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上有老-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周末,我原计划带父亲下楼透透气,好容易说动妻子跟我一起去。就在穿戴停当准备下楼的工夫 ,父亲不知是出于激动还是什么个心态,又甩开闲话了:“坐我儿子的车,让我儿子拉着我,想去哪去哪… …”本来妻子在车子的贷款问题上已经倾其所有了,父亲偏偏在这时一口一个“我儿子”,好像根本没拿妻 子的贡献当回事。那天妻子也早窝着火,一气之下把穿好的外套又脱下来,赌气说她不去了。  
  一路上,我边开车一边不住地数落父亲,晓之以利弊,摆明我和妻子之间随时可能一触即发的潜在危机 。“您老这么说话没个分寸,不是让您儿子我为难吗?怎么这么不懂事呢?!”“动不动就把人往歪处想! XX(妻子)家那么远,她连自己父母都顾不了,整天围着你转,委屈人家受着,钱也人家拿着……你就不能 少说点话行不行?”父亲听没听进去我不确定,反正他坐在车里始终低着头一声不吭。  
  那时的父亲大致还明白事理,凡与保姆或妻子发生矛盾后,我都会找个时机(以察言观色父亲有可能接 受为宜),找一整块儿时间跟他谈一次。往往这样的谈话成果能保持三到五天。后来不行了,在与父亲的精 神交流方面,我感到彻底失望了。我对父亲的依赖和爱,慢慢转化为反感甚至是厌恶。  
  我们爷俩儿的沟通越来越少。父亲显然也感觉到了这种变化,他开始嗔怪我每次见他都没有一副和颜悦 色,形容我“恨不得把他的头拧下来”(我只是反感,对他的每句话都无以复加地反感。父亲见我时,也总 是莫名其妙恨恨地瞪我,揶揄、指责、挖苦我。我当时想,是他恶意对我在先的——普天下,再找不出像父 亲那样无理取闹的“父亲”了)。  
  气急败坏的父亲行为失范。气急败坏的我行为也失范——我伸手打过父亲。在怎样的情境下打了父亲, 现在已经完全忘了。甚至骂过父亲“混蛋”……人在一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呆久了,竟会异化到非人。  
  父子反目成仇。正像父亲常挂在嘴边的——“父不父,子不子”。  
  父亲知道传统戏里有一出叫《清风亭》,《清风亭》里有个过继的儿子叫张继保,张继保有一段尽人皆 知的,因不孝养父母,最后被天打雷劈的著名“事迹”——  
  (剧写卖豆腐的老汉张元秀夫妇,抚养他人一子名张继保至13岁,偶于清风亭上遇其生母,遂相认而去 。后张继保高中做官赴任,又路过清风亭。张老夫妇已沦为乞丐,张继保拒不相认。老人悲愤交加,双双碰 死在清风亭上。  
  当老汉确信周桂英要把亲生子领走时,还想做最后的努力:(张元秀):“小娘子啊!这儿虽是你所生 ,也亏我抚养,怎么就这样领去了?”  
  他又把最后的希望转向儿子,“你立在东边,老汉立在西边,这小畜生立在中间,看哪个叫得来,就是 哪个的儿子”  
  这场“夺子战争”,终于以周桂英的最后胜利而收场。此时,万念俱灰的张老汉不得不声泪俱下地哀求 儿子——“啊呀,亲儿!你真个去了?为父的还有几句言语,你可牢牢记着:昔日元宵十五夜,抱归抚养得 成人,几回打骂何曾走,今日里啊!得见亲娘便负恩!你同母亲上东京回来,若在我二老门前经过,有那吃 不了的饭,与我二老一碗充充饥;有那穿不得的破衣,与我二老一件遮遮寒体;若是二老亡故之后,你拿一 碗水饭、一陌纸钱,到我坟上连哭几声。不但我为父的争你一点光,也好与世上人抚养螟蛉之子的看样(哭 介)。好比燕子衔泥空费力,长大毛干各自飞……(大哭介)”               
  张继保高中,对义父母拒不相认。(张元秀):“世人难挣市上钱,有钱无子也枉然。是我无子又无钱 ,恩养此子接香烟。身荣不把义父认,逼死恩母在亭前。抱男抱女世上有,愚者愚来贤者贤。奉劝列公休继 子,报恩只得……这二百钱”)  
  ……        
  这个恶名昭著的张继保——就是彼时父亲眼里的儿子。  
  4.  
