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皇陵全攻略:来龙去脉-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vip。book。sina。/book/?book=42850五代史的另类解读:乱五代

泰陵的风景
李隆基是唐朝第七位皇帝,如果要找出中国历史上最具备传奇色彩的十位皇帝,那他肯定名列榜首。因“开元之治”,他把唐王朝推上巅峰;因“天宝之乱”,他又把唐王朝拉到几致覆亡的深渊;一折“长生殿”,使他流传千古;一曲“长恨歌”,又使他遗恨终生。这样一个帝王,他的陵寝如何不能让人神往?
  泰陵地处金粟山,金粟山位处蒲城县东北十五公里,为五龙山之金脉,该山海拔716米,因为山上有碎石和金粟相似,所以被称为金粟山。该山系自西南向东北方向伸展,诸峰罗列,呈环拱之势;山形起伏,逶迤蜿蜒,若龙踞凤翔,远望呈黛色,气势磅礴,雄伟肃穆,去雾苍茫,真可谓“蒲城八景”之一的“五陵闲云”。而泰陵玄宫就凿于金粟山之阳的腹部(今椿林乡唐陵村西北)。
  唐代帝王陵墓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因山为陵,唐朝十八陵中有十四座陵营建在“孤耸回绝”的山峰之中。这大概是建造者希望借人力所无法比拟的自然气势来抒发自己豪雄非凡的精神气宇,同时也反映了唐代道教天人合一的观念。
  从史料来看,为了将纯自然的巍峨山岭点化成无比庄严的帝王陵寝,当时的唐朝皇帝们便把石刻群和地面建筑群按严格的格局布列成一个绝对对称、规整和谐的庞大阵容,用帝王(人)的精神去强化山(天)的气势,而这一举措就规定了唐陵大地艺术的属性。
  从泰陵所在省的《省志》来看,泰陵陵园建造时虽然很仓促,但经过宋朝的修补,如今我们看到的泰陵,其规模还是不可小视的。其陵内封地达三十八公里,为唐十八陵中最大者。陵区以玄宫为中心,依山势构筑陵墙,平面布局分内外两城,酷似京师长安,内城四周各开一门,其位置分别为:朱雀门(南),位于现保南乡唐陵村西约五百米处;玄武门(北),位于现上王乡岭南村;青龙门(又称东华门),位于现椿林乡唐陵村东约四百米处;白虎门(又称西华门),位于现翔村乡东山怀村四百米处。
  四门及陵墙四角分别建有门阙、角阙,地面建筑包括献殿、下宫、阙楼、陵署等,殿舍连绵,错落有致。陵区林木繁茂,苍翠荫郁,一派肃穆景象。与其他帝陵一样,陵园设有陵台令(从五品)及主文、主乐、主辇和典事等官员。陵区还设有折冲府,负责陵区安全,封内陵户,则专门应付各级官员的祭奠活动。像其他唐陵一样,泰陵四门(尤其是神道两侧)也布列有大量的石刻艺术品,其简单情况为:原在四门外,各有石狮一对,共八个,现仍残存六个;南门(朱雀门)外,原列有石人十对,现仍残存九对;华表一对,现存一残一;飞马一对、鸵鸟一对,现仍存;石马五对,现仍残存五个;北门(玄武门)外,原列有石马三对,现尚残存两个;与其他陵不同的是,泰陵曾布列有“番酋”立像八尊,现仅残存东侧立像三尊,另于北门处,还残存一只小蹲虎。
  泰陵侍臣(石人)雕刻反映了唐玄宗“文用汉,武用胡”的特点。唐玄宗去世的时候,虽然“安史之乱”已近尾声,但河南、河北的战争仍在继续。连年战乱,百姓流离失所,两京被破坏殆尽,军队(尤其是军阀军队和回纥军队)烧杀淫掠,社会一片混乱。唐朝国力急转直下,几致覆亡,从此历史走进了中唐时代。由于陵墓石刻的产生同社会主宰者关系的直接性,它本身既反映着产生时的国力,也体现着统治那个时代的精神力度的脉象,因之,泰陵石刻成了中唐陵墓石刻的代表。同盛唐作品相比,中唐石刻个体变小,精神魄力在大气磅礴中渐趋平和。但此段时期石刻作品也有一定的发展,不少作品保持着很强的生气和气势,其中泰陵翼马(在陵墓中,翼马起着联系亡灵与天界的神秘作用)体态矫健,英姿飒爽,不失为唐陵石刻艺术中的珍品;泰陵翁仲,文臣雍容华贵,武臣勇武剽悍,仍不失大唐风韵,只是那威风凌厉的神态,仿佛要威慑某一特定的对象,不像盛唐作品中的侍臣,倨傲天下,旷达不羁。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泰陵的命运
唐王朝自李隆基后就开始了它滑落的过程。这一过程是漫长而充满艰辛的,直到几百年后,唐朝最后一个皇帝被朱温代替,唐朝才算结束了它的旅程,永远地进入了历史的深渊。

