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吃货驯夫-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太,妞妞也在听您讲文章呢!”刘静安说。

徐夫人也好奇地观察妞妞:“这孩子,还真是有点儿与众不同。”

林妞妞生怕人们发现她的秘密,她假装躺烦了,伸了伸胳膊,蹬了蹬脚,咿呀咿呀地叫了两声。

刘静安注意到她屁股下面,出现一小片湿湿的印迹。

“太太,妞妞是不是尿炕了?”

徐夫人看着直皱眉,她忙唤兰香过来收拾。

“我就尿你们家炕,尿得你们晚上没地方睡!”林妞妞被人发现尿炕,感觉很窘。不过她又给自己找平衡——刚那个傻不拉几的小正太玩她的小胖脸儿,这回算是报复了他吧?

兰香把炕上收拾干净后,徐夫人继续讲课。这时忽听外面巷子里人声嘈杂。

徐夫人面容一紧,停止了讲课。她给兰香使眼色,让兰香出去查看。

兰香出来到院子里,躲在院门后面,透过门缝向外看。

这一看却吓了一跳,两腿一软,险些跌坐在地上。因为她看到了几名官兵!

不过她再一看,却发现那几名官兵没向这边来,而是背对着这个方向,两眼盯着隔壁那家人的门。

随后就看见几个人,抬着一个人进了隔壁那家人的院子。被抬着的那个人“嗨哟嗨哟”叫着,所经之处,地上留下一行点点滴滴的血迹。

紧接着,就听隔壁有女人和孩子在哭。

看来,是有人受伤了,被送回到家来。官兵是送那人回来的。

兰香看明白了,但还是很害怕,她紧张得大气都不敢出,生怕官兵发现她和徐夫人的踪迹。

原来,还真让秦氏猜着了——兰香和徐夫人,真就是偷着跑出来的!

第12章 婴儿食品

原来,徐夫人算准梁州城必失,她和儿子留在城守府里,根本就是死路一条。所以她带着儿子跑了出来。

她当然怕被刘彦昭发现她们逃了,随后把她们抓回府去。不过她赌得是刘彦昭早就视她们娘们儿如无物,如今又忙着守城,根本顾不上她们,更想不到她们会逃出城守府去。而且,就算刘彦昭知道她们逃跑了,城外鲁王正急着攻城,刘彦昭根本没有余力在全城展开搜察,寻找她们的下落。

还好,官兵很快走就了。看热闹的邻居们都进了伤者那家人的院子。

在人群当中,兰香看到了秦氏——看来秦氏已经回来了。

果然,没过一会儿,秦氏就回自己家来了。她回来的时候,脸上还带着泪痕。

兰香把她拉到厨房,关心地问:“秀姐姐,可见到姐夫了?”

秦氏抹着泪说:“刚刚他送马郎中回来,见了一面,又让官兵带走了……”

原来,刚刚受伤的那个人,是隔壁赵大伯家的姑爷。他姓马,是药堂的伙计。因为在药堂打工久了,也懂点儿医术,所以人送外号“马郎中”。意思是他的医术是半吊子,是兽医。这个外号就跟胡八斗的“八斗”一样,叫得久了,真名反而没人知道了。

昨天,马郎中也被抓了壮丁,他恰巧跟林二郎在一起,都是帮守军搬石头和滚木的。

今天早上往城墙上运滚石的时候,马郎中不小心被石头砸坏了脚,干不了活了。因为他老婆孩子都在老丈人这里,所以被送到了这里来,林二郎也顺便跟着回来了一趟。

可是林二郎没来及得跟秦氏多说话,就又被官兵带走了。还好,秦氏把包袱给了他,包袱里面有秦氏给他准备的厚棉袄,还有兰香早晨新蒸的细面饽饽。

“姐夫没事儿就好。现在知道他在哪里干活儿了,有空再去看他。”兰香安慰秦氏,

秦氏却苦着脸,摇摇头:“没那么容易——城里的官兵正在抓奸细,大街小巷子都有人把守,不让人随意走动。刚我也没走到东城门,是他送马郎中回来的时候,我恰巧在巷子口遇到了他……”

兰香听得胆战心惊——她怕所谓的抓奸细,实际上是在抓她和徐夫人!