  我同样伸出过罪恶的手,打过我那毫无还手之力的病重的母亲。  
  前提还是母亲夜半的反复磨人。  
  我索性也不睡了,亲自坐镇。拿一册书陪着她,看她闹(劝也劝不好,干脆连劝也懒得劝了)。哪里看 得进一个字,无非是这样心理平衡一点罢了,好像是没有白白浪费时间。看着母亲不厌其烦的在床上,吃力 地一次次爬起来,倒下去,再爬起来,竟引不起我的一点同情,  
  这次我没有帮她,任由她这么一次次做无用功。后来实在看不下去了,过去伸手打了母亲几巴掌。先是 打在她腿上,母亲哭得更厉害了。  
  母亲的没有知觉的麻木的反应,好像增加了我施暴的快感。我下手更狠了。  
  母亲含混地几乎是在哀求了——“好孩子……别打我,别打我了!”……  
  巴掌落在母亲的腿上,脸上。一下,两下……  
  我甚至用被子捂住嚎啕不止的母亲,想让她因一时的惊恐而暂时住嘴。  
  父亲被惊起来,大骂我!  
  我隐隐听到自己血脉贲张的狂嚣。  
  “好孩子……”母亲近乎乞怜的求饶声此刻仍响在我来自母亲的身体里,像尖利的刀锋一下下划过我羞 耻的心!这是在我儿时母亲常常用来鼓励我的一句话——母亲带着浓重的定兴口音,一遍一遍嘱咐我:“好 孩子,路上看车!”“好孩子,起床吧别睡了,上学晚了……”“好孩子……”  
  可是这次,神志依稀的母亲,本能地躲避着我的拳掌,在惊恐万状的无助里哀求她的儿子:“好孩子… …别打我了……”  
  ——我还是母亲的儿子吗?  
  我还算是“人”吗?  
  躲回自己房里的洗手间,对着镜子,我泪流满面。使劲抽自己的嘴巴。一下,两下……我把施在母亲身 上的暴力加倍还给自己。  
  妈,儿不孝,儿竟那么没人性地以粗暴制驭您的身不由己的躁动。我不是祈求您的原谅,您也不应该原 谅我!  
  人,在极端的情境下,怎么会变得如此疯狂,如此丑恶???镜子里的我还是我吗?  
  (有人说:“能看见自己灵魂黑暗的人,在灵魂的更深处,总有一盏更明亮的灯在照耀着”……那么今 天,我鼓足勇气把灵魂里的黑暗和丑恶写出来,算是一种忏悔和救赎吗?当父母亲已经撒手离我远去的今天 ,我的救赎也好,忏悔也好——还有意义吗?)  
  是的,我无时不在羡慕别人,有一双善解人意的父母。他们牵挂着儿女的衣食冷暖,他们对儿女的工作 寻长问短,关怀倍至,甚至不辞辛苦地到处托关系找门路,他们在儿女下班前,就早早把可口的饭菜做好了 等着,他们有时间、有体力,帮忙碌的儿女带孩子,毫无怨言并乐此不疲,他们即使在自己生病时也总说“ 没事,你忙你的,别影响了工作……”,他们看到儿女偶尔回一次家,自己情愿当“义工”,奔前忙后屁颠 儿屁颠儿的,他们会拉家常,会把自己的不愉快掩饰起来,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气氛,他们让儿女在他们怀里 成为永远的避风港,可以随时随地任意地撒娇使兴……  
  这些我都没有。相反,我必须承担来自父母方面的所有无奈与压力。  
  我必须承受父母对我的正常生活的一点一点的侵蚀和伤害。  
  在我强调上班工作的重要性时,父亲认为这是要弃他们二老于不顾,大不孝。在我历数一家的日常开销 如要还贷款要买水买电买气要给保姆发工资要看病买药买米面粮油蔬菜水果……哪一样不要钱?不上班从哪 来呢??父亲又鄙薄我的意识狭隘,只认得钱,简直掉到钱眼儿里了……  
  一辈子靠卖苦力养活了我们一家人的父亲,比谁都更感触深刻钱的重要和挣钱的辛苦。只是父亲不明白 ,他已经挣了一辈子了,怎么还不够花呢?要那么多身外之物做什么呢?!  
