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花开墙内香-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责管理衣物,今日张罗晒衣服,就应该看管好,却只顾了吃食,没有叮嘱好诗儿。诗儿既是受命看着衣服,却在期间吃桑果,虽说是得了翠绿的许可,但是吃食和衣物孰轻孰重自己搞不清吗?还有,绛红和琴儿,看见诗儿边看着衣服边吃桑果,就没想过去接替诗儿,也是失职。”



  说完,卉瑜想了想,又说道:“这样吧,翠绿和诗儿各罚一个月的月例,绛红和琴儿罚半个月月例。”



  四人都应下了。



  翠绿又问道:“姑娘,这披风可怎么办,桑果染的色最是难洗的。要是洗不掉这披风可就没法穿了。”



  卉瑜接过披风仔细看了看,骆子毛的色泽光亮,质地柔软,想来价值也不菲。本是极富丽堂皇的一件披风染了颜色确实可惜了。



  原本一直安静站在边上的彩云说话了:“姑娘可否让奴婢看看披风?”



  卉瑜便递给了彩云。



  彩云轻轻摸了摸披风,说道:“这种骆子毛毛发特别细腻,别看分量不重,却及其保暖。不过也娇贵,那些个皂角啊草木灰啊最是碰不得,一碰这毛就缩了,也不暖和了。可是这桑果染的颜色还得用皂角使劲洗才能去个七八分。”



  “那可怎么办呢?”翠绿急了。



  “也不是没办法,”彩云说道,“若是在这上面用红线绣上一朵三色堇,就着这染了的紫色,又刚好在胸口的位置,瞧着就像是衣服上插上了一朵花儿,姑娘觉得如何?”
第十九章 军报
  卉瑜按着彩云说的想象了一下,觉得也挺好的,不仅没有破坏披风的整体美感,还锦上添花了,便说道:“这个主意好,就这么办吧。”



  翠绿却说道:“彩云说的轻巧,这骆子毛编成的线又细又软,别说是在上面绣花了,就是织成这么一件披风都费了好些功夫,当初还是请了长房针线上的绣娘帮忙织的。总不能还请了长房的绣娘来绣这花吧。”



  彩云也不恼翠绿说的话,只答道:“虽说奴婢手艺及不上绣娘,但在大夫人身边,额帕,袜子也做了不少,若是姑娘不嫌弃,奴婢可以试试。”



  卉瑜也想看看彩云的手艺,加上这披风就算不绣上花也穿不了了,还不如让彩云试试,便允了彩云的请求。



  中午小憩之后,彩云也不用当值,便拿了披风在自己屋里准备描样子。



  刚套好了刺绣的套子,诗儿竟寻了过来。



  一进来诗儿就看见靠窗的桌子上散放着套好绣布的套子,一个箩筐里放着剪子和各色的丝线,卉瑜的披风则挂在桌边的衣架子上。



  可巧自己来的正是时候。诗儿暗想。



  彩云指了指旁边的小凳子示意诗儿坐下,说道:“妹妹找我可是有事?”



  诗儿一脸虔诚道:“因妹妹的不仔细累着姐姐了,妹妹实在过意不去,所以过来给姐姐打帮帮忙。”



  彩云手里继续描着花样子,婉言谢绝道:“给主子排忧解难本就是咱们做奴婢的分内之事,何况只是绣花这般举手之劳,妹妹实不用太自责。”



  诗儿还是不肯作罢,坚持道:“不管怎么说,姐姐领的这活确实因妹妹而起,若不让妹妹帮着点,妹妹寝食难安。”



  彩云虽不想多事,可初来百花院也不想显得曲高和寡,况且也就是多个人一块干活,也不是多难的事情,便应下了。



  诗儿一下雀跃起来,一会帮着看花样子,一会帮着挑丝线,倒是干得不亦乐乎。



  等晚上诗儿回了屋里,就急不可待地同琴儿说着绣花的事。



  琴儿得意地说道:“看,我说的没错吧,你这不就同彩云姐说上话了吗?虽说现在还不熟悉,等再过几次你就可以同她开口了。”



  诗儿却有点担心:“可按着彩云姐的手艺,估摸着没几天就把披风补好了。到时我又有什么借口寻她去?”



