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拥进人群里去找自己那两个编织袋。
一到县城里,众人便分开了。他和老张一起坐车回了乡里。他们无暇去看这个县城里的变化。在他们眼里不管怎么变化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了。他们享受不到,也看不到。在乡里下了车,他们抄小路走了回去。半路上感到有些累,身上也出了汗。他们不敢停下来,硬撑着走了回来。
在村头,老谢对老张说:孩哥,今到我哪儿喝茶吧?
老张淡淡地答道:不用了,趁天没黑,我带袋麦去打面。
老谢没在说什么。两人从村头的自留地斜穿过去。各回了各家。
他遥望一眼,见村中的人家都紧闭着大门。他推开木栅栏门,走进去。见到一只母羊领着几只小羊羔在院中吃玉米秸,见了老谢咩咩地叫了两声。他听到这柔和的声音,心头暖暖的。他想它们比人有情。他把行李扔在了院中架子车上,又到猪圈去看了一下。见临走时买的三只小猪此时已很肥壮。过年时可以卖了。他看着心中一阵喜悦。他来到灶窝里,倒了一碗开水。然后躺在灶窝里的麦秸杆上休息。等水不那么热了,他端起来一饮而尽。站起来走了出去。
站在院落里,看着外面的自留地上一排排大小不一的杨树。地上还有没有扫静的树叶,此时经过风风雨雨全腐烂得没有形状了。天在他怅惘中黑了下来。他见老张的那两间房里没有灯光,想老张去打面还没有回来吧。他的目光又回到院中载的几棵杨树上,只几年的工夫,这杨树已有碗口粗了。前人载树,后人乘凉。但现在载树已不是为了纳凉,而是要用它们来卖钱。他想自己是等不到花这些树卖来的钱了。
老婆走来时,见到他,愣了一下,然后才平淡地说:回来了。
回来了。老谢同样平淡地应了一声。
他瞧见老婆头上缠着那块不知顶了多少年的兰色头巾。一张脸上,皱巴巴的。眼睛仿佛天天没有睡醒似的,一点光彩也没有。穿着厚厚的衣服,显得笨手笨脚的。走起路来,似乎迈不脚步,缓缓地向前移动。他想起四十年前,眼前这个女人不是这样的。当时也想不到女人到了这把年纪,都一样,根本没有好看不好看这个叫法。全都一样难看。年轻时,曾经常常几个人一起摆话谁家的小媳妇好看。很多他们曾经谈论过的人永远消失了。他想或许在未知的一个夜里,自己就不声不响地走了。
老婆拿钥匙去开堂屋门。老谢走了进去。他想找块镜子,照一下看自己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老婆站在一旁不解地看着他,但没有张口问他。他有些失望,徒劳地坐在床头。痴痴呆呆地打量着房间里的东西。
老婆站了很久,他们始终没有说一句话,这时老婆婆说:我去烧茶。
老谢嗯了一声。他感到有些劳累,便脱了鞋上床睡觉。老婆走了出去。
喝完茶,他特地买了一盒两块五的好烟。摸黑到牌场上转了一圈。闲话了一阵,又摸黑回到了家。
3
次日,十四岁的孙子便闻讯跑过来了。这小子一闯进来,就嚷嚷要钱。他想孩子上初中了,在学校里吃饭什么的。花钱的地方多,就随手掏给了他二十块钱。孙子兴冲冲地走了。老谢闲来无事,便来到村里的牌场去玩。他也看不懂。和一群无事的老头聊聊天。日子就这么平淡地流走了。一晃快过年了。
这天老谢要把那三头猪给卖了。买家是邻村一个专业杀猪卖肉的。村里闲人多。他串了几家,在街头喊了几个人过来。把猪捆绑起来,过磅。三头猪一起吼叫,声音震天。房屋都跟着颤动。半个村都听到了。
