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政要的最后岁月-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霏,到机场为孔祥熙送行的人不多,而且主要是金融界人士。此等场面,与他没下台时相比,确有天壤之别,再加时令不好,秋雨纷纷,让人多有凄凉冷落之感。孔祥熙去国万里,不知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心中自然有一丝淡淡的愁云,但一想到他去国的原因,马上感到一种解脱后的轻松,好像脱离了苦海,眼前是充满无比诱惑力的新岸。
  抗战后期,孔祥熙因鲸吞巨额美金公债的丑闻被弄到了国民参政会。在危急关头,蒋介石念亲戚之情,亲自出面,给各方面做工作,希望能放他一马。但由于孔祥熙贪污数额太大,参政会还是提出了质询,他的丑闻不胫而走,他再也混不下去了。1945年5月,他不得不“辞去”行政院副院长职务,7月又辞去中央银行总裁职务,仅只剩下中央银行董事长、国府委员和国民党中央委员这些有名无实的头衔。
  参政员们仍不肯罢休,非要戳他一下,因孔祥熙贪污案白纸黑字,铁证如山,无法抵赖。蒋介石起初想不了了之,但因不断有人追问,实在拖不下去了,只得在形式上委派俞鸿钧等人进行查办,孔祥熙也表示对赃款将“分期吐出”。孔祥熙表面上“认罪伏法”,表示“分期吐出”赃款,实际上,他下台后,准备一走了之,作了流亡美国的种种准备。
  1946年,孔祥熙在上海对其财产作认真清理,把能带走的东西尽量转移到香港和国外。1947年,他到了北平,与昔日的亲朋好友一一作别。然后,在这一年夏天,回到了他的老家山西太谷。
  太谷,地处太行山的西麓。是使他最为留恋的地方,这里的山水养育了他。1880年9月11日,孔祥熙出生在县城西郊的程家庄,而离县城西南15华里的南张村,则是他童年生活的所在地。几十年挥手过去,故乡依然是古槐挺拔葱郁、绿水绕村环流,俨然一幅“长夏乡村事事悠”的画图。孔祥熙故地重游,颇多感慨。当他走进孔家大院,望着大厅上悬挂的一副对联,长久沉思。这是他祖父留下的家训,联曰:
  做几件学吃亏事以百世使用
  留一点善念心田使儿孙永耕
  孔祥熙回首过去,检点平生,觉得实在是有悖祖训,如今面对先祖遗训,有何面目。他不禁长叹一声,大院中的其他地方,也无心思看了,赶紧离开了孔家大院。
  在太谷,孔祥熙隆重宴请了各亲戚本家,与他们畅述别情,回顾往昔,忙了几天,然后与他们揖手告别。待一切准备充分后,他先让夫人宋蔼龄赴美,自己则于这一年秋天来到上海。几天后,孔祥熙向蒋介石及国民党中央发出一电,以“忽接家人自美来电,谓夫人染患恶病,情况严重”为由,请假赴美。不等蒋介石批准,他随即匆匆买了飞机票,离开上海,飞往美国。
  此时的孔祥熙,虽然有些许离国的哀愁,但更多的则是离开了舆论漩涡的超脱与轻松,他长长嘘了口气。
  美国到了,孔祥熙虽多次到过这个国家,但长时间居住,一切都使人感到无比陌生。他必须慢慢熟悉,慢慢适应。
  孔祥熙到美国后,住进了离纽约不远的里佛代尔一幢豪华的别墅。这是他早先花巨资买下的,他与夫人宋蔼龄将长期住在这儿。另外,他们还在纽约郊区花160多万美金买下了一幢高级住宅,同时,为了有时到纽约方便起见,孔祥熙还在纽约最繁华的闹市中心百老汇大街一家星级旅馆,长期租了一个房间,每天租金150美元。如此高昂的消费,连美国富翁也自叹弗如。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财神爷孔祥熙(2)
来到国外,孔祥熙已没有很多事可干了,除了陪他的夫人宋蔼龄看病外,隔一天,他得到纽约去照看他的中国银行。1950年,台湾的蒋介石“总统府”聘他为“资政”,但他远在美国,是不可能跑到台湾去“资政”的,这仅仅只是个荣誉性的头衔而已。孔祥熙觉得自己“无官一身轻”,悠哉游哉,他要在这所谓的“自由乐土”上无忧无虑地度过晚年。
