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民皇帝朱元璋二十讲-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1节:第六讲 猛将铁军,都是他带出来的(1)           

  第六讲 猛将铁军,都是他带出来的   

  在乱世当中,倡议者振臂一呼,四方群起响应。俗话说,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投军来的人大多是为饱腹而来,因此被称为乱民,或者乌合之众。那些占据山林的草莽英雄,也不过带领部众干一些打家劫舍的勾当。如何让这些草头王和乱民走上正路,成就大业,还需要费一番工夫。朱元璋自己需要转变,更需要带领大家一起转变。他需要培养出一批猛将,需要带出一支铁军,才能横行天下,成就大业。而如果没有铁的手段,一切都会落空。   

  众星拱月,名将如云   

  在长期的战斗中,在朱元璋身边成长起了一批杰出的将领。不少就出自他最早带出来的那二十四个人。     

  徐达,字天德,濠州人,出身世代农民之家。徐达是个大高个,高颧骨,刚毅勇武,从小就心怀大志。朱元璋在郭子兴手下当部将时,徐达就跟随了他,两人的关系十分融洽。后来朱元璋带二十四个人南下定远,徐达就是其中之一。在跟随朱元璋在滁州间打败元军后,徐达被郭子兴任命为镇抚。这是他担任的第一个官职。郭子兴和孙德崖之间闹矛盾,郭子兴扣押了孙德崖,孙德崖的部下也扣押了郭子兴的亲信朱元璋。徐达仗义,挺身而出,愿意以自己代替朱元璋。朱元璋因此被放还。虽然后来徐达没受到什么伤害,但从此与朱元璋结下了生死之谊。徐达勇猛善战,成为朱元璋得力的大将,跟随朱元璋渡江,攻克采石,夺取太平,与常遇春并为先锋。后来,又跟随朱元璋攻破元军陈埜先部,分兵夺取溧阳溧水,攻克江南重镇集庆。  

  徐达“言简虑精”,说话少,想得深刻。领导军队,“令不二出”,凡下令只说一次,威严凛凛,各位将领无不听命。但是,徐达在朱元璋面前却极为恭谨,好像连话都不会说了。他爱护士兵,和士兵同甘共苦,士兵都对他感恩,愿为他效死。所以徐达所统率的军队所向克捷。但是,徐达对军队的要求也极为严格,他一生收复大都会五个,省会三个,郡县百余个,因为军队纪律严明,从不扰乱百姓,所以,所到之处都是“市井宴然,民不苦兵”。每当得胜还朝,徐达就像一个普通人一样,不带仪从,坐一辆小车回家。平日喜欢和儒生交往,从早到晚和他们交谈,亲切融洽。   

  徐达为明朝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朱元璋喜爱徐达,敬重徐达,称赞说,他“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明朝建立后,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配享太庙,位列功臣第一。   

  常遇春是朱元璋的又一爱将。常遇春是安徽怀远人,怀远在凤阳西北,与凤阳临界,也算是朱元璋的老乡。常遇春生得相貌奇伟,勇力绝人,“猿臂善射”,胳膊特别长,善于射箭。元末当时天下大乱,一些草寇往往拉起人马,打家劫舍,占山为王。起初常遇春就跟随了这样一个草寇刘聚。后来,常遇春观察刘聚不是能成大事的人,感到长此下去不是办法。他看到朱元璋的队伍蒸蒸日上,像个有前途的样子,就离开了刘聚,前去投奔朱元璋。他走到路上,因为累了,就困卧在田地里。睡梦间,见一个神人身披铠甲,手执盾牌,向他呼喊:“赶快起来,主君来了!”他一下子惊醒了,一睁眼,看见正是朱元璋经过这里。他爬起来赶忙向朱元璋行礼。这是在元至正十五年四月,朱元璋刚刚占领和阳。不久,朱元璋面临战事,常遇春请求参战当先锋。朱元璋说,你是因为饿了,到我这里来找饭吃,我怎么能留你呢?常遇春态度坚决,一再请求,朱元璋说,等等吧,等我打长江的时候,你再来跟随我也不晚。不久,朱元璋的军队强渡长江,逼近长江牛渚矶,元兵列阵矶上,朱元璋军队的舰船离江岸还有三丈多远,士兵无法登岸。这时,常遇春突然驾着快船赶到,朱元璋看他来到,招呼他向前冲,常遇春听到召唤,奋戈直前。敌军的武器与常遇春的戈挂在了一起,常遇春借势一跃,登上了岸。常遇春勇猛冲杀,“大呼跳荡”,元军退缩,朱军将士乘势向前冲,一举攻克了采石,进而夺取了附近的太平。从此常遇春成了朱元璋的部将,被授予总管府先锋之职,后晋升为总管府都督。后来,常遇春在夺取集庆的战斗中立了大功,与徐达并肩作战,成为一员骁将。   