老谢老婆在娘家排行老三,人称三姐。不但老谢这么叫,全村不分大小上到六十下到六岁的人,也都这么叫。三姐也从不忌悔,不管谁喊她都答应。三姐去邻居家接了一桶水,倒进盆里。让来帮忙的人都洗洗手。老谢在一旁给众人让烟。心里盘算着到底卖了多少钱。
也许是猪的喊叫声,惊动了儿子,他鬼鬼祟祟地在外围转了一圈儿。又无息无声地走了。老谢从始至终一直盯着儿子的动向。这对父子像战场的敌人密切关注着对方的动态。老谢已不是儿子的对手,往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所以,他的防范心很强。他知道儿子不是来看他的。而是冲着那三头被拉走的猪来的。儿子的出现让他意识到这个年过得不会平静。
吃过午饭,他去邻村拿回卖猪的钱。途径他干亲家,去坐了一会儿。干亲家叫谢德运,比老谢小一岁,但看起来比老谢年纪还大。老谢大名谢德才,所以他喊老谢才哥。老哥俩聊了半天,老谢差点忘了去拿钱的事。拿回钱走到村头,天色已黑。他趁天黑去还了养猪赊的饲料钱。又去还了化肥农药钱。买点了东西,拎着回家了。
晚上,他喝了二两酒,趁着酒劲儿睡了。一觉睡到次日半晌午,睁开眼看到外面下起了雪。他在床上又磨蹭了一会儿,待到吃午饭时才起床。他穿上多年前买的那双大头皮鞋,棉衣棉裤,戴上火车头帽子。俨然成了一个标准的老头装扮。他摸了一下脸,胡喳子刺在手上,硬硬的。他想赶年前去把头剃一下,顺便给胡子刮了。
庄稼人饭吃得晚,冬季天又短,午饭吃过一会儿天就黑了下来。十五瓦的灯泡昏黄地照着,老谢落寞瞅了一下这两间房。墙上的泥土夏季受潮脱落下来。他盘算着等来年开春有空粉刷修补一下。他看见屋里的粮食没有几袋了。皱纹问老婆道:三姐,麦子咋就剩这几袋了。
三姐终日迷迷糊糊的,半天才反应过来,有点愤恨地说:都是东给拉走了。
他们儿子的小名叫东。老谢听了无可奈何,只能不断地摇头,唉声叹气。一般这时,他都会点上一支烟。夹烟的右手食指与拇指的指夹及皮肤被烟薰得黄黄的。他闲得无趣,又不想和三姐两个人在冷清清的房间里默不作声地干瞪眼。他想起到牌场上去逛逛。看看电视,和众人瞎摆话一通。他站起身,甩开穿着一双沉重皮鞋的双腿,踏着雪,朝村中的牌场奔去。
雪花纷飞,老谢的穿着显得笨重不堪。他的皮鞋踩在雪地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他个子矮,吃的胖,一张脸圆圆的。这无形中,反而让人感觉他比实际年龄要小点。村中寂静无声,偶尔一串鞭炮声。这鞭炮声过后,便胡乱的一通狗叫声。过一会儿,又复归平寂。然后,再一阵鞭炮声,同时引起一片狗叫声。就是如此周而复始,没完没了的过着,一天又一天。眼看就到年关,回来的人越来越多。过年的气氛也越来越浓烈。但老谢始终都高兴不起来。可能是没有什么高兴的事,让他对生活乐观起来。
牌场在村中一个光棍的家里。四五张桌,三四副麻将,纸牌,骨牌也有。像这样的牌场在村中有四五个。老谢伸手推开一扇涂抹着黑漆的木门,这木门在雪夜一片洁白中醒目得很。门吱呀一声响,他走了进去。听到里面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从木窗透过来的灯光,冷冷地照在雪地上。堂屋的房门前站着人,老谢侧身走了进去。见里面摆了两摊麻将。房间里站的,坐的,蹲的,到处是人。几乎没他落脚的地方,他见一袋玉米上空着,便走过去坐在了上面。然后,眯着双眼看那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
