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朱元璋决不会容忍张士诚。按照朱元璋的分析,张士诚这个人“驭下无纪律”,“胸中无丘壑”,张士诚统辖部队没有什么章法,军队纪律涣散,自己没有什么主见。而朱元璋自称,他统辖的军队有十万之众(以前鄱阳湖大战号称二十万),如果整顿军伍,备足粮饷,任命得力将帅,时机一到,可以一举歼灭张士诚。         

◇欢◇迎◇访◇问◇BOOK。◇  

第43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12)         

  张士诚以隆平府为中心,他的地盘都到哪里呢?南到绍兴,北领通州(今江苏南通),包括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濠州、泗州,一直北达山东的济宁。朱元璋针对具体情况,决定先扫除江北,然后再南下江浙。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朱元璋派出徐达、常遇春、冯胜等大将带领“马步舟师”,也就是马军、步军、水军,水陆并进,直抵泰州。张士诚毕竟是一方之主,自然也不甘示弱。这年的闰十月初一,他用400艘战舰迎战,向江阴方向游弋。朱元璋对部下是这样分析的:从张士诚出兵的方向看,这是疑兵,并不是他的主力所在,而是在设疑使诈,想把我们的军力分散,然后攻打我们陆上的根据地,大家一定要防备好。他传谕徐达,在泰州、海安一带严密部署,这是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三月。   

  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封朱元璋当时写的信,完全是口语。这很难得,古代的文书动不动就是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子曰书云”那一大套。而朱元璋的这封信却没有经过任何修饰:   

  贴士   

  “叫徐相国可将水陆军马二万人前去攻兴化、高邮、淮安。此数城贼兵,高邮军民不满五千,淮安仅有六千人,兴化不过是众百姓自守。常平章军马屯于海安城四外,不时出没,巡哨通州盐场等处,是必小心。张寇见我军马去攻淮安,深入淮地,离大军甚远,必来与常平章厮杀,不然,使大船于镇江上下攻略地面。所料不过如此。你每(们)见得高处,随着你每意见行着,休执著我的言语。”   

  —(明)王世贞《弇山堂别集?诏令杂考》   

  朱元璋对于战争发展形势的判断非常准确。常遇春深入敌后,离根据地很远,一定要遭到张士诚的攻击,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就会用大船在镇江上下攻略地面,跟我们在陆地上争夺,这是又一种结果。朱元璋这个人,既有运筹帷幄的本领,又相信将帅的指挥能力,所以他最后说了这句话:“你们见得高处,随着你们意见行着,休执著我的言语。”你们这些将士亲临前线,更了解形势,肯定会临场发挥出很多高见,可以看情况行事,不要拘泥于我的这些话。这最后两句很有意思,它不但说明朱元璋相当有帅才,而且非常信任他的将领,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封信把他的安徽口语都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大家仔细品味一下,比如“着”的字眼,是不是和现在安徽人说话一样啊?所以说,这个资料是很真实的,非常难得。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初一,朱元璋祭告大江之神,正式布置大军攻打张士诚。他对将士发出训示:“戒饬士卒,毋掳掠,毋妄杀,毋发丘墓,毋毁庐舍。”要求军队有纪律,不要抢,不要杀,特别是不要随便毁坏百姓的田地坟墓,不要毁坏百姓房屋。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标榜以仁治国,以礼治国,所以他要做出一个样子,给天下人看。他要求他的军队不要当强盗,更不能做土匪。不能随便毁坟墓,是其中十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纪律。中国人崇拜祖先,敬重祖先,挖别人的祖坟是最大的道德忌讳。朱元璋听说张士诚母亲的坟墓就在苏州城外,事先想到了这一点,特别嘱咐将士们一定要将其保护好,绝不可以放纵。劝勉他们努力在战场上立功,得到奖赏,而不是要去靠盗墓、抢掠获得不义之财。   

  要讨伐张士诚,就要说出理由来,所谓“吊民伐罪,师出有名”。他写了一篇长长的檄文,述说张士诚的罪状。   

  首先他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声称自己负有吊民伐罪的使命。他说:“余闻伐罪救民,王者之师,考之往古,世代昭然。”世世代代都有那些正义之师、王者之师,为了百姓的利益来攻伐那些有罪之人。现在我的军队就是王者之师,我就是替百姓来铲除祸害。那么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情况呢?“近睹有元之末”,也就是说元朝末年,“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皇帝在深宫不了解百姓的疾苦,大臣控制着大权,擅自掌握着“威”和“福”。什么叫“威”?“威”就是厉害、威风,在百姓面前可以惩罚人,可以整治人;“福”是什么?“福”就是可以自己享福,可以呼群结党,把好处全给了自己的三亲六故;“臣操威福”,大权掌握在这些大臣的手中,他们可以任意作威作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官员之所以有了职位,不是因为他们的能力,而是因为行贿,才能一步一步往上爬;“罪以情免”,犯罪的不能够得到应有的惩罚,常常是因为人情而得到了免罪的判决。“台宪举亲而劾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台宪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纪律检查部门,管纪检的;“举亲而劾仇”,有的大官只推举自己的亲信,让他们升官,而检举、攻击那些自己的仇人;有的行政部门“差贫而优富”,把劳役负担全推给穷人,让那些富人得到优待。面对这些情况,朝廷“不以为虑”,还不知道这是一件坏事,不发愁,不忧虑,而且在不断地增加官员的数量;“方添冗官,又改钞法”,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纸币贬值,物价飞涨,当政者不但没有想办法改善,反倒改了钞法,发行新的纸币;“役数十万民,湮塞黄河,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元朝末年,朝廷发动了数十万百姓,修挖、治理黄河,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死者枕藉于道,一片一片地死下去了,“哭声上震天庭”。因为朝廷有这些弊政,很多百姓就要起来反抗朝廷,他们用什么来号召百姓、团结百姓呢?用的是白莲教,也就是明教。         