  五代开始了,随之而开始的是唐朝陵墓的被挖掘。那位著名的与死人打交道的人物温韬登上历史舞台,在其管辖境内,他挖遍了唐诸陵。这是一场无法躲避的浩劫,温韬不仅把宏伟的地面建筑和地下宝藏摧毁,还祸及了大多数皇帝的遗骸。李隆基的遗骸自然也不例外。

  泰陵就这样被“强奸”了。

  五代一乱就乱了五十三年,五十三年里,鬼哭狼嚎,神仙为之叹息。当时不要说是死人,就是活人,也无暇被顾及。到了赵匡胤建宋后,才统一了权政,结束了混乱局面。赵匡胤眼见唐朝诸位皇帝的遗骸无人收拢,就在收拢人心的同时顺便将其整理了一番。

  开宝六年(973年),赵匡胤下诏修葺泰陵,把李隆基的遗骸着法服、常服一套重新安葬,同时建立玄宗庙(庙址在今椿林乡敬母寺村东南),于下宫处立碑,并于陵区内广植松柏、长杨、巨槐等。

  800多年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陕西巡抚毕沅下令重修葺泰陵,并于陵区修筑宽三尺、高六尺的围墙(今已无存)加以保护,同时还在朱雀门献殿遗址附近,竖立亲笔题写的“唐元宗泰陵”(为避康熙玄炜讳,改玄为元)巨碑一通。

  毕沅此人在政绩上虽然平平,但在历史文物保护上却是功绩卓著。毕沅是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历任陕西、河南、山东巡抚,湖广总督,获赠太子太保、一品顶戴。在陕西巡抚任上时,他对西安的城墙进行了再修。其方法是沿旧墙底先围石后灌浆,再用黄土逐层夯打,筑到墙顶则用一层黄土二层灰土夯实,最后夯平,铺砌青砖,并对整个城墙外壁加厚了砖面,城墙内壁每隔五十米左右用青砖砌筑一道水槽,排除顶面雨水,防止雨水从上面浸泡,从而使墙体大大加固。

  在修缮古迹上,他更是不遗余力。重修灞桥,翻修###庙、司马迁祠,重修太白山太白庙,整修仓颉造字台、苏东坡祠等。关中帝王将相名人陵墓众多,仅帝陵就达七十多座,毕沅几乎对其全部进行了勘察、甄别、保护。如对坍塌的封土加以修复,加筑陵园围墙,立石碑确定墓主身份。他还组织人编制了《关中胜迹图志》,该书是经过大量的勘察、调查、论证后形成的。全书计三十卷,六十万余字,绘图六十四幅。书中“以郡县为经,以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四目为纬”,“考据本末,荟萃诸书”。内容涉及地理、名山、大川、古迹、宫阙、苑囿、第宅、寺观、郊邑、水利、祠堂等诸多方面,是人们掌握关中文物古迹全貌,细解各个古迹脉络的重要资料,影响深远。泰陵之所以是现在这个样子,毕沅功不可没。

  1956年,泰陵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两年后建立了泰陵文物管理所。但是,不可思议的是,泰陵石刻在“大跃进”期间和“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受到一次大规模的、无知的破坏。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地方政府才加大投资力度,整修道路,植树绿化并准备对地面石刻进行修复,这时,泰陵才真正获得了新生。

  这是一个潦草的皇陵,如同他的主人一样,潦草地创造了盛世,潦草地结束盛世,又潦草地进入坟墓,历史就在此,开着有规律的玩笑。

  *********************************

  阅读‘何木风’的其他作品: 

  //vip。book。sina。/book/?book=41911他们为什么没能成为皇帝 

  //vip。book。sina。/book/?book=42850五代史的另类解读:乱五代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