  琴儿真是恨铁不成钢了,要不是想着以后同在东顺街当值指不定有用上的时候,自己真不想管诗儿了,压了压心里的不耐,道:“你就不会求着彩云姐教教你针线的手艺?若是你能拜了她为师,你还担心到时她不管你了?”



  诗儿豁然开朗,叹道:“还是琴儿你脑子转得快,等事成了我绝不会忘了你的恩情。”



  还不待琴儿说话,只听见门咔嚓开了,画儿端着脸盆走了进来,诗儿和琴儿皆避而不谈了。



  夜已至戌时,肃北侯对着墙上挂着的西北边境图,心里想着方才看到的八百里加急军报。



  自从交界的宋国和兰国交战后,两个国家民不聊生,难民日益增多,原本还只是在边境处聚居,现在竟是揭竿成军,不断骚扰边境,甚至袭击一些稍微偏僻的村落,烧杀掳劫。



  这些流寇本就是穷途末路,能过一日是一日,所以异常凶狠,四处流窜,防不胜防。若不是这样,楚河也不会英年早逝。肃北侯默叹。



  而朝中不断有大臣递了折子弹劾西北大军,说是治军不严,抗敌不利,以致边民受扰不断,伤亡损失惨重。幸好几家姻亲在朝中极力维护,不然圣上早就派了督军过来。



  肃北侯倒不是怕被圣上割了军权,毕竟这西北大军乃是当年老肃北侯投奔先祖皇帝前练出来的军队,虽说是朝廷的大军,也吃着皇晌,但是一直都在肃北侯手下,俨然是家族军队般,要割了军权也没人能指挥得动西北大军。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肃北侯对山高地远的皇帝没太深的忌惮,可是对西北的老百姓却是非常看重,如果持续地流寇扰民,大军又不能有效地制止,西北军乃至肃北侯府在百姓中就会失了威望。



  没了稳定的民心,军心也会不稳,朝廷也就容易把军权收回,进而架空肃北侯府。那么肃北侯楚氏一族处境可就堪忧了。



  所以西北军急需一场对流寇的胜仗,而且是漂亮的大胜仗,不是小打小闹的那种,方能激励激励民心军心。



  如今这八百里加急传来的就是这么个好消息。只是肃北侯及嫡子楚朝,庶弟楚清都休假回府参加楚河的丧事,此时传来西北军大举歼灭流寇的好消息,非但没有重塑肃北侯在百姓和军中的威望,反而昭告世人,不是非肃北侯不可才能镇守西北边境的。



  肃北侯想着,手中的拳头紧了又紧。



  就在这时,庆生禀了楚朝过来了。须臾间,楚朝走进了书房,朝着肃北侯行了个礼。



  肃北侯问道:“这么晚你怎么还过来?”



  楚朝答道:“儿子陪同母亲用完晚饭,路经书房,看见灯还亮着,便想着父亲定是还未歇息,就过来了。父亲这么晚还在书房,是否军中有事?”



  肃北侯便将那封军报给了楚朝。



  楚朝看后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个李彻还有两下子。居然能将流寇的主力军都歼灭了。”



  “后生可畏。”肃北侯说道,“这李彻原是你四叔手下的冲锋将,你四叔不在,李彻倒是领着你四叔的威虎军打了个胜仗。”



  “本来四叔死在流寇手上,威虎军全军义愤填膺,都嚷嚷着要给四叔报仇,如今李彻带领把流寇主力军歼灭,在威虎军中声望肯定大大提高。”楚朝也分析道。“只是这些流寇向来神出鬼没,咱们多次派出探子都没能找到他们的行踪,那李彻怎么就能一举歼灭了呢?”