▲BOOK。▲虹桥▲书吧▲  

第44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13)         

  朱元璋接着说:“不幸小民,误中妖术,不解偈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困苦。”他这一段是说因为百姓生活没有出路,他们不得不在白莲教、明教的周围团结起来,反抗朝廷,可是这些人是乌合之众,他们没有远大的志向,不是要济世安民,而是为了图一时生存,所以他们做了很多越轨的事情,包括“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做了很多违反纪律的事情,不但没有给天下带来太平,反而使更多的人遭到祸害。   

  元朝的执政者是什么态度呢?他们动员了天下兵马来讨伐起义军,可是各路起义军势力不断壮大,官军无法应付。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乘势而起,有的人假托为了朝廷,有的人假托为了红巾军,有的人则直接自立为王,这时候天下大乱。   

  他接下去说到他自己,“余本濠梁之民”,我不过是临濠的一个普通百姓,“初列行伍,渐至提兵”,开始不过就是在军队里一个当兵的,后来渐渐地也有了自己的一支人马,我看那些用妖言惑众,联络百姓组成军队,到处烧杀抢掠,是不可以成就大事的。又看到元朝统治者也不可以维持长久,于是我就引兵渡江,引兵渡江到哪里?最终控制了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他说,我得到上天的保佑,得到祖宗的保佑,控制了江东地区,然后进而控制了浙东地区。我的地盘上游是陈友谅,陈友谅虽然很强大,但是最终还是被我打败了,我现在已经把湖广一带全部收入我的版图。现在强敌已经被铲除了,只有你张士诚还在与我对抗。   

  张士诚是什么人?朱元璋毫不客气地揭露了他的老底,“为民则私贩盐货”,你当百姓的时候,就是一个卖私盐的。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盐是政府控制的物资,不得私自贩卖。贩卖私盐,在江湖上抢劫,这是你张士诚当百姓的时候所干的事情。你后来聚了兵,联络了一帮凶徒,“负固于海岛”,在海岛上称王称霸,这是你的第一宗大罪。   

  因为你考虑到你自己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暂时无法和元朝对抗,因此就假装投降元朝,你对上欺骗元朝,对下抢掠百姓,这是你的第二宗大罪。   

  后来你控制了浙西,有了一些军队,队伍的规模并不大,才多少人啊?不满数万。你的地盘不算大,不满千里。可是你却胆大包天,居然自己立了年号,称了王,叫什么王?吴王。号称东吴。所以当时有两个吴。一个是张士诚的东吴,一个是朱元璋的吴,号称西吴。张士诚也斗胆自立为王,这是第三宗大罪。   

  你千不该万不该,居然带领军队来攻打我的地盘,可是我一出马就把你的弟弟擒获了,你不死心,再次攻打我。因为你失败了,所以再次投降元朝,这是你的第四宗罪。   

  你表面上接受元朝之名,但实际上你在自己的地盘里发号施令,控制元朝派来的丞相,让他们听你指挥,以下犯上,这是你的第五宗大罪。   

  你“占据浙江钱粮,十年不贡”。表面上你要做元朝的官,投降元朝,可是浙江地区是天下财富集中的地方,这个地方相当富庶,堪称鱼米之乡,可是你十年不向朝廷不向国家交税、纳贡,这是你第六宗大罪。   

  此外,“知元纲已坠,公然害其丞相达失帖木儿,南台大夫普花帖木儿”,你是看着元朝的势力不行了,就把元朝派来的官员害死了,这是你的第七宗大罪。   

  “恃其地险食足,诱我叛将,掠我边民”,你依仗着你的粮食给养充足,有天险做屏障,引诱我的部将投降你,抢掠我的边民,这是你的第八宗大罪。   

  贴士   

  朱元璋讨伐张士诚的檄文:   

  予闻伐罪救民,王者之师,考之往古,世代昭然。……   

  近睹有元之末,主居深宫,臣操威福,官以贿成,罪以情免,台宪举亲而劾仇,有司差贫而优富。庙堂不以为虑,方添冗官,又改钞法,役数十万民,湮塞黄河,死者枕藉于道,哀苦声闻于天。   

  不幸小民,误中妖术,不解偈言之妄诞,酷信弥勒之真有,冀其治世,以苏困苦,聚为烧香之党,根据汝、颍,蔓延河、洛。妖言既行,凶谋遂逞,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无端万状。         

虹←桥书←吧←。←  

第45节:第八讲 先汉后周,决战决胜(14)         

  元以天下钱粮兵马大势而讨之,略无功效,愈见猖獗。然事终不能济世安民。是以有志之士,旁观熟虑,乘势而起,或假元氏为名,或托乡军为号,或以孤军自立,皆欲自为,由是天下土崩瓦解。   

  余本濠梁之民,初列行伍,渐至提兵。灼见妖言不能成事,又度胡运难与立功,遂引兵渡江。赖天地祖宗之灵及将相之力,一鼓而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