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色-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的工夫,刘桢已经把她在屋后烤好的兔肉端出来了,两只野兔的分量不多,要是整只下去烤,实际上也没有多少肉,于是刘桢把肉分成一块一块,用细长的树枝把兔肉和一些春笋,野菇串在一起,再放上去烤,这样既保证每串树枝上都有几块兔肉,看上去品种也丰富了许多。

果然,烤肉串端出来的时候大受欢迎,虽然实际上每个人下肚的兔肉不多,但最后总算也吃饱了,刘婉和刘妆则缠着刘桢下回再做。

刘楠拍着胸膛豪言:“我的箭术已经大有长进,以后猎物就包在我身上了,保证让妹妹们能顿顿吃上肉就是!”

张氏摇摇头:“你不必纵着她们,她们自来到山中之后,也没吃过什么苦,现在身形都比原先要胖了!”

刘桢瞧了瞧,忍不住扑哧一笑,还真是!刘妆脸上的肉厚了一层,看上去更像一个白胖包子了,想来是成天在这里跑跑跳跳,食欲反倒更大了一些。

最小的刘槿也被抱出来晒太阳,小手不停地挥舞着,好像要抓住透过树叶间隙投射下来的阳光,嘴里也跟着啊呀啊呀地叫。

许众芳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他的家眷现在已经从娘家被接回来了,他每天还要下田务农,春季正是播种的时候,所以许众芳实际上是很忙的,刘楠和刘桢送了他一程,临走时许众芳还转告了姬辞的话。

“姬小郎托我告诉你,读书练字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让你须得坚持日日不辍才好。”

刘桢自是应下了,心中一阵温暖。

姬辞这个朋友待她实在是没话说的,书籍在这个时代属于非常宝贵的财产,他却不计较刘桢他们已经是逃犯家眷的身份,依然送书过来,这其中还得冒着被他的长辈发现的风险。

所谓患难见真情,亲人如是,朋友亦如是。

许众芳说姬辞会找机会来看她的话,转眼就被刘桢忘到脑后去了,她并不认为姬辞会真的跑到这里来看她,即使他愿意,姬家人也不可能同意。

然而五天后的一个午后,当刘桢坐在山溪边的桃树下看累了竹简想要休息一下的时候,刚刚抬起头,就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在那里。

从站姿来看,姬辞想必已经站了好一会儿,而不是刚刚停下脚步的模样,实际上,刘桢也才两三个月没有见到他,但感觉却变化很大,少年依旧清隽秀致,却褪去了雌雄莫辩的姣好,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清晰的棱角,和日益沉稳的气度。

“哎呀,阿辞,你长高许多了!”

久别重逢之后的第一句话,就让姬辞哭笑不得。

第 17 章 。。。

在刘桢发现自己之前,姬辞已经站得有点忘记了时间。

温暖的春季里,潺潺的溪水旁长满了缤纷的野花,而满树的桃花下,介于少女与女孩之间的刘桢正娴静地坐在那里,手中捧着竹简,低首看得入神。

她的头发好像又长了些,已经垂到了腰际,然而却没有被束成总角,而是像以前一样,只编成利落的辫子,随着她低头的动作,辫子从后面垂落下来,软软地搭在肩膀上,衬得肤色更加白皙。

她看上去比我所见过的女子都要美丽,即使她还很小,姬辞这样想道。

姬辞跟随父祖出席过郡守的宴会,见过不少所谓的贵族女子,姬家的女眷也是在世家教育的熏陶下长大的,气质行止都与普通乡野村民大相径庭,但是在他看来,这些人加起来,也没有刘桢给他留下的印象深刻。

秦始皇禁《诗》《书》,在外面是不能谈论的,但却不妨碍姬辞早就把这两卷书的内容都倒背如流了,少年所能想起用来形容眼前景致的句子,瞬间就在眼前一句接一句地闪过。

然后,他就一直处于神游的状态。

直到刘桢出声。

虽然知道对方没法读出自己的心思,姬辞仍然不由得脸红了起来。

他走过去:“阿桢,好久不见。”

刘桢奇道:“你的脸色看上去很红,是被太阳晒多了吗,我们回去罢!”

