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历山大-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墓地通过动物的孵化来进行占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内容与其说是历史研究,倒不如说是旅行见闻。
  在亚历山大的三个历史学家(奥内西克里特、卡斯里斯瑟尼、亚里斯托布鲁)的著作中,地理学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们三人都喜欢做种族学、动物学和植物学的冗长叙述,而对亚历山大远征的壮举、功绩却概括叙述,这些很令亚历山大失望。作为亚历大山的历史学顾问官,亚里士多德的侄子卡利斯瑟尼沿途写的《历史》主要是研究当地植物以及民族有关方面的内容,他还喜欢以《荷马史诗》的注释来解释地理现象。这种令人遗憾的作法曾使亚里士多德也深为不满。
  亚历山大喜欢年轻学者尼阿古斯特,他善于思索和观察,待人谦和,不善辞令,喜欢脚踏实地做一些实事。在这批随军的学者中,作为两个年龄相近的年轻人,卡利斯瑟尼喜欢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尼阿古斯特则比较稳重。他尊重历史,所叙述的全是他亲身所见,而不是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他诚实地承认,他从未见过老虎,他不像奥内西克里特那样,将沿途见到的民族加以理想化。他按照实际情况描绘奥里提人:身体毛茸茸的;指甲像动物爪子般锋利,可以用来切鱼,甚至砍断木头;身披兽皮;这个处于石器时代的民族用锋利的石头来劈木头。
  奥内西克里特和尼阿古斯特都参加了沙漠探险。沿途他们耐心地收集有关动物、植物和矿产的详细资料,亚历山大也积极参与了这些活动,兴趣盎然。他对自然的热爱可能是早年受教于亚里士多德的结果,现在他有些后悔,应该邀请老师一同前来,可他出征的时候亚里士多德似乎对他还有些成见,拒不见他。亚历山大并不计较,老师就是老师,冒犯不得。亚历山大十分感谢临行时亚里士多德托人送给他的那张菜单,从营养学的角度那是很合理、很科学的,可惜亚历山大不能坚持使用,如今那张羊皮菜单已不知被丢在何处。
  在他们的著作中,记录了这次沙漠之行中见到的有趣的动植物:蟒蛇和无齿小蛇,体型硕大的绵羊和山羊、野驴和野牛,雄鸡和鹦鹉,能将棕榈树连根拔起的野象,还有一种名为“迪凯罗斯”的神秘的鸟,一种分泌红色的物质的甲壳虫,一种茎杆中空的树——无疑是竹了,可以榨油的芝麻……亚历山大和士兵们从底比斯返回孟斐斯可以说是满载而归了。老向导萨皮罗斯已经和士兵们厮混熟了。沿途他和士兵们讲了许多流传在沙漠中的谚语和故事,士兵们听得津津有味。萨皮罗斯的故事充满幽默,引人入胜。看见一只青蛙,他会这样说:“孩子们,青蛙原来是有尾巴的,后来被壁虎咬去了。”听着这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士兵们笑成一团。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阿蒙神之子(26)
晚上,月明星稀,士兵们围坐在篝火边听萨皮罗斯讲故事。亚历山大很是佩服他的博闻强记。这老人见多识广,阅历丰富,而且忠诚老实。现在萨皮罗斯又在绘声绘色地讲故事了:“各位,你们仔细听好了,我今晚要说的是一个谜语。伊姆勒·盖斯暗中发誓:如果猜不中他的谜语的女子,他绝不和她结婚!他的谜语是“八、四、二”。他问了许多女子。这些女子都不加思索地回答说,是“十四”。最后他遇到了一个女子,她娇美得似圆月,伊姆勒一见倾心,便问“八、四、二”的含义。少女扬起两道弯弯细眉,柔声回答:“八是狗的八只乳房,四是骆驼的四只乳房,二是女子的一*峰。”结果伊姆勒如愿以偿,娶了这个聪明而美丽的女子。”士兵们听了七嘴八舌地喊开了:“萨皮罗斯,你说的该不会是你自己的故事吧?”