兰香又问:“夫人警告的话,你可告诉姐夫了?”

秦氏说已经告诉了。不过她很奇怪,夫人怎么会知道梁州城必失?

兰香说:“你当夫人是普通人?夫人的外祖父姓黎,做过朝庭的钦天监。黎老太爷善观天象,曾为先王推演天下兴衰。夫人家学渊源,料事十九不差。”

秦氏听着,半信半疑。她又想到刘静安。她说:“大少爷真是孝顺——我听他昨夜起来,给夫人请安……肯定也是担心着刘大人呢!”

兰香叹了口气,说:“大少爷确实是个好孩子,既孝顺,又听话,读书还用功。”

说到这儿,兰香跑到厨房门口向外望了望,院里没人。她回来又悄声跟秦氏说:“你是知道的,这之前我和太太不在梁州城。老爷让太太带着大少爷住在乡下,专为伺候老太太。乡下的日子虽然清贫,但是过得自在,太太才不想到梁州城来,碍莲夫人的眼……可是我们二老爷一家,总是怂恿老太太,说梁州城多么繁华。老太太一时兴起,就带着太太和大少爷过来了。莲夫人却以为是太太怂恿老太太来的,所以处处跟我们作对,想尽办法挤兑我们。偏偏老太太和老爷,又都是她那一边的……”

兰香说到这儿,叹了口气。想来她跟徐夫人来梁州这一年多,日子确实不好过。

但秦氏还是不明白,这么厉害的徐夫人,怎么能由着莲夫人一个小妾骑到自己头上去呢?

秦氏回想这位徐夫人的模样,她确实给人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她的相貌不算漂亮,可是气质优雅。看上去不苟言笑,却也不是拒人千里之外。也许因为在逃难,她只穿一身平民的粗布衣裳,也没戴什么珍贵首饰;但是她身上的那种气度,却很难让人忽视。

徐夫人确实是正妻的派头。只是这样的正妻,多不如娇滴滴的小妾讨人喜欢,难怪刘大人更宠爱莲夫人。

兰香去正房把妞妞抱了过来。她告诉秦氏,秦氏不在家这半天,妞妞很听话。徐夫人和静安少爷都很喜欢妞妞。早晨大家吃饭的时候,妞妞跟着喝了一大碗汤。

秦氏把孩子抱在怀里,给孩子喂奶。

林妞妞早就饿得头晕眼花了。她一头扎到秦氏怀里,两手捧着“乳神”,拼命地吸吮起来。可是吸了没两口,“乳神”又断流了。

林妞妞急得直哼哼。秦氏也着急,她对兰香说:“不知怎么回事,我的奶突然就不够吃了。”

“应该是你昨天担心受怕所致……”兰香说,又说,“你别着急,妞妞已经六个月大了,可以喂点儿别的东西吃——早晨我给她喝汤,她喝了一大碗呢。”

随后两个女人开始在厨房里寻找,看有什么东西是妞妞可以吃的。

二郎买回来的那点儿麦子,兰香早晨起来磨成了面粉,蒸了饽饽,现在还剩下一碗面粉。兰香看到面粉有了主意,她对秦氏说:“你抱妞妞回屋等着;我烧了点热水,给妞妞沏点儿糊糊喝。”

秦氏抱着孩子回到东屋。

不一会儿,兰香把她特制的婴儿食品端到妞妞面前。

妞妞看着那所谓的婴儿食品,不满撇撇嘴,难道你们想给妞吃浆糊?

林妞妞勉为其难地吃了一口面糊,这什么味都没有,叫妞怎么吃啊!她苦着脸,把脸扭向一边。

“小妞妞不喜欢吃面糊。”刘静安说。

刘静安这会儿没做功课,他跟母亲来到东屋看小妞妞吃饭。

还是徐夫人有办法,她说:“给她在碗里倒点儿菜汤,咸咸的有点滋味。”

古时候人们做菜,多用酱汤调味,味道是无法跟林妞妞现代的菜相比的。不过面糊里放点儿菜汤,总算有了点儿咸味,让林妞妞能够下咽。她很快就把一碗面糊吃得精光。

第13章 生而不凡

感谢沉香如屑、甜果妞妞、诸葛琬儿送来的打赏哟,收到这么多棕子,好幸福啊!诺诺也在这里祝所有来读文的朋友们,端午快乐,甜甜蜜蜜!