姬辞忙道:“不,不用,我这是走路走的!”

赶紧又换了个话题,“这卷书你还没看完吗?”

刘桢抿唇一笑:“看了三遍,只是好书不嫌多读,每次读都有不同的体悟,所以有闲暇便多看几回!”

情窦初开的少年有点小羞涩,也没了之前跟刘桢相处时的淡定自若,这个话题说话就有点不知道说什么的尴尬,想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若是你喜欢,我以后会常来,给你带书的。”

“好啊,那就多谢你了!”刘桢也不客气。

两人说说笑笑,朝屋子的方向走去,张氏早已得知姬辞随许众芳上山来的消息,亲自迎出来道:“如今刘家已是逃难人家,负罪在身,蒙小郎不弃,还前来探望,刘家上下实在感激不尽!”

姬辞忙道:“刘家阿母客气了,阿楠与阿桢俱是我友,为友者便该同甘共苦,许家阿父为了朋友甘愿以身犯险,此等义举正该是我该学的,与许家阿父相比,我还差得远呢!”

许众芳哈哈一笑:“好小子,既捧了自己,又说了我的好话啊!”

姬辞笑笑没说话,拱手又是一拜。

老实说,张氏看姬辞,那是越看越满意。

论家世,论人品,别说在向乡,哪怕是放眼整个颍川郡,姬辞都是非常出众的,更别说姬辞与刘楠年岁相当,跟刘桢更是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刘桢今年九岁,再过两年,差不多就可以议亲了,张氏虽然不是她的亲生母亲,可从小到大带了这么多年,当然也希望她能嫁个好人家。

照这个标准来看,姬辞就是张氏所能想到的最好的人选了。

但很可惜,如果换了从前,刘远还是县尉的时候,说不定联姻还有可能,但现在他们一家已经成了逃犯,连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这座山都不得而知,更不要说跟姬家结亲了。

姬家也万万不可能接受自己的嫡长孙娶一个父亲是逃犯的女子,甚至成为未来的宗妇。

想到这里,张氏看了看刘桢和姬辞站在一起,珠联璧合的模样,只能暗自叹息,为自家的命运不济,也为刘桢可惜。

姬辞说到做到,自打跟着许众芳来看过刘桢他们,自己又认了路之后,只要一有空,他就会上山来探望,随身还带着书简,准备带给刘桢换着看的。

当然,这个时候,由于外面的造反形势愈演愈烈,造反大军的火苗已经有窜烧到颍川郡来的趋势,长社县令压根就顾不上去管吴功曹和刘远逃跑的事情了,他在忙着响应朝廷号召,征集丁卒去跟反贼打仗,萧起也已经外调到阳翟县去了,高升了,所以其实刘家的事已经不算大事了。

碍于长社县还是那个县令当家,张氏他们并不能马上下山,但是姬辞一个世家子弟成天往山上跑,落在细心的人眼里,还是能看出一点由头的,只不过没人去举报罢了,否则张氏他们断然不可能这么安安生生地在山里住着。

多了一个姬辞,对于刘桢来说,不仅是意味着她有新书籍可以换着看,对于张氏他们而言,其实也是多了一个可靠的消息来源。

姬家是世家,又是郡守的座上宾,得到消息的速度远比许众芳来得快。

从他的口中,张氏他们也能知道外面现在的局面。

起事者并没有像很多人预料的那样被很快消灭扑杀,造反的人反而越来越多,造反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从各地涌来的人纷纷加入了反贼的队伍,这其中还包括了不少旧日六国的贵族,秦军与反贼厮杀,其中各有胜负,秦军死了不少人,造反的一方也没讨到多少便宜,也有一些秦朝官吏,怵于反贼形势,直接投降加入造反的阵营。

