刻骨铭心。这一炮,来自“阿
  芙乐儿”号巡洋舰,它至今还静静
  停歇在涅瓦河上。参观该舰后,又
  去冬宫,我在心里一直琢磨:“阿
  芙乐儿”号巡洋舰的那一炮到底圣彼得堡圣埃撒大教堂 2006年8月13日摄64 65斯莫尔尼修道院,著名的斯莫尔尼宫就在它旁边 2006年8月13日摄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京城感怀(1)
京城感怀之一北望沙尘暴
  来到南边,我对北方总心存一份挂念。80年代初,我刚到北京的时候,很不适应那儿的风,尤其冬天,风挟着寒冷,刮在脸上如刀割一般,难以忍受。不仅如此,当时还流传着北京有几大怪,其中一怪是“两条头巾一块戴”,言女人们外出,为了抵御寒冷和风沙,不得不在戴厚头巾的同时,外面再罩上一块纱质或丝质的头巾。这在当时北京的街头司空见惯。风沙袭扰北京,已有年头。但其严重程度,刚开始我并没有真切的感受。1987年的春天的一天下午,风突然刮起来,天接着也暗下来,日光灯下的室内的光线逐渐成偏蓝色,再之后太阳彻底地不见了。而天空呈一片金长安街街景 2009年11月3日摄黄,能见度仅一二十米。外面飞沙走石,就不用说了。风吹着沙土迎面扑来,砸在脸上竟有明显的痛感。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遭遇这样的天气。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地震,虽然明知地震的先兆不是这个样子,也肯定没有地震发生,心里还是恐惧莫名。方 后来听广播说,这是“金雾”天气,为风沙所致。“金雾”,多么形象贴切啊!未曾经历过的人听起来,既有诗意又富美感。可“金雾”笼罩之下的滋味,不是那么好受的。此后,这种天气渐渐多起来,频率加快,间隔变短,速度也增大。人们也由此增长了知识,渐渐懂得,这种天气,一般程度的称之为扬沙、浮尘和沙尘天气,严重的谓之沙尘暴。去年6月的一天,我在山西太原再次领教了沙尘暴的厉害。这天中午,我刚进宾馆房间,忽然外面狂风大作,房间的窗帘瞬间被掀起,将落地台灯打翻在地,天空暗淡下来,漫天尘土飞扬,四处传来大风掀动物体的呼呼声,仅仅几分钟的时间,我的房间已布满厚厚一层沙土。朋友来电话说,刚才是沙尘暴,瞬间风力达八级以上。2009年的第一场雪有点早,但净化了北京的空气 2009年10月31日摄如今,沙尘暴70 覆盖的区域,已经从新疆、青海、甘肃开始,经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到达河北和京津地区,去年的一场沙尘暴,更波及东南沿海的江苏和上海,几乎覆盖了大半个中国。有统计说,以北京为例,整个50年代只经历过5次沙尘暴的袭击,90年代达到了25次,而去年以来,北京受沙尘暴袭击已达10次,更让人忧心如焚的是,北方一些地区土地沙化不断扩大,沙漠已入侵至燕山腹地,最近处距北京怀柔县界仅18公里,沙漠边沿离天安门广场只有70公里了!这风,这沙,到底是怎么啦?为什么没完没了地和我们过不去!?从夏威夷回来的人,在对那里的风光赞不绝口的同时,通常还会对那里清洁的环境发出由衷的赞叹:白色的衬衣就是穿上一个星期,领口也不会显脏。听来真让人羡慕。在北京,可是出趟门回来,脸上就蒙上一层土的,衬衣别说穿一周,一天下来,领口就已黑得不成样子了。沙尘暴的沙土从西北吹来。我曾在新疆塔克拉玛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