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情-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关于《兰亭序》的趣闻逸事: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当然受到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欢。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兰亭》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兰亭》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
  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让人行骗。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
  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 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从此,《兰亭》在世界上消失了,《兰亭》被李世民一起,合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里了。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候,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他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了,当他打开时候,下令将昭陵里的所有东西都罗列在一本书上,但是如何找也找不到《兰亭》。
  今天《兰亭》真的就消失了吗?
  不,有的学者说了,这个《兰亭》不在别处,就在陕西著名的名胜古迹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被盗过的夫妻皇帝合葬陵墓乾陵(武则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里面,很有可能,《兰亭》就枕在武则天的脑袋下面。
  也有人认为,作为一国之君的唐太宗,决不会如常人所想,随随便便把一件自己认为是珍品的书法艺术品藏于暗无天日的地下,后人找不到可能是其收藏极其隐蔽,毕竟太珍贵了。
  
  作者王羲之:
  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们两为“二王”。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
  
  《快雪时晴贴》:
  纵23厘米,横14。8厘米,行书四行,字体流利秀美。为一书札,其内容为作者写他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人的问候。
  元赵孟曾称此帖为“天下第一法书”。
  《石渠宝笈》收晋人三帖,号称“三希”;此帖列于首位。
  清乾隆帝将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藏于故宫西路养心殿温室,号“三希堂”,《快雪时晴帖》居首。今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
  
  『注2』“冰清”:
  
  古代的名琴之一。
  为唐开成中郭亮制,建中靖国修,事见周公谨《云烟过眼录》所载。其一为岳珂《□史》所载。唐代宗大历三年三月三日,雷氏所斫。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后为钱塘沈振所蓄。腹有晋陵子铭,颇知名于士林。
  
  
  
  【其实古代还有很多的古琴,例如“绕梁”楚庄的琴,宋明帝大明中,沈怀远被徙广州,作琴也名之;“焦尾”汉吴人有烧桐爨者,蔡邕听到火烈声,知道是良材,用它来制琴,果然有美音,而尾特别焦,故名焦尾;“绿椅” 司马相如的琴;“凤皇” 赵飞燕的琴……
  偶当然是因为喜欢这把琴的名字“冰清”才挑它的,当然还有一个小原因,就是它与偶喜欢的周郎有关哦,呵呵~
  Ps:在前面的章节里“检查功课”这一章里偶有说过一点偶喜欢周公瑾的原因的。在三国众人物中偶对周瑜的喜欢远胜过诸葛亮,应该说周瑜是三国中偶最喜欢的人物。
  最近在读一篇穿三国的文,以前也看过一篇关于孔明的,SO偶就萌发了一点打三国主义的心思~
  hoho;8过现在是开不了的,一来米有时间,这里还有两个坑没有完,二来觉得自己对三国这段历史的资料了解的还不够多。
  不过等以后说不定会哦~呵呵,说不定可以做为明年的生日礼物送自己~】
  
                  第二十二章 疏远
  
  南巡回来后,他们都越来越忙,连胤誐也有了差事,只有十二、十三、十四有空来看我。可我的越发沉默,也让他们坐不久就走了。
  
  我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也不再像以前一样整天想着出去溜达,每天不是练书法,就是练琴,打算过起避世生活,最好谁都别见。
  
  书法倒是越来越有长进,是十二费心了,他为我找了好多帖子,还给我一一做了分类和介绍。我也用心的读起那些让我看得不顺眼的书,都是关于书法评论的。
  
  现在看这些书慢慢地也觉得顺畅了,呵……我自嘲地想着:也许什么久了都会习惯的。
  
  现在的我,习惯了这些古董书籍,习惯了与书和琴相伴,习惯了我自己营造的寂寞。
  
  额娘近来夸奖我,说我越来越有样子,不野性了。
  
  我只是淡笑不语,我发觉笑是最好的屏障,当你不知道该说什么,该有什么表情,就笑,挂着清浅的笑谁都不会觉得不好,不对。
  
  现在的我,是标准的皇家公主,不突发奇想,不大声欢笑,深锁闺阁,静默的等待降临在身上的命运。
  
  我病了,高烧不退,但我在心里笑了 ,我真希望我就这么死了,然后再让我再糊里糊涂的飘回我自己的时代吧。
  
  可我并没有如愿,只是身体越来越不好受,连床都不能下,除了躺在床上,什么都做不了。
  
  豆蔻在我旁边哭,我知道她是为我伤心,可我却没有力气安慰她。
  
  先是太医走进走出的,后来康熙也来看我。他来过后来的人可就多了,这个妃的,那个贵人的,还有他们兄弟几个,我不想应付,只是昏睡,真假自己也闹不清楚了。
  
  反正睡着也是乱梦,醒来也是混乱,梦或醒自己都一样乱。
  
  很多人来过,连不该来的人都来了个遍,可是那个人却始终没有出现。
  
  在这种时候我的心里居然有期待,我笑自己终究还是放不下啊!女人终究有与生俱来的弱点,对情感的羁绊,我也逃不开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