  “嗨!我的女人哪会有那么聪明,而且她也不美丽。”
  “那你为什么要娶她呢?”
  “你看上她什么?”
  “嘿嘿,她的胸脯很软,她像一团火。”
  “哈哈哈!”萨皮罗斯老老实实的回答引起了士兵们的开怀大笑。
  亚历山大的远征军轻松地走出了沙漠,来到了尼罗河中下游的三角洲。这是一条狭长的地带,土肥水美牛羊壮,这一切靠的是尼罗河的恩赐。时值盛夏,正值尼罗河水泛滥时期,上游的暴雨和山洪暴发,浑浊的河水奔腾咆哮,穿过一道道峡谷险滩,由南向北,倾泻而下。这种情况要持续到10月底,雨季过去,河水下降流入河床,于是泛滥期间积下的一层淤泥,便成了谷物生长的极好肥料。千百年来,人们掌握了尼罗河水泛滥的规律,于是三角洲地带成了生产发展、人口稠密的地区,这里是古埃及经济和政治的中心。
  亚历山大让士兵们在汹涌的河水前设香案祭祀,每人都在水中将身体洗得干干净净,洗去了一路的尘埃,然后用干净的躯体和纯洁的心灵与天神沟通。
  萨皮罗斯看着这群军纪严明、朝气蓬勃的部队,非常钦佩。想到就要与这些朝夕相处的士兵们分手了,他心中恋恋不舍。所以,此刻他呆立在一旁,愁眉不展,看着正在默默祭祀天神的士兵们。祭祀完毕,部队要向孟斐斯进发了。亚历山大望着默默不语的萨皮罗斯,亲手送来了一大盒金灿灿的金银珠宝,这是他带路的酬劳。萨皮罗斯迟疑着,双手接过了盒子,嘴唇嚅动着,亚历山大和蔼地笑了:“谢谢你一路的关照。现在,请唱支歌为我们送行吧!”说完,转身跨上了坐骑。望着集合准备出发的部队,萨皮罗斯的泪水夺眶而出。他手捧盒子,动情地唱了起来:
  啊,尼罗河,我赞美你。
  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
  一旦你的水流减少,
  人们就会停止了呼吸。
  歌声中,萨皮罗斯追上了部队,他恳求让他跟着一起走。萨皮罗斯站在亚历山大的马下,连声恳求:“好心的国王,伟大的人,让我跟着您吧,出生入死我不在乎。我身体硬朗,只有五十几岁,我可以为您效力!”亚历山大在马上笑着点头说:“好吧,就这么定了。你就专门在军中养马吧,要特别当心我的这匹坐骑呀!”萨皮罗斯一听连忙跪地叩头致谢,可亚历山大坐在马上已经走到前面去了。
  军队行至孟斐斯城下,只见城门大开,从城中涌出一群身着官服的文武大臣,他们恭敬地立在城门两旁,欢迎亚历山大归来。当亚历山大骑着浦斯飞路来到众官员面前时,他们立刻匍匐在马前,上胸贴地,吻着面前的尘土,齐声称颂道:“尊敬的法老,你乃天降睿智,洞察万物,必定高于神明……”这是埃及朝臣们朝见国王时必须要说的颂词。亚历山大想不到在底比斯的阿蒙神庙拜祭后会这么管用,“阿蒙神显灵啦!”他如今已是全埃及人的法老了,现在经大臣们称颂,他才觉得有了做法老的感觉。亚历山大露出一丝笑容,实际上他忍不住想大笑了。

阿蒙神之子(27)
他向依然匍匐地下不敢抬头的大臣们摆了摆手,可大臣们看不见哪,仍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亚历山大终于忍俊不禁了,爆发了一阵爽朗大笑,笑过之后,才高声说:“免礼,众卿家平身!”他想不到东方人还这么多规矩,真是麻烦,不过也挺好,似乎更能体现出君主的尊贵,君臣之间本来就是不一样的嘛。这么一想,亚历山大觉得心安理得了,他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仪式。在孟斐斯,有许多代表团从希腊赶来谒见亚历山大,此时亚历山大的心中又升腾起了东征时的狂热和野心。他住在埃及法老居住过的王宫里,以东方帝王的身份接见来自故乡的同胞。在他的权力之下,希腊各邦代表心悦诚服,并因为他们提出的要求得到满足而激动。“这些希腊人越来越恭顺了。看来我的大后方也可以少操心了。”亚历山大心中洋洋自得。这些希腊人渡船回国时,带回了亚历山大赏赐的珍贵礼物,如食盐、椰枣、小麦等。他们是满载而归。