  然而,美国并非他所想象的那样是块安定的“绿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蒋介石政权在大陆的失败,美国与台湾国民党政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
  美国总统杜鲁门一直对国民党贪官污吏将他们庞大的美援中饱私囊而愤愤不平,他常对其助手说:“今天肯定有10亿美元的美国贷款在纽约,列入中国人的银行户头。”杜鲁门所指的中国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指的是孔祥熙、宋子文等。
  于是,在杜鲁门的直接命令下,美国联邦调查局开始调查孔家、宋家在美国的财产,并对孔祥熙实施秘密监视。对此,孔祥熙做贼心虚,待在家里惶惶不可终日。后来,孔祥熙找到一位美国的朋友,请他帮忙,这个朋友给他出了一个主意。
  首先,孔祥熙与这位朋友通过各种关系,进行了多方面的幕后活动,终于打通关节,由美国参议院外委会及美国财政部公布了一个类似“证明”的材料,说什么在美国的全部华侨连同中国银行在内,所有存款不超过5000万美元,这就从侧面否认了杜鲁门关于10亿美金的猜测。然后,孔祥熙破例接见记者,编造了一些谎话。他说:“我家祖辈父辈,历来经营票号、商号,家产总算是富有的,不过,这几十年来,由于通货膨胀,战乱频繁,祖产大部分都损失了。本人投资于国内各工商事业的资本,这次大陆沦陷,也整个荡然无存。民国以来的内战,和大陆的沦陷,孔家损失惨重,目下生活所需,不过是剩下的一点积蓄而已。”言罢神情感伤,似乎他真的是一无所有了。
  这一着果然奏效,虽然人们都知道孔祥熙财产数量之巨是无疑的,仅从他在美国的开销便可略见一斑,但美国参议院外委会与财政部的证明材料及孔祥熙对记者的谈话,却使事情变得扑朔迷离,真伪难辨,也使联邦调查局的监视、调查不了了之,孔祥熙的危机也随之而解。度过这一难关后,孔祥熙似乎对自己重新崛起树立了信心,他不甘寂寞,还想奋争,以求回到台湾政界,东山再起。
  孔祥熙虽然年过七旬,但对自己昔日当行政院长时的威风还记忆犹新,他总是沉
  湎于往日的怀念中,他不想在美国长期做寓公,仍然梦想重返政坛。
  1954年,蒋介石在台湾召开第二届所谓国民大会。孔祥熙得知消息后,认为重温
  旧梦的时机已经到来,他心中泯灭已久的从政欲火再度燃烧,便突发奇想,回台湾去参加竞选副总统。但他长期寓美,对台湾的政局还不清楚,也不知蒋介石对自己的态度如何,为了谨慎起见,便派曾任过台湾省主席的魏道明先到台北去探察行情。
  此时的蒋介石对孔祥熙已不感兴趣,他早把这位亡命美国的连襟忘到九霄云外。为了在台湾重建蒋家王朝,蒋介石把希望放在了太子蒋经国的身上,为了培植蒋经国的势力,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国民党进行改造,重新进行人事安排,重用陈诚等人,让他们辅佐太子。这种格局逐渐形成,不可能让孔祥熙插上一脚,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
  魏道明一到台湾,蒋介石就深知其意,连忙授意陈诚、蒋经国将孔祥熙的代表挡回去。于是,陈诚、蒋经国便命一家报纸发表文章,大骂豪门,矛头直指孔祥熙,连魏道明也当作豪门走狗一并痛骂。魏道明自知不妙,灰溜溜返回美国向孔祥熙复命。