  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这就是我对我的父母,我的父母对我。  
  5.  
  妻子每天见到的都是一个愁眉不展的,阴郁、沉没、难于自拔的丈夫。按她说,是一副“活不起”的样 子。               
  妻子与我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自然承受和忍受着同样的压力。但她却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她说她每天装作很开心的样子,就是想尽力用她的情绪,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家里注入一点鲜活的亮色。  
  她希望我也能感染到对生活的信心。        
  “该怎样过就怎样过,还不活了?!”这是她的理论,“你看人家张大民,生活不比你难?人不还照样 知道给自己找乐子,还想着给老婆买炸鸡腿……”  
  妻子的达观心态,也许才是她比我干得成功的关键。  
  她会在看电视的时候发出由衷的笑声,她会在逗猫咪的时候感受到由衷的快乐。而在我看来,这种快乐 和家里的整体气氛是那么不协调。笑声,在这个家里往往显得孤单和奢侈——因为大家都习惯了父母的哭声 、骂声……  
  妻子的有意而为,被我视作“没心没肺”,反而更加深了我的嫌恶。  
  妻子原在一家媒体做到总监的职位,月薪过万(长期以来,这个家里的一大部分支出都来自妻子)。而 我,却从一开始的少年有成,一步步跌落到事业的谷底。  
  由于经济地位的悬殊和男人的虚荣心、自尊心作祟,使我对妻子带给我的信心(按理说,应该是我带给 她信心才对啊)丝毫不领情。相反,我把我所有的焦虑、痛苦、积怨,全无保留地都施加给了妻子。  
  我每天在妻子兴高采烈进门的时候,都会把父母的病、保姆与他们的矛盾等等,一路委屈地向她道来。 听得多了,妻子也会不耐烦地嗔怨——“每天进门就是这些,快把人烦死了!”  
  妻子每天要奔忙于各种花红柳绿的酒会、发布会,接受各种采访,自然没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我的父母身 上。但她还是坚持着,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一天天、一年年地忍耐着,从最初与我恋爱,到结婚,到搬 入新家。  
  (她的同事或朋友大概很少有人了解光鲜背后的妻子,竟有一双昼夜哭闹、怨骂连天的公婆,甚至得不 到一个完整的睡眠。)  
  她要与我一齐请保姆、哄着保姆,每月对着帐本一项项的核对开销明细,计划着所有家庭的开销,想着 装修的细节而且样样要亲历亲为。从妻子身上我看到许多女人身上如水般的韧性与坚强,哪怕仅仅是外表装 ,也能装得坚强和快乐。妻子对幸福生活的理解也许并不是“尽如人意”的圆满,而是在与苦难挣扎的时候 ,仍不失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情趣。具体说就是张大民用“贫嘴”化解生活各种磨难的本事,就是于忧心 忡忡的重压之下“还想着给老婆买个炸鸡腿”——这样简单而又深刻的生活哲学。  
  我们成长在两个完全不同的家庭环境里面,典型的“门不当、户不对”那种。她从小受过良好的文化教 育,而我的父母亲都是文盲;她从小没挨过一下打骂,而我却是棍棒的宠儿;她从小不识忧不识愁,而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