  安提柯又从国内给亚历山大送来了千余名精锐部队,全是由年轻将领带队,骑兵队长是米达尼斯。亚历山大又命令尚在兴建亚历山大城的各路大军赶回孟斐斯集合待命,在这里,全军将士欢聚一堂,士气高昂,士兵们举行了几天的体育文艺竞赛,亚历山大又举行了盛大的武装阅兵式,整个埃及都为之震动!亚历山大又变得异常繁忙,他要抓紧时间整顿埃及的事务,还要去观赏基萨地方的金字塔,然后要回师小亚,征服波斯……
  在地中海北岸,气候宜人的雅典城里,一切是那么平静美好,这里远离战火,城市依旧美丽,高傲的帕特农神庙仍然俯视着全城。雅典城一角的公众消遣娱乐的场所,如今已成为亚里士多德讲学的场所——吕克昂学院。在幽静的林荫下,有一群学子正在漫步,他们紧紧围着一个身材瘦长、目光敏锐的老人。五十多岁的亚里士多德依然是当年花花公子般的潇洒模样,只是他的卷发不曾剪短,漂亮地披着,飘满他的肩脊,已经变得灰白了。他手上的戒指闪着光,而且脖子上也系着金光灿灿的坠子。亚里士多德的打扮跟他的为人完全不同。从衣着、举止、神态上看,他是一个典型的贵族、骑士或者绅士,而他的思想和言谈却不是普通人所能具备的,他是一个超群绝伦的人。
  亚里士多德离开了马其顿宫廷之后,四处游历,最后又回到了他早年居住过的雅典,这里的气氛最适合他,自由、*、稳定,所以亚里士多德开始潜心办学了,他要在有生之年多教导出一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对于已经做了国王而且远征在外的亚历山大,亚里士多德并不去多想他的结局会怎么样,以亚历山大的学识与才干,征服东方该没有什么问题,所以没什么好关心的,只是不知卡利斯瑟尼的随军纪事撰写得怎么样了。
  现在,亚里士多德正和他的弟子们漫步在林荫下,徘徊在古希腊的文化史中,游荡在天、地、人三界的广袤的知识领域中。现在,他与学生们正在探索哲学上的有关问题。因为涉及到“什么是存在”或者“什么是本体”时总是令人大伤脑筋。亚里士多德努力地想把这个问题解释得更通俗、更透彻一些,好在他有着极佳的口才。
  “我们举个例子吧,”亚里士多德边走边说着,“我们在考虑一个特殊对象时,必须能针对它提出各种类型的问题。譬如,就说我亚里士多德吧,我是什么——是一个人,我有些什么特征——面色苍白、头发花白、聪明等等,我跟什么人有关——当然,我是尼各马可的儿子,庇西阿斯的丈夫,我在哪里——在吕克昂。通过不同的范畴来回答各种问题,最后便可以判断我的存在了。注意,要通过不同的范畴,如果仅从一两个范畴去回答作出判断,就会把事物简单化了。你们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我的老师苏格拉底,他的面色,他的苍白,又有些什么含义呢?”学生们低头沉思,无人回答。亚里士多德皱起了眉头,他又想起了少年亚历山大的聪明、活泼,他是个神童,是个天才。现在,既然无人能回答出他的问题,他只好一个人唱独角戏了。

阿蒙神之子(28)
“显然,我们不能只用简单的‘苍白’二字来指代苏格拉底这个人,因为苏格拉底没有他的苍白也能存在——很简单,他可以在阳光下晒得黝黑,消除苍白。但没有苏格拉底,他的苍白便不能存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