  常遇春为人沉鸷果敢,善于管理、爱抚士卒,摧锋陷阵,没打过败仗。常遇春没读过书,也没学过兵法,但是指挥作战往往与古兵法相合。常遇春比大将军徐达大两岁,但是他跟随徐达一起作战,严格听从徐达的指挥。当时的名将以“徐常”并称。常遇春曾经说自己能带兵十万,横行天下,因此军中都叫他“常十万”。后来,常遇春与徐达一起带兵北伐,进入元朝大都,又向北攻克开平,追奔元顺帝百余里,大获而还。不幸的是,在还师到柳河川的时候,常遇春猝死,年仅四十岁。这是在明朝建国后的第二年,洪武二年(1369年)的七月,次年的大封功臣也没赶上。朱元璋听到常遇春的死信,大为悲痛,亲自到龙江迎接榇舆,为其祭奠。常遇春被葬于钟山,后追封为开平王,配享太庙,位列功臣第二。         

虹←桥←书←吧←BOOK。←  

第22节:第六讲 猛将铁军,都是他带出来的(2)         

  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带领文武群臣来到中都凤阳,他发现官员的行列里少了常遇春,“行失尔队,列亡尔班”,不禁黯然神伤。于是亲写祭文,祭祀常遇春,回顾常遇春跟随自己十七年,“东征西伐,栉风沐雨,奋不顾身,开拓疆宇,严号令,帅三军,摧坚抚顺”,称赞他“英风冠世,海内知名”。这时,距常遇春去世已经五年了。   

  贴士   

  明太祖奋自滁阳,勘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开平摧锋陷阵,所向必克,智勇不在中山下,而公忠谦逊,善持其名,允为元勋之冠。身依日月,剖符锡土,若二王者,可谓极盛矣!   

  —《明史?徐达常遇春传》   

  汤和,是又一员骁将。汤和,字则臣,濠州人,从小就是朱元璋的伙伴。他们一起游戏,朱元璋喜欢扮演帝王,汤和喜欢骑马射箭,扮演将军。后来,汤和出息成一条七尺汉子,而且“倜傥多计略”。郭子兴起兵后,他带了十几个人前去投奔,因立功被授以千户之职。后来就是这位汤和给还在庙中吃斋念佛的朱元璋送信,邀他出来从军,闹得朱元璋神魂不宁。不过,朱元璋从军后显示了更高的才能,而汤和则成为朱元璋最亲信的将领。汤和跟随朱元璋征战,屡立战功。当时朱元璋身边的人,多是草莽英雄,与朱元璋不相上下,不甘心接受朱元璋指挥。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投军又比朱元璋早,但他严格奉行朱元璋的命令,朱元璋特别高兴。汤和作战勇敢,一次与元军陈埜先部作战,左大腿中了箭,他不顾疼痛,拔出箭继续战斗,最后终于与诸将一起打败陈埜先。后来夺取集庆、北伐中原都有他的功劳。  

  邓愈,从十六岁就继承父兄之任,带领一干人马与元军作战。朱元璋起兵于滁阳,邓愈从盱眙前往投奔。邓愈每战必冲锋在前,军中无不佩服他的勇敢。邓愈治军,号令严肃,士兵对百姓秋毫不犯。邓愈与大都督朱文正一起镇守洪都(今南昌),陈友谅率六十万军队来攻,陈军战船高与城齐,乘水涨直抵城下,围城数百重,邓愈分守城门要害,昼夜苦战,三月不卸甲,终于等到朱元璋亲自带兵救援。   