看电视的人都在议论什么金融危机,老谢听了一会儿,爱摆话的他这时不甘寂寞,扯高的腔门插话道:什么金融危机不金融危机的。我看就是东西卖不出去了。
这时,比他小了二十来岁,辈份却比他长的狗蛋叔冲他骂道:妈的。大人在这儿说话,你小孩子插什么话。
狗蛋的话,引起大家一阵笑声。
老谢不急不躁地说:狗一叫,就想咬人。
狗蛋也不理睬刚才老谢的话,反而认真地跟他探讨起金融危机来了。狗蛋说:按你说的金融危机是东西卖不出了。为什么卖不出去。
老谢刚才那句话是他乱说的。他当然不知道东西为什么卖不出去。他点了根烟,依然不急不躁答道:没钱呗。
狗蛋听了有些生气,说:你以为人家外国人都跟你一样没钱。
老谢吐了一口烟气,说:外国也是穷人多。反正到哪儿都有穷人。
这时,有人接过老谢的话。一群人又开始探讨起贫富的问题。从外面打工的地方谈起,谈到邻近村以及本村谁有钱。老谢不再说话。睁着眼看电视,他既看不清电视的画面,屋里吵吵闹闹又让他听不见电视在讲什么。他也不计较。其实来这里的人,除了年轻人是奔着打牌来的。上了年纪的人都是来凑热闹,瞎摆话一通,感受一下气氛。总好过,一个人闷在家里冷冷清清的。
八点多,老谢回家去喝茶。又喝了点酒。本想着再去牌场,但一想天也不早了。就没有去。和老婆两个在床头干瞪了半天眼,才睡下。
4
果不出老谢的意料。先是孙子来索要学费,然后儿子也来要钱。孙子的学费他给了。儿子来要钱,他没给。一天他儿子趁他们都不在家的时间,偷偷把他准备过年七八斤肉和一壶油给拿走了。顺带着把老谢刚买的刮胡刀也拿走了。他咽不下这口气,在儿子家门前,等了半天。他又怕撞见了儿媳妇,所以躲在不远处的一个墙角里,露出半张脸,时刻盯着儿子的大门。他瞅着儿子现在住的院子,想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自己挣来的。但现在却连走进去都不能。从被赶出来的那一天,十几年都再也没有踏进去过。他越想越气,越想越觉得冤,不禁热泪盈眶。他想上辈子作了什么孽呀。怎么生了这么样一个儿子哪。
他没有等到儿子,却等到了孙子。
他大喝了一声,他孙子被吓了一条,愣头愣脑地看着他。
他面无表情地说:秧,你爸哪。
他孙子的小名叫秧。
秧听了,声音比他还高亢地喊道:在家里。有啥事。
这时,他没有刚才的气势,小声说:叫你爸过来,说我找他有事。
秧没答他的话。扭头走了。
他无奈地冲着秧的背影,近似央求地说:要把你爸叫出来。我找他有事。
秧还是没有答话。对于这个唯一的孙子,他同样也是一愁莫展。他突然意识到,也许就是自己从小把他们惯成这样的。
过了一会儿,门吱呀一声响,在冬日的冰天雪地里,这一声响清脆悦耳。东探头探脑地朝外瞅了瞅。老谢急忙从墙角闪出来,唯恐儿子看不见自己。东呆滞地站着,上半身在门外,下半身在门内。他喊了一声,东才极不情愿低头走过来。他想自从儿子结婚以后没多久,就这副德性。整天死气沉沉的。真他妈是一个活死人。老谢一生儿子的气,三姐就跟着挨骂。
他指着儿子,骂道:像你这样的人,怎么不给雷劈死呀。老天爷真是瞎了眼。
东站在他面前,却面朝向另一边,不知是不好意思看他,还不是不愿看他,不耐烦地问道:你有啥事?
啥事!他咬牙切齿地重复一遍。扬起手,一巴掌朝儿子扇过去。毕竟年纪大了,行动有些迟钝。一身厚重的冬衣也不能让他放开手脚。东眼疾手快一下闪了过去。他因用力过猛,差点没一头栽在地上。他想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