这些事情,说的人娓娓道来,听的人却惊心动魄。

张氏虽然受限于出身,眼界谈不上广阔,但她也知道,眼下情形,只有秦朝倒了,又或者现在这个皇帝挂掉,他们一家的罪名才能洗脱,所以每当听到姬辞说又有哪路造反大军跟秦军死磕上的时候,她都会喜形于色,拍手叫好,恨不得秦朝明天就倒闭,这样刘远也就可以回来了。

如是等到六月的时候,姬辞果然不负众望,带来一个更加震撼人心的消息。

最重要的是,这个消息与刘家大大有关。

据说刘远带着那批跟他一起出逃的囚犯投奔了张楚王,加入轰轰烈烈的造反大军了!

张氏他们简直惊呆了。

刘桢有史以来第一次张大了嘴巴像个傻瓜一样失态,脑海里想的是:我老爹竟然去当反贼了!

刘婉刘妆他们还小,根本不知道这个消息的震撼性,还呆呆地看着众人呢。

热血少年刘楠震惊过后则是激动,满脸的兴奋难抑,活像他自己要去参加造反似的。

过了半天,张氏才发出声音:“……张楚王是何人?”

姬辞道:“陈胜,那个反贼头目,自立为张楚王。”

刘桢的声音也有点干巴巴的:“阿辞,你是如何得知此事的?”

姬辞:“是我大父从郡守那里听说的。”

实际上他祖父回来之后还对他说了一句,我知道你这阵子时常上山所为何事,从今日起,便不准你再去了。

所以这次姬辞上山,还是瞒着家里人偷偷过来了,为此费了不少工夫。

刘桢的脑袋逐渐恢复清醒,随即说了两个字:“坏了。”

众人齐齐看向她。

刘桢:“若是长社县令与萧起得知这个消息,只怕要派人来捉拿我们,好用我们去威胁阿父。”

张氏大惊失色:“那可如何是好?”

姬辞皱了皱眉,也觉得这个问题很棘手,再看看张氏他们,好不容易在山里暂时安顿下来,破败的屋子也被他们收拾得比较适合居住了,这个时候还要逃,又能逃到哪里去?逃向山中更深处,全都是虎狼走兽,那还不如留在这里等人来抓更安全些。

“刘家阿母莫慌,待我回去问问许家阿父,兴许他会有法子的。”姬辞道。

张氏连连点头:“此事只能托付给姬小郎了!”

隔日一大早,许众芳便上山来了,他显然已经从姬辞口中听说了这件事,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所以一脸愁容。

“嫂嫂,若是将你们带出长社县,很快就会被人发现,此时下山并非好事,不如继续留在山中静观形势,若真有差役上得山来,大不了拼却我这条命,也要护得嫂嫂一家周全!”

张氏:“叔叔说的这是哪里话!我们一家能在此苟且偷生,已经是托了叔叔的福了,怎能不知感恩还将你拖下水?”

许众芳叹了口气:“嫂嫂先前不是说过,你娘家有可容藏身的地窖,不如我去问问张家,看看他们的意思,若是他们肯收留你们,那便再好不过……”

张氏打断他:“我劝叔叔不必多开这个口了,我阿父阿母能送点谷物过来,已是念在骨肉亲情,他们行商出身,素来胆小,再多的事必不肯做,说了也是白说,倒不如干脆不说!”

刘桢插口道:“阿母,叔父,其实现在事情也未必就坏到了那等地步,既然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我们还不如待在这里,过几日看看形势,再作打算。”

她并不清楚历史上陈胜吴广的大军有没有攻陷过颍川郡,如果有,那就再好不过了,到时候他们全家直接过去跟老爹会合,肯定也无人敢阻拦。

许众芳和张氏一筹莫展,根本拿不出更好的法子,也只能默认了,心中一面祈祷长社县令不要派人过来。

实际上,自打刘远加入造反队伍的消息传过来之后,长社县县令还真想过派人去捉拿刘远家眷。

照他看,不仅仅是刘远的家眷,就连刘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