  邓愈为人朴直,做事精细谨慎。他不怕危险,不怕吃苦,严于纪律,又能善待降附者。有一次,他带兵占领了安福,部卒之中有人抢掠妇女。判官潘枢来到邓愈军帐,当面指责他治军无方,致使兵卒违背纪律。面对部下的批评,邓愈虽感惊异,但立即起身谢罪,他下令马上将掠民者斩首,搜索军中,把抢来的妇女全部放还。潘枢为了保护这些妇女,把她们安置在一间空屋中,自己坐在屋外看守,防止士兵骚扰,还做粥送给这些妇女。有几个士兵,想乘夜抢人,被邓愈发现处以鞭刑。最终,这些妇女都被护送还家,百姓无不称赞。后来,邓愈镇守湖广行省,地域与元军扩廓部相邻,朱元璋写信给他,说:“若尔爱加于民,法行于军,则彼所部皆将慕义来归,如脱虎口就慈母。我赖尔如长城,尔其勉之!”后来,邓愈参与西征甘肃、乌斯藏,平定四川,战功卓著。洪武三年大封功臣,被封为卫国公。洪武十年在西征回师途中病逝,被追封为宁河王。   

  在朱元璋手下,可以说猛将如云,除了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外,还有冯胜、冯国用、傅友德,俞廷玉、俞通海父子,廖永安、廖永忠兄弟,真如同众星拱月。   

  广收义子,亲信统兵   

  朱元璋不仅善于识别、驾驭诸将,他还收养了众多义子,把他们培养成了能征善战的将领。据考证,朱元璋的原配马氏,没有为朱元璋生过儿子,朱元璋和马氏都喜欢收养儿子,或许与此有关。朱元璋的义子很多,保儿、周舍、道舍、柴舍、马儿、金刚奴、也先、买驴、童真、泼儿等,一共有二十多人。周舍即沐英、道舍即何文辉、柴舍即朱文刚、马儿即徐司马。朱元璋这样做,并不是仅仅出于慈爱,他还想用这种方式加强和这些人的关系,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帮手。在宗法社会,最亲的关系是血亲、姻亲,此外就要数义子了。朱元璋派遣这些义子出镇,用他们来钳制将士,巩固他并不坚实的领袖地位。这些义子是他的心腹,被攻克的城池、夺得的地盘,朱元璋都要派他们与将领们一同镇守。比如,得镇江用周舍,得宜州用道舍,得徽州用王驸马,得严州用保儿,得婺州用马儿,得处州用柴舍、童真,得衢州用金刚奴、也先,得广信用周舍、沐英。后来,朱元璋之妃嫔生子渐多,逐渐长成,亲生子们就越来越多地派上了用场。朱文正、李文忠、沐英是朱元璋义子中最突出的。         

※虹※桥※书※吧※BOOK。  

第23节:第六讲 猛将铁军,都是他带出来的(3)         

  朱文正,是朱元璋哥哥的儿子。朱元璋的哥哥在大饥荒瘟疫中与他父亲一起死了。朱元璋起兵后,朱元璋的嫂子带着朱文正来投奔。朱元璋和妻子马氏待他如同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朱文正带兵打仗勇敢,有智慧,跟随朱元璋渡江立了战功。朱元璋问他,你想要什么官?朱文正回答说:“叔叔成大业,何患不富贵。爵赏先私亲,何以服众?”朱元璋要是当了皇上,作为侄子的,想要什么有什么,这说得确实不错,但是,现在还在打仗,天下还未定,不能把爵位赏赐献给自己家里人,那样是不能服众的,那样做,谁还会替你卖命打仗?朱文正毕竟是朱家的人,处处替叔叔考虑。朱元璋听了这番话别提多高兴了,从此更加喜欢这个侄子。朱文正成了朱元璋最亲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