  肃北侯又拿出了一封拆封的封口信,说道:“这是钟柱随着加急军报送过来的密信。”



  楚朝拿过来仔细看了看,“这个幕僚许梧是何许人?怎的能探听到流寇主力聚在岐山山头休整,还能引了他们到山底的峡谷围击?”



  “钟柱也打探不到这么详细的信息。也只能待丧事结束再好好地会一会李彻和这个许梧。”肃北侯道。



  楚朝点了点头,道:“若是能收归咱们用了自是最好,可要是另起炉灶,西北大军可不能留下这么些人,迟早会坏了咱们在军中的威信。”



  肃北侯却是不赞同:“你道那李彻是长宁公主府的庶长子,明面上是公主恼了这庶子把他赶来军营自生自灭,但在公主生嫡子之前,李彻可在公主跟前养了十来年,也记在了公主名下。十年的时间,就是养只猫猫狗狗也有了感情,何况是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若是哪天想起要叫回去亲近,也是保不齐的事情。”



  楚朝一脸不以为意:“叫回去又何妨,只要咱们把西北军牢牢控制在手上,圣上又能奈我何?”
第二十章 选布
  “胡话!”肃北侯训斥道,“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休要再提!你自出生就一直在西北,又生来是侯府嫡长子,别人都敬你捧你,你就自视甚高。殊不知是井底之蛙。”



  “自你看来,侯府在西北军民心中地位崇高,西北大军坚不可摧又牢牢握在侯府手里。在西北,提起圣上天家都没有侯府得人心。可是天下之大莫非王土。”



  说完,走到书桌旁的沙盘边上,指着大周的舆图,道:“朝儿你看,普天之下,又岂止是西北一方土地?东有燕、冀,宁三州,土地富饶,收成颇丰;北有幽,济二州,高山密林,物产丰富;南有桂,越二郡,雨水充沛,鱼米之乡。而西北却是广袤之地,虽不至于寸草不生,可是与其他地方相比,却是贫瘠的,地中所出也只是足够百姓果腹而已。”



  “若是边境战乱,没了朝廷粮草的支持,西北大军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同样的,朝廷要是想对付西北军,只要把西北一地孤立起来,围剿一段时间,咱们就会如瓮中之鳖。”



  “但是朝廷也不会轻易这么做,一来劳民伤财,不亚于内乱,二来西北军在西北一地驻扎多年,对西北地形非常熟悉,若是整个部队连根拔起,得不偿失。”



  “只要西北军不倒,咱们肃北侯府牢牢握住统领西北军的大权,朝廷就轻易奈何不了咱们。这就是为何我一直告诫你的,不要失去西北的民心和军心。”



  “民心军心所向,就算换了其他人来统领西北军,也指挥不动。就为了这个,朝廷也会忌惮咱们。”



  “咱们离不开朝廷,朝廷也倚重咱们。这就是制衡之道。”



  楚朝却并不完全赞同肃北侯的看法,径直走到沙盘的另一边,指到:“父亲,这东有保宁侯,北有安晋侯,南有镇南侯。都是同咱们一样率着先祖治下的军队镇守边关。朝廷既然忌惮咱们肃北侯府,必然也对其他三个侯府有戒心。咱们为何不拉拢这几个侯府,达成通码头,共同进退?这么一来,就算朝廷真打算割了咱们的军权,端了肃北侯府,咱们联合着其他三府,想必朝廷也只能有心无力。”



  肃北侯冷笑了一声,道:“你能想到的朝廷会想不到?想当初冲帝早薨,英帝年幼继位,朝中暗潮汹涌,各个侯府蠢蠢欲动。先定国公段佑受冲帝所托辅佐英帝。为了笼络军权,稳定朝纲,段佑与四个侯府达成协议,侯府爵位永世世袭,各驻边大军军权归各侯府所管。此外,还同各侯府联姻。地处富饶之地,驻军规模最大的保宁侯府尚了冲帝的幼妹德龄公主,安晋侯府娶了嘉惠郡主,镇南侯府娶了太后娘家左家的嫡女,而你四叔则娶了你四婶段氏。几番下来,四个侯府方与朝廷相安无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