  孔祥熙的复出希望彻底破灭了,这对他的打击很大,想到过去随蒋介石鞍前马后,拼死效力,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可现在蒋介石六亲不认,只认亲儿子,回首过去,自己实在荒唐。这以后,孔祥熙不再与闻政治,心中的政治欲火已如死灰一般,不再复燃。平时,他只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为慈善机构捐款,在大学设立奖学金等等,他像变了另外一个人,过去那种雄心全然没有了,给人的印象,是老气横秋的面貌与万般无奈的神情。
   。 想看书来

财神爷孔祥熙(3)
但随着年龄的一天天增大,呆在异国的时间一天天增长,孔祥熙思旧与思乡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每当他一人静下来的时候,思绪就回到了他的山西。太谷程家庄村头的那棵老槐树,那民风淳朴的村庄,那秉性和善的村民,都令他回味无穷,可如今那里是共产党的天下,他是回不去了。在思考很久后,他决计回台湾,虽然台湾不是他的家乡,但那毕竟是中国啊,语言、习俗、生活等都会使他感到亲切。至于蒋介石是否欢迎他回去,他认为回台湾去当个普遍的平民,应该不会成问题的。
  1962年10月,也是一个秋雨霏霏的天气,孔祥熙从美国飞回台湾,他准备在台湾
  度过他人生的最后时光。
  蒋介石对孔祥熙的到来不冷不热,虽然此时他儿子蒋经国的势力已大,年迈的孔祥熙已不能构成其威胁了,但孔祥熙毕竟是经国的长辈,多一个这样的人,对经国总是不太方便。因此,蒋介石只是对孔祥熙作了礼节性的拜访和谈话,然后给他安排了一个“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评议委员”的虚职,就不再理睬他了。
  蒋介石的态度,令孔祥熙大失所望,他内心十分不满,但台湾毕竟是蒋的天下,孔祥熙不敢得罪蒋介石,只好忍气吞声、暂且住下再说。他觉得台湾的生活环境十分亲切,但生活在其中,又感到并不比在美国自由自在和心情舒畅。因此,祥熙在台湾勉强过了三年四个月后,便以赴美治病为借口,于1966年2日28日再度离开台湾,而且决心不再回来。当孔祥熙与一些故旧戚友握手道别时,忍不住老泪纵横,他这一生,不仅不能回家乡山西太谷,甚至连中国也不能回了。他像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无所终止。
  到美国后,孔祥熙没有再去里弗代尔,而是与宋蔼龄一道搬进了长岛洛卡斯特谷菲克斯巷的一幢新别墅,他绝了一切幻想,死心塌地地住在那儿,边看病,边休养,生活过得幽闲而平静。
  1967年7月22日,天气晴好,阳光艳丽,孔祥熙起床后,躺在软靠背椅上,漫不经
  心地看报。突然,他感到身体极不舒服,随即,脸色苍白,头上直冒冷汗,家人急忙把他送往纽约的医院诊治。医生们采取了许多现代化的先进治疗手段,曾一度稳住了病情。但8月10日又开始恶化,医生再度抢救,而终于不能奏效。孔祥熙因年龄太大,病入膏肓,于8月16日死于纽约医院,时年88岁。
  孔祥熙死后,蒋介石写了一篇《孔庸之先生事略》的祭文,将孔祥熙表彰一番,宋美龄与蒋纬国匆匆从台湾赶来,参加了在纽约第五街马布尔联合教堂举行的葬礼。但住在美国的宋子文却没有来,据说,晚年的孔祥熙与宋子文关系一直不好。
  隆重的葬礼后,孔祥熙的灵柩被安葬在纽约市北郊哈兹代尔的斐思克立夫墓园。这位旧中国政治、金融界风云一时的人物,生前曾八面威风,不可一世,死后却只能葬身异域,遗恨千秋。
  

山西王阎锡山(1)
1949年12月7日,这是成都一个少有的寒冷天,空旷的成都机场上更是冷风如刀,严寒逼人。本来,这几个月中,机场上总是人声鼎沸,拥挤不堪,机场跑道边、航站楼旁、指挥塔下,到处都是国民党的残兵败将,在此等候飞机去台湾,但由于机少人多,常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