————————

林妞妞吃饱了,满足地拍了拍肚皮。众人都跟着秦氏松了一口气。

徐夫人吩咐兰香:“以后我们大人都吃粗粮,把细面省给妞妞吃。”

秦氏不好意思,说:“这怎么行?”

徐夫人说:“大人吃什么不行?先顾孩子要紧。而且我和静安在乡下的时候,天天吃粗粮,他也习惯了。”

刘静安在旁边附和:“是啊——圣人说得好,君子当‘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林妞妞听这话似曾相识。她不由瞪着大眼睛,好奇地看向刘静安——她想知道这个世界的文化传承,是不是跟她前世一样。

刘静安笑着对母亲说:“太太您看——妞妞好像能听懂圣人言呢!”

徐夫人笑着点头称是。随后她问秦氏,妞妞多大了。

秦氏想了想,说:“六个月零三天。”

徐夫人掐指算了算,忽然她面容一动,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不过她什么都没说。又略坐了一坐,她便带着静安回西屋读书了。

等徐夫人和静安走了,兰香忽然问秦氏:“秀姐姐,我曾听你说,妞妞出生那晚,天上有颗流星出现……这可是真的?”

秦氏说:“我生妞妞的时候,二郎就在这窗户外面站着。他说,他当时看到一颗流星直直地向这边飞过来。后来突然之间,流星不见了,天空中却有红光一闪。接着就听接生的老娘说,孩子生出来了。”

兰香说:“我听夫人说,自古以来,凡是能人异士降生,天上都会有特别的征兆……看来,妞妞不是凡人啊!”

秦氏却笑道:“什么不是凡人啊,我们贫寒小户人家,能吃饱穿暖就不错了。”

林妞妞躺在炕上,好奇地听她们说着话。同时她忍不住吐槽,什么伴着流星出生啊,你们当我是扫帚星啊!

这时,秦氏又想起一件事来,她告诉兰香:“刚刚邻居们商量,要把巷子口封起来呢。”

原来,葫芦巷地形特殊,口小肚子大。如果把巷口一封,外边的人,根本不知道这里面别有洞天。

秦氏又说:“可是我又怕,万一墙砌起来,二郎不认识回家的路了怎么办?”

兰香安慰她,说:“瞧你说的,姐夫在这儿住了二三十年了,睡梦都能找到道儿,哪能说砌座墙就能不认得家了?”

秦氏一想也是。

吃过午饭,赵大伯挨家挨户召集大家,一起出去把巷口封上。

葫芦巷里本来就没有几户人家。几个年青有力气的,已经都逃到城外去了。剩下的人当中,林二郎被抓去守城,马郎中又伤了脚不能动弹,现在只有一群老弱妇孺。

于是大家不分老弱妇孺,一齐上阵。秦氏也出来跟着大家干活。就连赵大伯的外孙,也就是马郎中的儿子,也出来帮忙。马郎中的儿子叫马拴柱,今年十岁,长得虎头虎脑,挺招人喜欢的。

要砌墙,就要先找砖坯。大家在巷子里转了一圈,都盯上了小空地南边,郭凤春家的院子。

上回说到,郭凤春带着外甥去了京城。七八年没见他回来过,院子一直空着没人居住。去年夏天雨水大,院子倒了一半,房屋也坍了半边。

众人看着破房烂院子,心想,这不是现成的砖吗?正好拿来砌墙啊。

于是众人七手八脚,开始扒郭凤春家的房和院子。

拆下来的砖搬到巷口,赵大伯和孙大叔负责砌墙。现活泥一时半会儿也粘不上,他们索性干码。码窄了怕不牢靠,干脆码五砖宽。反正他们把郭家的房和院子都拆了,拆出很多砖来,足够用的。

傍晚的时候,巷口的墙砌好了。这道墙有两三尺宽,一房多高。他们还从郭凤春家的破房上拆了几根檩条下来,从里面把墙顶上。葫芦巷的这座防御工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